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3)--redis原理分析

过期时间设置

在Redis中提供了Expire命令设置一个键的过期时间,到期以后Redis会自动删除它。这个在我们实际使用过程中用得非常多。
EXPIRE命令的使用方法为
EXPIRE key seconds
其中seconds 参数表示键的过期时间,单位为秒。
EXPIRE 返回值为1表示设置成功,0表示设置失败或者键不存在
如果向知道一个键还有多久时间被删除,可以使用TTL命令
TTL key
当键不存在时,TTL命令会返回-2,而对于没有给指定键设置过期时间的,通过TTL命令会返回-1
如果向取消键的过期时间设置(使该键恢复成为永久的),可以使用PERSIST命令,如果该命令执行成功或者成功清除了过期时间,则返回1 。 否则返回0(键不存在或者本身就是永久的)
EXPIRE命令的seconds命令必须是整数,所以最小单位是1秒,如果向要更精确的控制键的过期时间可以使用PEXPIRE命令,当然实际过程中用秒的单位就够了。
PEXPIRE命令的单位是毫秒。即PEXPIRE key 1000与EXPIREkey 1相等;对应的PTTL以毫秒单位获取键的剩余有效时间
还有一个针对字符串独有的过期时间设置方式
setex(String key,int seconds,String value)

过期删除的原理

Redis 中的主键失效是如何实现的,即失效的主键是如何删除的?实际上,Redis 删除失效主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消极方法(passive way)
在主键被访问时如果发现它已经失效,那么就删除它

积极方法(active way)
周期性地从设置了失效时间的主键中选择一部分失效的主键删除
对于那些从未被查询的key,即便它们已经过期,被动方式也无法清除。因此Redis会周期性地随机测试一些key,已过期的key将会被删掉。Redis每秒会进行10次操作,具体的流程:
\1. 随机测试 20 个带有timeout信息的key;
\2. 删除其中已经过期的key;

\3. 如果超过25%的key被删除,则重复执行步骤1;
这是一个简单的概率算法(trivial probabilistic algorithm),基于假设我们随机抽取的key代表了全部的key空间

Redis发布订阅

Redis提供了发布订阅功能,可以用于消息的传输,Redis提供了一组命令可以让开发者实现“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 该模式同样可以实现进程间的消息传递,它的实现原理是:

发布/订阅模式包含两种角色,分别是发布者和订阅者。订阅者可以订阅一个或多个频道,而发布者可以向指定的频道发送消息,所有订阅此频道的订阅者都会收到该消息
发布者发布消息的命令是PUBLISH, 用法是

PUBLISH channel message
比如向channel.1发一条消息:hello
PUBLISH channel.1 “hello”

这样就实现了消息的发送,该命令的返回值表示接收到这条消息的订阅者数量。因为在执行这条命令的时候还没有订阅者订阅该频道,所以返回为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消息发送出去不会持久化,如果发送之前没有订阅者,那么后
续再有订阅者订阅该频道,之前的消息就收不到了
订阅者订阅消息的命令是
SUBSCRIBE channel [channel …]
该命令同时可以订阅多个频道,比如订阅channel.1的频道。 SUBSCRIBE channel.1
执行SUBSCRIBE命令后客户端会进入订阅状态

结构图

channel分两类,一个是普通channel、另一个是pattern channel(规则匹配), producer1发布了一条消息【publish abc hello】,redis server发给abc这个普通channel上的所有订阅者,同时abc也匹配上了pattern
channel的名字,所以这条消息也会同时发送给pattern channel *bc上的所有订阅者

Redis的数据是如何持久化的?

