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5.2)公差分析流程

本章目的:按流程进行一个产品的公差分析。

 

 

3.公差分析的步骤(重要)

1)定义公差分析的目标尺寸和判断标准;
2)建立闭合尺寸链;
3)将非对称公差转成对称公差;
4)判断尺寸链中尺寸的正负;
5)计算目标尺寸的名义值;
6)选用公差分析的方法
7)公差分析的计算;
8)判断和优化;
9)公差分析结果图纸标注,统计公差法标注对应符号。

//请按部就班的做吧,这样最简单。

 

1)定义公差分析的目标尺寸和判断标准

对于完整的公差分析,最难和最容易忽略的一步。

具体做法见上个分章。

2)建立闭合尺寸链;

 尺寸链,是指在产品的装配关系中,由互相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而成的封闭尺寸组;
 尺寸链两大特点:一是封闭性,尺寸链是由多个尺寸首尾相连;二是关联性,组成尺寸链的每个尺寸都与目标尺寸有关联性,尺寸链中每个尺寸的精度会影响到目标尺寸的精度;

 

3)将非对称公差转成对称公差;

公差标注本就为对称公差的好处之一:这一步可以省略;

 

4)判断尺寸链中尺寸的正负;

个人领悟的秘法:

如上图所示:
D=A+B+C+X,所以目标尺寸X=+D-C-B-A,正负立定。比什么箭头法快很多吧。

 

5)计算目标尺寸的名义值;

如果公差分析计算出的目标尺寸名义值与设计值不相等,则说明尺寸定义错误。(公差标注为对称公差的好处之二,计算出的目标尺寸名义值X与3d图测量值相等)

 

6)选用公差分析的方法

极值法或统计分析法,分章节再说。

7)公差分析的计算;

分章节再说

8)判断和优化;

8.1)当公差分析的结果不满足要求时:

 

>>推荐的做法:
 调整尺寸链中的尺寸大小
 减少尺寸链的长度;
 使用定位特征;
>>不推荐的做法:
 调整尺寸链中的尺寸公差大小;
 增加关键尺寸的公差;
//注:个人称之为三长两短改进法,三种推荐的方法做起来吃力但效果好,两种不推荐的方法做起来简单但也留下一定后患。所以激发一个结构工程师的自觉性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谁会主动去做这种事前呢。
 
推荐的做法举例:

a) 调整尺寸链中的尺寸大小

如上题极值法举例,将A之由54.00±0.20→54.50±0.20。那么结果变为X=1.0±0.65,装配间隙>0,就满足要求。调整尺寸链中的尺寸大小的本质在于增加预留的间隙,需要再3d图中调整。
这个例子的是指增加0型圈直径,可以减小压缩率的范围。
 

b)减少尺寸链的长度;

①减少尺寸链中的零件数量;
② 同一零件中,减少尺寸链的长度,避免公差累积;
 如果两个零件之间的关键尺寸很重要,尽量使得尺寸链仅涉及到这两个零件,避免涉及到第三个、第四个、第N个零件;涉及的零件越多,公差累积,越不容易满足设计要求;如果涉及多个零件不可避免,则尽量减少涉及的零数。

c)使用定位特征;

 好处:
定位特征可以提供较精密的尺寸公差
定位特征的尺寸可以放置于比较容易进行尺寸管控的区域
使用定位特征时可以减少和避免对其他尺寸的公差要求,只需严格管控定位特征的相关尺寸,就可以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因为定位特征精度高,使用定位特征有利于减少零件之间的尺寸公差累积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PCB板安装设计案例。定位柱的存在不但利于安装,而且尺寸的精度控制定位孔即可,螺钉孔的尺寸可以放大。后期有进一步发展成将螺钉换成卡扣,变成了定位柱+卡扣的经典设计,减少成本和安装时间。
 

8.2)当公差分析的结果满足要求时:

也需要用三张两短法进行优化!

 

9)公差分析结果图纸标注,统计公差法标注对应符号。

若是统计公差法,对应分配的零件公差需要标注统计公差符号,如下图:

除此之外公差分析表格需要提高给质量管理,正确进行质量管控。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zjc9915/p/937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