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前端001

没想到任务竟然是做笔记,不过这种方式真的避免了我偷懒。

今天的任务有三点:

  1. 是再一次了解前端,知道通过web上网的整个流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通俗化讲出来,最好的范本可以看这里
  2. 是给后面的学习列出备忘录,看看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深入研究;
  3. 是记录今天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并且树立一个flag,即好好学习啊!

Ok,现在开始步入正题。

  • 再一次了解前端并做生动总结

web访问过程中的各种名词解析:

以知乎为例解释web访问过程

网站访问的过程:

首先我会在地址栏输入一个网址,如www.baidu.com,浏览器和服务器交流,服务器和数据库交流。当电脑被返回一个HTML之后,会对它进行解析渲染。如果没有CSS(层叠样式表),那么网站展示出的样子只能是大概的HTML框架,这一点在网络状态很差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看到的页面效果极差。

HTML是一种标记语言,不是一种编程语言,学习周期很短。

CSS代码格式是: 属性:值


HTML的发展和HTML5、XHTML,交互使用的JavaScript,留给后续笔记。


后端过程

此部分为此次学习的重点,在平时看书的时候较少关注。

浏览器给服务器传递一个请求,该请求基于一定的协议规范,常用的是HTTP协议。如前面的那张图,服务器的响应写了一个状态码 200 OK ,是 HTTP 协议里约定俗成的一个东西,服务器写 200 OK 在响应里,表示“你请求的这个东西我有”,如果是404 Not Found,就是“你请求的这个东西我这里没有”。

HTTP响应里面包含很多内容,比如 Content-type 表示服务器发过来的文件类型是什么(文本?动画?图片?音频?),这样发过去了人家浏览器好知道怎么展示给用户看。那么怎么确定按照协议把内容写进去呢?这就是Web服务器的任务。

HTTP构成

上图是HTTP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HTML加上一个协议头HTTP,有些类似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加上报头ACK。

后端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以后慢慢学。

总结

一个普通网站访问的过程简单概括一下,对于我们普通的网站访问,涉及到的技术就是:

  1. 用户操作浏览器访问,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一个 HTTP 请求;
  2. 服务器接收到 HTTP 请求,Web Server 进行相应的初步处理,使用服务器脚本生成页面;
  3. 服务器脚本(利用Web Framework)调用本地和客户端传来的数据,生成页面;
  4. Web Server 将生成的页面作为 HTTP 响应的 body,根据不同的处理结果生成 HTTP header,发回给客户端;
  5. 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 HTTP 响应,通常第一个请求得到的 HTTP 响应的 body 里是 HTML 代码,于是对 HTML 代码开始解析;
  6. 解析过程中遇到引用的服务器上的资源(额外的 CSS、JS代码,图片、音视频,附件等),再向 Web Server 发送请求,Web Server 找到对应的文件,发送回来;
  7. 浏览器解析 HTML 包含的内容,用得到的 CSS 代码进行外观上的进一步渲染,JS 代码也可能会对外观进行一定的处理;
  8. 用户与页面交互(点击,悬停等等)时,JS 代码对此作出一定的反应,添加特效与动画;
  9. 交互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向服务器索取或提交额外的数据(局部的刷新,类似微博的新消息通知),一般不是跳转就是通过 JS 代码(响应某个动作或者定时)向 Web Server 发送请求,Web Server 再用服务器脚本进行处理(生成资源or写入数据之类的),把资源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用得到的资源来实现动态效果或其他改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ljiaa/article/details/8156282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