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10:忙碌谬论

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一点儿如何安排时间产出工作量的方法,对于生活也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在这里单核工作法1
原理1原理1
原理23原理23
原理45原理45
单核5:适用性适用性
单核6:颠倒优先级优先级
单核7:全景闹钟全景闹钟
单核8:小结单核8:小结

忙碌谬论

“忙着呢”可能是一种拖延策略,也可能是缺乏理顺生活的能力。人们通常认为日理万机的人
都是重要人物,日理万机的人也认为自己很重要。然而,忙碌不等于有生产力。排满 100%
的工作量让我们没有时间做重要的事情。
如果让某人计算他的每小时工资,然后再请他听一小段音乐,这些人听音乐时会更加没有耐
心。[1] 毕竟听音乐不赚钱,而他们想要做更赚钱的事。当今,“我能做”和“我在做”之间不断
变宽的鸿沟也是驱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忙的原因。
蒂莫西 · 费里斯在书中写道,制造忙碌的选项几乎是无穷无尽的。[2] 努力干活增加文档的数
量有什么不对?正在进行中的几个工程最好都少不了我。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各种大事小情
都经我批准,多多益善。
忙碌占据了一切,日程表被会议和其他硬性时间填满了,因此我们永远无法完成在会议上承
诺的事情。忙碌让我们的认知能力超载。在“或战或逃”的思维模式阻塞下,我们丧失了分析
的能力。优先级排列也变得僵化。
相映成趣的是,空闲反而能促使我们完成工作。你会放眼全局,产生出乎意料的联想。[3] 把
无法预期的截止期限换成“时间盒子”,你就有了更灵活的应变能力。首先要做到的是,永远
别把“忙”当成借口。

本周目的

当我们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目的时,就找到了最高级别的动机来源。[4]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特
定的时刻所做的事情,是某种更伟大事物的一部分,有着深远的意义。单核工作法要求你明
确未来一周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 列出当前和未来的全部工程,不仅仅是小任务。
(2) 针对每个特定的工程,如果你让自己全心全意专注其上,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周,该工程
能取得哪些具体的进展?把预期进展写下来,不要用动作进行时,而要写清楚完成程度、应
取得的成果,例如“打电话给 100 个潜在客户”“写好销售报告并呈送给全部利益关系人”或
者“完成全部下属的业绩评估”。
(3) 在第二步列出的各项进展中,选出最重要的一项,并且用至少 1.5mm 的粗笔把这一项写
在卡片或 A6 纸的中央。在右上角标明从即日起一星期后的日期,这是想象中的交付日期。
(4) 把这张卡片贴在工作间的隔板上,保证你每次从电脑上抬起头都能看到。
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花 100% 的时间专攻这一项任务。但是,每当迷茫的时候,它就可以提醒
你本周目的所在

快捷清单

待办清单中的每一条都在发射紧急信号。传统的待办清单事无巨细,通常很长,有些内容还
可能已经过时了。这么多任务都在发出行动的召唤,反而成了无法承受的压力,令人不堪重
负、寸步难行。
[电子shu 分享V信shufoufou]
显著提高生产力的办法是对清单加以限制,最多列 5 项任务,甚至更少一些也无妨。如果有
一项重要的任务进来,你必须拿一个原有的任务来交换。交换意味着砍掉它,将来有空间的
时候可以再加回来。
快捷清单中的任务应当是短小、可行动的。“短小”意味着预期需要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对
于清单里的大任务,可以拆成几个较小的子任务。“可行动”意味着要带来结果:完成一份报
告、列出报告提纲或者做好会议规划。
日复一日,某些看似重要的任务出于某种原因始终在那里。它们注定永远排不上号。这些任
务只会带来干扰,不应该出现在快捷清单中。在每天早晨列一份新清单,别用昨天的那份清
单。
在单核工作法中,快捷清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每天早晨,你都要写下最多 5 项短小、可行
动的任务。做完一项就删掉一项。在这 5 项任务之外,如果还想添加新任务,原有任务就要
被移除。

