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类与标签

分类

分类是一个将思想或事物进行识别、差异化和理性化的过程。也通常是出于某一目的,进行分门别类(分组)。

最初的博客页面自带了分类功能;文章和类别是一一对应的。后来对分类进行了延伸,允许子类的存在,允许一篇文章对应多个分类。

标签

标签是网络体系里,对某块信息(网址、图像、文件等)的一个非体系的关键词或术语。有了这种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的辅助描述,有利于再次浏览或搜索原数据(被描述的数据)。标签有利于搜索引擎优化。

标签诞生起就是一对多的形式。由于它也可以用作“分类”,所以它们之间界限不清,容易造成困惑。

 

1、建立联系的方式不同

分类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先有分类,尔后才有内容。

标签是自下而上的,一定是先有内容,才有标签。

这就决定了它们的维度不同。分类是抽象化,大纲级别;标签是实例化,关键词级别。

2、描述的类型不同

分类描述的是属性,故名“分门别类”。花是花,树是树。

标签描述的是内容特征,所以叫做“打标签”,有点像“扣帽子”。

 

----------------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应该先有内容还是先有分类?

做内容时常发现,事先固定好的分类(categories)并不完全适合以后发展,需要不断再调整。这种情况并非偶然,所以我在想,这到底是我们没用好还是根本就不应该这么用。

标签(tags)的情况和分类类似,在传统组织方式中,分类必须创建于内容之前,而标签必须创建于内容之后。也就是说,分类和标签的根本区别在于创建先后顺序。

第一阶段,只有分类

内容——分类

这里的分类往往限制在一个维度里,当树状结构复杂到不可调和时,出现瓶颈是迟早的事。传统分类的问题,在于既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也不能完全表达创建者对内容属性的认知。

第二阶段,分类与标签并列

内容——分类
内容——标签

流传的公理指出,标签是分类的最好补充和扩展,是体现社会性的最好方式。标签和分类同时作用于内容,之间没有逻辑关系,这是现阶段最流行的组织方式。但在信息获取的角度,他们是两条独立的路径,显然还不算最优方案。

第三阶段,标签归属于分类

内容——标签——分类

任意创建内容,使用标签建立内联,概括为分类后推送给用户。分类做为对标签的归纳,不直接作用于内容。也就是说,能够大量聚集的标签组成分类,满足二八原则,其他不能聚集的形成长尾频道,通过显隐两条线来贯穿用户的所有内容需求。

如果成立,意义将远远大于纯粹的标签,同为多维结构,有序必然强过无序。

 

 

 


 

 

参考资料

  1. 千鸟 《标签的创建和组织》 http://blog.rexsong.com/?p=751
  2. 千鸟 《标签的颗粒度》 http://blog.rexsong.com/?p=10005
  3. 佚名 《什么样的标签才最有价值》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211/18/17158_363910.shtml
  4. 老肥 《如何为 blog 建立一个高效的标签系统》 http://fis.io/build-efficiency-tags-system-for-blog.html
  5. 维基百科 《标签》(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g_(metadata)
  6. 千鸟 《标签的关系和呈现》 http://blog.rexsong.com/?p=756
  7. 千鸟 《内容、标签和分类》 http://blog.rexsong.com/?p=975
  8. 白鸦 《常见功能设计之 “分类”和“标签” (二)》 
  9. 萨姆 《分类已死,标签万岁》(英文) http://uicom.net/blog/?p=622
  10. 罗瑞利 《分类不是标签,懂吗!》(英文) http://lorelle.wordpress.com/2006/03/01/tags-are-not-categories-got-it/
  11. 罗瑞利 《分类对比标签——有什么区别?选哪个?》(英文) http://lorelle.wordpress.com/2005/09/09/categories-versus-tags-whats-the-difference-and-which-one/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6915819/article/details/8074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