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08存储过程1

PL/SQL能够驻留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和Oracle开发工具两个环境中。在这两个环境中,PL/SQL引擎接受任何PL/SQL块和子程序作为输入,引擎执行过程语句将SQL语句发送给Oracle服务器的SQL语句执行器执行。
 
1、PL/SQL变量
(1)变量的声明:
变量通常是在PL/SQL块的声明部分定义的,每一个变量都有一个特定的类型。
变量定义的基本格式为:
<变量名> <数据类型>[(宽度):=<初始值>]
如定义一个名为countNum的number类型变量,初始值为1,可以如下写:
countNum number := 1;
 
Sql代码  
--变量的基本命名规则如下:  
  
  
--a.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  
  
  
--b.变量长度不超过30个字符  
  
  
--c.变量名中不能有空格  
 
(2)变量的属性
%用于表示属性提示符。
%type属性。%type属性提供了变量和数据库列的属性,有了这个属性是非常方便的,假设现在有个表A,里面有字段B,现在要定义一个变量C,需要它的数据类型和字段B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不知道B的数据类型,直接使用B%type就可以了,如:C B%type。
%rowtype属性。这个属性提供了表示一个表中一行记录的数据类型。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方便的用一个变量表示游标中的一行,如cursorRecord cursorName%rowtype,其中,cursorRecord表示游标一行的变量名,cursorName表示对应游标的名称,利用%rowtype就可以取到一行的记录类型,这样以后在取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使用
fetch cursorName into cursorRecord中了。示例代码:
 
Sql代码  
declare cursor moduleCursor is  
  
  
select * from t_module;  
  
  
moduleRecord moduleCursor%rowtype;  
  
  
begin  
  
  
  open moduleCursor;  
  
  
  fetch moduleCursor into moduleRecord;  
  
  
  while moduleCursor%found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moduleRecord.name || '**********************');  
  
  
    fetch moduleCursor into moduleRecord;  
  
  
  end loop;  
  
  
  close moduleCursor;  
  
  
end;  
 
(3)自定义数据类型
PL/SQL还支持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下面是自定义一个PersonRecord数据类型的示例:
 
Sql代码  
declare  
  
  
    type PersonRecord is record (  
  
  
        name varchar(20),  
  
  
        age number(3)  
  
  
    );  
 
下面是PersonRecord的实际应用示例:
 
Sql代码  
declare  
    type PersonRecord is record (  
        name varchar(20),  
        id number(3)  
    );  
    person PersonRecord;  
begin  
    select name,id into person from t_employee where username='admin';  
    dbms_output.put_line('**********' || person.name);  
end;  
 
2、PL/SQL常量
常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不变的量。
常量声明的基本格式如下:
<常量名> constant <数据类型> := <值>
如定义一个整型常量num,值为5,可以如下写:
num constant integer := 5;

    3、PL/SQL基本程序结构和语句
    (1)条件结构
        a.if-then结构
        语法格式:
Sql代码  
if booleanExpression  
    then runExpression  
end if;  
ooleanExpression的结果为真时就执行runExpression部分,注意用end if结束if语句。  
 
        示例代码:
Sql代码  
declare totalCount number;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totalCount from t_module;  
  if totalCount > 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共有' || totalCount || '条记录');  
  end if;  
end;  

        b.if-then-else结构
        语法格式:
Sql代码  
if booleanExpression then  
    runExpression  
else  
    runExpression2  
end if;  
     --该结构表示当booleanExpression的结果为true时执行runExpression,否则执行runExpression2,注意要结束end if;  
 

        示例代码:
Sql代码  
declare  
a number;  
b number;  
c number;  
begin  
a := 1;  
b := 2;  
c := 3;  
if a=1 then  
  c := c + a;  
else  
  c := c + b;  
end if;  
DBMS_OUTPUT.PUT_LINE(c);  
dbms_output.put_line(c);  
end;  
 
        c.if-then-elsif-then-else结构
        语法格式:
Sql代码  
if booleanExpression then  
    runExpression1  
elsif booleanExpression2 then  
    runExpression2  
else  
    runExpression3  
end if;  
构表示当booleanExpression为true时执行runExpression1,否则当booleanExpression2为true时执行runExpression2,否则执行runExpression3  
 

       
    (2)循环结构
        编写循环结构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有退出条件满足。
        a.loop-exit-end循环
        语法格式:
Sql代码  
loop  
    runExpression;    --执行循环体  
    if booleanExpression then    --判断是否满足退出条件  
        exit;    --当满足退出条件时即退出循环  
    end if; --结束if语句  
end loop; --结束loop语句  
 

            示例代码,利用loop-exit-end循环求10的阶乘:
Sql代码  
declare  
  n number := 10;  
  results number := 1;  
begin  
  loop  
    results := results * n;  
    n := n - 1;  
    if n=0 then  
      exit;  
    end if;  
  end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10的阶乘是:' || results);  
end;  
 
           
        b.loop-exit-when-end循环
        语法格式:
Sql代码  
loop  
    runExpression;    /*执行循环体*/  
    exit when booleanExpression    /*测试是否符合退出条件,符合即退出*/  
end loop;  
 

            示例代码,利用此结构求10的阶乘:
Sql代码  
declare  
  a number := 1;  
  b number := 1;  
begin  
  loop  
    b := a * b;  
    a := a + 1;  
    exit when a > 10;  
  end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the result is: ' || b);  
end;  
 

        c.while-loop-end循环
        语法格式:
Sql代码  
    while booleanExpression     --测试是否符合退出条件  
    loop  
        runExpression; --执行循环体  
    end loop;  
--此种结构先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再进行循环,而上面的两种是先执行一次循环再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示例代码:
Sql代码  
declare  
  a number := 1;  
  b number := 1;  
begin  
  while a<=10  
  loop  
    b := a * b;  
    a := a + 1;  
  end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the result is: ' || b);  
end;  
 

        d.for-in-loop-end循环
        语法格式:
Sql代码  
    for countVar in count1..countn    --定义跟踪循环的变量  
    loop  
        runExpression    --执行循环体  
    end loop;  
--countVar是循环变量,表示当前循环的当前值,in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count1和终值countn,如果循环变量的值小于终值则执行循环体,否则就退出  
--循环,每循环一次循环变量的值自动增加一个步长。  
 

            示例代码:
Sql代码  
declare  
  b number := 1;  
begin  
  for c in 1..10  
  loop  
    b := b * c;  
  end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the result is: ' || b);  
end;  
 

    (3)选择语句
        case语句:可以使用简单结构,对数值列表做出选择。
        语法格式:
Sql代码  
    case inputName  
        when expression1 then result1  
        when expression2 then result2  
        when expressionn then resultn  
        else result  
    end;  
-- case语句会依次比较expressionn与inputName的值,若相等,则返回resultn,否则继续往下判断,若都不满足,则返回else中result的值。  
 