Redis支持两种方式的持久化,一种是RDB方式、另一种是AOF(append-only-file)方式。前者会根据指定的规则“定时”将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在硬盘上,而后者在每次执行命令后将命令本身记录下来。
两种持久化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RDB方式
当符合一定条件时,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等到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整个过程中,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O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
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恢复,且对于数据恢复的完整性不是非常敏感,那RDB方式要比AOF方式更加的高效。RDB的缺点是最后一次持久化后的数据可能丢失
--fork的作用是复制一个与当前进程一样的进程。新进程的所有数据(变量、环境变量、程序计数器等)数值都和原进程一致,但是是一个全新的进程,并作为原进程的子进程
Redis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快照
\1. 根据配置规则进行自动快照
\2. 用户执行SAVE或者GBSAVE命令
\3. 执行FLUSHALL命令
\4. 执行复制(replication)时

1.根据配置规则进行自动快照
Redis允许用户自定义快照条件,当符合快照条件时,Redis会自动执行快照操作。快照的条件可以由用户在配置文件中配置。配置格式如下
save
第一个参数是时间窗口,第二个是键的个数,也就是说,在第一个时间参数配置范围内被更改的键的个数大于后面的changes时,即符合快照条件。redis默认配置了三个规则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每条快照规则占一行,每条规则之间是“或”的关系。 在900秒(15分)内有一个以上的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2.用户执行SAVE或BGSAVE命令
除了让Redis自动进行快照以外,当我们对服务进行重启或者服务器迁移我们需要人工去干预备份。redis提供了两条命令来完成这个任务
\1. save命令
当执行save命令时,Redis同步做快照操作,在快照执行过程中会阻塞所有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当redis内存中的数据较多时,通过该命令将导致Redis较长时间的不响应。所以不建议在生产环境上使用这个命令,而是推荐使用bgsave命令

\2. bgsave命令
bgsave命令可以在后台异步地进行快照操作,快照的同时服务器还可以继续响应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执行BGSAVE后,Redis会立即返回ok表示开始执行快照操作。
通过LASTSAVE命令可以获取最近一次成功执行快照的时间; (自动快照采用的是异步快照操作)

3.执行FLUSHALL命令
该命令在前面讲过,会清除redis在内存中的所有数据。执行该命令后,只要redis中配置的快照规则不为空,也就是save 的规则存在。redis就会执行一次快照操作。不管规则是什么样的都会执行。如果没有定义快照规则,就不会执行快照操作

4.执行复制时
该操作主要是在主从模式下,redis会在复制初始化时进行自动快照。这个会在后面讲到;
这里只需要了解当执行复制操作时,及时没有定义自动快照规则,并且没有手动执行过快照操作,它仍然会生成RDB快照文件

AOF方式
当使用Redis存储非临时数据时,一般需要打开AOF持久化来降低进程终止导致的数据丢失。AOF可以将Redis执行的每一条写命令追加到硬盘文件中,这一过程会降低Redis的性能,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影响是能够接受的,另外使用较快的硬盘可以提高AOF的性能

开启AOF

默认情况下Redis没有开启AOF(append only file)方式的持久化,可以通过appendonly参数启用,在redis.conf 中找到 appendonly yes
开启AOF持久化后每执行一条会更改Redis中的数据的命令后,Redis就会将该命令写入硬盘中的AOF文件。AOF文件的保存位置和RDB文件的位置相同,都是通过dir参数设置的,
默认的文件名是apendonly.aof. 可以在redis.conf中的属性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h.aof修改

AOF的实现
AOF文件以纯文本的形式记录Redis执行的写命令例如开启AOF持久化的情况下执行如下4条命令
set foo 1
set foo 2
set foo 3
get
redis 会将前3条命令写入AOF文件中,通过vim的方式可以看到aof文件中的内容

