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引:看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写了许多关于过年的文章,让人读了之后也不禁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

小时候在上海生活,后来跟父母在河南又生活了几年时间,再后来到了苏州。穿的方面:小时候由于没有像现在一样有那么多保暖的内衣、有羽绒服也就那么一件,而且含绒量可能不像现在那么高,就算含绒,也多数是那种硬毛。

上海和苏州的冷是湿冷,由于空气湿度高,天一冷,那种冷是往骨子里钻的,因此经常听说北方的小伙伴来江南后,到天冷了受不了。河南让我看到了大地银装素裹的景色,冬天一下雪,不走路的地方往往能积上近十厘米的积雪。打雪仗、堆雪人,放假的小朋友天天有玩的项目,虽然当时脚上基本都穿那种不防水的保暖鞋,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弄的每天回家都得烘鞋子。

相比上海苏州与河南的冷,我更喜欢河南,毕竟雪是冬天的主基调,上海苏州的雪每难得会积起来,一般都是雨夹雪,而雨夹雪落在地上基本就化了,没有了雪的冬天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虽然写的是年味,但我没有真正在河南过年,因为每到年前,父母都要大包小包的带我赶绿皮火车,去上海与家人团聚。小时候火车票是一个非常紧俏的东西,特别是在过年时分。父亲在厂里一直做供销员的工作,因此和铁路行业打交道的比较多。母亲则是企业的会计,加上平时出门都是跟父亲一起出门的,这种“小事”一般都由父亲去操办。

某一年,父亲先行回了上海,我和母亲两人同行先赶到郑州,母亲去了火车站后为难的对我说:“回不了上海了,没火车票了。”我说我有办法,跟我走(为什么这么说呢,小时候也经常跟父亲出去,到了郑州遇到买不到火车票的情况,父亲会到一个地方去,然后就能拿到火车票了),后来我带母亲到了地方(至于买没买到票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后来回到了上海。35年前的事情了),几年后我向母亲和父亲问起这事,原来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小旅馆,是铁路系统内部人员开的,如果进去住宿(住不住没关系,给钱就行),那就帮你搞火车票。

在那个年代,过年最重要的节目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敞开吃。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东西凭票购买的计划经济时代,估计也就过年时能让老百姓痛痛快快的买上那么多肉,买上那么多糖和其他好吃的。现在如果办喜酒,估计上个整鸡整鸭,红烧肉,大家都望肉心贪(想想自己的大肚喃,啤酒肚,真下不去筷,如果再有个三高什么的,估计就不碰了),而那时,物资匮乏加上人的劳动强度高,这种美食是不会有人放过的。


结语

虽然整体来说小时候的物资供应是紧张的,娱乐也是很少的,但是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人收入水平相差并不大的岁月中,人的幸福感还是非常好的,更能让人体会到年味以及家人团聚的那种幸福。


另:本期班级号召写不忘初心(大家都在一个班级365天了)。由于过年没空写,这篇也是放假前写了80%,剩下的20%早早了事,不忘初心留着下次写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242658/article/details/8782920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