        示例代码:
Sql代码  
declare  
  num1 number;  
begin  
  num1 := 6;  
  case num1  
  when 1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the result is no.1');  
  when 2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the result is no.2');  
  when 3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the result is no.3');  
  else  
    dbms_output.put_line('the result is not in top 3');  
  end case;  
end;  

1.无输入和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我写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需要注意的是Oracle无参存储过程不能写括号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cascadeoperation
As
Begin
 Delete From teacher Where id=1;
 Update studentdetail Set address='宁波市海曙区' Where studentid=10;
End;

这里执行了2个操作,可能用过mybatis的人会迷惑执行的时候到底使用update标签呢还是delete标签,其实都行,我也试过select标签也是OK的,下面是部分的配置文件

<delete id="cascadeOperation" statementType="CALLABLE" >
   {call cascadeoperation}
</delete>

2.带有输入和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我这里加入了if else的几个判断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queryTeacher(fid In Integer,Type In Varchar,Name Out Varchar)
As
Begin
If Type='1' then
Select Name Into Name From student Where id=fid;
Else if Type='2' Then
Select Name Into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id=fid;
Else 
 Name:='错误';
End If;
End If;
End;

下面顺便把我在命令行窗口执行的存储过程语句贴出来

Declare
Name  Varchar2(50);
Begin
queryteacher(3,'2',Name);
DBMS_OUTPUT.put_line(Name);
End;
/

执行过类似语句的时候可能看不到任何的输出,不要着急只需在命令行使用set serveroutput on;

看到结果了吧,下面使用mybatis来执行这个存储过程,下面是映射文件的写法

<select id="queryTeacher" statementType="CALLABLE" parameterType="java.util.Map">
   {call queryTeacher(#{fid,mode=IN,jdbcType=INTEGER},#{type,mode=IN,jdbcType=VARCHAR},#{name,mode=OUT,jdbcType=VARCHAR})}
</select>

那怎么取得返回的内容呢,其实只要存储过程执行后map里就有值了,java代码大致如下

Map<String,Object> mm=new HashMap<String,Object>();
 mm.put("fid", 3);
 mm.put("type", 2);
 m.queryTeacher(mm);
 System.out.println(mm.get("name"));




3.返回游标的存储过程

还有一种存储过程,它可以返回一个游标就类似一个集合这种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getTeacher(cur_arg out Sys_Refcursor)
As
begin
    open cur_arg for Select * From teacher;
End;

这种情况,在mybatis里就稍微有些不同了,此时jdbcType就是CURSOR,javaType则是ResultSet了,这里还可以把结果转成resultMap了,如下所示

<resultMap id="resultMap3" type="org.lxh.module.usefunction.info.Teacher">
<result property="address" column="address"/>
<result property="name" column="name"/>
<result property="id" column="id"/>
   </resultMap>


<select id="getAllTeacherInfo" statementType="CALLABLE" parameterType="java.util.Map" >
   {call GETTEACHER(#{result,jdbcType=CURSOR,mode=OUT,javaType=ResultSet, resultMap=resultMap3})}
</select>



这里的话Java代码就稍微复杂一些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m.getAllTeacher(map);
Set<Map.Entry<String, Object>> set = map.entrySet();
for (Iterator<Map.Entry<String, Object>> it = set.iterator(); it
.hasNext();) {
Map.Entry<String, Object> entry = (Map.Entry<String, Object>) it
.next();
//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 (Teacher)entry.getValue());
List<Teacher> t = (List<Teacher>) entry.getValue();
Iterator<Teacher> itera = t.iterator();
while (itera.hasNext()) {
Teacher tt = itera.next();
System.out.println(tt.getName() + "," + tt.getAddress());
}

}


Oracle存储过程使用动态SQL 有两种写法:用 DBMS_SQL 或 execute immediate,建议使用后者。试验步骤如下:
1. DDL和DML
/*** DDL ***/  
begin   
    EXECUTE IMMEDIATE 'drop table temp_1';   
    EXECUTE IMMEDIATE 'create table temp_1(name varchar2(8))';   
end;  
 
/*** DML ***/  
declare   
    v_1 varchar2(8);   
    v_2 varchar2(10);   
    str varchar2(50);   
begin   
    v_1:='测试人员';   
    v_2:='北京';   
    str := 'INSERT INTO test (name ,address) VALUES (:1, :2)';   
    EXECUTE IMMEDIATE str USING v_1, v_2;   
    commit;   
end;  
2. 返回单条结果
declare   
    str varchar2(500);   
    c_1 varchar2(10);   
    r_1 test%rowtype;   
begin   
    c_1:='测试人员';   
    str:='select * from test where name=:c WHERE ROWNUM=1';   
    execute immediate str into r_1 using c_1;   
    DBMS_OUTPUT.PUT_LINE(R_1.NAME||R_1.ADDRESS);   
end ; 
3. 返回结果集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pkg_test as   
    /* 定义ref cursor类型   
    不加return类型,为弱类型,允许动态sql查询,   
    否则为强类型,无法使用动态sql查询;   
    */   
    type myrctype is ref cursor;  
 
    --函数申明   
    function get(intID number) return myrctype;   
end pkg_test;   
/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body pkg_test as   
--函数体   
    function get(intID number) return myrctype is   
        rc myrctype; --定义ref cursor变量   
        sqlstr varchar2(500);   
    begin   
        if intID=0 then   
            --静态测试,直接用select语句直接返回结果   
            open rc for select id,name,sex,address,postcode,birthday from   
student;   
        else   
            --动态sql赋值,用:w_id来申明该变量从外部获得   
            sqlstr := 'select id,name,sex,address,postcode,birthday from student   
where id=:w_id';   
            --动态测试,用sqlstr字符串返回结果,用using关键词传递参数   
            open rc for sqlstr using intid;   
        end if;  
 
        return rc;   
    end get;  
 
end pkg_test;   
/  



我们写一个输出字符串“Hello World!”的存储过程,用Notepad打开你的skeleton.sql 文件,. 用DBMS_OUTPUT.PUT_LINE 过程调用去替换NUL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skeleton  IS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Hello World!');  END; 
保存到文件skeleton.sql.
从SQL*Plus命令行, 打开文件skeleton.sql .
SQL> @skeleton  SQL>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skeleton  IS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Hello World!');  * END;  SQL> / 
SQL*Plus 通知你存储过程成功创建并输出提示信息:Procedure created.
SQL>
用EXECUTE 命令运行你的存储过程:
SQL> EXECUTE skeleton;
SQL*Plus显示存储过程运行成功: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我们想要的输出字符串 "Hello World!"没有出来,在显示一个DBMS_OUTPUT.PUT_LINE 结果前需要运行一个SET命令,在SQL*Plus 命令行提示符,键入:
SQL> SET SERVEROUTPUT ON
再次执行你的存储过程:
SQL> EXECUTE skeleton;
现在结果输出了:
Hello World!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当调试一个存储过程时,遵循一样的步骤,修改SQL文件,创建存储过程,执行存储过程,根据编译器反馈的出错信息进行修改,这一步是非常繁琐的,需要依靠经验。

