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跌去一千多亿美金市值后,阿里也做了跟腾讯同样的选择

同样跌去一千多亿美金市值后,阿里也做了跟腾讯同样的选择

腾讯今年股价表现不佳,引来外界很多质疑,但其实同样股价表现不佳的还有阿里巴巴集团。

腾讯股价是从今年1月初巅峰的450多港元,跌到最近的300港元上下,跌去1.44万亿港元差不多1800亿美金市值;而阿里的股价,则是从今年1月初巅峰的200美元跌到最近的150多美元,跌去差不多1200亿美元。

同样跌去一千多亿美金市值后,阿里也做了跟腾讯同样的选择

尽管质疑阿里的声音要少很多,但在腾讯宣布进行架构调整两个月后,阿里也宣布了一次架构调整。包括:

——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张建锋(行癫)将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孙权)将另有任用。

——整合B2B、淘宝、天猫等的技术力量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吴泽明(范禹)将出任事业群总裁

——天猫将升级成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

——菜鸟网络将相应调整阵型,成立超市物流团队和天猫进出口物流团队

——张忆芬(赵敏)出任阿里妈妈总裁。董本洪(张无忌)不再兼任阿里妈妈总裁,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CMO)

—— 樊路远(木华黎)接替杨伟东,担任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新一届的轮值总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251698 查看本文章

——陈丽娟(浅雪)带领的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

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两家公司,腾讯和阿里股价承压的原因也有点相似,都是在面临大环境压力同时,又面临着新生代次级巨头的挑战。腾讯是面临与头条系的信息流战争,而阿里则面对着急速崛起的拼多多的挑战。

挑战同样来自于新兴科技领域,也就是腾讯最近最喜欢说的“产业互联网”。传统认知中,科技公司的概念是要大于互联网公司,像最早科技公司是被区分为IT、通信和互联网三类的,但如今三个领域的头部公司正在产业互联网中汇聚。

比如腾讯和阿里在架构调整中都抬到核心业务层面的云计算,作为目前产业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业务,云计算不仅能够连通各产业,也是目前唯一能产生规模营收的业务。云计算也是阿里巴巴集团此次调整的重点,将阿里云回归到集团中,并宣布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

就连阿里对此次调整的官方解释也跟腾讯的思路很像:集团过去几年在实施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机器智能的计算平台、算法能力、数据库、基础技术架构平台、调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将全面和阿里云相结合,向全社会开放,为全社会服务。阿里云智能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中台战略的延伸和发展,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

腾讯以腾讯云业务为基础,组建CSIG;而阿里则以阿里云为基础,组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都是以云计算为基础聚集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各类TO B业务。

区别则是,目前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要明显领先于腾讯。不过根据腾讯Q3财报看,其实阿里云的领先幅度并没有此前业内预估的那么大。

根据腾讯Q3财报,腾讯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前三个季度超过60亿元。以腾讯前三季度总营收2278亿元计算,云计算在腾讯总营收中贡献比例为2.6%。根据阿里的财季报,其今年前三个季度为43.85亿元、46.98亿元、56.7亿,合计为147.5亿元。单以前三季度总收入计算,腾讯云计算收入至少达到阿里云四成的水平。

这高于此前IDC、德银机构报告中,阿里云拥有国内云计算40%甚至半数市场,以及阿里云自行宣称的市场份额相当于2至5名之和。

另外不能低估的则是华为的云计算,华为云会在去年初喊出要做国内第一,并不是瞎喊的。作为一家能进入很多敏感领域的纯内资公司,华为在国内很多政企“上云”竞标中是有着优势的,同时作为一家通信公司,华为也承包了很多三大运营商拿下来的案子。只要国内云计算市场在往前走,华为就会是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总之,随着腾讯和阿里先后将云计算抬高为最核心业务,并以云计算为基础组建集团事业群,两家公司的全面PK终于全面延展到产业互联网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uangyezixun/p/1002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