我们会发现AOF文件的内容正是Redis发送的原始通信协议的内容,从内容中我们发现Redis只记录了3条命令。然后这时有一个问题是前面2条命令其实是冗余的,因为这两条的执行结果都会被第三条命令覆盖。
随着执行的命令越来越多,AOF文件的大小也会越来越大,其实内存中实际的数据可能没有多少,那这样就会造成磁盘空间以及redis数据还原的过程比较长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Redis可以自动优化
AOF文件,就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前面两条是可以被删除的。 而实际上Redis也考虑到了,可以配置一个条件,
每当达到一定条件时Redis就会自动重写AOF文件,这个条件的配置问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表示的是当目前的AOF文件大小超过上一次重写时的AOF文件大小的百分之多少时会再次进行重写,如果之前没有重写过,则以启动时AOF文件大小为依据
auto-aof-rewrite-min-size 表示限制了允许重写的最小AOF文件大小,通常在AOF文件很小的情况下即使其中有很多冗余的命令我们也并不太关心。
另外,还可以通过BGREWRITEAOF 命令手动执行AOF,执行完以后冗余的命令已经被删除了
在启动时,Redis会逐个执行AOF文件中的命令来将硬盘中的数据载入到内存中,载入的速度相对于RDB会慢一些

AOF的重写原理

Redis 可以在 AOF 文件体积变得过大时,自动地在后台对 AOF 进行重写: 重写后的新 AOF 文件包含了恢复当前数据集所需的最小命令集合。
重写的流程是这样,主进程会fork一个子进程出来进行AOF重写,这个重写过程并不是基于原有的aof文件来做的,而是有点类似于快照的方式,全量遍历内存中的数据,然后逐个序列到aof文件中。
在fork子进程这个过程中,服务端仍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那这个时候重写的aof文件的数据和redis内存数据不一致了怎么办?不用担心,这个过程中,主进程的数据更新操作,会缓存到aof_rewrite_buf中,也就是单独开辟一块缓存来存储重写期间收到的命令,
当子进程重写完以后再把缓存中的数据追加到新的aof文件。当所有的数据全部追加到新的aof文件中后,把新的aof文件重命名为,此后所有的操作都会被写入新的aof文件。
如果在rewrite过程中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原来aof文件的正常工作,只有当rewrite完成后才会切换文件。因此这个rewrite过程是比较可靠的

Redis内存回收策略
Redis中提供了多种内存回收策略,当内存容量不足时,为了保证程序的运行,这时就不得不淘汰内存中的一些对象,释放这些对象占用的空间,那么选择淘汰哪些对象呢?
其中,默认的策略为noeviction策略,当内存使用达到阈值的时候,所有引起申请内存的命令会报错,如下还有其他的策略:

allkeys-lru: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适合的场景: 如果我们的应用对缓存的访问都是相对热点数据,那么可以选择这个策略
allkeys-random:随机移除某个key。
适合的场景:如果我们的应用对于缓存key的访问概率相等,则可以使用这个策略
volatile-random: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volatile-lru: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volatile-ttl: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适合场景:这种策略使得我们可以向Redis提示哪些key更适合被淘汰,我们可以自己控制


实际上Redis实现的LRU并不是可靠的LRU,也就是名义上我们使用LRU算法淘汰内存数据,但是实际上被淘汰的键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最少使用的数据,这里涉及到一个权衡的问题,如果需要在所有的数据中搜索最符合条件的数据,
那么一定会增加系统的开销,Redis是单线程的,所以耗时的操作会谨慎一些。为了在一定成本内实现相对的LRU,早期的Redis版本是基于采样的LRU,也就是放弃了从所有数据中搜索解改为采样空间搜索最优解。
Redis3.0版本之后,Redis作者对于基于采样的LRU进行了一些优化,目的是在一定的成本内让结果更靠近真实的LRU。

Redis是单进程单线程?性能为什么这么快

Redis采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做法,单线程来处理来自所有客户端的并发请求,Redis把任务封闭在一个线程中从而避免了线程安全问题;redis为什么是单线程?
官方的解释是,CPU并不是Redis的瓶颈所在,Redis的瓶颈主要在机器的内存和网络的带宽。那么Redis能不能处理高并发请求呢?当然是可以的,至于怎么实现的,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注意并发不等于并行,并发性I/O
流,意味着能够让一个计算单元来处理来自多个客户端的流请求。并行性,意味着服务器能够同时执行几个事情,具有多个计算单元】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flgb/p/1080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