存储过程和函数也是一种PL/SQL块,是存入数据库的PL/SQL块。但存储过程和函数不同于已经介绍过的PL/SQL程序,我们通常把PL/SQL程序称为无名块,而存储过程和函数是以命名的方式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和PL/SQL程序相比,存储过程有很多优点,具体归纳如下:
* 存储过程和函数以命名的数据库对象形式存储于数据库当中。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因为代码不保存在本地,用户可以在任何客户机上登录到数据库,并调用或修改代码。
* 存储过程和函数可由数据库提供安全保证,要想使用存储过程和函数,需要有存储过程和函数的所有者的授权,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或创建者本身才能执行存储过程或调用函数。
* 存储过程和函数的信息是写入数据字典的,所以存储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公用模块,用户编写的PL/SQL程序或其他存储过程都可以调用它(但存储过程和函数不能调用PL/SQL程序)。一个重复使用的功能,可以设计成为存储过程,比如:显示一张工资统计表,可以设计成为存储过程;一个经常调用的计算,可以设计成为存储函数;根据雇员编号返回雇员的姓名,可以设计成存储函数。
* 像其他高级语言的过程和函数一样,可以传递参数给存储过程或函数,参数的传递也有多种方式。存储过程可以有返回值,也可以没有返回值,存储过程的返回值必须通过参数带回;函数有一定的数据类型,像其他的标准函数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对函数名的调用返回函数值。
   存储过程和函数需要进行编译,以排除语法错误,只有编译通过才能调用。
创建和删除存储过程
创建存储过程,需要有CREATE PROCEDURE或CREATE ANY PROCEDURE的系统权限。该权限可由系统管理员授予。创建一个存储过程的基本语句如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参数[IN|OUT|IN OUT] 数据类型...)]
{AS|IS}
[说明部分]
BEGIN
可执行部分
[EXCEPTION
错误处理部分]
END [过程名];
其中:
可选关键字OR REPLACE 表示如果存储过程已经存在,则用新的存储过程覆盖,通常用于存储过程的重建。
参数部分用于定义多个参数(如果没有参数,就可以省略)。参数有三种形式:IN、OUT和IN OUT。如果没有指明参数的形式,则默认为IN。
关键字AS也可以写成IS,后跟过程的说明部分,可以在此定义过程的局部变量。
编写存储过程可以使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或直接在SQL*Plus环境下进行,编写好的存储过程必须要在SQL*Plus环境下进行编译,生成编译代码,原代码和编译代码在编译过程中都会被存入数据库。编译成功的存储过程就可以在Oracle环境下进行调用了。
一个存储过程在不需要时可以删除。删除存储过程的人是过程的创建者或者拥有DROP ANY PROCEDURE系统权限的人。删除存储过程的语法如下:
DROP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
如果要重新编译一个存储过程,则只能是过程的创建者或者拥有ALTER ANY PROCEDURE系统权限的人。语法如下:
ALTER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 COMPILE;
执行(或调用)存储过程的人是过程的创建者或是拥有EXECUTE ANY PROCEDURE系统权限的人或是被拥有者授予EXECUTE权限的人。执行的方法如下:
方法1:
EXECUTE 模式名.存储过程名[(参数...)];
方法2:
BEGIN
模式名.存储过程名[(参数...)];
END;
传递的参数必须与定义的参数类型、个数和顺序一致(如果参数定义了默认值,则调用时可以省略参数)。参数可以是变量、常量或表达式,用法参见下一节。
如果是调用本账户下的存储过程,则模式名可以省略。要调用其他账户编写的存储过程,则模式名必须要添加。
以下是一个生成和调用简单存储过程的训练。注意要事先授予创建存储过程的权限。
【训练1】  创建一个显示雇员总人数的存储过程。
步骤1:登录SCOTT账户(或学生个人账户)。
步骤2: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以下存储过程: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EMP_COUNT  
AS  
V_TOTAL NUMBER(10);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V_TOTAL FROM EMP;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总人数为:'||V_TOTAL);  
END;  

步骤3:按“执行”按钮进行编译。
如果存在错误,就会显示:
警告: 创建的过程带有编译错误。
如果存在错误,对脚本进行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产生。
如果编译结果正确,将显示:
Sql代码  
过程已创建。  

步骤4:调用存储过程,在输入区中输入以下语句并执行:
Sql代码  
EXECUTE EMP_COUNT;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雇员总人数为:14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在该训练中,V_TOTAL变量是存储过程定义的局部变量,用于接收查询到的雇员总人数。
注意:在SQL*Plus中输入存储过程,按“执行”按钮是进行编译,不是执行存储过程。
  如果在存储过程中引用了其他用户的对象,比如表,则必须有其他用户授予的对象访问权限。一个存储过程一旦编译成功,就可以由其他用户或程序来引用。但存储过程或函数的所有者必须授予其他用户执行该过程的权限。
存储过程没有参数,在调用时,直接写过程名即可。
【训练2】  在PL/SQL程序中调用存储过程。
步骤1:登录SCOTT账户。
步骤2:授权STUDENT账户使用该存储过程,即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以下的命令:
Sql代码  
GRANT EXECUTE ON EMP_COUNT TO STUDENT  

Sql代码  
授权成功。  

步骤3:登录STUDENT账户,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以下程序:
Sql代码  
SET SERVEROUTPUT ON  
        BEGIN  
        SCOTT.EMP_COUNT;  
        END;  

步骤4:执行以上程序,结果为:
Sql代码  
雇员总人数为:14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在本例中,存储过程是由SCOTT账户创建的,STUDEN账户获得SCOTT账户的授权后,才能调用该存储过程。
  注意:在程序中调用存储过程,使用了第二种语法。
【训练3】  编写显示雇员信息的存储过程EMP_LIST,并引用EMP_COUNT存储过程。
步骤1: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并编译以下存储过程: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EMP_LIST  
        AS  
         CURSOR emp_cursor IS   
        SELECT empno,ename FROM emp;  
        BEGIN  
FOR Emp_record IN emp_cursor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Emp_record.empno||Emp_record.ename);  
        END LOOP;  
        EMP_COUNT;  
        END;  

执行结果:
Sql代码  
过程已创建。  

步骤2:调用存储过程,在输入区中输入以下语句并执行:
Sql代码  
EXECUTE EMP_LIST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7369SMITH  
7499ALLEN  
7521WARD  
7566JONES  
            执行结果:  
        雇员总人数为:14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以上的EMP_LIST存储过程中定义并使用了游标,用来循环显示所有雇员的信息。然后调用已经成功编译的存储过程EMP_COUNT,用来附加显示雇员总人数。通过EXECUTE命令来执行EMP_LIST存储过程。
【练习1】编写显示部门信息的存储过程DEPT_LIST,要求统计出部门个数。
参数传递
参数的作用是向存储过程传递数据,或从存储过程获得返回结果。正确的使用参数可以大大增加存储过程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参数的类型有三种,如下所示。
Sql代码  
IN  定义一个输入参数变量,用于传递参数给存储过程  
OUT 定义一个输出参数变量,用于从存储过程获取数据  
IN OUT  定义一个输入、输出参数变量,兼有以上两者的功能  

