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世界的五大基础逻辑

版权声明:本文为LeeKwen的原创文章,请联系微信leekwenty后方可转载。(微信号:leekwenty) https://blog.csdn.net/leekwen/article/details/89633009

概述

五大基础逻辑

1、流量

融资、快速扩张、补贴大战、兼并收购……我们经常津津乐道于商业上的种种竞争。

那么你认为,所谓商业竞争,争的到底是什么?

有人会说,商业竞争是"产品之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为王,谁能做出让用户更喜欢的产品,谁才是赢家。

也有人会说,商业竞争是"渠道之争",只有占据了更多的渠道,才能提高产品的可得性,从而让用户产生需求的下一秒,就选择你。

甚至还有一些曾打过价格战的创业者说,商业竞争就是"价格之争",哪有什么顾客忠诚度,你胆敢涨一分钱,顾客就全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好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商业竞争,争的到底是什么?

剥开迷雾见本质,实际上,一切商业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关于流量的竞争。

流量是一切商业模式的源头。

如果没有流量,我们的产品就销售不出去。流量是我们达成成交的必要条件。

商业世界纷繁复杂,但所有生意,都可大致划分为这两种商业模式,「售卖产品」和「售卖流量」!

售卖产品,就是手持产品找流量;售卖流量,就是手持流量找产品。

流量就是时间,而时间就是利润,所以流量分配的变迁最终一定会重构商业格局。

流量是我们达成成交的必要条件,但流量不等于收益。

如果把销售过程比作河床,那么流量就是从不同渠道不断流入河床的水源。

河床设计的再科学、再完美,只要没有水源,一切商业模式都是摆设。

流量成本是一切零售的基本逻辑和判断标准!

流量就是进入你销售漏斗的潜在客户的用户数量。

流量成本就是每一个销售渠道,每一个潜在客户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用上帝的视角来去看这条流量大河,到底还有哪些水流的来源?

到底是否应该网上开店?——用流量的逻辑来统一所有的零售方式,并懂得计算每一种流量来源的流量成本。

用流量的逻辑来统一所有的零售方式,并且懂得计算每一种流量来源的流量成本,将是所有企业的基本功。

小结:

什么是流量?就是进入你的销售漏斗的潜在客户的数量。

什么是流量成本?就是在每一个渠道,获得一个潜在客户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什么是先进的零售商业模式?就是你做完一大堆的计算之后,找到了一种最便宜的方式,从流量的大河中间取水灌溉。

2、倍率

同一件商品,线上与线下的价格可能相差很大,那到底是线上亏了本,还是线下黑了心呢?

回答:不全是!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行业的“定倍率”问题所导致的。

那什么是定倍率呢?  定倍率是指用商品的零售价格比上商品的成本价所得出来的倍数。

比如一件成本价1元的商品在市场上标价10元,那么这款产品的定倍率就是10倍。

目前市场上定倍率较高的两款产品主要是鞋服和美妆产品,

化妆品行业的“定倍率”一般是在20-50倍左右,鞋服行业的“定价率”是在5-10倍左右,

基于之前线上的成本结构其“定倍率”一般在3-5倍左右,所以会出现线上比线下低的情况。

定倍率不仅是一件产品性价比的体现,在同类产品竞争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许多人不禁会问,定倍率越低是否越受市场欢迎?其实不然。

定倍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性质,你是有什么样的武器(创新、效率)?

如果你拥有的是一家创新企业,同时拥有一批国家级的专利技术产品,

那么不凡大胆提高定倍率,这不仅是对智慧成果的尊重,也是激发社会创业创新的动力;

如果你的企业追求生产效率,倡导薄利多销,那么则可以适度的压低定倍率,用低价俘获市场的“芳心”。

这里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苹果手机、小米手机他们两者都是手机产品,但是定倍率却相差很大。

苹果手机的武器就是创新,而小米手机的武器则恰恰是效率。

小米与苹果,从定倍率的层面分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商业打法。

如果你的产品做的足够差异化,且无法被模仿,那就制定高定倍率的策略,相当于掌握了定价权,属于卖方市场,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反之, 而别人都来模仿你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定倍率的棒子砸向供应端或是渠道端,使用低定倍率的定价策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时属于买方市场,同时再去开发出差异化的新品拉高你的定倍率。这样你才可以在行业中如鱼得水。

定倍率和毛利率的差异是什么呢?

