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读书笔记作文4700字

《游戏力》读书笔记作文4700字:
作者:考拉。作为一个距离有孩子还差十万八千里的人来说,为什么会选择去看这本书?一开始我以为有两点,一是因为是四月老友记;二是我觉得应该还比较有趣,毕竟之前看的那本《自主教养》就相当有趣。
但是在我某天仔细思考了一下之后,我觉得这两点都过于片面了,没有认清我自己的需求。这两本书的内容我之所以会觉得还挺有趣,或者说还挺有用,是因为我在书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的父母长辈。我想要去看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改变其中能改变的,接纳那些改变不了的。想要去接纳自己父母的不完美,不再会在自己情绪爆发时用儿时的些许不如意责怪他们。只有真诚的接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大概是因为懒惰,完全没想做思维导图,只是大概摘抄总结了一些内容,加上一点自己的感想构成了这篇读书笔记,给与自己一点框架性的理解,用以方便自己在需要时再去查书。以下均为我在读书时的一些摘抄以及个人感想。
书中提到,关于现代家庭中父亲的责任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社会为了让男性更好的去工作,把男人的家庭性磨灭掉了;同时使得女性在家中承担了大部分的育儿责任,家务责任,同时这部分责任又不被社会所认可,即unpaidwork(没有报酬的工作)。借用一诺姐说的话,现在的社会已经完全从“养不教父之过”转变成了“养不教母之过”,但却又不认可女性在这方面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社会对女性的不公,由此可见冰山一角。书中还说到,把男人排除在家庭之外,对女人是非常的不公的,但是同样对男人,也是极大的不幸,父亲与孩子的联结的减少,不论对父亲还是孩子其实都不是件好事。说实话,这些内容让我对于不公平的愧疚感消除了些许,但同时也感到压力重重,整体现象的偏见想要扭转,难如登天。
作为非父母的旁观者,邻居朋友、晚辈或是长辈,有时候由于缺少了一部分隔阂(父母与孩子联结断裂时的一些恶果),而可以比父母更好的和孩子交流与游戏。我们有必要去帮助别的父母,也就是去和他们的孩子一起游戏。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学习到我们自己与孩子的隔阂,帮助我们与自己的孩子的玩耍。

对孩子而言,他们就像一个杯子。感到疲劳,难过伤心的时候,杯子就会被放空,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他们的杯子蓄水。孩子的很多表现,包括攻击性,沉默以及其他的一些负面情绪表现都表示着他们需要我们帮他们蓄满杯子,续满杯子之后,他们就会很快的又回到正常的生活当中了,精力充沛的,满腔热情的。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孩子表现的比较容易让大人满意,即他们的杯子不容易漏,但是有其他一些孩子,他们的杯子很难填满,或者说一直在漏水,需要不断的去给他们续水,大人们有时候就会无法接受,而造成一些负面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
想想自己就属于前者。我一直以来都属于比较乖巧的孩子,也就必然深得许多大人的喜欢,属于极其幸运的。但同时,也在很长时间以来养成了有点畏缩的性格,毕竟我一直以来得到的反馈都是,“我乖乖的听大人话了,让他们满意了,大人就会爱我、对我好”,沉浸在“情感的奴隶”(《非暴力沟通》中提到的)的阶段无法自拔。当然也有偶尔爆发的脾气,表现的“面目可憎”,毕竟积累的情绪总需要发泄,积累多了,又有了导火索,爆发只是必然(关于孩子的情绪疏导后文有提到)。迟迟难以走到下一步“生活的主人”,直到慢慢长大,才逐渐的长成了自己。
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安全依附感,即上一段所说的给杯子续满水。而续水的方法就是与孩子建立联结,我们与孩子之间建立联结的最好方式就是游戏。但是我们与孩子之间总是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情况,使我们与孩子之间会出现联结的断裂。草房子读书笔记此时我们就要寻找方法,即游戏来帮助我们和孩子重新建立连接。而孩子只要不是出现非常严重的连接断链,他们其实都会渴望和我们建立连接。只是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语言动作,我们并不那么容易理解。我们需要充分的去理解他们,去和他们建立深层次的链接。
每一次躲进自己房间的沉默、每一次激烈的争吵对抗,其实内心深处都是在渴望联结,我不知道书中说的是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是这样,但起码我自己以前是这样的。我希望能和父母更多的联结,更多的交流,希望他们能更多的理解我们。虽然在闹矛盾、争吵的时候我们都是不讲道理的,但是我其实无比的渴望在大家冷静之后,能由大人主动地来敞开心扉(也需要真诚的歉意,而不是什么玩具,什么出去哪儿玩,需要的仅仅是表达出真正的心意,几句话而已),至少对我是这样。
培养孩子的自信十分重要,很多时候孩子骂人,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其实是缺乏自信的一种体现,我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引导,比如让自己成为被发泄的对象,引导使用攻击性不那么强却又十分有趣的语言,如“呆头鹅”等等。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成功与失败十分重要,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用游戏的方式帮孩子认识它们,正确应对。
当我们成为了大人,已经快要忘记自己当孩子时候的烦恼了,很难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文中提到的,如孩子闹着说没有兴趣了的时候,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的如此,有时候只是不知道怎么面对失败、面对别人的“嘲讽”、面对自己的内心;此时父母需要认真觉察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正确面对,从而正确的选择应该坚持还是果断放弃。(突然而来的回忆使我自己感触颇深,那些曾经放弃过的事情,大概真的没有多少是真的完全不想做了,我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应对失败,其实直到现在我面对失败时仍然会有一些失控,需要一些时间调整,何况当年还是孩子的自己……)
笑声是孩子以及我们用来表达自己愉快的情感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孩子有没有咯咯的笑,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玩的很开心,或者说,听进去了我们的想法。对孩子而言,语言的力量(即我们用语言去表达我们爱孩子),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让孩子发出笑声,让他们真诚的感受到我们的爱,把他们的瓶子装满。
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多装傻,可以让孩子摆脱无力感。他们与同龄人相处的时候,难免会产生无力感,而由我们大人来,作为比较“傻”的一方,可以让孩子们恢复自信。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摆脱无力感,又不会让孩子伤害别的孩子。
我们应该从孩子身上学习如何做到面对面相处的激情,如何享受乐趣。
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因为感觉到比较放松,还有可能发泄出他们平时所积累的压力与无力感,此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孩子表现出一定的暴力,或者说焦躁,或者是用哭泣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压力。我们需要理解他们,要明白孩子的压力需要有发泄的渠道,此时的孩子是真正感觉到了安全才会释放情绪。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而不是去用暴力来说,我都已经陪你玩儿了,你怎么还不高兴呢?我们必须认识到,游戏的成功与否,不光是看孩子是否能笑出声来,还应该看孩子有没有真正的投入进来。
