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2018版)《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三章简答题

ps.所有答案都是自己做的,仅供参考,如有问题,欢迎评论

1. 请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需求分析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2. 请分别举例说明实体之间联系的三种表现情形。
答:一对一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举例:班级与班长,每个班只有一个班长,每个班长也只在一个班内任职。
一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举例:班级与班级成员,每个班级对应多个班级成员,每个班级成员只对应一个班级。
多对多联系: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有M个实体与之联系。举例:授课班级与任课教师,每个班级对应多名任课教师,每个任课教师也对应多个授课班级。
3.请简述基本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
答:一般尊徐以下原则:

  •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作为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作为关系的码。
  • 一个一对一联系(1:1)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如果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要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 一个一对多联系(1:N)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 一个多对多联系(M:N)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 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lack_kyatu/article/details/80616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