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从MIS向ERP的发展

摘 要:作为人才、技术和设备密集的流程型企业,发电厂对设 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同时必须优化自己的生产要 素,使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这就需要 一套符合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先进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文章分析了发电企业行业背景和生产特点,并回顾了中国发电 企业从MIS到ERP的信息化历程,指出了传统MIS系统的主要不 足,给出了电厂新一代EPR系统今后几大发展方向。 关键词:发电企业;MIS;ERP

0 前言
发电厂是人才、技术和设备密集的流程型生产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好。为了实现既定的企业生产和经济
目标,发电厂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同时为满足增加效益的需求,发电企业必须优化自己的生
产要素,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而要使管理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采用计算
机辅助管理,达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这就需要有一套符合发电企业生产经营
特点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1 发电企业行业背景和生产特点
1.1 行业背景
基于电力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关键作用,我国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
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当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为改变电力工业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一体
化垄断体制,国务院于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
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
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
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
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
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力行业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市场将更加开放,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发电企业也在逐渐由纯
粹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通过“增产节约”满足社会需求并增加企业效益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目
的。由于规模经济的需求,电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生产和管理的信息量剧增,管理工作
量日益繁重,为满足企业增加效益的需求,必须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处于最佳
结合状态。传统的管理方式如报表处理等已日益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而企业综合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
太少,信息集成度不高,成为管理的一大缺陷。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借鉴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信息
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1.2 生产特点
发电企业的生产具有如下一些
典型特征:
(1)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
(2) 产、供、用同步完成,没有产品库存;
(3) 设备可靠性要求高;
(4) 资产密集、多专业的集成;
(5) 火力发电厂对燃煤消耗量大、煤质要求严格;
(6) 水力发电厂的发电负荷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
(7) 体制正逐步从“计划型”向“市
场型”转变。
2 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历程
——从MIS到ERP
在未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大量数据信息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信息收集、处理、传递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低下;
(2)管理层次多,信息反馈不及时;
(3) 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
(4) 信息纵向传递滞后,横向交换不及时;
(5) 数据分散、冗余,信息共享性差。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步的电力行业信息化,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各省市电力企业独立规划和运作,始终没有形
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之复杂的专业应用使得同一企业各职能部门
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立项,开发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的专用系统,往
往使一个电力公司内同时运行着成百上千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
功能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
的不可兼容,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种情况给企业领导的
经营和决策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ERP(企业
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是一套统筹管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集成式信息系统。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一出现就被称为企业竞争的“必要武器”。目前世界 500 强
企业中,全部采用ERP实现对生产经营的管理。
2.1 传统MIS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
传统的电厂MIS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
系,它基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
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
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少纸)办
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传统意义和功能上的电厂MIS
只能起到比较单纯的数据收集的作用,实现生产、运行、管理数据的采
集、存储、展现的功能,但存在几个
主要的问题:
一静态的记录上,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
(4)功能上缺乏与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接口和相关的辅助服务功
能,只实现了单一的接收信息和报价的功能。
(5)信息编码标准不统一,缺乏接口技术和手段,子系统移植性较差,
局部之间的数据接口并不能实现业务整体集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
不高,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整体资源。
2.2 全局集成优化的ERP系统
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充分利用
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的数据,合理规划生产管理流程,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
和辅助决策,为电厂的经营目标服务”。从需求来看,要求电厂的管理
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网为依托,以经济分析、成本管理和报价辅助决策为
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实时和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控
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电力经济分析方法和决策分析模型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入