参数的定义形式和作用如下:
参数名 IN 数据类型 DEFAULT 值;
定义一个输入参数变量,用于传递参数给存储过程。在调用存储过程时,主程序的实际参数可以是常量、有值变量或表达式等。DEFAULT 关键字为可选项,用来设定参数的默认值。如果在调用存储过程时不指明参数,则参数变量取默认值。在存储过程中,输入变量接收主程序传递的值,但不能对其进行赋值。
参数名 OUT 数据类型;
定义一个输出参数变量,用于从存储过程获取数据,即变量从存储过程中返回值给主程序。
在调用存储过程时,主程序的实际参数只能是一个变量,而不能是常量或表达式。在存储过程中,参数变量只能被赋值而不能将其用于赋值,在存储过程中必须给输出变量至少赋值一次。
参数名 IN OUT 数据类型 DEFAULT 值;
定义一个输入、输出参数变量,兼有以上两者的功能。在调用存储过程时,主程序的实际参数只能是一个变量,而不能是常量或表达式。DEFAULT 关键字为可选项,用来设定参数的默认值。在存储过程中,变量接收主程序传递的值,同时可以参加赋值运算,也可以对其进行赋值。在存储过程中必须给变量至少赋值一次。
如果省略IN、OUT或IN OUT,则默认模式是IN。
【训练1】  编写给雇员增加工资的存储过程CHANGE_SALARY,通过IN类型的参数传递要增加工资的雇员编号和增加的工资额。
步骤1:登录SCOTT账户。
  步骤2: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以下存储过程并执行: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CHANGE_SALARY(P_EMPNO IN NUMBER DEFAULT 7788,P_RAISE NUMBER DEFAULT 10)  
        AS  
         V_ENAME VARCHAR2(10);  
V_SAL NUMBER(5);  
        BEGIN  
        SELECT ENAME,SAL INTO V_ENAME,V_SAL FROM EMP WHERE EMPNO=P_EMPNO;  
         UPDATE EMP SET SAL=SAL+P_RAISE WHERE EMPNO=P_EMPNO;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V_ENAME||'的工资被改为'||TO_CHAR(V_SAL+P_RAISE));  
COMMIT;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发生错误,修改失败!');  
        ROLLBACK;  
        END;  

执行结果为:
Sql代码  
过程已创建。  

步骤3:调用存储过程,在输入区中输入以下语句并执行:
Sql代码  
EXECUTE CHANGE_SALARY(7788,80)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雇员SCOTT的工资被改为3080   

说明:从执行结果可以看到,雇员SCOTT的工资已由原来的3000改为3080。
参数的值由调用者传递,传递的参数的个数、类型和顺序应该和定义的一致。如果顺序不一致,可以采用以下调用方法。如上例,执行语句可以改为:
 EXECUTE CHANGE_SALARY(P_RAISE=>80,P_EMPNO=>7788);
  可以看出传递参数的顺序发生了变化,并且明确指出了参数名和要传递的值,=>运算符左侧是参数名,右侧是参数表达式,这种赋值方法的意义较清楚。
【练习1】创建插入雇员的存储过程INSERT_EMP,并将雇员编号等作为参数。
在设计存储过程的时候,也可以为参数设定默认值,这样调用者就可以不传递或少传递参数了。
【训练2】  调用存储过程CHANGE_SALARY,不传递参数,使用默认参数值。
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以下命令并执行:
Sql代码  
EXECUTE CHANGE_SALARY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雇员SCOTT的工资被改为3090   

说明:在存储过程的调用中没有传递参数,而是采用了默认值7788和10,即默认雇员号为7788,增加的工资为10。
【训练3】  使用OUT类型的参数返回存储过程的结果。
步骤1:登录SCOTT账户。
步骤2: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并编译以下存储过程: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EMP_COUNT(P_TOTAL OUT NUMBER)  
        AS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P_TOTAL FROM EMP;  
        END;  

执行结果为:
Sql代码  
过程已创建。  

步骤3:输入以下程序并执行:
Sql代码  
DECLARE  
        V_EMPCOUNT NUMBER;  
        BEGIN  
        EMP_COUNT(V_EMPCOUNT);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总人数为:'||V_EMPCOUNT);  
        END;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雇员总人数为:14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在存储过程中定义了OUT类型的参数P_TOTAL,在主程序调用该存储过程时,传递了参数V_EMPCOUNT。在存储过程中的SELECT...INTO...语句中对P_TOTAL进行赋值,赋值结果由V_EMPCOUNT变量带回给主程序并显示。
以上程序要覆盖同名的EMP_COUNT存储过程,如果不使用OR REPLACE选项,就会出现以下错误:
Sql代码  
ERROR 位于第 1 行:  
        ORA-00955: 名称已由现有对象使用。  

【练习2】创建存储过程,使用OUT类型参数获得雇员经理名。
【训练4】  使用IN OUT类型的参数,给电话号码增加区码。
步骤1:登录SCOTT账户。
步骤2: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并编译以下存储过程: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ADD_REGION(P_HPONE_NUM IN OUT VARCHAR2)  
        AS  
        BEGIN  
         P_HPONE_NUM:='0755-'||P_HPONE_NUM;  
        END;  

