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代币ICO

  随着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的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数字代币开始衍生,虚拟货币扑朔迷离,一不小心就被人割了韭菜.....

从荷兰IPO的故事说起

  400多年前,西方有一群精英海盗开了一家公司。为了顺利拓展东方的海上业务,他们必须弄来很多的钱去买粮食和弹药。海盗想:要不先跟父老相亲借?如果能抢到很多东西,那么回巢就还他们钱,另外再给一些钱(分红)都不是问题。

于是,投钱的西方人就成了史上最早期的股东,海盗公司会给每个股东发个凭证,这就是股票最早的样子。如果要用钱,人们就拿着凭证去公司换钱。

再后来还出现了专门的交易市场,人们可以相互买卖手中的凭证,不用专门跑到海盗公司排队换钱。当然,如果相信这群海盗的实力,人们也可以长期持有这个凭证,等到海盗们满载而归,自然会涨。

这家公司为海盗大业筹集大量资金,就是IPO(首次公开发行)最粗犷的一个形态。

 

以币换币的ICO

  我们暂时抛开是否要排队、是否有产品实物、是否有合规流程等的区别,仅从最简单的“用A换B”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区别:

在海盗IPO的故事里,海盗通过发行股票获得投资者的钱,他们拿出的是股权。

而ICO,全称Initial Coin Offering,意为“首次代币发行”,可以说是以币换币:发行的是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投资者通常用币圈认知度最高的比特币或以太币去兑换。

 

再用海盗的故事,讲什么是ICO

  现在打开脑洞,假设还是这么一群海盗,他们想蹭上区块链的快车多挣点外快,于是想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盖一家大型海上冒险乐园,任何想要来这里玩的游客必须使用他们发行的代币“海盗币”(Pirate Coin,下简称“P币”)。接着,他们请人搭建海盗官网、写项目白皮书(商业计划书),并在各大区块链媒体上宣传:

“海盗集团准备启动大型海上区块链娱乐项目——‘太平洋海盗乐园’,计划发行1亿P币。其中6000万P币由海盗集团持有,用于团队激励、市场推广、技术研发和海上设施安全维护等。另外的4000万P币用于公开销售。认购比例:1ETH=2333P币。

‘太平洋海盗乐园’是第一期项目,后期将继续开发‘大西洋海盗乐园’、‘印度洋海盗乐园’和‘北冰洋海盗乐园’。

P币可用于购买四大洋’海盗乐园’门票、乐园周边产品,消费园内餐饮,以及购买海盗出征旁观甲板一等座票等。鉴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P币将在汪洋大海上永久承载你的美好回忆。”

 

ICO相关概念

  这个例子比较粗糙,不完全适用于正经项目团队,但ICO本质上就是:通过一个还没有产品落地的项目计划,出售项目代币来筹集资金的金融行为。其基本流程是:项目方写几页白皮书,发行新的代币,出售其中一部分,以兑换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比特币或以太币。

发布白皮书的时候,团队组成就只有这一群海盗,当时没有任何实际产品。至于ICO之后项目能不能正式启动,投资人只能发挥想象力了。因此,发行的P币有时也叫做“空气币”。

除了花钱请区块链相关媒体报道,海盗们还大肆宣传“杰克船长”在为项目站台。请名人站台也是ICO里常用的潜规则,这里的名人还包括知名投资人或投资机构。

在正式登陆交易所进行公开交易前,海盗选了一批最忠实、最早的一批投资者,在一些社交群里进行独家预售,甚至给了打折优惠,原价1ETH=2333P币,早鸟只要0.8ETH!这个阶段叫做“私募”。

一般来讲,投资者通过团队背景、站台名人以及私募阶段的认购情况来判断项目的价值。

 

P币很可能只是个P

  买来P币,是用在“海盗乐园”玩耍吗?当然不是!更多是出于投资目的。投资收益取决于代币是否能升值(比如瑞波币XRP)。理想状态下,如果大家觉得海盗游乐场项目有戏,那么,P币就有很大的增值空间。不过目前野蛮生长的ICO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代币在公开交易后会涨”,也是一条写进投资者认知里的规则,对他们来讲, 买到 = 赚到。为什么新币一定、肯定、确定会涨?这道思考题留给各位读者。

P币跟其他数字货币一样,可以通过交易所和场外交易等方式变现。然而现实很残酷: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上千种代币,其中99%都是空气。对于没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在《防骗干货,识别不靠谱的ICO》一文中,我提过垃圾项目的惯用伎俩),如果发行的代币再没有人愿意去“炒”,最终只会躺在投资人的钱包里,不见天日。

也就是说,P币很可能只是个P。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guanghe/p/8874299.html
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