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应用】支付宝隔空怼微信的背后,社交隐私与钱哪个更重要?

支付宝与微信又开始互怼了!


此事源于前些日子,一名姓黄的先生微信转账,错转给了陌生人,求助微信官方却得到“自己协商”的结果,还因为不知道对方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此事无法立案,资金追讨陷入困境。



由于微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大家都很关注这件事,甚至连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都报道了此事。但微信官方不愿意透露对方的信息,表示“保护用户隐私是互联网公司的底线。他们要对所有用户负责,只要司法机关要求微信官方协助,他们肯定义不容辞,但如果是个人需要,不能突破底线。”


此事就这样陷入了僵局。还有网友质疑,为什么支付宝在转账的时候有需要姓氏验证,降低了错误几率,而微信就只显示对方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连验证都没有?对此,腾讯公关相关人员称,“支付宝是基于电商,基于交易的,我们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


这样说,似乎很有道理。社交本来就是人与人的对话,高度对隐私重视也不是一件坏事。


不过,作为“友商”支付宝可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连发两篇微博表示“保护隐私就不能保护用户的钱?”、“对不起,我们比较笨,没领会这个精神”


在这次回应中,支付宝还特意指出支付宝转错账如何操作的问题:要是支付宝好友之间已经转错账了,可以拨打支付宝客服电话95188,在不透露对方隐私的情况下支付宝小二会直接联系对方,协商帮助找回(不能保证一定可以)。


其实,隐私保护就是互联网现在最为重视的话题了,再加上钱的问题,确实是难以处理。两家的做法在自己平台上的处理方式虽然不一样,初衷还是一样的。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对于微信“冷漠”地坚持所谓的底线,支付宝愿意帮助用户进行协商,已经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了(虽然不能保证要回来,还不还是对面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你既然作了转账的功能,那么出了事,你最起码有个担当的心,一味地冷漠让用户自己协商处理,那不就是寒了用户的心吗?就这一点,在有证有据的情况下,微信对于此事的处理就稍欠妥。


没有人保证自己就不会出错,如果微信次次都这样,维权困难的话,恐怕更多人会选择回归支付宝。而微信脱离移动支付,回归单纯的社交会不会更好呢?


作者:想哥(博应用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947533/article/details/8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