执行结果为:
Sql代码  
过程已创建。  

步骤3:输入以下程序并执行:
Sql代码  
SET SERVEROUTPUT ON  
DECLARE  
V_PHONE_NUM VARCHAR2(15);  
BEGIN  
V_PHONE_NUM:='26731092';  
ADD_REGION(V_PHONE_NUM);  
DBMS_OUTPUT.PUT_LINE('新的电话号码:'||V_PHONE_NUM);  
END;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新的电话号码:0755-26731092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变量V_HPONE_NUM既用来向存储过程传递旧电话号码,也用来向主程序返回新号码。新的号码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区号0755和-。
创建和删除存储函数
  创建函数,需要有CREATE PROCEDURE或CREATE ANY PROCEDURE的系统权限。该权限可由系统管理员授予。创建存储函数的语法和创建存储过程的类似,即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函数名[(参数[IN] 数据类型...)]
RETURN 数据类型
{AS|IS}
[说明部分]
BEGIN
可执行部分
RETURN (表达式)
[EXCEPTION
    错误处理部分]
END [函数名];
其中,参数是可选的,但只能是IN类型(IN关键字可以省略)。
在定义部分的RETURN 数据类型,用来表示函数的数据类型,也就是返回值的类型,此部分不可省略。
在可执行部分的RETURN(表达式),用来生成函数的返回值,其表达式的类型应该和定义部分说明的函数返回值的数据类型一致。在函数的执行部分可以有多个RETURN语句,但只有一个RETURN语句会被执行,一旦执行了RETURN语句,则函数结束并返回调用环境。
一个存储函数在不需要时可以删除,但删除的人应是函数的创建者或者是拥有DROP ANY PROCEDURE系统权限的人。其语法如下:
DROP FUNCTION 函数名;
重新编译一个存储函数时,编译的人应是函数的创建者或者拥有ALTER ANY PROCEDURE系统权限的人。重新编译一个存储函数的语法如下:
ALTER PROCEDURE 函数名 COMPILE;
函数的调用者应是函数的创建者或拥有EXECUTE ANY PROCEDURE系统权限的人,或是被函数的拥有者授予了函数执行权限的账户。函数的引用和存储过程不同,函数要出现在程序体中,可以参加表达式的运算或单独出现在表达式中,其形式如下:
变量名:=函数名(...)
【训练1】  创建一个通过雇员编号返回雇员名称的函数GET_EMP_NAME。
步骤1:登录SCOTT账户。
步骤2:在SQL*Plus输入区中输入以下存储函数并编译: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GET_EMP_NAME(P_EMPNO NUMBER DEFAULT 7788)  
        RETURN VARCHAR2  
        AS  
         V_ENAME VARCHAR2(10);  
        BEGIN  
        ELECT ENAME INTO V_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P_EMPNO;  
RETURN(V_ENAME);  
EXCEPTION  
 WHEN NO_DATA_FOUND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没有该编号雇员!');  
  RETURN (NULL);  
 WHEN TOO_MANY_ROW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有重复雇员编号!');  
  RETURN (NULL);  
 WHEN OTHER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发生其他错误!');  
  RETURN (NULL);  
END;  

步骤3:调用该存储函数,输入并执行以下程序:
Sql代码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7369的名称是:'|| GET_EMP_NAME(7369));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7839的名称是:'|| GET_EMP_NAME(7839));  
        END;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雇员7369的名称是:SMITH  
        雇员7839的名称是:KING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函数的调用直接出现在程序的DBMS_OUTPUT.PUT_LINE语句中,作为字符串表达式的一部分。如果输入了错误的雇员编号,就会在函数的错误处理部分输出错误信息。试修改雇员编号,重新运行调用部分。
【练习1】创建一个通过部门编号返回部门名称的存储函数GET_DEPT_NAME。
   【练习2】将函数的执行权限授予STUDENT账户,然后登录STUDENT账户调用。
存储过程和函数的查看
可以通过对数据字典的访问来查询存储过程或函数的有关信息,如果要查询当前用户的存储过程或函数的源代码,可以通过对USER_SOURCE数据字典视图的查询得到。USER_SOURCE的结构如下:
Sql代码  
DESCRIBE USER_SOURCE  

结果为:
Sql代码  
名称                                      是否为空? 类型  
        ------------------------------------------------------------- ------------- -----------------------  
 NAME                                               VARCHAR2(30)  
 TYPE                                               VARCHAR2(12)  
 LINE                                               NUMBER  
 TEXT                                               VARCHAR2(4000)  

  说明:里面按行存放着过程或函数的脚本,NAME是过程或函数名,TYPE 代表类型(PROCEDURE或FUNCTION),LINE是行号,TEXT 为脚本。
【训练1】  查询过程EMP_COUNT的脚本。
在SQL*Plus中输入并执行如下查询:
Sql代码  
select TEXT  from user_source WHERE NAME='EMP_COUNT';  

结果为:
Sql代码  
TEXT  
--------------------------------------------------------------------------------  
PROCEDURE EMP_COUNT(P_TOTAL OUT NUMBER)  
AS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P_TOTAL FROM EMP;  
END;  

【训练2】  查询过程GET_EMP_NAME的参数。
在SQL*Plus中输入并执行如下查询:
Sql代码  
DESCRIBE GET_EMP_NAME  

结果为:
Sql代码  
FUNCTION GET_EMP_NAME RETURNS VARCHAR2  
        参数名称            类型          输入/输出默认值?  
        ----------------------------------------- ----------------------------------- ----------------- -------------  
        P_EMPNO             NUMBER(4) IN     DEFAULT  

【训练3】  在发生编译错误时,显示错误。
Sql代码  
SHOW ERRORS  

以下是一段编译错误显示:
Sql代码  
LINE/COL ERROR  
        ------------- -----------------------------------------------------------------  
        4/2       PL/SQL: SQL Statement ignored  
        4/36      PLS-00201: 必须说明标识符 'EMPP'  

  说明:查询一个存储过程或函数是否是有效状态(即编译成功),可以使用数据字典USER_OBJECTS的STATUS列。
【训练4】  查询EMP_LIST存储过程是否可用:
Sql代码  
SELECT STATUS FROM USER_OBJECTS WHERE OBJECT_NAME='EMP_LIST';  

结果为:
Sql代码  
STATUS  
        ------------  
        VALID  

说明:VALID表示该存储过程有效(即通过编译),INVALID表示存储过程无效或需要重新编译。当Oracle调用一个无效的存储过程或函数时,首先试图对其进行编译,如果编译成功则将状态置成VALID并执行,否则给出错误信息。
当一个存储过程编译成功,状态变为VALID,会不会在某些情况下变成INVALID。结论是完全可能的。比如一个存储过程中包含对表的查询,如果表被修改或删除,存储过程就会变成无效INVALID。所以要注意存储过程和函数对其他对象的依赖关系。
如果要检查存储过程或函数的依赖性,可以通过查询数据字典USER_DENPENDENCIES来确定,该表结构如下:
Sql代码  
DESCRIBE USER_DEPENDENCIES;  

结果:
Sql代码  
名称                     是否为空? 类型  
        -------------------------------------------------------------- ------------- ----------------------------  
         NAME            NOT NULL   VARCHAR2(30)  
         TYPE                       VARCHAR2(12)  
        REFERENCED_OWNER                                VARCHAR2(30)  
 REFERENCED_NAME                                VARCHAR2(64)  
 REFERENCED_TYPE                                VARCHAR2(12)  
REFERENCED_LINK_NAME                            VARCHAR2(128)  
        SCHEMAID                                        NUMBER  
         DEPENDENCY_TYPE                                VARCHAR2(4)  

  说明:NAME为实体名,TYPE为实体类型,REFERENCED_OWNER为涉及到的实体拥有者账户,REFERENCED_NAME为涉及到的实体名,REFERENCED_TYPE 为涉及到的实体类型。
【训练5】  查询EMP_LIST存储过程的依赖性。
Sql代码  
SELECT REFERENCED_NAME,REFERENCED_TYPE FROM USER_DEPENDENCIES WHERE NAME='EMP_LIST';  