产出比较、电价趋势分析、预报以及报价方案分析、评估等功能。这样,
传统的电厂MIS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电厂需求,作为独立的发电企
业,电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厂迫切需要将先进
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电厂MIS,来强化管理流程。通过数据整
合的技术,将电厂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到MIS中,形成一体化的管理
信息系统平台。同时要求在传统电厂MIS系统的基础上,能完成根据设定
的条件和数学模型,对生产和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数理统计方
法、非线性多元矩阵、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等辅助决策模型对数据流
(1)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局限性,传统的MIS系统多处于单
项应用或局部集成应用阶段,一般包括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
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政务管理系统等涉及电厂生产和经营的各个
方面的多种分立系统,它们形成了“信息孤岛”和数据等信息的“截流”,
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应用)整合,部分数据有冗余或二意性,不能
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
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的为MIS所用,不能为
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2)数据基本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数据分析的功能很少,缺少有效
的决策支持,电厂领导在决定申报电量和电价时,不可能亲自去查阅大量
基本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可能散布在电厂各个部门,于是决策多依靠经验
判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3)对设备的管理通常局限在设备的台帐、检修记录、消缺记录等单
ELECTRIC POWER IT ·电力信息化· 解决方案2004年第2卷第10期 47
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各类优化目标下的辅助决策,甚至给出推荐的上网电
量和电价。减少盲目性,提高竞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能通过
灵活的流程定义,将设备检修、消缺等典型工作进行规范,增加设备资产
管理方面的功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跟踪,通过项目管理、物料管理,
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来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减少设备检修的时间,达
到对设备资产运行状态的动态考核。ERP的概念由美国 Gartner
Group公司于 90 年代初首先提出,仅经过几年的时间,ERP已由概念发
展到应用,并被认为是当前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最初ERP的思想主要应用
于传统的制造业,它一般分为财务、仓库、采购、分销、制造等模块。从
广义来讲,电厂也是一个生产企业,它同样存在原材料的采购、存储、消
耗,产品的生产销售、财务的结算。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在企业的
流动。将ERP的管理思想和软件结构用于电厂MIS的建设中,是解决电力市
场中发电企业的新需求的可行方法。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厂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从技术层面上看,需要综合采用动态企业建模技术
(DEM)技术、企业应用集成( EAI)技术、组件技术、工作流( Work Flow)
技术、数据挖掘( Data Mining)技术,企业资产管理( EAM)技术、决
策分析模型等来架构,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将发电企业的全部信息整合在
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在ERP的思想指导下,运用可定义的工作流,对生产
调度、设备运行等原子的业务模块进行规划;用采用合理的决策分析模
型,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物资消耗、报价策略进行分析,完成
一个发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此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安全技术,来保证电
力市场中的对手不能了解到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电成本、报价策略和报
价信息等数据。
2.3 发电企业ERP系统的发展方向发电企业的ERP系统实际上将
信息、业务、人等全局资源进行有机集成。通过集成,使得流程得以疏
通,效率得以提高,内部的各项管理控制程序得以真正贯彻。管理软件系
统的技术焦点是集成,简单单一的系统容易实现,复杂系统需要解决系统
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集成。随着应用环境的不同,需要解决异构系统
间的集成,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集成,解决业务层面上的业务逻辑集
成等。ERP是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结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工具。随着
行业环境的变化,管理思想、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发电企业管理新需求的
提出,电厂新一代ERP系统具有以下
几个大的发展方向。
(1) 基础业务平台:为了实现ERP系统的功能集成,应该使系统基于一
个统一的业务基础平台,能够将具体业务功能与系统底层的系统服务功能
(包括安全、权限、工作流、系统日志等)分离。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业务
流程的功能集成。
(2) 组件化:采用基于业务基础平台的组件化技术,实现业务功能的
“封装”,建成组件库和企业业务模型库,以业务基础平台为基础,保证系
统应用时可针对企业特点灵活构建,真正实现贴身化的服务。
(3) 标准化:采用标准的接口技术、编码规范和数据指标体系等,保证
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功能集成。
(4) 实现纵向和横向集成:一方面要实现ERP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之
间的集成,另一方面,通过对异构系统集成机制的研究,实现ERP与其它
应用系统之间的横向集成,从而提升ERP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吞吐能力和
系统协同能力,提高系统与外界纵向协作系统、横向协作系统的协同工作
和应用互动,实现灵活应用[1]。
3 结束语
金思维公司在长期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对发电企业ERP系统的研
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具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对发电企业ERP系统的完
整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对电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建立了包括系统规划、
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的完善的软件工厂化生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完
成了JSERP发电企业版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工作[2]。
由于在ERP领域的锐意进取和突出贡献,金思维公司正引领着新一
代ERP的发展方向:
(1) 2004 年,金思维ERP在全国ERP公开测评中再拔头筹。这是继
2000 年荣获全国ERP公开评测第一名之后又一次高中榜首,也是中国
ERP厂商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司。
(2) 2003 年 10 月,金思维公司中标国家 863 计划“软件重大专项—
—新一代ERP软件研究与开发”。
(3)2003 年 4 月,金思维公司的“组件化ERP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项
目被国家列为“软件行动计划产业化专项”,该专项是国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
(4)2002 年 6 月,金思维公司受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委托制定ERP产品行业标准,包括:ERP数据指标体
系,ERP评测规范,ERP评测工具等多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engxuzhu/article/details/881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