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读完套利定价理论

经典CAPM模型提出后,人们发现,他苛刻的假设前提严重脱离现实世界,实用性与有效性也有很大的局限。之后,在对CAPM不断的质疑和责难声中,美国著名学者罗斯提出一种新的、能够更加准确地度量资产预期收益且比经典的CAPM更少的前提假设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的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英文缩写APT)。

套利定价理论提出了比CAPM更加切合实际的前提假设(在我们看来,西方学者的学术习惯很奇怪啊,在创新理论或者提出观点时候,总是先提出Suppose):投资者是理性的、规避风险的,他们追求效用最大化且拥有相同的投资理念,市场是完全的(这条有点不太切合实际)

沿袭西方经济学追求市场均衡思想的传统,套利定价理论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下的资产定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按照单一价格规则,如果市场上存在两种风险程度相同的资产,那么他们的收益应该不会不同。如果收益不同,市场上就会产生套利机会,结果必然是风险相同的资产的收益率也一致,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很快,套利定价理论就被投资者所认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定价模型。经过仔细分析,大家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可以导出与经典CAPM相似的结论,两者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收益率是单因素,即资产组合时,套利定价理论就会形成与经典CAPM相同的关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CAPM。单就理解市场中风险与收益率之间的均衡来说,套利定价理论也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为投资者所使用。

与CAPM不同的是,套利定价理论的基础是因素模型。

因素模型是什么?他是一种统计模型,最为一般的表达式是:

r、a、B、F和ξ都是列向量或者矩阵,r表示N种资产的收益率,F表示K种因素,a是常数,B是灵敏度系数,表示某因素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ξ表示误差项。

撇开复杂的理论模型和晦涩的学术语言,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套利定价理论:

如果资本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那么一定会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而套利行为是形成均衡价格的一个决定因素,也是形成现代有效率市场的重要决定因素。

比如,黄金在两个市场出现较大的价格差,就会有人从价格低的市场买入,到价格高的市场再卖出,赚取利差。一段时间后,两个市场价格就会相等,处于均衡状态,资本市场的动态均衡过程与此类似。

阐述完上述概念后,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更为直观地了解如何使用套利定价理论,获得收益最高的证券投资组合。

假设你有1500万,想买入以下证券(这些证券是符合单因素模型条件的):

分别用500万买三种证券,即证券组合比例为P(1/3,1/3,1/3)。不过,这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投资计划。为得到收益最大化,在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你会对三种证券组合进行适当的比率调整:

(1)1500万的总投资额不能变动;

(2)新组合的风险度与原组合相同;

(3)调整后的收益率要高于原组合。

经过对条件(1)和(2)进行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运算后,就可以得出新的调整比例:(4/21,3/21,-7/21),新的证券组合是:(4/21+1/3,3/21+1/3,0)。

用总投资额1500万分别与上述比例相乘后,你就会得出投资于第一种证券的资金为785万,投资于第二种证券的资金为714万,不投资第三种证券。

经过这样调整后,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你得到的收益率比原证券组合要高1.86%,套利成功,收益增加。

目前,套利定价理论已经被投资者广泛应用于各类资本市场的实践操作中,比如,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等。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面对着比理论假设复杂得多的交易环境,投资者要审慎认真地设计并验证自己的交易策略,增加自己获得低风险收益的机会。

来源:QuantPlsu  QuantPlus

推荐阅读: | 量化交易  | 期货模拟交易 | python量化交易 | 股票数据  | 量化交易策略 | 机器学习算法  | 多因子选股 |  

                   | 双均线策略 |  网格交易法 |  海龟交易法  |  跨期套利  | 行业轮动  | 指数增强  | 跨品种套利 | 日内交易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219751/article/details/9531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