执行结果:
Sql代码  
REFERENCED_NAME                                         REFERENCED_TYPE  
        ------------------------------------------------------------------------------------------ ----------------------------  
STANDARD                                                PACKAGE  
        SYS_STUB_FOR_PURITY_ANALYSIS                            PACKAGE  
        DBMS_OUTPUT                                                 PACKAGE  
        DBMS_OUTPUT                                             SYNONYM  
DBMS_OUTPUT                      NON-EXISTENT  
        EMP                                                         TABLE  
        EMP_COUNT                                                   PROCEDURE  

  说明:可以看出存储过程EMP_LIST依赖一些系统包、EMP表和EMP_COUNT存储过程。如果删除了EMP表或EMP_COUNT存储过程,EMP_LIST将变成无效。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我们注意:如果一个用户A被授予执行属于用户B的一个存储过程的权限,在用户B的存储过程中,访问到用户C的表,用户B被授予访问用户C的表的权限,但用户A没有被授予访问用户C表的权限,那么用户A调用用户B的存储过程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呢?答案是成功的。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进行一下实际测试。


包的概念和组成
包是用来存储相关程序结构的对象,它存储于数据字典中。包由两个分离的部分组成:包头(PACKAGE)和包体(PACKAGE BODY)。包头是包的说明部分,是对外的操作接口,对应用是可见的;包体是包的代码和实现部分,对应用来说是不可见的黑盒。
包中可以包含的程序结构如下所示。
Sql代码  
过程(PROCUDURE)   带参数的命名的程序模块  
函数(FUNCTION)    带参数、具有返回值的命名的程序模块  
变量(VARIABLE)    存储变化的量的存储单元  
常量(CONSTANT)    存储不变的量的存储单元  
游标(CURSOR)  用户定义的数据操作缓存区,在可执行部分使用  
类型(TYPE)    用户定义的新的结构类型  
异常(EXCEPTION)   在标准包中定义或由用户自定义,用于处理程序错误  

说明部分可以出现在包的三个不同的部分:出现在包头中的称为公有元素,出现在包体中的称为私有元素,出现在包体的过程(或函数)中的称为局部变量。它们的性质有所不同,如下所示。
Sql代码  
公有元素(PUBLIC)    在包头中说明,在包体中具体定义 在包外可见并可以访问,对整个应用的全过程有效  
私有元素(PRIVATE)   在包体的说明部分说明  只能被包内部的其他部分访问  
局部变量(LOCAL) 在过程或函数的说明部分说明   只能在定义变量的过程或函数中使用  

在包体中出现的过程或函数,如果需要对外公用,就必须在包头中说明,包头中的说明应该和包体中的说明一致。
包有以下优点:
* 包可以方便地将存储过程和函数组织到一起,每个包又是相互独立的。在不同的包中,过程、函数都可以重名,这解决了在同一个用户环境中命名的冲突问题。
* 包增强了对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安全管理,对整个包的访问权只需一次授予。
  * 在同一个会话中,公用变量的值将被保留,直到会话结束。
* 区分了公有过程和私有过程,包体的私有过程增加了过程和函数的保密性。
* 包在被首次调用时,就作为一个整体被全部调入内存,减少了多次访问过程或函数的I/O次数。
创建包和包体
包由包头和包体两部分组成,包的创建应该先创建包头部分,然后创建包体部分。创建、删除和编译包的权限同创建、删除和编译存储过程的权限相同。
创建包头的简要语句如下: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包名
{IS|AS}
公有变量定义
公有类型定义
公有游标定义
公有异常定义
函数说明
过程说明
END;
创建包体的简要语法如下: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BODY 包名
{IS|AS}
私有变量定义
私有类型定义
私有游标定义
私有异常定义
函数定义
过程定义
END;
包的其他操作命令包括:
删除包头:
DROP PACKAGE 包头名
删除包体:
DROP PACKAGE BODY 包体名
重新编译包头:
ALTER PACKAGE 包名 COMPILE PACKAGE
重新编译包体:
ALTER PACKAGE 包名 COMPILE PACKAGE BODY
在包头中说明的对象可以在包外调用,调用的方法和调用单独的过程或函数的方法基本相同,惟一的区别就是要在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名前加上包的名字(中间用“.”分隔)。但要注意,不同的会话将单独对包的公用变量进行初始化,所以不同的会话对包的调用属于不同的应用。
系统包
Oracle预定义了很多标准的系统包,这些包可以在应用中直接使用,比如在训练中我们使用的DBMS_OUTPUT包,就是系统包。PUT_LINE是该包的一个函数。常用系统包下所示。
Sql代码  
DBMS_OUTPUT 在SQL*Plus环境下输出信息  
DBMS_DDL    编译过程函数和包  
DBMS_SESSION    改变用户的会话,初始化包等  
DBMS_TRANSACTION    控制数据库事务  
DBMS_MAIL   连接Oracle*Mail  
DBMS_LOCK   进行复杂的锁机制管理  
DBMS_ALERT  识别数据库事件告警  
DBMS_PIPE   通过管道在会话间传递信息  
DBMS_JOB    管理Oracle的作业  
DBMS_LOB    操纵大对象  
DBMS_SQL    执行动态SQL语句  

包的应用
在SQL*Plus环境下,包和包体可以分别编译,也可以一起编译。如果分别编译,则要先编译包头,后编译包体。如果在一起编译,则包头写在前,包体在后,中间用“/”分隔。
可以将已经存在的存储过程或函数添加到包中,方法是去掉过程或函数创建语句的CREATE OR REPLACE部分,将存储过程或函数复制到包体中 ,然后重新编译即可。
   如果需要将私有过程或函数变成共有过程或函数的话,将过程或函数说明部分复制到包头说明部分,然后重新编译就可以了。
【训练1】  创建管理雇员信息的包EMPLOYE,它具有从EMP表获得雇员信息,修改雇员名称,修改雇员工资和写回EMP表的功能。
步骤1:登录SCOTT账户,输入以下代码并编译: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EMPLOYE --包头部分   
        IS  
 PROCEDURE SHOW_DETAIL;   
 PROCEDURE GET_EMPLOYE(P_EMPNO NUMBER);   
 PROCEDURE SAVE_EMPLOYE;   
 PROCEDURE CHANGE_NAME(P_NEWNAME VARCHAR2);   
PROCEDURE CHANGE_SAL(P_NEWSAL NUMBER);   
        END EMPLOYE;  
        /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BODY EMPLOYE --包体部分   
        IS  
 EMPLOYE EMP%ROWTYPE;  
        -------------- 显示雇员信息 ---------------  
        PROCEDURE SHOW_DETAIL  
        AS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 雇员信息 -----’);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编号:'||EMPLOYE.EMPNO);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名称:'||EMPLOYE.ENAME);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职务:'||EMPLOYE.JOB);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工资:'||EMPLOYE.SAL);  
         DBMS_OUTPUT.PUT_LINE('部门编号:'||EMPLOYE.DEPTNO);  
        END SHOW_DETAIL;  
----------------- 从EMP表取得一个雇员 --------------------  
         PROCEDURE GET_EMPLOYE(P_EMPNO NUMBER)  
        AS  
        BEGIN  
        SELECT * INTO EMPLOYE FROM EMP WHERE    EMPNO=P_EMPNO;  
        DBMS_OUTPUT.PUT_LINE('获取雇员'||EMPLOYE.ENAME||'信息成功');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获取雇员信息发生错误!');  
        END GET_EMPLOYE;  
---------------------- 保存雇员到EMP表 --------------------------  
        PROCEDURE SAVE_EMPLOYE  
        AS  
        BEGIN  
        UPDATE EMP SET ENAME=EMPLOYE.ENAME, SAL=EMPLOYE.SAL WHERE EMPNO=  
    EMPLOYE.EMPNO;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信息保存完成!');  
        END SAVE_EMPLOYE;  
---------------------------- 修改雇员名称 ------------------------------  
        PROCEDURE CHANGE_NAME(P_NEWNAME VARCHAR2)  
         AS  
        BEGIN  
         EMPLOYE.ENAME:=P_NEWNAME;  
         DBMS_OUTPUT.PUT_LINE('修改名称完成!');  
        END CHANGE_NAME;  
---------------------------- 修改雇员工资 --------------------------  
        PROCEDURE CHANGE_SAL(P_NEWSAL NUMBER)  
        AS  
        BEGIN  
         EMPLOYE.SAL:=P_NEWSAL;  
         DBMS_OUTPUT.PUT_LINE('修改工资完成!');  
        END CHANGE_SAL;  
        END EMPLOYE;  