集草器清单

“嘿,能腾出点时间帮我个忙吗?我写了一份报告,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你方便的时
候给我看看行吗?”同事丢来一项低优先级任务,你可能会晚一点处理。那么现在应该把这
个信息放在哪里呢?
这些不会立即采取行动的任务,有点像在草坪割草时,集草器收进去的蒲公英、青草和其他
杂草的混合物。它们都被拿去喂兔子;兔子会吃其中的一些,但是不吃另外一些。收集这些
任务的地方就是“集草器清单”。[5]
快捷清单有限制,最多只能放今天优先级最高的 5 项任务。集草器清单则完全没有限制,也
不排列优先级。你可以时不时添加内容进去。有什么点子就集中放在这里,免得一转身忘
了。
集草器清单中的每个任务都有三个属性:目标(当然得有)、利益关系人、进入清单的日
期。最后这项属性在清理清单时要用到,列入时间最长的任务必须离开。在优先级竞赛中,
如果这项任务总是无法拔得头筹,就说明不该做它。
集草器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帮你记住一些现在不能做、但将来会获得高优先处理的任务。然
而其中的多数任务都只不过是噪声。它们可能会带来些许价值,但不足以在优先级竞赛中胜
出。

除草

快捷清单最多只能包含当前最重要的 5 项任务,不过单核工作法还提供了集草器清单与之配
合。目前不够资格进入快捷清单的任务就先放在集草器清单中。然而总有一天,集草器清单
也会变得太长。
“除草”是指有计划地对集草器清单中的任务进行删除。要保持集草器清单的可读、及时、可
靠,必须进行除草。否则的话,这份无穷无尽的清单早晚会被我们忽视掉,忘记了曾经还想
过要做这些事情。
除草工作需要每周进行一次,也可以在集草器清单太长的时候做。把最多 5 项任务复制到一
张新的集草器清单里,撕掉旧清单。选择标准是重要程度。保留最重要的而不是最紧急的任
务,将其放入新清单。
你可能还记得集草器清单条目的三个属性:目标、利益关系人、进入清单的日期。从日期上
可以看出,那些看上去超级重要但是长期滞留在这儿的任务有可能没那么重要。
在一周时间里,我们可以无限制地把一项又一项任务放入集草器清单。不过每周要进行一次
除草,给清单腾出可用空间。借此机会看看本周目的与集草器清单是否匹配,也是极好的.

硬时间和软时间

在园林管理领域,软景观(softscape)指带有生命的元素,例如花圃、花园、树木;而无生
命材料构成的景观则称为硬景观(hardscape),例如石头、车道、墙壁。园林设计的杰作就
是追求硬景观和软景观的和谐。
在单核工作法生产力系统中,硬时间任务是“一定要在特定时间内执行”的。它们通常涉及外
部承诺,例如会议、约谈、活动。硬时间任务必须安排在日程表中,以免忘记。
与之相对,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间执行”的则称为软时间任务。某些软时间任务会重复出
现,可以把它们写在日程表中;而如果是只做一次的软时间任务,就应该放入快捷清单或集
草器清单,在你的可支配时间里执行。
如果你决定在每周三清理办公桌,这就是一项重复性任务。它不涉及外部承诺,如果这回推
迟到周四,也不需要告诉任何人。这样的重复性软时间任务仍然可以安排在日程表中。
但是把一次性的软时间任务安排在日程表中就有点悬。一旦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现,就会打乱
全盘计划。因此不要在日程表上安排这类任务,你要做的是安排好可支配时间。这样可以避
免计划赶不上变化,让优先级排序与时俱进。

可支配时间的稀缺

在工作中,我们的时间分为可支配的和不可支配的,[6] 它们合起来占据了 100% 的工作时
间。对多数白领来说,可支配时间和不可支配时间都存在。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不可偏废。
在可支配时间里,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事。典型情况是坐在工位上,选择一项任务开始
执行。在公司交托的责任范围内,我们有权管理这些时间。“个人生产力”针对的是可支配时
间。
不可支配时间(有时称为“受支配时间”[7])是被锁定的,我们无法控制在其中做什么事。这
包括开会时间、午餐时间或者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如果在基层客服岗位工作,你的时间
可能全都是不可支配时间。
平衡失调的一种症状表现是,你所负责的任务进展没有达到你自己和其他人期待的速度。在
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选择:要么通过协商缩小你的责任范围,要么增加并保护你的可支配时
间。
不可支配时间通常适合安排在日程表中,可支配时间也可以。尽量在日程表中划出成块的可
支配时间,不要预先决定这些时间用来做什么。这些是未预约时间,留待分配。

单核工作法的工具

本书尽量对工具的使用采取不可知论。我的建议是选取最简单、最容易找到的工具,以“用 得上”为标准。开始时保持简单,确实遇到工具限制时再进行扩展——没必要提前扩展。应
当考虑一些更普适的问题,下面简要介绍。

