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8.1课堂笔记

8.1 a.m.
            【linux下,一切皆文件】

    计算机性能:
        横向扩展    集群:人多力量大
                负载均衡集群
                高可用集群
                高性能集群(应用层) hadoop集群 = map reduces + HDFS
        纵向扩展 应用迁移【×】非常复杂,麻烦
    
    1.系统的启动:
        电源
        BIOS芯片- | 1.加电自检 检查硬件和被是否正常
                       - | 2.启动系统 -| 1.系统所在位置的读取顺序问题(BIOS):硬盘 网络(PXE) U盘 CD/DVD...        
                                   -| 2.需要将硬盘中的系统文件,加载到内存中,让CPU读取,并运行;

                             MBR分区(BootLoader):就是用来寻找并引导系统加载
                                |- LILO
                           |- grub 分为第一阶段,1.5阶段,第二阶段
        到此,我已经将内核程序员加载完成,但是,并不能运行普通应用;--kernel
      
        此时,我们要运行第一个应用程序--init
            init:将操作系统分为0-6 7个级别;每一个级别上都会运行对应的应用程序;(指定默认启动级别)
            |
            读取默认级别3(命令行)    | chkconfig  rc.*d(每一个级别所需要启动的进程)
            (0 1 3 5 6)
            0:关机
            1:单用户模式(安全模型)
            3:命令行
            5:图形界面
            6:重启
            |
            rc.local    //系统启动后读取这个文件,管理员可以将需要开机就云进行的命令,添加在这里;
                        |chkconfig 作用:指定服务开机在哪个级别上,启动或者关闭
                        -h --help 查看帮助 --level指定级别  --list查看列出的进程
                        update-rc.d.在ubuntu下控制某些程序开机启动;    
                        -f force强制
                        【chkconfig可以在ubuntu上使用,需要安装】
    2.linux命令的基本格式
        Command[选项][参数]
            []:中括号代表,可有可无;指定实现命令的某个特定的功能;
            <>:尖括号代表命令执行的对象,没有尖括号代表不能省略;
            长整形选项
            短选项    *短选项可以合并,而长选项不能合并;
        扩展:命令 子命令 【选项】 【参数】
        

    3.常用的linux命令的基本使用
        echo $PATH(环境变量)    变量:一段被命名的内存
            如果命令下不再PATH路径下,如何解决?
            1.通过绝对路径来运行该命令即可;
                  绝对路径的执行时命令本身;而有些命名师系统默认别名(可以自己添加)
                  which command //查找命令的绝对路径;
                  \ls //使用反斜线直接运行;
            2.将这个路径添加到PATH路径下即可;
                  path = $ path:/xxx/xxx



        ls    //显示文件信息
            -|    //||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属性)
            -i    //inode(属性)
            -h   //human人类可读

     -F 显示文件后面的标记(用来区分文件类型)
            -r 倒序显示文件内容

  


  【linux里属性的信息:】

    第一列:inode索引节点
    第二列:文件类型及权限
    第三列:硬链接个数【硬链接:直接链接文件;软链接:间接链接文件】
    第四列: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属主)
    第五列: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所归属的组;
    第六列:文件或目录的大小;【bit < 字节B < K < M】
    第七列、八、九列:文件或目录的修改时间
    第十列:实际的文件名或目录名

    举例:810407 -rw-r--r-- 1 root root 12 May  1 05:05 oldboy
    解释:  Inode索引节点编号:810407
        文件类型:文件类型是-,表示这是一个普通文件;
        文件权限:文件权限是rw-r--r--,表示文件属主可读可写;文件所属的用户组可读;其他用户可读;
        硬链接个数:表示oldboy这个文件没有其他的硬链接;因为链接数是1,就是他本身;
        文件属主:这个文件所属的用户,这里意思是oldboy文件被root拥有,是第一个root;
        文件属组:这个文件所属的用户组,在这里是root用户组,是第二个root;
        文件大小:文件大小是12个字节;
        文件修改时间:这里的时间是该文件的最后被更新(包括文件创建、内容更新、文件名更新等),可用如下命令查看文件的修改,访问,创建的时间;

        pwd    //显示当前路径
                  $PWD默认有一个环境变量

        cd    //切换到目标目录
         
               ~当前用户的家目录(/root /home)
               .当前目录(以.开头的文件为隐藏文件)
               .. 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
               - $OLDPWD 存放上一次经过的目录
            
        touch    //修改时间戳
               Stat.. atime    //访问时间
               mtime    //修改文件的时间
               ctime    //修改文件属性
               touch a.txt
               [[CC]YYMMDDhhmm[.ss]
               20 19 0 8 0 1 16 36.22
              -a 修改访问时间
              -m 修改修改时间
              -t 指定修改成什么时间
              -c 修改文件Mtime,如果文件不存在,不创建该文件

        Mkdir    //创建文件夹
               -p 递归创建多级子目录
               -v 详细显示创建过程
               tree 以树状形式,显示目录及文件结构(tree / :显示所有目录)
               -L NUM查看多少级子目录
               -d 只显示目录文件

        Rm    //删除文件
                -f force 强制
                -i 询问是否删除修改文件,默认命令(alias rm = 'rm -i')
                 \rm.abc
                 /bin/rm abc
                -r 删除目录文件

            扩展:
                   1.默认情况下不适用rm删除目录----建议使用rmdir,rmdir只能删除空目录
                   2.我们将需要删除的文件或目录移动到/tmp目录下即可;/tmp目录为临时文件目录,30天未被访问的文件会自动删除
                   3.如必须删除一些文件,通过find匹配出来后,再删除;
                    [find:find / -name abc |xargs rm;find / -name abc -exec rm{}\;]i
        * 任意长度,任意字符;? 任意字符


        Clear    //清屏=ctrl+l
    
    存储设备必须安装文件系统;
    格式化操作就是在安装文件系统;
    windows下常见的文件格式:1.NTFS 2.FAT32
    linux下文件系统格式:ext4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iwenhui/p/1128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