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Thread 读后感4 —— 小插曲 rt_list_entry()函数

在学习RT-Thread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函数rt_list_entry() 改函数的功能是:已知结构体的成员的地址,反推出结构体的首地址的宏。具体定义如下:

/* 已知一个结构体里面的成员地址,反推出结构体的首地址 */

#define rt_container_of(ptr,type,member) \
          ((type *)((char *)(ptr)-(unsigned long)(&((type *)0)->member)))


#define rt_list_entry(node, type, member) \
          rt_container_of(node, type, member)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这个地方   ((type *)((char *)(ptr)-(unsigned long)(&((type *)0)->member)))  这里究竟如何实现的,下面一步步来分析:

先看&((type *)0)->member:  把“0”强制转换为指针类型,从而该指针指向了数据段的基址,可以取到以“0”为基地址的一个type型变量member域的地址。因此这个地址也就等于member域到结构体基地址的偏移字节数。

再来看 ((type *)((char *)(ptr)-(unsigned long)(&((type *)0)->member))):(char *)(ptr)使得指针的加减操作步长为一字节,(unsigned long)(&((type*)0)->member)等于ptr指向的member到该member所在结构体基地址的偏移字节数。二者一减便得出该结构体的地址。转换为(type *)型的指针,完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7762895/article/details/8344886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