要配合单核工作法,很容易找到功能丰富的生产力应用程序。它们可以在线记录快捷清单, 随时随地访问。不过另一方面,纸笔有更大的自由度。你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清单中引入 新的符号和规则。

吉姆 · 本森把自己亲力亲为的一套方法叫作个人看板(Personal Kanban)。他从精益生产的 原则中获得灵感,用即时贴把任务从左到右排列在实体白板上。对照单核工作法的词汇,我
们的快捷清单相当于他的“工作存单”,并且把“处理中的工作”限制为一项。[8]

不幸的是,使用多份清单总是会打乱全部的优先级排序。“快捷清单甲”现在比“快捷清单 乙”更重要吗?即便如此,戴维 · 艾伦还是建议用多个清单分别关联各自的情景主题:或者
与工具相关,或者与地点相关,或者与完成任务所需的状态相关。[9]

最常规的建议是:小车不倒只管推。如果没有遇到瓶颈,就不要更改工具。我们只需要一个 地方来记下最多 5 项任务的名字,这就是快捷清单。我们还需要用最简便的方式删除、添加
任务。类似“长期储存”和“广泛传播”的功能没什么用。

健康的邮件摄入量

放了一周的假回来,你发现收件箱里有 687 封新邮件。这里面肯定有重要内容,但如何才能
在纷杂的信息中把它们找出来呢?你必须重新负起责任,亲自管理进入收件箱的信息流。最
好用手动收取邮件的方式代替邮件推送通知。
首先,取消订阅那些一个月都没读过的邮件列表,对商业公司的新闻邮件也如法炮制。如果
觉得心里没底,你可以每周固定安排一个时间,通过访问网址来阅读这些邮件列表的网页归
档。
如果没有个人邮箱,那就注册一个。绝对不要用工作邮箱来注册社交媒体或其他与专业工作
无关的服务。这样做有个好处:工作邮箱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会大大减少。
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里进行设置,自动把协同工作系统发来的消息归类到与来源名字相同
的邮件夹中。同时在协同工作系统中进行设置,只收取与自己相关的内容,越少越好。
研究发现,如果中断工作去阅读电子邮件,回来后要重新达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
间超过一分钟。[10] 大概算算,每天少收 10 封邮件的话,每年可以省出一个工作周的时间。
(假设阅读每封邮件需要 1 分钟,则按每年 260 个工作日计算,共可节省 2600 分钟。)

收件箱是厨房水槽还是书架

你怎么管理电子邮件收件箱?是像管理厨房水槽还是像管理书架?问题的答案不仅影响到能
否实现收件箱清零(定期处理全部收件箱内容的习惯 [11]),还决定了把你置于一种怎样的
模式中:认知疲惫或认知警觉。
买来一本新书,读完之后要把它放入书架。不巧的是,书架已经满满当当。你的目光在成排
书脊上扫过,随意拿下一本书,给新书腾出空间。书架的顺序乱了。这种情景熟悉吗?有可
能。
厨房水槽盛满了剩菜和塑料包装袋。你瞥了一眼,有条理地决定只挑黄瓜扔掉,其他的还留
在那里,保持乱糟糟的状态不变。你会这样收拾东西吗?肯定不会。
理解、决策、回想、记忆、抑制这五个功能是意识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消耗大量的
葡萄糖和氧气,过度使用会让人疲惫不堪。[12] 像管理书架一样管理收件箱,要依赖全部五
个功能。
厨房水槽的清理是以全部清空为标准的。任何一封电子邮件都必须删除、归档或者放入待办
邮件夹。收件箱清零不等于一直盯着这件事,与清空厨房水槽的工作类似,一天处理两三次
即可。

全部清空

电子邮件客户端、短信应用程序都是收件箱,它们接收电子消息。物理信箱也是收件箱,它
接收纸质邮件。我们的记忆也是一个收件箱,它产生新想法。可以把收件箱想象为一家公司
的前台接待处。
接待员为来访者进行系统登记,但不负责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她也会帮助那些误打误撞走错
门的人。在等候接待员登记期间,来访者只能在缓冲区止步。如果不能登记进来,再大的事
也办不了。
可以用几个不同类型的桶来归纳消息。不管你的收件箱是记忆、电子消息客户端还是物理信
箱,这种方式都适用。显然,这几个桶里包括“垃圾桶”,可以把将来不可能用到的消息扔进
去。
里面还应该有一个“优先级待定桶”(即集草器),用来存放可能会做的任务。此外,还要有
一个“监视器桶”,帮你记住哪些事情需要等待别人的处理结果。最后是一个“归档桶”,用来
存放与行动无关的重要消息。
粗略阅读并把电子邮件标为“未读”不算清空,相反,这等于要花两倍的精力来阅读和理解这
封邮件。[13]“全部清空”策略是要把全部消息移到你的个人系统中,进行排列优先级、监视和
归档。

