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pxe网线安装系统

########pxe网线预安装环境########
pxe简介:
PXE(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预启动执行环境)是由Intel公司开发的最新技术,工作于Client/Server的网络模式,支持工作站通过网络从远端服务器下载映像,并由此支持通过网络启动操作系统,在启动过程中,终端要求服务器分配IP地址,再用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或MTFTP(multicast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下载一个启动软件包到本机内存中执行,由这个启动软件包完成终端基本软件设置,从而引导预先安装在服务器中的终端操作系统。
严格来说,PXE 并不是一种安装方式,而是一种引导方式。进行 PXE 安装的必要条件是在要安装的计算机中必须包含一个 PXE 支持的网卡(NIC),即网卡中必须要有 PXE Client。PXE 协议可以使计算机通过网络启动。此协议分为 Client端和 Server 端,而PXE Client则在网卡的 ROM 中。当计算机引导时,BIOS 把 PXE Client 调入内存中执行,然后由 PXE Client 将放置在远端的文件通过网络下载到本地运行。运行 PXE 协议需要设置 DHCP 服务器和 TFTP 服务器。DHCP 服务器会给 PXE Client(将要安装系统的主机)分配一个 IP 地址,由于是给 PXE Client 分配 IP 地址,所以在配置 DHCP 服务器时需要增加相应的 PXE 设置。此外,在 PXE Client 的 ROM 中,已经存在了 TFTP Client,那么它就可以通过 TFTP 协议到 TFTP Server 上下载所需的文件了。

##pxe服务端(desktop)的设置
<pxe网线预装环境需要设置DHCP和TFTP两个服务>
<为了观察方便我用两台虚拟机实验desktop为服务端,server做为将要安装的主机,与安装真实系统是一个道理>
1.更改服务端主机名称为pxe.westos.com;以及搭建合适yum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dhcp服务的配置
(1).yum install dhcp -y ##下载dhcp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cp /usr/share/doc/dhcp-4.2.5/dhcpd.conf.example /etc/dhcp/dhcpd.conf ##拷贝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vim /etc/dhcp/dhcpd.conf ##编辑dhcp配置文件,修改内容如下
第7行 option domain-name “westos.com”;
第8行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72.25.254.105;
第30行 subnet 172.25.254.0 netmask 255.255.255.0 {
第31行 range 172.25.254.20 172.25.254.50;
第32行 option routers 172.25.254.105;
第33行 }
编辑完后重启dhcp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yum install syslinux tftp-server -y ##安装相关软件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cp /usr/share/syslinux/pxelinux.0 /var/lib/tftpboot/ ##将文件放到tftp服务的共享目录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vim /etc/xinetd.d/tftp ##编辑tftp配置文件,修改内容如下
第14行 disable = n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systemctl restart xinetd ##重启tftp的守护进程
<在企业7.0版本tftp是一个进程,不是一个单独的服务,所以不能直接启动,需要重起他的守护进程,在企业7.0版本以后可以systemctl start tftp.service直接启动tftp服务>
systemctl stop firewall ##关掉火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chkconfig ##查看tftp是否开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继续 vim /etc/dhcp/dhcpd.conf编辑dhcp配置文件,添加内容如下
第33行 next-server 172.25.254.105;
第34行 filename “pxelinux.0”;
编辑完后重启dhcp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cd /var/lib/tftpboot/ 进到tftp共享目录下mkdir pxelinux.cfg创建目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下载镜像内所有文件到/var/lib/tftpboot共享目录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cd /var/lib/tftpboot/pxelinux.cfg ##进到刚建立的目录下
cp /var/lib/tftpboot/isolinux.cfg default ##拷贝文件到该目录下并命名为defaul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vim default配置default文件
(1).去掉64行最后的quite,此操作是安装系统时就可以读到内核文件了(启动虚拟机时用网络启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第2行修改 timeout 100 #默认等待时间为10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第63行添加 menu default ##光标默认停在第一行
第62行修改 menu label ^Instal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3 yangyang ##修改选项名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第11行修改 menu title Red Hat YangYang Linux 7.3 ##修改大标题名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设置进入系统的背景图
首先从网上下载想要设置的图片,将其拷贝到tftp共享目录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yum install ImageMagick ##下载图片管理软件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convert -resize 640x480! yang.png yy.png ##将图片大小改成合适的尺寸并重命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编辑default文件,将第10行改为menu background yy.png,此时系统选项界面背景图改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第(2)到第(5)步其实没有必要操作,这只是一些显示设置>
13.yum install system-config-kickstart.noarch -y ##安装自动安装软件包
此处还要安装httpd服务并开启该服务(我已经安装过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system-config-kickstart ##打开自动安装图形界面进行基本信息设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将生成的ks.cfg文件保存到/var/www/html目录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vim ks.cfg ##编辑文件,在文件最后添加内容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vim default ##编辑文件
第65行改为 append initrd=initrd.img repo=http://172.25.254.5/rhel7.3 ks=http://172.25.254.5/ks.cfg
此处为镜像rhel7.3和自动安装文件ks.cfg的位置(我的都是在真机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8.编辑完所有配置文件后systemctl restart dhcpd;systemctl restart xinetd.service重启服务,接
着我们以网络的方式重新启动server主机,此时所有设置已完成,可以正常安装系统了,与
真机安装一个道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安装系统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线达到批量安装,也是企业当中很常用的安装系统的方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_yang666/article/details/8497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