大数据时代“失控”的隐私,大众点评这次甭想“甩锅”了

640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的隐私就像是被拔光了刺的玫瑰,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将它肆意的把玩一番。

01

近日,关于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涉嫌暴露用户隐私的消息再一次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众点评近期上线了微信登录的功能,如果用户使用微信登录并且向好友分享动态的话将会获得5元钱的奖励。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用户领取了奖励后,大众点评将会在用户与微信好友间进行信息共享,并将微信好友增加为大众点评内的好友。即便删除了微信授权,这些好友关系也会存在,之前共享的消息也不会被删除。


640


并且大众点评的分享与我们平时和好友间的互相分享是不一样的!


首先大众点评的分享并不会经过用户个人的同意就会将信息分享给你的好友,即便这个消息用户并不想与别人分享,大众点评依然会将它发布到好友处。


第二点是一旦用户使用了大众点评,那么你的好友就将会知道今天你去哪里吃饭了,吃了什么以及今晚你会住在哪里等等信息,你的整个行程都将处在一种被“监控”的状态下,所有的吃喝玩乐也都会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好友面前。


640


而为了规避法律的处罚,大众点评在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中对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只是很难被用户发现。


640


大众点评一时间处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好在大众点评及时的进行了回应,表示将会新增“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的功能,并将“好友管理功能”的决定权交还给用户。


640


然而用户对于大众点评的道歉却并不买账。大众点评在明知自己存在过失的情况下依然需要用户自己手动取消关注,就是“心有不甘”的表现。并且大众点评虽然表明可以“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但却将该选项深深的“藏了”起来,是典型的“口服心不服”。

02

确实,大众点评此次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事情绝对不是简简单单道个歉、整个改、认个错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QQ浏览器和百度输入法被vivo NEX发现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风波刚刚过去,隐私保护的问题还是一个热点话题的时期,大众点评就如此直接的侵犯用户隐私,这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大众点评是在“明知故犯”,甚至是“有意为之”。


640


而从大众点评的做法来看,它的本意其实还是想在社交的圈子里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众点评要在这个风声正紧的关头向社交圈进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以我的推测来看,主要还是为了用户的流量和黏性以及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用户流量的重要性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并且现在正巧处在美团上市遭遇饿了么狙击的紧要关头,身为美团旗下的一份子,大众点评自然会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为美团的IPO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然而正是大众点评的“饥不择食”才彻底惹怒了用户。


640


虽然王兴说过“互联网企业无边界”,但大众点评的这个吃相着实有些太难看。为了自身的发展,甚至不惜泄露用户的隐私,这才是大众点评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


除了大众点评之外,之前发生的顺风车女乘客被害案也有这样的原因。


为了增加单量,吸引更多司机加入,顺风车增加了社交评论功能:在接单之前,顺风车司机都能够从其他司机对乘客的评价,其中不乏一些猥琐至极信息。


640


而乘客根本想象不到,不过是乘坐了一次相对廉价的顺风车,自己的隐私就已经被曝光了,甚至还有女乘客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抛开大众点评和滴滴,几天前发生在微信和支付宝之间关于“隐私”和“安全”的争议依旧没有停止。


一边是腾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为由拒绝提供不当得利用户的详细资料,另一边则是支付宝表示用户的“财产安全”比“个人隐私”更重要。


640


虽然二者的观点都能站得住脚,但在这件事上,我们不难看出腾讯是把保护用户隐私当成了它对于监管不力以及相关机制不完善的“挡箭牌”。


有利用的价值就“保护一下”,为了更大的利益也能“泄露一下”。用户的隐私已经成为了某些公司玩弄权术的“手段”。

03

事实上,用户隐私泄露的事件并不仅仅出现在国内。


早在今年三月,Facebook就爆出了近8700万条信息的泄露。在此之后,Uber Armour和Exactis也被曝出了泄露1.5亿和4亿的用户信息的事。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泄露背后,隐藏着数不清的利益瓜葛。


640


据了解,在一些网络黑市上,一条普通用户信息的价格已经高达一元,银行vip用户的一条信息更是能够达到千元以上!在如此高额利润的引诱下,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也就不足为奇了。


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想要保护用户的隐私仅仅依靠企业的“道德”和“自觉”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用户的消费和使用习惯很容易收集,根据他们的习惯进行类比推送,在商业转化方面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而互联网企业很难抵得住这种诱惑。


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互联网企业违法的成本与既得利益之间悬殊极大,这也是导致一些企业一直在“打擦边球”的原因。

04

在前一段时间召开的中国数据法律高峰论坛上,法律专家认为以“知情同意”为基础的个人授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仅仅一个“我同意”的选项并不能代表用户允许企业随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我不是药神

主演:徐峥 / 周一围 / 王传君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而大众点评正是借着用户“同意”了其在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中“隐藏”的规定才敢“光明正大”的牺牲用户的个人信息。如果不是此次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恐怕大众点评根本不会在意这件事。


640


即便是在大数据的时代,用户的隐私也绝不应该成为某些互联网企业“赚钱”和“甩锅”的套路,有利用价值就“保护一下”,为了更大的利益就“泄露一下”的观念该改改了。



参考资料:

爱范儿 大众点评道歉了,但看起来没什么诚意

新京报 大众点评暴露用户行踪,五块钱就能让用户出让隐私了吗?

澎湃新闻 大众点评会向好友分享去过的酒店?回应称已整改

经济日报 大众点评回应泄露用户隐私事件:诚挚道歉并进行整改

半月谈 你在App上使用的信息,属于你还是属于BAT?


王伟/文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热文哦~


MORE延伸阅读

◐◑ 网约车越来越难等了,这个“锅”究竟要甩给谁?

◐◑ “我不是药神”虽然火了,但互联网影业仍是一个“赌徒”。

◐◑ 短视频的下半场,抖音快手微视们该怎样如何维护他们的流量帝国?

◐◑ 急于上市,拼多多为什么这么“拼”?

64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7720eiosi6oa9/article/details/81008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