选择性阅读

办公室里最令人上火的事物之一,就是堆积如山的图书、杂志、电子邮件和其他需要阅读的
材料。[14] 速读世界冠军安妮 · 琼斯用 47 分钟读完了《哈利 · 波特》。然而如果无法领会重
点,速度加倍只会更浪费我们的时间。
速读方法教我们如何移动目光,覆盖阅读句子,每一行从第二个词开始读,等等。它说得再
好,也是以牺牲精确度来换速度的。想更好地理解内容,就必须放慢速度。[15]
詹姆斯 · 麦凯提出过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想不想拥有一分钟阅读 5 万个词的能力?你全部要
做的是,在一分钟内识别出这篇 5 万词的文章并不符合你的需要,决定不去读它。[16] 选择
性阅读要做的第一步很简单:去掉不读的东西。
一开始阅读就要找重点。首先仔细阅读目录;接着阅读最感兴趣的 3 章的摘要;然后选择这
3 章之一,查看其中的思想路标,例如标题、重点清单、图表和其他视觉化信息。[17]
最后阅读感兴趣的段落,划出能抓住作者主要想法的句子,在页边空白处记下你的见解。反
复使用这套步骤,阅读其他章节,直到觉得继续读下去的价值不高为止。然后就可以转向阅
读其他更有用的书了。

限制任务清单的容量

利特尔法则(Little’s Law)称,计划要做的任务越多,平均完成每项任务所要花费的时间就
越多。事情明摆着,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如果最重要的新任务意外出现,就需要花很长的
时间来排队,直到我们能够抽出时间处理它们为止。
“交付周期”指的是这样一段时间:从一项新任务被写在待办清单上的时刻开始,到你交付工
作成果的时刻结束。清单上的任务数量与交付周期成正比。任务越多,它们在待办清单上停
留的时间就越长。
这一理论由艾伦 · 科巴姆在 1954 年提出,[18] 并于 1961 年经约翰 · 利特尔证实,[19] 因此被
称为利特尔法则。但你不需要成为数学家才能发现利特尔法则的正确性。上面的两幅图表分
别显示了待办清单中任务数量较多和较少时的情况。
对明天来讲最重要的任务,你在今天可能完全预料不到。优先级是会变的,负责任的态度是
拥抱变化。为了能够处理突发的重要任务,优先级排序必须具有灵活性。要做到灵活排列优
先级,待办清单中的任务数量就不能太多。
在单核工作法中,待办清单包括快捷清单和集草器清单。快捷清单始终不能超过 5 项任务。
集草器清单可以增长,可以随时添加新出现的想法,但每周的除草活动要把它的长度恢复到
5 项以内。

有效的“不”

我的客户迈克尔年纪不大,是一位满怀热情的知识工人。他说他遇到了点难处。他本来想让
经理对他有个好印象,结果却不堪重负——要应对的需求太多,结果什么都完不成。很容易
看出,迈克尔在说“不”上出了问题。
口是心非,害人害己。你口头的答应,也只能让“不”字造成的不愉快来得晚一点;而对方听
你说了“是”,就吃下了错误期待的定心丸,以为你能完成任务。
要揽起这项新需求,就要被迫放弃哪些事情?如果说了“是”,就必须删掉日程表上的几件
事。在想象中掂量一下,看看哪些会被删掉。
如果几项冲突的需求是出自同一个人,你应该把他拉进来,一起排列优先级。我们觉得迈克
尔应该告诉经理:“您最新这件事比不久前那件事更优先,是吗?如果是,那我很乐意切
换到新任务。”
身为单核工作者,要知道顶级优先级只能分给单独一项任务。一个模糊的“是”无法守住防
线,早晚还得撤退。既然说了“是”,就一定要做到。单核工作法不仅要求灵活排序优先级,
还要求有足够的透明度。

