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业务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定义
Securitization: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即:将企业和金融机构能产生现金收益的资产加以组合,以其现金流为支持发行证券产品,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
(二)资产证券化原理
证券化的核心是通过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増级、流动性增强等手段,以资产的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出售的证券。
这里写图片描述
1、风险隔离原理
原始人通过真实出售的方式将资产出售给SPV,将证券化资产与原始权益人的信用风险、破产风险、其他资产风险进行隔离。
2、资产重组原理
选择具有稳定现金流的特定资产进行组合和重组,形成资产池。
3、信用増级原理
通过内外部信用増级的手段,提高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吸引投资者购买。
4、流动性增强原理
将流动性差的基础资产,通过证券化手段转换为具有市场流动性的证券。
(三)证券化业务结构和操作过程
1、业务结构
静态池:原始权益人将已经形成的资产打包分级形成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在证券存续期内基础资产固定,适用于期限较长的基础资产。
动态池:对于信用卡贷款、消费贷款一般期限较短,且存在提前还款的情形,而发行的证券一般1年左右,需要采用循环购买基础资产的方式延长证券期限。
Pre-abs:是指为了进行ABS转出而进行的资产投放业务,在基础资产投放时就按照合格标准进行操作,快速将基础资产转出,获取投放和转出价差的一种模式。
2、操作过程

3、相关费用

(四)资产证券化作用
通过结构安排和组合,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分割重组,达到一定的信用増级,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高的证券。
根据杜邦等式: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企业发起人
1、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证券化以基础资产进行融资,可以突破传统融资对企业净资本、利润、信用评级的要求。
2、降低融资成本:只要资产有较高信用评级,可以获取低于企业融资的成本。
3、提高流动性:通过资产进行融资获取资金。
4、融资自由度:与债券、股权融资相比,债权人、投资者对企业行为、决策具有较少的限制,更有利于企业运营。
银行发起人
1、缓解资本金压力,增强流动性
资产真实出售,可以降低风险加权资产,并可获得流动性资金。
2、解决资产和负债的错配
银行是负债经营,且一般是端债长投,需要通过不断的资产证券化获取资金,实现期限错配,提高净资本收益。
3、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可以根据信贷资产的集中度的情况,将集中度过高的资产流转出去,降低集中度风险。
4、提高银行资产收益率
通过资产的不断投放、流转,提高资产周转率,从而提供净资产收益率。
5、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作为发起人的银行,同时是资产服务机构、资金托管机构,收取资产服务费、托管费,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投资者
传统投融资门槛较高,合格投资者通过投资证券化产品,可以扩大投资范围,提高投资收益。譬如可以投资银行信贷资产、汽车贷款、融资租赁、房地产贷款等收益较高资产。
(五)我国证券化市场及监管体系
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根据发行主体和交易市场证券化业务归属不同机构监管,在准入条件、申报流程、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最新更新请关注公众号“智能普惠金融”
这里写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aierjian/article/details/7970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