孩子的学习方式与大人不同,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一些方法来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恐惧,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们一起玩打闹游戏的方式,让他们获得力量感。增强我们与他们的联结。
孩子往往需要置换角色来学习他们所需要的一些东西。而置换角色,其实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是他们。只是意味着一种假想的方式,可能是他们在与朋友闹矛盾之后,他们说我们假装我们是朋友,然后再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假想,来给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应对一些他们之前受的创伤,或者无法解决的事情。
在我的印象当中,扼杀孩子的想象力的,主要是陈腐的教育。但是在这里,作者提到,孩子们的游戏剧本其实都受到了电视电影的影响,这些早被写好的剧本,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杀手。与之相反,真正的假想游戏是自由和自发的,可能他们也是因为电影或电视节目引起的,但是后续以及展开,都应该只是孩子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摆脱了原有的剧情。放弃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就是把孩子完全交给了媒体。而媒体是由利益来驱动的,他们只会想要让孩子们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娱乐、去游戏,去买他们说的东西,他们做的东西,他们仅仅把孩子或是青少年看作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这些东西,把孩子与我们之间的隔阂放大了。让我们不懂孩子们在想什么,反之只有他们懂,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的去赚取利益,他们会说,“你们不需要懂孩子,买我们的玩具,我们懂就行了”。仔细想想书中所说,结合一下现实就发现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如此爆炸的年代,一个思想成熟的成年人都很有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媒体因素所影响,更何况孩子们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剖析孩子看到的影像,去和孩子一起看电影、电视,停下来讨论我们看到了什么,去探讨其中的真相与骗局,让孩子们对铺天盖地的宣传有了更聪明的判断,让孩子掌握解读媒体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消费者。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孩子们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性别角色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当中,其实有很多荒唐的形象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游戏中给女孩子更多的勇气,给男孩子更多的关怀,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社会性别角色的影响。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常的,什么才能让他们更加全面而正确的发展成长。
我们需要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增进亲密关系。同情心、情商和仁爱,都是从亲密关系中习得的,而不是来自书本或道德说教。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男孩,因为在社会关系当中,男孩很多都被赋予了不能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比如男孩要坚强,有了问题要自己扛,不能哭等等。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感,鼓励他们表达情感,正确的疏导情绪。
同时也应该鼓励男孩和女孩一起玩这些混合性别的游戏,既能给男孩提供建立连接的机会,又能帮女孩提升自信和力量。安慰,拥抱和珍视,并不会让男孩变得怯弱,相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坚强,使他们更有人性。和从前相比,现在我们已经对女孩追求力量和才智,表示出了赞同和接受,但那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关心男孩的情感健康问题。
如书中所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性别认同影响了很多。比如说男孩更需要有力量,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子就更需要文弱,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遗毒。这些认同感,把男人和女人都指向两种极端,把男性描述的过于阳刚,女性过于阴柔。然而人是一个复杂的成长个体,不可能太过极端,更加需要的是和而不同,才能成长为真正有担当,有人性的人。我们需要使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来加深与他们的联结与沟通,通过游戏来真正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书中说到,游戏的重点是在跟随孩子和主导孩子之间,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一章主要是讲跟随孩子。我们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就需要跟随孩子,跟着他的方向方法去了解他,理解他。
书中提出了五点方法来告诉我们如何跟随孩子,第一,只说“好啊”;第二,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第三,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第四,预留游戏时光;第五,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要对孩子的想法说好啊,来跟随他们。如果我们总是对他们说不行,这不可以。就像我们正在拒绝进入他们的世界。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愿意来进入我们的世界呢?我们需要给孩子预留一段游戏时光即我们全身心陪同他们一起游戏的时间,有了一段固定的时间,他们就会把不好的情绪存到这个时候,而不在平时胡乱发泄出来。这样全身心投入的游戏时间,并不需要很长,有时候15分钟,甚至十分钟就足矣。经历了游戏时光之后,大人们往往会身心俱疲,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要相信,即使我们做的不如我们期望的好,但依然能对孩子以及我们的关系,产生有利的影响,而且我们能做的越来越好。最后,即使孩子们抱怨我们做的不够好,他们其实还是喜欢游戏的,抱怨一定程度上是装的,只不过是在想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玩什么,想要玩什么,以及他们想用游戏来表达的某种深层感受。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ushublog/p/10198380.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