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缓存与数据一致性

缓存

redis除了可以作为db存储用,还有一些场景是做二级缓存(比如mysql+redis或者mysql+memcached),所以这里总结下作为缓存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缓存穿透

  • 名词解释:即黑客故意去请求缓存中不存在的数据,导致所有的请求都怼到数据库上,从而数据库连接异常。
  • 解决方案:
    (一)利用互斥锁,缓存失效的时候,先去获得锁,得到锁了,再去请求数据库。没得到锁,则休眠一段时间重试
    (二)采用异步更新策略,无论key是否取到值,都直接返回。value值中维护一个缓存失效时间,缓存如果过期,异步起一个线程去读数据库,更新缓存。需要做缓存预热(项目启动前,先加载缓存)操作。
    (三)提供一个能迅速判断请求是否有效的拦截机制,比如,利用布隆过滤器,内部维护一系列合法有效的key。迅速判断出,请求所携带的Key是否合法有效。如果不合法,则直接返回。

缓存雪崩(缓存失效)

  • 名词解释:即缓存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这个时候又来了一波请求,结果请求都怼到数据库上,从而导致数据库连接异常。
  • 解决方案:
    (一)给缓存的失效时间,加上一个随机值,避免集体失效。
    (二)使用互斥锁,但是该方案吞吐量明显下降了。
    (三)双缓存。我们有两个缓存,缓存A和缓存B。缓存A的失效时间为20分钟,缓存B不设失效时间。自己做缓存预热操作。然后细分以下几个小点
    ● I 先从缓存A读数据,有则直接返回;
    ● II A没有数据,直接从B读数据,直接返回,并且异步启动一个更新线程;
    ● III 更新线程同时更新缓存A和缓存B。

缓存击穿(热点key)

  • 名词解释:是指一个key非常热点,在不停的扛着大并发,大并发集中对这一个点进行访问,当这个key在失效的瞬间,持续的大并发就穿破缓存,直接请求数据库,就像在一个屏障上凿开了一个洞。
  • 解决方案:
    (一)使用互斥锁(mutex key):先去获得锁,得到锁后构建缓存,其他线程等待构建缓存的线程执行完,重新从缓存获取数据就可以了;
    (二)"提前"使用互斥锁:在value内部设置1个超时值(timeout1), timeout1比实际的timeout(timeout2)小。当从cache读取到timeout1发现它已经过期,马上延长timeout1并重新设置到cache。然后再从数据库加载数据并设置到cache中;
    (三)永不过期:没有设置过期时间就保证不会出现热点key过期问题
    (四)资源保护:做资源的隔离保护主线程池

缓存并发竞争(并发set)

  • 名词解释:多个client线程同时set key引起的并发问题
  • 解决方案:
    (一)分布式锁+时间戳:准备一个分布式锁(SETNX实现),大家去抢锁,抢到锁就做set操作,value需要保存一个时间戳判断set顺序;抢到锁的线程的时间戳早于缓存中的时间戳就不做set操作。
    (二)消息队列:把Redis.set操作放在队列中使其串行化,必须的一个一个执行。这种方式在一些高并发的场景中算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

数据一致性

当一份数据存在多个数据源(比如mysql+redis)或者多个redis实例(redis cluster模式下)时需要考虑其最终一致性问题,避免脏读。

缓存(双写)一致性

双写一致性1
1)线程A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一步write DB
2)线程A第二步del cache
3)线程B发起一个读操作,cache miss
4)线程B从DB获取最新数据
5)线程B同时set cache


双写一致性2
1)读取缓存中是否有相关数据
2)如果缓存中有相关数据value,则返回
3)如果缓存中没有相关数据,则从数据库读取相关数据放入缓存中key->value,再返回
4)如果有更新数据,则先更新数据,再删除缓存
5)为了保证第四步删除缓存成功,使用binlog异步删除
6)如果是主从数据库,binglog取自于从库
7)如果是一主多从,每个从库都要采集binlog,然后消费端收到最后一台binlog数据才删除缓存

Redis集群(Redis-cluster)一致性原理

哨兵(Sentinel)模式

Sentinel 是 Redis 高可用的解决方案,由一个或者多个 Sentinel 实例组成的系统可以监视 Redis 主节点及其从节点,当检测到 Redis 主节点下线时,会根据特定的选举规则从该主节点对应的所有从节点中选举出一个“最优”的从节点升主,然后由升主的新主节点处理请求。

Redis集群产生的背景

单实例 Redis 虽然简单,但瓶颈明显。一是容量问题,在一些应用场景下,数据规模可达数十 G,甚至数百G,而物理机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内存无法无限扩充;二是并发性能问题,Redis 号称单实例10万并发,但也仅仅是10万并发。鉴于单机模式的局限性,历时三年,Redis-Cluster应运而生。

Redis-cluster特点

节点互通:所有的Redis节点彼此互联(PING-PONG机制),内部使用二进制协议优化传输速度和带宽;
去中心化:Redis-Cluster不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记录有集群的状态信息,并且通过Gossip协议,使每个节点记录的信息实现最终一致性;
客户端直连:客户端与Redis节点直连,不需要中间proxy层,客户端不需要连接集群所有节点,连接集群中任何一个可用节点即可;
数据分片: Redis-Cluster的键空间被分割为 16384 个slot,这些slot被分别指派给主节点,当存储Key-Value 时,根据 CRC16(key) Mod 16384的值,决定将一个 Key-value 放到哪个 Slot 中;
多数派原则:对于集群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需要超过半数的节点检测到它失效(pFail),才会将其判定为失效(Fail);
自动Failover:当集群中某个主节点故障后(Fail),其它主节点会从故障主节点的从节点中选举一个”最佳“从节点升主,替代故障的主节点;
功能弱化:集群模式下,由于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不支持单机模式下的集合操作,也不支持多数据库功能,集群只能使用默认的0号数据库
集群规模:官方推荐的最大节点数量为 1000 个左右,这是因为当集群规模过大时,Gossip协议的效率会显著下降,通信成本剧增;

分布式一致性hash(Consistent hashing)

哈希函数H(CRC32)的值空间为0-2^32-1(即哈希值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形)
整个空间按顺时针方向组织,圆环的正上方的点代表0,0点右侧的第一个点代表1,以此类推,2、3、4、5、6…
下一步将各个服务器使用Hash进行一个哈希,具体可以选择服务器的IP或主机名作为关键字进行哈希,这样每台机器就能确定其在哈希环上的位置.
将数据key使用相同的函数Hash计算出哈希值,并确定此数据在环上的位置,从此位置沿环顺时针“行走”,第一台遇到的服务器就是其应该定位到的服务器.
一般的,在一致性Hash算法中,如果一台服务器增删,则受影响的数据仅仅是此服务器到其环空间中前一台服务器(即沿着逆时针方向行走遇到的第一台服务器)之间数据,其它不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数据倾斜问题(被缓存的对象大部分集中缓存在某一台服务器上),一致性Hash算法引入了虚拟节点机制,即对每一个服务节点计算多个哈希,每个计算结果位置都放置一个此服务节点,称为虚拟节点。具体做法可以在服务器IP或主机名的后面增加编号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虚拟节点数设置为32甚至更大,因此即使很少的服务节点也能做到相对均匀的数据分布。

pdn

附录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rachis/p/redis_cac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