选择退出的条件

有其他很多任务的重要性上升了,超过了你正在做的任务。显而易见,这个理由足够让你去
掉清单里的一项任务,即使它还没有完成。
另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你对某项任务的投入产出比进行估算,发现结果不如先前的预期好。
在任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你意识到它要花费超出预想的时间,或者无法带来之前期待的好
处。
在选择退出之前,你要问自己三个问题。[20]
(1) 我这是慌不择路吗?
与其做出情绪化的决定,不如预先设定选择退出的条件。例如:我给这个工程两天时间,看
看能做到什么程度。
(2) 我试图影响的人是谁?
如果你的经理对这件事的结果不感兴趣,那么退出就是合理的选择。如果要影响一群人,着
眼点就不一样了。在退出之前多想想,是不是有其他利益关系人还在等你出结果。
(3) 我所取得的进展大吗?
有些时候,选择退出是很难受的。然而,坚持一件事但没有进展,却是劳而无功。这时候你
需要有“叫停”的勇气。

优雅地选择退出

一项任务可能很重要,但它不一定属于最重要的任务之列。在每天都有新任务出现的情况
下,较次要的任务永远抢不到顶级优先的位置。那么这项任务的利益关系人就倒霉了,他还
一心等着结果呢。
如果不打算履行之前的承诺,就应该通知利益关系人,这样有益无害。只要他一直以为你会
做这件事,就会一天天无休止地打扰你,向你要进度报告。
你越快把“撂挑子”的消息发给对方,对双方的好处就越多。永远别拿“没时间”当理由,应该
告诉对方,你只是有更优先的事情要做,而你希望大家了解你的优先级安排,便于各方妥善
安排工作。
你不需要证明这项任务不重要,也不用告诉对方更优先的事情是什么。对利益关系人来说,
他关心的只是你不会做这项任务了。然而有可能的话,你也可以推荐完成工作的适当人选,
或者提供一种变通的解决方案。
服务生效应 [21] 告诉我们,积压的未完成任务会耗费能量和注意力。把你选择退出的决定通
知所有的利益关系人,是将这项任务赶出脑海的一个办法。一个对优先级排序保持透明的人
也会获得更多尊重。君子坦荡荡。

日历与任务清单

接下来应该选择哪项任务?我们不想那么费脑子,每次都把所有的潜在选项挨个过一遍;但
也不想依赖于过期的优先级排序,因为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优先级改变了。
待办清单如果太长,优先级就不清楚。“绿 - 绿 - 红现象”[22] 是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切看
上去运转正常所造成的错觉。既然所有的重要任务都列在清单上,我们就自以为做的都对;
谁知突然出了状况,红灯大作,只是因为某些事情我们忘了及时处理。
可以把所有任务都安排到日历里,让各项工作在最适当的时间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吗?很遗
憾,不行。新任务总是出人意料。某些任务花费的时间超过预期。即使最轻微的日程表混乱
也会让整个系统崩溃。[23]
一套灵活的优先级排序系统应该能够轻松适应环境的意外变化。另外,还应该有一份完整易
读的描述,表明我们现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既不想使用过期的优先级排序,也不想
让一点灵活性搞得天下大乱。
单核工作法提供的方法是快捷清单。它短小、精简,而且更新及时,存放着最重要的任务
(最多 5 项)。在工作中,我们一次一项地对这些软时间任务进行处理,可以使用没有日程
安排的时间,也可以使用刻意划分出来的可支配时间。

委托

委托别人做并不意味着自己无事一身轻。想得到合格的成果,你必须准备好随时提供支持。
这是因为减少了一些控制,风险因素也增加了。如果事情出错不影响大局,委托可以提高效
率,同样也会带来成效。要把重点放在取得成效,而不是照章办事上。
专业化程度越高、任务的重要性越低、工作量增长的可能性越大,就越值得考虑找一位同事
来帮你。你还必须检查她是否得到了授权,是否足够投入,是否可靠。最后还要接受一个事
实:得到的成果不会完全符合你自己的方式。
确保同事理解你想要的是什么。要让她知道,你真心信任她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解释任务
的目的,而不是完成它的方法。要投入地工作,她必须有行动的自由度。
委托并不能减少你的责任。在不久的将来安排一次同步会议,这事关成败。要定义好到那时
能达到的最小进展是什么。眼见为实,在总体时间经过 10%~25% 之后,有形的进展可以帮
你看清她的速度和方向。
如果你的同事在第一次同步会议上拿不出实在的成果,询问她有没有投入进来。发现时间或
能力不足的事实,转而找到正确的人,是避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关键。可以考虑立即取消这
项委托。

