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语言(9): 暗藏玄机的引用

 

一、背景:

Java中是JVM负责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这是它的优点(使用方便,程序不用再像使用c那样操心内存),但同时也是它的缺点(不够灵活)。为了解决内存操作不灵活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软引用等方法

 在JDK1.2以前的版本中,当一个对象不被任何变量引用,那么程序就无法再使用这个对象。也就是说,只有对象处于可触及状态,程序才能使用它

从JDK1.2版本开始,把对象的引用分为四种级别,从而使程序能更加灵活的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这四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二、分析

1.强引用  (大部分引用实际上都是强引用,这是使用最普遍的引用)

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就类似于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垃圾回收器绝不会回收它。当内存空 间不足,Java虚拟机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r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靠随意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对象来解决内存不足问题。 

 String str = "abc";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str);

 //在list集合里的数据不会释放,即使内存不足也不会

2、软引用(Soft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软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物的生活用品。如果内存空间足够,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它,如果内存空间不足了,就会回收这些对象的内存。只要垃圾回收器没有回收它,该对象就可以被程序使用。软引用可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高速缓存。 
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软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开始");            
        A a = new A();            
        SoftReference<A> sr = new SoftReference<A>(a);  
        a = null;  
        if(sr!=null){  
            a = sr.get();  
        }  
        else{  
            a = new A();  
            sr = new SoftReference<A>(a);  
        }            
        System.out.println("结束");     
    }       

}  

class A{  
    int[] a ;  
    public A(){  
        a = new int[100000000];  
    }  
}  

当内存足够大时可以把数组存入软引用,取数据时就可从内存里取数据,提高运行效率

3.弱引用(Weak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弱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无的生活用品。弱引用与软引用的区别在于: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更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 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 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 


弱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弱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如:

Object c = new Car(); //只要c还指向car object, car object就不会被回收
WeakReference<Car> weakCar = new WeakReference(Car)(car);

当要获得weak reference引用的object时, 首先需要判断它是否已经被回收:

weakCar.get();

如果此方法为空, 那么说明weakCar指向的对象已经被回收了.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Car {
  private double price;
  private String colour;

  public Car(double price, String colour){
    this.price = price;
    this.colour = colour;
  }

  public double getPrice() {
    return price;
  }
  public void setPrice(double price) {
    this.price = price;
  }
  public String getColour() {
    return colour;
  }
  public void setColour(String colour) {
    this.colour = colour;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colour +"car costs $"+price;
  }

}


public class TestWeakReferen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ar = new Car(22000,"silver");
    WeakReference<Car> weakCar = new WeakReference<Car>(car);

    int i=0;

    while(true){
      if(weakCar.get()!=null){
        i++;
        System.out.println("Object is alive for "+i+" loops - "+weakCar);
      }
      else{
        System.out.println("Object has been collected.");
        break;
      }
    }
  
  }
}

在上例中, 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后, 程序打印出”Object has been collected.” 说明, weak reference指向的对象的被回收了.

如果要想打出的是 
Object is alive for “+i+” loops - “+weakCar

那么只要在这句话前面加上 
System.out.println(“car==== “+car); 
因为在此强引用了car对象

4.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 


“虚引用”顾名思义,就是形同虚设,与其他几种引用都不同,虚引用并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 


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活动。虚引用与软引用和弱引用的一个区别在于: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 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程序如果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特别注意,在程序设计中一般很少使用弱引用与虚引用,使用软用的情况较多,这是因为软引用可以加速JVM对垃圾内存的回收速度,可以维护系统的运行安全,防止内存溢出(OutOfMemory)等问题的产生

三、总结:

强引用: 
String str = “abc”; 
list.add(str); 


软引用: 
如果弱引用对象回收完之后,内存还是报警,继续回收软引用对象 ;


弱引用: 
如果虚引用对象回收完之后,内存还是报警,继续回收弱引用对象 ;


虚引用: 
虚拟机的内存不够使用,开始报警,这时候垃圾回收机制开始执行System.gc(); String s = “abc”;如果没有对象回收了, 就回收没虚引用的对象;

参考:

Java 关于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的区别与用法

java中四种引用类型

Java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详解

Java中没有指针的概念,而引用就是一个弱化的指针,保证开发不能任意操作内存。

从程序运行结果可以看出,虚引用形同虚设,它所引用的对象随时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稍微长一点的生命周期,当垃圾回收器执行回收操作时,有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具有软引用的对象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但在Java虚拟机认为内存不足的情况下,也是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
 

JAVA四种引用方式

Java内存管理分为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都不需要程序员负责,垃圾回收的机制主要是看对象是否有引用指向该对象。

java对象的引用包括: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Java中提供这四种引用类型主要有两个目的:

1)、第一是可以让程序员通过代码的方式决定某些对象的生命周期;

2)、第二是有利于JVM进行垃圾回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angdd_199326/article/details/8111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