步骤2:获取雇员7788的信息:
Sql代码  
SET SERVEROUTPUT ON  
        EXECUTE EMPLOYE.GET_EMPLOYE(7788);  

结果为:
Sql代码  
获取雇员SCOTT信息成功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步骤3:显示雇员信息:
Sql代码  
EXECUTE EMPLOYE.SHOW_DETAIL;  

结果为:
Sql代码  
------------------ 雇员信息 ------------------  
        雇员编号:7788  
        雇员名称:SCOTT  
        雇员职务:ANALYST  
        雇员工资:3000  
        部门编号:20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步骤4:修改雇员工资:
Sql代码  
EXECUTE EMPLOYE.CHANGE_SAL(3800);  

结果为:
Sql代码  
修改工资完成!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步骤5:将修改的雇员信息存入EMP表
Sql代码  
EXECUTE EMPLOYE.SAVE_EMPLOYE;  

结果为:
Sql代码  
雇员信息保存完成!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该包完成将EMP表中的某个雇员的信息取入内存记录变量,在记录变量中进行修改编辑,在确认显示信息正确后写回EMP表的功能。记录变量EMPLOYE用来存储取得的雇员信息,定义为私有变量,只能被包的内部模块访问。
  【练习1】为包增加修改雇员职务和部门编号的功能。

阶段训练
下面的训练通过定义和创建完整的包EMP_PK并综合运用本章的知识,完成对雇员表的插入、删除等功能,包中的主要元素解释如下所示。
Sql代码  
程序结构    类  型    说    明  
V_EMP_COUNT 公有变量    跟踪雇员的总人数变化,插入、删除雇员的同时修改该变量的值  
INIT    公有过程    对包进行初始化,初始化雇员人数和工资修改的上、下限  
LIST_EMP    公有过程    显示雇员列表  
INSERT_EMP  公有过程    通过编号插入新雇员  
DELETE_EMP  公有过程    通过编号删除雇员  
CHANGE_EMP_SAL  公有过程    通过编号修改雇员工资  
V_MESSAGE   私有变量    存放准备输出的信息  
C_MAX_SAL   私有变量    对工资修改的上限  
C_MIN_SAL   私有变量    对工资修改的下限  
SHOW_MESSAGE    私有过程    显示私有变量V_MESSAGE中的信息  
EXIST_EMP   私有函数    判断某个编号的雇员是否存在,该函数被INSERT_EMP、DELETE_EMP和CHANGE_EMP_SAL等过程调用  

