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SLAM理论与实践 笔记-传感器数据处理(II) 第四期

第三章 传感器数据处理II:激光雷达

3.2 激光雷达畸变的矫正

3.2.1 产生的原因

激光雷达由于小车在旋转,激光雷达会有一个角度的运动畸变,需要矫正,否则和实际偏差很大;

3.2.2 激光雷达的分类

① 三角测距原理(A1雷达)

图片

② TOF测距(飞行时间)

精度是固定的(由于光速不变,时间计数器精度不变 )

图片

3.2.3 激光雷达的数学模型

激光雷达光束有四种数学模型:

a、光束混合模型,计算期望值、得分。缺陷明显,一般不用

b、似然场计算模型,计算量低,适合结构化环境和非结构化环境,最常用;

图片

图片

b、似然场模型

3.2.4 运动畸变及其去除

  • 产生原因:运动导致激光雷达未采集完一帧时,机器人已经运动出一段距离(雷达坐标系原点相对世界坐标系不断移动)。(硬件帧率较低)可以使用算法(修正雷达坐标系原点)修正运动畸变问题。

图片

  • 去除激光雷达运动畸变:
    • 1、纯激光估计方法,VICP(迭代最近点)方法,EM算法(固定A点,计算B点;固定B点,计算A点~~不断迭代)的特例。【缺点,没有考虑激光的运动畸变,当前的激光数据源是错误的、认为小车匀速运动、慢速运动才好(激光帧率5Hz)、数据预处理和状态估计过程耦合】,获取每一个点的真实坐标,通过运动速度、位姿变换等逆算出激光点原点去统一原点的数据。

– 3.2.4.1 纯估计方法去除畸变(仅激光):

  • ICP方法求解流程:
    • 1、求解两帧点云的几何中心ux、up
    • 2、在点云矩阵中减去几何中心ux、up(为了提高数据的稳定性)
    • 3、得到一个W矩阵图片
    • 4、代入对应点,得到ICP的解:

图片

  • 注意:实际中,并不知道对应点,不能一步求解出R、t,所以需要迭代求解对应点
  • 求解对应点算法流程(一种EM算法):
    • 1、寻找对应点(需要初始输入的R、t),由R、t求‘对应点’
    • 2、根据对应点,再求解进一步的R、t,由‘对应点’求解R、t
    • 3、对点云进行转换,计算误差;
    • 4、不断重复123点,迭代求解,直到误差小于某阈值;

缺点:没有考虑小车的运动速度,求解的点云偏差较大,没法修正;

图片

图片

图片

  • VICP方法求解流程:

解决了ICP的缺点。

简介

1、ICP算法的变种;

2、考虑了机器人的运动(假设是匀速运动);

3、进行点云匹配的同时,估计机器人的速度

数据变量的设置:

1、Xi、Xi-1表示第i帧和第i-1帧的数据;

2、Ti,Ti-1表示其对应的位姿矩阵;

3、机器人的速度Vi;

4、设第Ti帧的时刻表(全部以Ti时刻加或减去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Ts,因为假设匀速运动);

5、则第i帧第i个节点位姿矩阵可求得:图片李群矩阵

VICP方法的缺点

1、低帧率激光,(肯定有加减速的过程)匀速运动假设不成立

2、数据预处理状态估计过程耦合;

图片

算法流程:

图片

– 3.2.4.2 传感器辅助去除畸变(IMU、odom)

解决了VICP的问题,可以尽可能的准确反映运动情况;实现预处理状态估计的解耦合

  • 里程计/传感器辅助
  • 使用Odom/IMU,200Hz位姿更新频率
    • a、IMU精度效果很差,一般不用(只用角速度数据);
    • b、轮式里程计精度很高;

图片

图片

具体方法:

图片

线性插值,假设在200hz,5ms的时间内是匀速的。求速度

1、激光数据和里程计数据的时间已经同步,用下图的第1点;

2、激光数据和里程计数据的时间没有同步,则线性插值处理,用下图的第2点;

  • 求ts、te时刻里程计位姿:

图片

  • 1、二次插值:

得到激光数据的起点的位姿后,认为机器人做匀加速运动,求终点位姿(这段路程的终点)。

* **5ms内的路程:S = Vot + 1/2 at²**
* **目标是求一条****二次曲线的近似****。**

图片

  • 2、二次曲线的近似

Psi:获取这段曲线中的每一个点的位姿(间隔5ms,近似)

图片

  • 3、坐标系统以及矫正的激光数据发布

图片

– 3.2.4.3 融合方法去除畸变

配合5.4.1和5.4.2的方法,按照下面的方法融合两者

  • 一般5.4.2的轮式里程计畸变去除已足够,这是拓展内容

图片

发布了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 · 访问量 50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37340621/article/details/1041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