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美国为何如此忌惮《中国制造2025》

  ---兼谈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201853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和贸易顾问纳瓦罗、商务部长罗斯和国际经济事务副顾问埃森斯塔特、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抵达北京与中国就经贸问题进行磋商,磋商的结果成绩了了。

 其中美国要求中国停止进行《中国制造2025》行动这一条让国内舆论哗然。

 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为何如此忌惮?《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提出的工业4.0有何联系与区别?

 01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面临着经济衰退和失业攀升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转换发展动力。同时,近20年的去工业化、重服务业导致美国经济国际竞争力下降,迫切需要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在此背景之下,当时的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优化本国投资环境,吸引本国制造业回归和外国直接投资。在美国本轮再工业化过程中,GE等大型跨国企业倡导的工业互联网成为典型代表。

 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是美国“互联网+工业”模式的典型代表。GE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的需求,二是技术上的可行,三是商业上的可行,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再工业化的基础是业务重组,专注于数字业务和实体业务的整合,出现了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工业流程、新的原材料乃至新的制造业生产方式。

 工业互联网的方向是构建智能制造的生态系统,是软件、网络、大数据等对于工业领域服务方式的颠覆。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所有机器互联,而不仅仅是制造工厂的机器设备,最终实现机器与机器的融合、人与机器的融合。

工业互联网主要带来以下几个趋势性变化:一是智能化,利用大数据来分析不同的客户群的需求,进行智能化的工业生产,制造出可以承载信息、感应环境、自我检测的智能化产品;二是柔性化,既以批量化的生产形式控制了生产成本,又以个性化的产品形态满足了用户需求;三是绿色化,工业互联网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集约经济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02 德国工业4.0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三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改变了世界的工业的原有的布局,走在工业革命前列的国家更是成为主导世界的强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让美、德雄踞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则维持了美国全球的霸主地位。


  工业革命1.0——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人类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革命2.0——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社会跨入“电气时代”,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工业革命3.0——信息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源于美国,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工业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机械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 

工业革命4.0——智能时代:未来10年,将步入工业4.0时代,实现“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通过CPS(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为消费者度身定做的“个性化”定制商品。

德国提出的工业4.0具有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的效率。

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智能操控体系、通信设备经过CPS信息物理系统构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互联互通,然后完成价值链与网络实现企业间的横向集成、企业内部灵活和可重组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的纵向集成、贯穿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数字化高度集成。 

03 中国制造2025 

 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制造业产值在全球占比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虽说如此,但我国制造业附加值低,大而不强的情况一致存在。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丧失、西方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以及制造业从中国搬迁向南转移等新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

---人口红利丧失,以及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导致劳动力减少

---我国资源匮乏,制造能效需要大幅度提升

---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归,我国高端制造业任重道远

---新兴发展中国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吸引产业的转移,带来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的危险

---经济全球化,需要制造企业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

---需要根据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我国制造业占GDP25%,其中制造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极大

---我国制造业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严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制造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2013年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的概念,意欲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访德,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国内借鉴德国的工业4.0,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以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实现五大转变:

转变1:创新驱动:又原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转变2:质量优先: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转变3:绿色发展: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转变4:结构优化: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转变5:人才为本:注重技术的引领的同时,重视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无论是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的工业4.0和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归结起来,其核心都是制造的智能化。

那么为何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如此忌惮呢?这个需要从贸易理论说起:

西方经济学认为国际贸易之所以会发生,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比如A国是主要生产大米的农业国,而B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的生产国,那么A国就需要采购B国的工业品,而B国呢,便采购A国的农产品,这样国际贸易就产生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开始是接受国外的来料加工业务,也就是西方国家因为金融和服务业发达以后,对生产制造的利润看不上眼了,就把生产丢给贫穷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劳动密集性的生产一开始是丢给了后来成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亚洲四小龙凭借着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推高了地价行业人力成本,西方就将目光转到了地域广阔,人工成本低的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世界各国也在其中获得了廉价的商品,各方都很满意,只到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让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意识到一个国家不能仅仅靠金融和服务业能长治久安,于是便提出了再工业和制造业回归。但是他们看到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在他们高成本的国家是不可能存活的,便将目光聚焦于高端制造业,于是适时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期望将这些高端技术密集制造业作为他们再工业和制造业回归的重器。

可是,美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在几十年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之上,逐渐建立起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有数千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中产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的数不胜数。不仅如此,中国还是唯一一个国家可以制造多种类高端装置的国家,其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集设计、工艺、材料、生产等于一身的成熟工业体系。而且,中国不断追求创新,更是提出未来三十年中国制造的宏伟蓝图《中国制造2025》。

前面说过,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国家分工,一旦有一天美国发现,中美两国在国际分工之中趋于一致了,你说他能不着急么?俗话说带出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美国认为中国是要从美国碗里抢饭吃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师傅是因为教会了徒弟饿死了自己。当然了,我们外交部也回应道:任何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言下之意,中国也有追求技术进步的权利。

美国人心中有憋闷呀,如果不是什么什么,你中国如何能有今天?美国全然没有看到中国在这几十年的付出,环境的污染和的付出,以及千千万万勤劳的中国人民辛勤的劳动付出。

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大智慧,也需要中美双方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期待着中美贸易摩擦能圆满解决。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物联研究 了解最新物联网科技资讯

也可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物联研究 了解最新物联网科技资讯

也可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ot_research/article/details/8027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