【训练1】  完整的雇员包EMP_PK的创建和应用。
步骤1:在SQL*Plus中登录SCOTT账户,输入以下包头和包体部分,按“执行”按钮编译:
Sql代码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EMP_PK   
        --包头部分   
        IS  
        V_EMP_COUNT NUMBER(5);                
        --雇员人数  
        PROCEDURE INIT(P_MAX NUMBER,P_MIN NUMBER);  --初始化  
        PROCEDURE LIST_EMP;                       
        --显示雇员列表  
PROCEDURE INSERT_EMP(P_EMPNO        NUMBER,P_ENAMEVARCHAR2,P_JOB VARCHAR2,  
        P_SAL NUMBER);                        
        --插入雇员  
        PROCEDURE DELETE_EMP(P_EMPNO NUMBER);       --删除雇员  
         PROCEDURE CHANGE_EMP_SAL(P_EMPNO NUMBER,P_SAL NUMBER);   
        --修改雇员工资  
        END EMP_PK;  
        /CREATE OR REPLACE PACKAGE BODY EMP_PK  
         --包体部分   
        IS  
        V_MESSAGE VARCHAR2(50); --显示信息  
V_MAX_SAL NUMBER(7); --工资上限  
        V_MIN_SAL NUMBER(7); --工资下限  
        FUNCTION EXIST_EMP(P_EMPNO NUMBER)  RETURN  BOOLEAN; --判断雇员是否存在函数  
        PROCEDURE SHOW_MESSAGE; --显示信息过程  
        ------------------------------- 初始化过程 ----------------------------  
        PROCEDURE INIT(P_MAX NUMBER,P_MIN NUMBER)   
        IS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V_EMP_COUNT FROM EMP;  
V_MAX_SAL:=P_MAX;  
         V_MIN_SAL:=P_MIN;  
         V_MESSAGE:='初始化过程已经完成!';  
         SHOW_MESSAGE;   
        END INIT;  
---------------------------- 显示雇员列表过程 ---------------------  
        PROCEDURE LIST_EMP   
         IS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姓名       职务      工资');  
        FOR emp_rec IN (SELECT * FROM EMP)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RPAD(emp_rec.ename,10,'')||RPAD(emp_rec.job,10,' ')||TO_CHAR(emp_rec.sal));  
         END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雇员总人数'||V_EMP_COUNT);  
        END LIST_EMP;  
----------------------------- 插入雇员过程 -----------------------------  
        PROCEDUREINSERT_EMP(P_EMPNO     NUMBER,P_ENAMEVARCHAR2,P_JOB    VARCHAR2,P_SAL NUMBER)  
         IS   
        BEGIN  
        IF NOT EXIST_EMP(P_EMPNO) THEN  
        INSERT INTO EMP(EMPNO,ENAME,JOB,SAL)        VALUES(P_EMPNO,P_ENAME,P_JOB,P_SAL);  
        COMMIT;   
        V_EMP_COUNT:=V_EMP_COUNT+1;  
        V_MESSAGE:='雇员'||P_EMPNO||'已插入!';  
        ELSE  
V_MESSAGE:='雇员'||P_EMPNO||'已存在,不能插入!';  
      END IF;  
     SHOW_MESSAGE;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V_MESSAGE:='雇员'||P_EMPNO||'插入失败!';  
     SHOW_MESSAGE;  
     END INSERT_EMP;  
--------------------------- 删除雇员过程 --------------------  
         PROCEDURE DELETE_EMP(P_EMPNO NUMBER)   
        IS   
        BEGIN   
        IF EXIST_EMP(P_EMPNO) THEN  
        DELETE FROM EMP WHERE EMPNO=P_EMPNO;  
        COMMIT;  
         V_EMP_COUNT:=V_EMP_COUNT-1;  
         V_MESSAGE:='雇员'||P_EMPNO||'已删除!';  
         ELSE  
V_MESSAGE:='雇员'||P_EMPNO||'不存在,不能删除!';  
    END IF;  
    SHOW_MESSAGE;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V_MESSAGE:='雇员'||P_EMPNO||'删除失败!';  
     SHOW_MESSAGE;  
    END DELETE_EMP;  
--------------------------------------- 修改雇员工资过程 ------------------------------------  
        PROCEDURE CHANGE_EMP_SAL(P_EMPNO NUMBER,P_SAL NUMBER)   
         IS   
         BEGIN   
         IF (P_SAL>V_MAX_SAL OR P_SAL<V_MIN_SAL) THEN  
         V_MESSAGE:='工资超出修改范围!';  
        ELSIF NOT EXIST_EMP(P_EMPNO) THEN  
        V_MESSAGE:='雇员'||P_EMPNO||'不存在,不能修改工资!';  
ELSE  
         UPDATE EMP SET SAL=P_SAL WHERE EMPNO=P_EMPNO;  
        COMMIT;  
        V_MESSAGE:='雇员'||P_EMPNO||'工资已经修改!';  
        END IF;  
        SHOW_MESSAGE;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V_MESSAGE:='雇员'||P_EMPNO||'工资修改失败!';  
         SHOW_MESSAGE;  
         END CHANGE_EMP_SAL;  
---------------------------- 显示信息过程 ----------------------------  
         PROCEDURE SHOW_MESSAGE   
        IS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提示信息:'||V_MESSAGE);  
        END SHOW_MESSAGE;  
------------------------ 判断雇员是否存在函数 -------------------  
         FUNCTION EXIST_EMP(P_EMPNO NUMBER)  
         RETURN BOOLEAN   
         IS  
        V_NUM NUMBER; --局部变量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V_NUM FROM EMP WHERE EMPNO=P_EMPNO;  
IF V_NUM=1 THEN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END IF;   
        END EXIST_EMP;  
        -----------------------------  
        END EMP_PK;  
结果为:
Sql代码  
程序包已创建。  
        程序包主体已创建。  

步骤2:初始化包:
Sql代码  
SET SERVEROUTPUT ON  
EXECUTE EMP_PK.INIT(6000,600);  

显示为:
Sql代码  
提示信息:初始化过程已经完成!  

步骤3:显示雇员列表:
Sql代码  
EXECUTE EMP_PK.LIST_EMP;  

显示为:
Sql代码  
姓名          职务          工资  
        SMITH       CLERK       1560  
        ALLEN       SALESMAN    1936  
        WARD        SALESMAN    1830  
        JONES       MANAGER     2975  
        ...  
        雇员总人数:14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步骤4:插入一个新记录:
Sql代码  
EXECUTE EMP_PK.INSERT_EMP(8001,'小王','CLERK',1000);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提示信息:雇员8001已插入!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步骤5:通过全局变量V_EMP_COUNT查看雇员人数:
Sql代码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EMP_PK.V_EMP_COUNT);  
END;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15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步骤6:删除新插入记录:
Sql代码  
EXECUTE EMP_PK.DELETE_EMP(8001);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提示信息:雇员8001已删除!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再次删除该雇员:
Sql代码  
EXECUTE EMP_PK.DELETE_EMP(8001);  

结果为:
Sql代码  
提示信息:雇员8001不存在,不能删除!  

步骤7:修改雇员工资:
Sql代码  
EXECUTE EMP_PK.CHANGE_EMP_SAL(7788,8000);  

显示结果为:
Sql代码  
提示信息:工资超出修改范围!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步骤8:授权其他用户调用包:
如果是另外一个用户要使用该包,必须由包的所有者授权,下面授予STUDEN账户对该包的使用权:
Sql代码  
GRANT EXECUTE ON EMP_PK TO STUDENT;  

每一个新的会话要为包中的公用变量开辟新的存储空间,所以需要重新执行初始化过程。两个会话的进程互不影响。
步骤9:其他用户调用包。
启动另外一个SQL*Plus,登录STUDENT账户,执行以下过程:
Sql代码  
SET SERVEROUTPUT ON  
        EXECUTE SCOTT.EMP_PK. EMP_PK.INIT(5000,700);  

结果为:
Sql代码  
提示信息:初始化过程已经完成!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说明:在初始化中设置雇员的总人数和修改工资的上、下限,初始化后V_EMP_COUNT为14人,插入雇员后V_EMP_COUNT为15人。V_EMP_COUNT为公有变量,所以可以在外部程序中使用DBMS_OUTPUT.PUT_LINE输出,引用时用EMP_PK.V_EMP_COUNT的形式,说明所属的包。而私有变量V_MAX_SAL和V_MIN_SAL不能被外部访问,只能通过内部过程来修改。同样,EXIST_EMP和SHOW_MESSAGE也是私有过程,也只能在过程体内被其他模块引用。
注意:在最后一个步骤中,因为STUDENT模式调用了SCOTT模式的包,所以包名前要增加模式名SCOTT。不同的会话对包的调用属于不同的应用,所以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
练习
1.如果存储过程的参数类型为OUT,那么调用时传递的参数应该为:
     A.常量 B.表达式                C.变量 D.都可以
2.下列有关存储过程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存储过程不能将值传回调用的主程序
     B.存储过程是一个命名的模块
     C.编译的存储过程存放在数据库中
     D.一个存储过程可以调用另一个存储过程
3.下列有关函数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函数必须定义返回类型
     B.函数参数的类型只能是IN
     C.在函数体内可以多次使用RETURN语句
     D.函数的调用应使用EXECUTE命令
4.包中不能包含的元素为:
     A.存储过程 B.存储函数
     C.游标    D.表
5.下列有关包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的包内模块可以重名
     B.包的私有过程不能被外部程序调用
     C.包体中的过程和函数必须在包头部分说明
     D.必须先创建包头,然后创建包体









猜你喜欢

转载自zhyp29.iteye.com/blog/23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