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VS阿里:外卖江湖的终极一战

版权声明:以上文字均为原创,若想转载,请添加VX:duing2 https://blog.csdn.net/panda_panda_/article/details/84246359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阿里巴巴毫无意外地再次创下交易额的新纪录,这是阿里巴巴的第十年双十一。
此时距离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也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时间。

饿了么在另一种对外备战心态中,度过了它在阿里的第一个双1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早在一个月前,阿里集团CEO张勇就正式发布了内部信,宣布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除了目前经营的外卖,未来该公司还将开辟商超、药店甚至天猫等在餐饮之外更多元的配送场景。

饿了么与阿里的新零售业务在不断融合。融合成长的成果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由口碑、饿了么合并而来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成立仅一个月,估值达到了300亿美元,首次融资40亿美元。

毫无疑问,阿里正将饿了么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在这个过程中,饿了么的创始团队也完成了公司被收购的心理建设,自己到底算是饿了么的人,还是阿里的人,已经不再重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18天后,美团点评也通过内部信宣布了它在上市之后的首次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将在战略上聚焦 Food+Platform,并以“吃”为核心,组建用户平台,以及到店、到家两大事业群。所谓到家,指的也是“配送一切”。

眼看着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对外主张了差不多的战略方向。这个新方向叫做“本地生活”,前菜是外卖——它由饿了么开创,后来被美团“后来居上”,再后来,阿里巴巴通过买下饿了么加入饭局。

外卖本身不是个大生意,但由它开启的“本地生活”是个巨大市场。当新零售产业陆续都加入这张由外卖型塑的“即时配送”网络时,它就几乎意味着整个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开始了。

一边是阿里傍身、外卖市场最早玩家的饿了么;一边是背靠腾讯、后发制人的美团点评,最终谁才会成为收割市场的玩家?短期内依旧是个疑问。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加码布局新零售和本地生活的阿里与刚上市不久的美团已经把战火重新燃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口碑和饿了么的故事结局早在阿里刚将其收入麾下时就做好铺垫。

张勇早在2017年谈新零售引发的四个商业趋势,就曾说道包括“从线上走向线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国内走向国外,从衣食住行走向吃喝玩乐。”

饿了么与口碑分别之于阿里的意义,在于阿里以餐饮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切入点,以饿了么作为本地生活服务最高频应用之一的外卖服务,结合口碑以数据技术赋能线下餐饮商家的到店服务,形成对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和新零售的全新拓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新框架下,饿了么丰富的本地生活服务资源和强大的即时配送能力,加上口碑的成熟商家服务体系和海量支付数据,将进一步有机融合。

融资后整个阿里新零售体系将以更大资源支持以口碑和饿了么为基础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而阿里新零售的更多前沿技术产品,也将借此进一步惠及中国8亿城镇居民。

阿里本地服务的成立,则是阿里巴巴对大消费领域布局的里程碑。继新零售取得成果后,本地生活服务已成为阿里战略的新高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阿里方面曾表示“目标不仅仅是做大餐饮市场,它将承担更大的使命。重新定义城市生活,让生活更美好、更便利。”

与美团相比,饿了么与口碑的优势在于“生态协同能力”,即在阿里生态体系内,口碑和饿了么在会员、消费者洞察、商家服务、产品技术、即时配送能力等等方面和阿里生态的其他业务有着很大的协同效应。如此看来,生活本地服务正在进化出一个全新的格局。

如果说之前的外卖之战是美团与饿了么的单打独斗,那么在饿了么与口碑整合后,美团点评需要面对的则是阿里体系内多个对手的协同作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便如此,美团点评也无需畏惧。

当饿了么需要阿里为其持续供血时,美团点评已经在去年5月实现盈亏平衡。美团点评招股书披露,其营业收入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161.2%,三年收入增长超过七倍。

在外卖市场份额上相持不下的饿了么和美团点评,正在驶向垂直纵深和多元化两个不同方向,前者专注于外卖业务并搭载口碑完善阿里新零售布局,后者围绕生活本地服务不断辐射业务覆盖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到2018年9月上市,美团牢牢占据了餐饮外卖和到店的两大高频流量入口,并在酒店预订和旅游等领域成功实现扩张。(到店,即电子优惠券、代金券等)

2018年上半年,美团平台上的交易金额为231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5.6%。其中,外卖的交易金额为1227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为828亿元,两项合计占总金额的89%。

从流量的角度,外卖和到店是核心板块,单外卖就贡献了一半以上。从盈利的角度,到店、酒店及旅游等其他业务是主要的来源,它们的毛利率高达90%。

这正是美团的“打法”——通过餐饮外卖和到店业务,圈定高频的用户流量,再将流量引入到其它业务中去,交叉导流和销售,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消费场景的全面覆盖。美团的使命是帮大家吃的更好,生活更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餐饮外卖领域,连王磊都说,阿里收购以前,美团打饿了么是二楼打一楼。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为59%,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计为39%。

在到店场景,除了餐饮,美团还上线了休闲娱乐、美业(美容美发等)、婚庆和亲子活动等更多的频道,向消费者兜售各种各样的优惠券和代金券。

在外卖场景,消费者可以订购餐饮以外的商品,如超市货品、生鲜及鲜花等。此外,美团平台上还有跑腿服务,消费者可以指示配送骑手购买指定的商品,送达时间在一小时之内。

所有的业态背后,都是两个共同的业务逻辑——高频流量基础,和拥有55万“外卖小哥”的即时配送网络。这是美团多年征战积攒下来的家底。

面对与阿里的终极一战,美团坚守本地生活服务的疆域,这个疆域有1万亿美元的空间,足够大了。

而或许,美团最重量级的武器,是有一位百战不殆、大将风范的主帅王兴。从人人网、到美团网、再到美团点评,他证明了自己卓越的商业才能。而在王兴身后,还有一起出生入死的创业团队,有那一支地推铁军,有未曾中断的美团之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美团百战崛起,站在巨人阿里的面前,目光依然坚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前,美团的战法,是平台打垂直的流量降维攻击。而如今,阿里的思路,是要用更高维的生态流量去降维打击美团的平台。

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内,手机淘宝和支付宝已经有了饿了么单独的九宫格入口;同时,还将饿了么的会员纳入到“88VIP体系”。

“88VIP”可共享阿里旗下“吃喝玩乐一条龙”的会员身份,包括了优酷、饿了么、虾米、淘票票等,还可享受天猫超市、精选品牌等叠加购物优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饿了么对阿里生态,重要的角色是融入了新零售体系,接入阿里其他新零售支线的配送,进而成为支撑新零售场景的物流基础设施。融入阿里的饿了么,已经不再是站在一楼了。

美团与阿里的终极一战,已经不再是与饿了么的外卖厮杀。而是美团以餐饮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务矩阵,与阿里巴巴新零售体系间的碰撞。外卖领域更多的是流量入口的争夺,目前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曾经,美团的推进,让饿了么节节败退。如今,对面换成了巨人阿里,战场四方也多了很多没有过的旌旗助阵。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阿里系将与美团“正面刚”,市场格局俨然会改写,不知道美团接下来会放什么样的大招应对。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拭目以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anda_panda_/article/details/8424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