关键的少数,有用的多数

约瑟夫 · 朱兰在 1937 年提出了 80/20 法则的概念,有时也称为 帕累托原理(Pareto
Principle)。[24] 它的内容是:小部分因素会产生大部分效果。在我们的任务中,80% 或多
或少有用,但只有 20% 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的少数任务创造了几乎全部的价值。
成就过人的投资家沃伦 · 巴菲特曾经指导他的飞机师迈克 · 弗林特写下自己职业生涯的 25
大目标。弗林特写完后,巴菲特让他圈出最重要的 5 条,而把其他 20 条归入“不惜代价避
免”的一列。注意,刻意避免不等于容后再办。
把有价值的任务都拿来做不行吗?不行。假设今天完成了最重要的 5 项,剩下 20 项,到明
天很可能又有至少 5 项新任务,而这 5 项新任务可能比头天剩的 20 项更重要。有些事反正
不会去做,留着又有什么用呢?
服务生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未完成的任务会索取我们的注意力。[25] 它们会影响我们对少
数关键任务的专注,难以投入做最重要的 5 件事。更糟糕的是,我们可能还在为那些可有可
无的任务花功夫,而原因仅仅是为了让利益关系人满意,或者找一些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慰
藉。
除草的方法可以用于丢弃那些内心深知永远不会完成的任务。每周一次,把集草器清单里最
重要的 5 项任务复制到一份全新的清单里。对于其余那些任务,通知所有的利益关系人:我
们不打算做,因为它们的优先级不够高。

精要主义

如果我们更懂得如何选择,是不是就能表现得更好?与其热切地想要跟上潮流抓住每个机
会,不如选择专注在真正要紧的事情上。
格雷戈 · 麦吉沃恩在著作《精要主义》[26] 里告诉我们,首先必须理解以下三个事实。
※ 个人的选择: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把注意力投入何处,也可以自己选择把时间花在哪里。
说“不”可能很难,但我们得知道自己有这个力量。
※ 噪声的存在: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噪声,只有极个别的事情是无价之宝。我们只有努力
找出最重要的事情,才能避免被噪声毒害。
※ 权衡与取舍:既然不能把所有事都做了,我们就得选择退出一些优先级不高的事情,即
使它们看上去很有趣。
精要主义不仅仅是通过做得更少来实现更多。它既关乎数量,也同样关乎质量。通过专注在
最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取得最佳成果。做得更少,但要做得更好。
这一点在单核工作法系统中事关成败。好看又好玩的事情太多,我们做不到雨露均沾。认准
精要所在,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是前进之道。

动态优先级三法则

动态优先级三法则告诉我们,“优先级”和“生产力”在不同情况下是如何变化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如果你对很多事情来者不拒、照单全收,那就说明这些任务的优先级是相
同的,你觉得可以按任意顺序完成。一份待办清单,不光是列出你的所有承诺,还应当按照
重要程度分出先后,这才是排列优先级的目的。
(1) 你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摧毁优先级,只能将它从一项任务转给另一项任务。当你升高一项
任务的优先级时,就自动降低了其他所有任务的优先级。
(2) 之前做好优先级排序的待办清单,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递减。如果做不到与时俱进地定
期重新排列优先级,你的计划注定会成为一个空架子。
(3) 想要在同一时间做所有事与什么都不做的结果是一样的:你什么事都完成不了。单核工
作,生产力最高。

削减待办任务:小结

问:使用快捷清单的最大好处是?
答:在 5 项任务的限制下,只能列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这就把那些现在不能做或不该做的
任务与我们隔离开了。任务数量精简后,才有可能从直觉出发进行优先级排序。在全景模式
下,选择快捷清单上最重要的任务,在它旁边标一个小“×”,然后进入单核时段,单单专注
于这一项任务。
问:集草器和除草是怎么回事?
答:如果有些任务和想法目前还不够资格进入快捷清单,就可以放入“集草器清单”。这个清
单没有顺序、没有限制。每周换一张新的集草器清单,这个步骤称为“除草”:选出最重要的
事情(仅限 5 项)从旧清单抄到新清单中,然后把旧的那张投入碎纸机。
问:我理解 80/20 法则——80% 的任务或多或少有用,但只有 20% 是至关重要的。我能
够有所作为,大都是后者的功劳。但把“有用的多数”保留在待办清单里有什么不好吗?
答:非常不好。“有用的多数”很可能是你永远完不成的。等你完成了“关键的少数”之后,新
的关键少数又会出现。“有用的多数”就变成了噪声,留着它们没有任何用处,只会扰乱你的
注意力。服务生效应告诉我们,削减待办清单可以保护我们的思维,避免无关想法的干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vsehaiyang1993/article/details/8113009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