定倍率是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分析和衡量的一个概念,而毛利率则是处于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企业其利润相对于成本的一个概念,两者视野和思考的维度与层次不同。
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毛利率不高,不代表这个产品的定倍率不高。甚至有时只能代表,你可能是这个产业链价值较低的一环而已。

了解了这个差异,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对于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在努力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经营提升产品自身溢价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站在产业链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产业链和企业自身在其中所处的位置,从而调整企业的策略和战略方向,活在未来。
   对于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强的大型企业,以及立志想做行业颠覆者的企业来说,从定倍率的角度去剖析产业链,价值无疑会更大。

在《商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和效率》中曾指出,到了2016年,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朗,就是传统企业不再膜拜互联网了,开始回归商业的本质。

那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有两个,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效率。

创新的最大标准就是定价权。

企业衡量自己有没有创新,可以看看自己在市场上有没有定价权。

有定价权的根本原因,是你这个东西跟别人的有差异化,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定价权要靠创新和科技才撑得起来。现在中国也出现了华为这样的公司,做出了不错的产品,在市场上拿到了定价权。

除了创新,商业的本质还有一个,就是效率。

同样有个衡量标准,叫定倍率。

比如服装企业一般是5到10倍,一些企业降低定倍率,做到了3倍,就极大提升了效率。

从定倍率的角度,我们重新审视商业世界,便会发现:

每个产品所属的行业不同,稀缺性不同,人们对产品的迫切需求程度不同,才导致定倍率不同。

正是因为这些属性的差异化,所以我们才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占领市场。希望你的营销策略不是拍脑门制定的。

小结:

如果你手中的武器是创新,你做出来的东西别人做不出来,正好这个东西对人人们的需求又很大,那么请大胆提高定倍率。

如果你手上的武器是效率,那么请提起倍率之刀,砍向在今天的科技之下,显得低效的环节。

定倍率是用来观察每个不同行业的结构和效率的重要标准和基础逻辑。

3、价量

公司的存在是以有利润为前提,只要毛利乘以销量大于经营成本,这家公司就是赚钱的,怎么做呢?

1、尽量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

2、扩大这个商品的销量。

通俗来说,就是将商品,卖的更贵或卖的更高!

如果你有一些砝码,你会加在价量之称的哪一端呢?是选择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还是选择扩大这个商品的销量呢?

奢侈品、珠宝等,这种是将所有的玛法加到了价格的一端;

而日用品,快消品,这种是将所有的砝码都加到了销量的一端。

典当行,无法对品牌进行溢价,只对物品本身的价值进行定价。

这里有三点建议:

第一,以产品的性质判断,以情感为主,不可替代的技术为主的产品,可以考虑提高价格。

第二,选择销量为商品模式的时候,要确认市场是不是有足够的容量和消费频次。

也就是说,确认更低的价格是不是会带来更大销量的提升。

第三,选择毛利为商品模式的时候,要确认支撑这个价格的品牌溢价是不是为消费者所接受。

同样是手机,苹果的品牌溢价大于国产手机,消费者也普遍接受。

4、风险

总代所做的生意,其本质就是告诉品牌商,把你的库存风险卖出我,就算最后卖不出去,这个钱我照付给你,风险我来承担,

但是作为交换,请你给我更大的差价空间,这种用库存搏差价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在买卖库存风险。

比如,总代销售模式、信贷风险,P2P公司商业模式、保险业,这些本质是买卖风险,要在第一天,就建立一个风险管控机制。

创业做买卖风险的生意,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双洞察风险之眼,能看透别人看不透的风险,并有一套独特的机制来化解这个风险。

商业世界有太多风险,于是,买卖风险就成了促进整个商业世界良性运转的一个重要的底层逻辑。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抵御风险:

1、稀释风险

众筹、订货会、预定、预付等方式进行风险对冲,稀释你的风险;

2、风控管理;

建立数据化的风险可视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据来预测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预案;

3、风险转移;

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的身上,代理商的压货、预定会,股票,债务,抵押,“对赌协议”,包括传销等也是此种方式。

5、规则之缝

规则之缝,那是套利者的生存空间!

一切商业规则的背后,都可能有漏洞或缝隙,黄牛或者说套利者,就是靠此缝隙获利的人群。

黄牛是一切复杂规则的探伤器,商业世界的黑客。

黄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商业现象,他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去精心设计,一切商业规则的背后,都是可能有其漏洞或者是缝隙的。

黄牛或者说套利者,就是靠此缝隙获利的那个人群。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黄牛就是倒买倒卖而已,他甚至是一切复杂规则的探伤器,商业世界的黑客。

凡有力的地方就一定有反作用力,凡有正向的商业价值就有反向的套利,

我们理解了规则之缝的存在和套利者的生存逻辑,才能完整的理解这个复杂的商业世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eekwen/article/details/8963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