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hronized底层实现原理

进入时:monitorenter

每个对象有一个监视器锁(monitor)当monitor被占用时就会处于锁定状态,线程执行monitorenter指令时尝试获取monitor的所有权,过程如下:
1、如果monitor的进入数为0,则该线程进入monitor,然后将进入数设置为1,该线程即为monitor的所有者。
2、如果该线程已经占有该monitor,又重新进入,则进入monitor的进入数加1。
3、如果其他线程已经占用了monitor,则该线程进入阻塞状态,直到monitor的进入数为0,再重新尝试获取monitor的所有权。


退出时:monitorexit

执行monitorexit的线程必须是objectref所对应的monitor的所有者。
指令执行时,monitor的进入数减1,如果减1后进入数为0,那线程退出monitor,不再是这个monitor的所有者。其他被这个monitor阻塞的线程可以尝试去获取这个
monitor 的所有权。

通过这两段描述,我们应该能很清楚的看出synchronized的实现原理,synchronized的语义底层是通过一个monitor的对象来完成。
其实wait/notify等方法也依赖于monitor对象,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在同步的块或者方法中才能调用wait/notify等方法,否则会抛出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的异常的原因。

当synchronized加在方法前时:

从反编译的结果来看,方法的同步并没有通过指令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来完成(其实也可以通过这两条指令来实现)。

相对于普通方法,其常量池中多了ACC_SYNCHRONIZED标示符。

JVM就是根据该标示符来实现方法的同步的:当方法被调用时,调用指令将会检查方法的 ACC_SYNCHRONIZED 访问标志是否被设置,如果设置了,执行线程将先获取monitor,获取成功之后才能执行方法体,方法执行完后再释放monitor。在方法执行期间,其他任何线程都无法再获得同一个monitor对象。 其实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方法的同步是一种隐式的方式来实现,无需通过字节码来完成。
---------------------
转自:https://blog.csdn.net/hbtj_1216/article/details/77773292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genggeng/p/1003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