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python基础4

本节内容

1.列表生成式

2.迭代器&生成器

3.装饰器

4.软件目录结构规范

1.列表生成式

1 a = [i**2 for i in range(10)]
2 
3 print(a)
4 #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就叫列表生成式。

2.迭代器&生成器

生成器

生成器是一次生成一个值的特殊类型函数。可以将其视为可恢复函数。

生成器也是一种迭代器,但是你只能对其迭代一次 。这是因为它们并没有把所有的值存在内存中,而是在运行时生成值。你通过遍历来使用它们,要么用一个“for”循环,要么将它们传递给任意可以进行迭代的函数和结构。大多数时候生成器是以函数来实现的。然而,它们并不返回一个值,而是yield(暂且译作“生出”)一个值。

通过列表生成式,我们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但是,受到内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创建一个包含100万个元素的列表,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如果我们仅仅需要访问前面几个元素,那后面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的空间都白白浪费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呢?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在Python中,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generator。

要创建一个generator,有很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改成(),就创建了一个generator:

1 L = [x*x for x in range(10)]
2 print(L)
3 #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4 g = (x*x for x in range(10))
5 print(g)
6 #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23B6E345A98>

创建Lg的区别仅在于最外层的[]()L是一个list,而g是一个generator。

我们可以直接打印出list的每一个元素,但我们怎么打印出generator的每一个元素呢?

如果要一个一个打印出来,可以通过next()函数获得generator的下一个返回值:

 1 g = (x*x for x in range(10))
 2 print(g)
 3 #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23B6E345A98>
 4 
 5 print(next(g))  #0
 6 print(next(g))  #1
 7 print(next(g))  #4
 8 print(next(g))  #9
 9 print(next(g))  #16
10 print(next(g))  #25
11 print(next(g))  #36
12 print(next(g))  #49

我们讲过,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调用next(g),就计算出g的下一个元素的值,直到计算到最后一个元素,没有更多的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的错误。

当然,上面这种不断调用next(g)实在是太变态了,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循环,因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对象

 1 g = (x*x for x in range(10))
 2 print(g)
 3 #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23B6E345A98>
 4 for n in g:
 5     print(n)
 6 #输出
 7 # 0
 8 # 1
 9 # 4
10 # 9
11 # 16
12 # 25
13 # 36
14 # 49
15 # 64
16 # 81

所以,我们创建了一个generator后,基本上永远不会调用next(),而是通过for循环来迭代它,并且不需要关心StopIteration的错误

generator非常强大。如果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循环无法实现的时候,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

比如,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斐波拉契数列用列表生成式写不出来,但是,用函数把它打印出来却很容易:

 1 def fib(max):
 2     n, a, b = 0, 0, 1
 3     while n < max:
 4         print(b)
 5         a, b = b, a + b
 6         n = n + 1
 7     return 'done'
 8 
 9 print(fib(8))
10 #   输出
11 # 1
12 # 1
13 # 2
14 # 3
15 # 5
16 # 8
17 # 13
18 # 21
19 # done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fib函数实际上是定义了斐波拉契数列的推算规则,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推算出后续任意的元素,这种逻辑其实非常类似generator。

也就是说,上面的函数和generator仅一步之遥。要把fib函数变成generator,只需要把print(b)改为yield b就可以了:

1 def feibo(max):
2     n,before,after=0,0,1
3     while n < max:
4         yield before
5         before,after=after,before+after
6         n += 1

这就是定义generator的另一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定义中包含yield关键字,那么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generator:

这里,最难理解的就是generator和函数的执行流程不一样。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return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而变成generator的函数,在每次调用next()的时候执行,遇到yield语句返回,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yield语句处继续执行。

迭代器

迭代器(iterator是一种对象,它能够用来遍历标准模板库容器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每个迭代器对象代表容器中的确定的地址。迭代器修改了常规指针的接口,所谓迭代器是一种概念上的抽象:那些行为上像迭代器的东西都可以叫做迭代器。然而迭代器有很多不同的能力,它可以把抽象容器和通用算法有机的统一起来。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tupledictsetstr等;

  一类是generator,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的generator function。

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Iterable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ble对象:

