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依止缘

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不善法有时以亲依止缘为缘。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善法有时以亲依止缘为缘。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亲依止缘为缘。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时节、食物也以亲依止缘为缘,人也以亲依止缘为缘,坐卧处也以亲依止缘为缘。


依止缘巴利语Upanissayapaccayoti):此缘有三种,即:所缘亲依止缘、无间亲依止缘及自然亲依止缘。当所缘变得显著时,它本身即成为所缘亲依止缘;刚灭尽的心与心所作为无间亲依止缘;自然亲依止缘则有许多种:贪心所等、信心所等、乐、苦、个人、食物、气侯、住所──(这一切)内外(之物)都能依情况作为善法等的缘。业也是其果报之缘。


对于三种亲依止缘:[1]

  • (一)所缘亲依止缘ārammaṇupanissaya)的缘法是极可喜或重要的所缘,使到属于缘生法的名法极度依靠它地生起以识知它。
  • (二)无间亲依止缘anantarupanissaya)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的相同,只是在于缘力稍为有些差别。无间缘是导致后生名法在前生名法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之力;无间亲依止缘是导致后生法极度依靠前生法的灭尽地生起之力。
  • (三)自然亲依止缘(pakatupanissaya)所涉及的层面极广,其缘法包括了一切能够在往后有效地使到属于缘生法的心与心所生起的过去名色法。例如:以前的贪欲能够作为杀生、偷盗、邪淫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以前的信心能够作为布施、持戒、禅修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健康作为快乐与精进,生病作为愁苦与怠惰等的自然亲依止缘。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ugarlato/p/1098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