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品茶》读书笔记

书的名字来源于统计学史上著名事件,也就是假设检验的原型:费希尔对一位声称自己能够分清午茶是先加奶还是先加茶。

书的主要内容不是统计学的各种公式,而是各种公式、定理的来由,以及其发现者的故事。

简单地,做一下今天所看内容的笔记:

卡尔·皮尔逊,19世纪90年代,英国皇家统计协会的成员,在当时的统计学界很有威望,出身居然不是理学,而是政治学 。读完硕士之后,迷上马克思,而他后来差不多是倾向共产主义,著作有《科学的语法》(应该是本很有意思的书,拉进书单地干活)。

而相比较之下,费希尔,出现的比较晚,起码晚于皮尔逊,这导致了他在当时的一些权威统计学期刊上不得志(也就是不能登自己的文章)。皮尔逊的“专业”、“权威”地位只是一方面原因,我觉得,更多地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费希尔是个超高度近视眼,这使得他少年时期不得深夜读书,于是数学老师基本只能把数学书唱给他听。。而这恰恰培养了他的逻辑、几何抽象能力,之后费希尔在几何方面牛刀小试,而后做数学研究,可谓是高产。不过,可悲地是,无人欣赏--因为看不懂,这还真是脑子太先进的弊端:配不上周围猪一样的队友。他的思考能力强 表达能力弱 不仅体现在这些高深的科研之上,还有他后来的教学生涯:他常常会被学生不明白一些很简单的 他说的 ,应该没别的人这么想  东西而气得不轻……(估计,做他的学生也是件苦力活。。)再说,费希尔的其他方面,学霸级的人物,剑桥高材生,与之相连的,还有法西斯主义,也许有点妄言,但起码有类似的倾向:参与优生学(大概就是资助穷人的话,会助力他们繁衍后代和中产阶级的后代争夺资源,这样代复一代之后,“坏基因”越来越多,而“好基因”渐渐消亡)……这么聪明的脑子,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写点统计学相关的东西吧,给大牛皮尔逊,皮尔逊看不懂,转身给了大牛戈塞特,戈塞特也看不懂,于是只能投稿在一些不怎么出名的农学、生物学杂志上,有些居然还是费希尔本人自掏腰包才肯刊登,简直暴殄天物。后来,一位瑞典数学家 克拉默 发现了费希尔的研究作品(主要是二战期间,国国(除了瑞典吧)都忙着打仗,这位瑞典人与国际科学界失联 没人玩了),开始研究费希尔研究的东西,发现有些正是当时科研人所作的。所谓,写《红楼梦》是一个工程,写完之后读《红楼梦》又是另外一个工程。没得办法,谁让克拉默不早点遇见费希尔,这样就可以像霍金那样活着的时候就能做科学界的巨人…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qqcumt/p/1223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