 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2 print(isinstance([],Iterable))
 3 #   True
 4 print(isinstance({},Iterable))
 5 #   True
 6 print(isinstance('abc',Iterable))
 7 #   True
 8 print(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Iterable))
 9 #   True
10 print(isinstance(100,Iterable))
11 #   False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于for循环,还可以被next()函数不断调用并返回下一个值,直到最后抛出StopIteration错误表示无法继续返回下一个值了。

可以next()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Iterator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tor对象:

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2 print(isinstance([],Iterator))
3 #   False
4 print(isinstance({},Iterator))
5 #   False
6 print(isinstance('abc',Iterator))
7 #   False
8 print(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Iterator))
9 #   True

生成器都是Iterator对象,但listdictstr虽然是Iterable,却不是Iterator

listdictstrIterable变成Iterator可以使用iter()函数:

1 print(isinstance(iter([]),Iterator))
2 #   True
3 print(isinstance(iter('abc'),Iterator))
4 #   True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listdictstr等数据类型不是Iterator

这是因为Python的Iterator对象表示的是一个数据流,Iterator对象可以被next()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数据,直到没有数据时抛出StopIteration错误。可以把这个数据流看做是一个有序序列,但我们却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长度,只能不断通过next()函数实现按需计算下一个数据,所以Iterator的计算是惰性的,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个数据时它才会计算。

Iterator甚至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大的数据流,例如全体自然数。而使用list是永远不可能存储全体自然数的。

小结

凡是可作用于for循环的对象都是Iterable类型;

凡是可作用于next()函数的对象都是Iterator类型,它们表示一个惰性计算的序列;

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dictstr等是Iterable但不是Iterator,不过可以通过iter()函数获得一个Iterator对象。

Python的for循环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调用next()函数实现的,例如:

1 for x in [1, 2, 3, 4, 5]:
2     
3     pass    

实际上完全等价于:

 1 # 首先获得Iterator对象:
 2 it = iter([1, 2, 3, 4, 5])
 3 # 循环:
 4 while True:
 5     try:
 6         # 获得下一个值:
 7         x = next(it)
 8     except StopIteration:
 9         # 遇到StopIteration就退出循环
10         break

3.装饰器

装饰器之闭包

 1 def outer():
 2    x=10
 3    def inner():
 4        print(x)
 5        return 'boom'
 6    return  inner
 7 
 8 print(outer()())
 9 #   10
10 #   boom

闭包=内部函数+定义函数时的环境

outer()()执行时分两步,按理说第一步执行后外层函数会清掉内存(包括里面的函数),然而并没有。

这就是闭包函数。

装饰器

 装饰器是一个函数,是为其他函数增添功能的函数。

 1 import time
 2 
 3 def show_time(f):
 4     def inner():
 5         start=time.time()
 6         f()
 7         end=time.time()
 8         print("执行时间:%s"%(end-start))
 9     return inner
10 
11 @show_time  #foo=show_time(foo)
12 def foo():
13     print("foo.......")
14     time.sleep(2)
15 
16 foo()
17 #输出
18 # foo.......
19 # 执行时间:2.00065016746521
20 
21 @show_time  #bar=show_time(bar)
22 def bar():
23     print("bar.......")
24     time.sleep(3)
25 
26 bar()
27 #输出
28 # bar.......
29 # 执行时间:3.000929832458496
30 
31 # 功能函数想加参数,则装饰器函数一起加
32 # 装饰器函数想加参数,则外层多嵌一层函数

4.软件目录结构规范(搬照https://www.cnblogs.com/alex3714/articles/5765046.html)

为什么要设计好目录结构?

"设计项目目录结构",就和"代码编码风格"一样,属于个人风格问题。对于这种风格上的规范,一直都存在两种态度:

  1. 一类同学认为,这种个人风格问题"无关紧要"。理由是能让程序work就好,风格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2. 另一类同学认为,规范化能更好的控制程序结构,让程序具有更高的可读性。

我是比较偏向于后者的,因为我是前一类同学思想行为下的直接受害者。我曾经维护过一个非常不好读的项目,其实现的逻辑并不复杂,但是却耗费了我非常长的时间去理解它想表达的意思。从此我个人对于提高项目可读性、可维护性的要求就很高了。"项目目录结构"其实也是属于"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的范畴,我们设计一个层次清晰的目录结构,就是为了达到以下两点:

