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林的博客园初体验

前言

  理论上来说这篇博客算是我的第二篇博客了,上一篇博客的内容呢是有关于一个项目作业的,整个界面的编辑和排版都很差,特别是上传的图片,有的出奇的大,有的却又出奇的小,给人很糟糕的阅读体验,而我本身又是一个比较注重第一印象的人,所以我不太乐意把上一篇博客作为我个人的第一篇博客,即使它的确是我发布的第一篇博客。我认为只有出于个人意愿选择去做的事,才能算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能将这个人与这件事情完全联系起来。所以现在,出于我个人的意愿,我便切切实实地开始写个人的第一篇博客了。

一、自我介绍

  Hi,大家好,我叫刘浩林,是一名软件工程大三的学生。父母给我起名浩林,寄希望我的智慧能浩如林海,而如今我已经二十一岁了,在这里必须得给父母说一声抱歉,儿子不仅智慧没能浩如林海,心胸可能都没有一片小树林宽广。这么说是因为我本人性格比较直,有啥不愉快的东西我都喜欢当面直说,平生也最讨厌背后戳别人脊梁骨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心胸很狭隘。而且我本人有点杠精属性,技术上不懂的东西一定要弄清楚,看到那些不懂装懂的人我一定不会惯着他们。我身上唯一值得我骄傲的一点可能就是我比较没心没肺,不会过于患得患失,对生活也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上大学之前,我的印象中电脑就是用来玩游戏的,根本没有对计算机行业有任何了解。之前帮我做参考的那位老师又极力给我推荐我怕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专业——数学,结果最后我又阴差阳错的上了石油工程专业。最初来大学的半年是我收获最大的半年,因为我在这半年时间里结识了太多出色的朋友,并且找到了我的兴趣所在,编程。于是我没有浪费时间,在递交转专业申请之后便开始自学有关编程知识。大一下是我最充实的一个半年,每天都心无旁骛的学习新知识,那个时候深知自己要想出彩就必须加倍付出,并且目光不能局限在我们校内,还要放眼全国,和那些著名高校的学生做对比。进步可能是缓慢的,但是我相信差距是在一天一天地缩小。

  我有一个坚持了快十二年的爱好,打篮球。因为篮球,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因为篮球,我也拥有比一般人健康的体质。大一上学期学校组织举办的新生杯,我和队友们齐心协力,八场比赛中有六场比赛是落后翻盘取胜,特别是总决赛,可能是因为紧张,我们开局就落后十分,最后在第三节打出一波流,第四节稳扎稳打,成功捧起新生杯的冠军奖杯。那一刻可是说是我大学中最为耀眼的一刻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场比赛,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起拼搏的队友们。

二、现状、经验和计划

(1)现状

  自己在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学习了一个半学期了,在学习的期间中,我比较重视邹欣老师在书中提到过的"learning by doing"这一学习方法,认为"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所以不管自己在学基础算法还是数据结构,我都追求达到自己能亲手把所学的东西敲出来这一水平。现在看来我这样的学习方法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很多时候我发现在亲手实现一些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过程中,自己无论是编码能力还是对所实现对象的理解程度都加强了。实际上我在转专业的时候并没有多加考虑便选择了软件工程,现在看来有点鲁莽,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是计算机科学,相比于构建大厦我更乐意于钻研是什么使得大厦有开工的基础,所以目前自己也在学习计算机科学相关学科的知识。自己对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充满热情,更乐意于探索技术实现的背后原理,做到知其然,之其所以然。曾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安卓,那个时候自己水平特别差,不能理解为什么我这样做就会有这样的效果,感觉自己只是一个API CALLER,并没有什么成就感,遂弃坑。更多时候我更愿意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比如说学C语言的时候先学习计算机内部编码方式,整体架构。这样可能学习周期较长,但是效果可能会更好。

技能表:

skills 目前的水平 课程结束后达到的水平 提高的手段
Performance 几乎没有使用工具检查过效能 可以熟练使用工具检查效能并提升效能 Google相关知识
Code Review 很少会审查代码,很多都是应付作业 熟悉审查代码流程,写高质量的代码 课堂学习,提升个人要求
Communication 很少写多线程代码,更不用说多进程之间的Communication 熟悉编写多线程规范,了解进程之间的Communication Google相关知识并实践
Github 熟悉日常使用的git命令,但不会日常提交代码 习惯把自己每一次写的代码都提交到服务器 养成习惯
Design Pattern 熟悉理论上的二十四种设计模式 能将设计模式融合在一起熟练使用 Google相关知识并亲手敲代码

(2)心得

  看完《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这一博文,我十分同意一个观点:如果觉得老师课讲得不好,请说出具体的理由,否则只是在为自己的堕落找借口罢了。在大学我碰到的更多的是老师发布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我更希望这门课更偏向于实践方向,最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点难度,首先我会尽自己全力完成这项作业,可能自己实在做不来,只好放弃,我也可以说自己尽全力去完成这项作业了,而不是一开始就放弃。

(3)选择

  我给自己定的近两年规划是考研。虽然说当前我们行业很火,薪资很高,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就能找到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但我认为自我提升才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无论是什么选择,如果就此原地踏步,最终被淘汰的,永远都是自我满足的那部分人。目前而言,无须我立马找份工作来维持家庭的基础生活,并且父母一直希望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对高考的结果始终抱有遗憾,考研是我最后一次冲击高等学府的机会,是我一定不能错过的机会。我自身对底层原理也特别感兴趣,希望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增强自身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

(4)计划

  我对这门课的计划是能够在这么课结束后对软件工程整个流程有整体的理解和初步的认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培养自己提交代码的好习惯,提升代码规范。

  我目前的代码量:

语言 代码量
C 15000
Java 30000
Python 15000

(5)感想

  我读了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感触颇深。他这样形容他自己:“我自己,却十分喜欢技术,喜欢和计算机打交道,喜欢盯着计算机的输出而后体会其无穷的美感。这是我喜欢做的事,但工作却不允许我这么做”,看到这段文字,我感觉我产生一些共鸣,每天都在忙,却又不是在忙自己喜欢做的事,实际上,我更愿意盯着屏幕上的输出,当输出和预期结果匹配的时候,那种快乐是从心底迸发的,是能一扫所有疲惫的快乐。他很谦虚,进步的道路走得十分坎坷,正因为如此,他悟出来的道理却是十分让人赞同。他说:”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辜负上帝给我们的聪慧的大脑,用它来独立地想问题,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用自己的金口来提问。不要害怕,不要退缩”,告诫我们不能放弃思考的权力,放弃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力,要通过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来提升自己。

三、提有质量的问题

  我认为有质量的问题得以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提的出来,目前我还没有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更别提一定程度的理解了。会在课程结束之前另写一篇关于自身对于《构建之法》这本书的提问的博客。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ollin/p/97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