  1. 可读性高: 不熟悉这个项目的代码的人,一眼就能看懂目录结构,知道程序启动脚本是哪个,测试目录在哪儿,配置文件在哪儿等等。从而非常快速的了解这个项目。
  2. 可维护性高: 定义好组织规则后,维护者就能很明确地知道,新增的哪个文件和代码应该放在什么目录之下。这个好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代码/配置的规模增加,项目结构不会混乱,仍然能够组织良好。

所以,我认为,保持一个层次清晰的目录结构是有必要的。更何况组织一个良好的工程目录,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

目录组织方式

关于如何组织一个较好的Python工程目录结构,已经有一些得到了共识的目录结构。在Stackoverflow的这个问题上,能看到大家对Python目录结构的讨论。

这里面说的已经很好了,我也不打算重新造轮子列举各种不同的方式,这里面我说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假设你的项目名为foo, 我比较建议的最方便快捷目录结构这样就足够了:

Foo/
|-- bin/
|   |-- foo
|
|-- foo/
|   |-- tests/
|   |   |-- __init__.py
|   |   |-- test_main.py
|   |
|   |-- __init__.py
|   |-- main.py
|
|-- docs/
|   |-- conf.py
|   |-- abc.rst
|
|-- setup.py
|-- requirements.txt
|-- README

简要解释一下:

  1. bin/: 存放项目的一些可执行文件,当然你可以起名script/之类的也行。
  2. foo/: 存放项目的所有源代码。(1) 源代码中的所有模块、包都应该放在此目录。不要置于顶层目录。(2) 其子目录tests/存放单元测试代码; (3) 程序的入口最好命名为main.py
  3. docs/: 存放一些文档。
  4. setup.py: 安装、部署、打包的脚本。
  5. requirements.txt: 存放软件依赖的外部Python包列表。
  6. README: 项目说明文件。

除此之外,有一些方案给出了更加多的内容。比如LICENSE.txt,ChangeLog.txt文件等,我没有列在这里,因为这些东西主要是项目开源的时候需要用到。如果你想写一个开源软件,目录该如何组织,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下面,再简单讲一下我对这些目录的理解和个人要求吧。

关于README的内容

这个我觉得是每个项目都应该有的一个文件,目的是能简要描述该项目的信息,让读者快速了解这个项目。

它需要说明以下几个事项:

  1. 软件定位,软件的基本功能。
  2. 运行代码的方法: 安装环境、启动命令等。
  3. 简要的使用说明。
  4. 代码目录结构说明,更详细点可以说明软件的基本原理。
  5. 常见问题说明。

我觉得有以上几点是比较好的一个README。在软件开发初期,由于开发过程中以上内容可能不明确或者发生变化,并不是一定要在一开始就将所有信息都补全。但是在项目完结的时候,是需要撰写这样的一个文档的。

可以参考Redis源码中Readme的写法,这里面简洁但是清晰的描述了Redis功能和源码结构。

关于requirements.txt和setup.py

setup.py

一般来说,用setup.py来管理代码的打包、安装、部署问题。业界标准的写法是用Python流行的打包工具setuptools来管理这些事情。这种方式普遍应用于开源项目中。不过这里的核心思想不是用标准化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是说,一个项目一定要有一个安装部署工具,能快速便捷的在一台新机器上将环境装好、代码部署好和将程序运行起来。

这个我是踩过坑的。

我刚开始接触Python写项目的时候,安装环境、部署代码、运行程序这个过程全是手动完成,遇到过以下问题:

  1. 安装环境时经常忘了最近又添加了一个新的Python包,结果一到线上运行,程序就出错了。
  2. Python包的版本依赖问题,有时候我们程序中使用的是一个版本的Python包,但是官方的已经是最新的包了,通过手动安装就可能装错了。
  3. 如果依赖的包很多的话,一个一个安装这些依赖是很费时的事情。
  4. 新同学开始写项目的时候,将程序跑起来非常麻烦,因为可能经常忘了要怎么安装各种依赖。

setup.py可以将这些事情自动化起来,提高效率、减少出错的概率。"复杂的东西自动化,能自动化的东西一定要自动化。"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setuptools的文档比较庞大,刚接触的话,可能不太好找到切入点。学习技术的方式就是看他人是怎么用的,可以参考一下Python的一个Web框架,flask是如何写的: setup.py

当然,简单点自己写个安装脚本(deploy.sh)替代setup.py也未尝不可。

requirements.txt

这个文件存在的目的是:

  1. 方便开发者维护软件的包依赖。将开发过程中新增的包添加进这个列表中,避免在setup.py安装依赖时漏掉软件包。
  2. 方便读者明确项目使用了哪些Python包。

这个文件的格式是每一行包含一个包依赖的说明,通常是flask>=0.10这种格式,要求是这个格式能被pip识别,这样就可以简单的通过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来把所有Python包依赖都装好了。具体格式说明: 点这里

关于配置文件的使用方法

注意,在上面的目录结构中,没有将conf.py放在源码目录下,而是放在docs/目录下。

很多项目对配置文件的使用做法是:

  1. 配置文件写在一个或多个python文件中,比如此处的conf.py。
  2. 项目中哪个模块用到这个配置文件就直接通过import conf这种形式来在代码中使用配置。

这种做法我不太赞同:

  1. 这让单元测试变得困难(因为模块内部依赖了外部配置)
  2. 另一方面配置文件作为用户控制程序的接口,应当可以由用户自由指定该文件的路径。
  3. 程序组件可复用性太差,因为这种贯穿所有模块的代码硬编码方式,使得大部分模块都依赖conf.py这个文件。

所以,我认为配置的使用,更好的方式是,

  1. 模块的配置都是可以灵活配置的,不受外部配置文件的影响。
  2. 程序的配置也是可以灵活控制的。

能够佐证这个思想的是,用过nginx和mysql的同学都知道,nginx、mysql这些程序都可以自由的指定用户配置。

所以,不应当在代码中直接import conf来使用配置文件。上面目录结构中的conf.py,是给出的一个配置样例,不是在写死在程序中直接引用的配置文件。可以通过给main.py启动参数指定配置路径的方式来让程序读取配置内容。当然,这里的conf.py你可以换个类似的名字,比如settings.py。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其他格式的内容来编写配置文件,比如settings.yaml之类的。

装饰器应用之登录

 1 # a={'username':'yyy','passwd':'123'}
 2 # b={'username':'rrr','passwd':'321'}
 3 # with open('weixin','w') as f_weixin,open('jingdong','w') as f_jingdong:
 4 #     f_weixin.write(str(a))
 5 #     f_jingdong.write(str(b))
 6 
 7 
 8 def logger(flag=" "):
 9     def login(f):
10         def inner():
11             if flag == 'a':
12                 print('请用京东账号登录。')
13                 username=input('username:')
14                 passwd=input('passwd:')
15                 with open('jingdong','r') as f_jingdong:
16                     f_j=eval(f_jingdong.read())
17                 if username == f_j['username'] and passwd == f_j['passwd'] :
18                     print("欢迎光临--------")
19                     f()
20                     status='b'
21                 else:
22                     print('输入错误!')
23 
24             elif flag == 'b':
25                 print('请用微信账号登录。')
26                 username = input('username:')
27                 passwd = input('passwd:')
28                 with open('weixin', 'r') as f_weixin:
29                     f_w = eval(f_weixin.read())
30                 if username == f_w['username'] and passwd == f_w['passwd']:
31                     print('欢迎光临--------')
32                     f()
33                     status = 'a'
34 
35             elif flag == 'a':
36                 print('请用京东账号登录。')
37                 username = input('username:')
38                 passwd = input('passwd:')
39                 with open('jingdong', 'r') as f_jingdong:
40                     f_j = eval(f_jingdong.read())
41                 if username == f_j['username'] and passwd == f_j['passwd']:
42                     print('欢迎光临--------')
43                     f()
44                     status = 'b'
45         return inner
46     return login
47 
48 @logger('a')
49 def home():
50     print('welcome the home.....')
51 
52 @logger('b')
53 def finance():
54     print('welcome the finance.....')
55 
56 @logger('a')
57 def book():
58     print('welcome the book.....')
59 
60 u_exit = 1
61 while u_exit !=0 :
62     print('''选择要进入的页面:\t
63     1.home\t
64     2.finance\t
65     3.book\t
66     退出请输入0
67     ''')
68     user_input = input('>>:')
69 
70     if user_input == '1':
71         home()
72         break
73     elif user_input == '2':
74         finance()
75         break
76     elif user_input == '3':
77         book()
78         break
79     elif user_input == '0':
80         print('下次再来玩~~')
81         u_exit=0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Yan-night/p/1121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