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读书笔记

自序

思维错误:是指系统性地偏离理性,偏离最理想的、合乎逻辑的、理智的思考和行为。比如我们经常高估自己,相较于获得,我们对失去更为敏感。

1 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的高估成功的概率

幸存偏差意味着:你系统地高估了成功概率。

解决方法:尽可能去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墓地,很有好处。

2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职业游泳者体型完美,并不是锻炼充分;事实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游泳者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身材好是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

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就会产生游泳者身材好的错觉。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值得追求——强健的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有影响力、快了,你都要看仔细!判别到底是他们本就如此(选择标准)还是某方法习得(结果)

3 过度自信效应

过度自信效应:我们总是系统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预测水平,而且高估得很厉害。

过度自信会让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见的区别。而且这一效应对专家影响比非专家更为严重。

过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励,而是自然单纯的,生而有之的。

说明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对这条我持怀疑态度)
说明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女人身上更明显。
说明3,悲观者也会高估自己,不过幅度要小。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这些预测是由所谓专家做出的;请你筹划任何事情都从悲观角度出发,做最坏打算,这样才能更现实地判断形势。

4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而言之,越多人认为一件事情是正确的这个事情就更加正确——当然是荒谬的。

从众心理能够让整个文化瘫痪。这是进化遗留下来的生存良策,是刻印在基因中的。

马太效应?流量营销?

警惕销量营销、参与人数营销、明星营销,一件事情正确的唯一原因是:这是件正确的事情,而不在于有多少人正在做它。

5 纠缅于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无论后来发生什么都不会减少的成本投入。

纠缅于沉没成本:就是在某一项事务或者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爱等因素后,沉没成本就成为事情继续进行下去的理由,即便客观来看坚持下去毫无意义。

这种行为产生原因:人们想表现得坚韧、可信我们害怕矛盾,而决定中断项目就是在制造矛盾:我们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

结论: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式以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6 互惠偏差

互惠偏差:人们几乎难以忍受亏欠而对恩惠进行补偿,尤其这些恩惠是刚刚发生的。

先予之,再取之。

7 确认偏差之一

确认偏差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

确认偏差:它倾向于这样解释新信息,让新信息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融。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会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或称反驳证据)新信息。这是危险的,因为事实不会因为忽视而消失。

因为确认偏差,所以我们要更仔细地观察“特殊情况”,“例外情况”,一旦找到与自己理论相悖的地方,要在30min内记下,否则我们的大脑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

我们要有意识得寻找反驳证据!

8 确认偏差之二

一种理论越是模糊(没有量化数据),确认偏差就越强。尤其是占卜或者经济学预测,在神学和哲学中也广泛出现。(星座和塔罗等是典型的确认偏差)。

成功指南、成功学书籍以及生活援助手册也是根据这个原则编写的。摆在台面上的都是些最无聊的理论。

因为新闻个性化推送等技术原因,我们都生活在和自己同质的信息中,这是片面的,也还是危险的。

应对方法就是:将我们的信条写下来——关于世界观、投资观、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等,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我们最心爱的理论!这是艰苦的,但却必要!

9 权威偏误

权威偏误: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面对专家意见是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者到德上毫无意义

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思想上),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10 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的、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超乎正常地)。我们很难作出绝对的判断。

股票价格永远不会”高“、”低“,它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它从这一刻起是涨还是跌。

不利的一面就是我们发觉不到逐渐发生的微小变化。

应用就是:相亲不要带比你帅的哥们一起,要带比你矮矬的!

11 现成偏差

现成偏差: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无疑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的现实事物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加频繁。

华丽的、大声的、壮丽的一切,我们都高估了其出现得概率;而无声的、无形的一切,我们都低估了其出现得概率。

应对现成偏差的方法:跟和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经验完全不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见。

12 “在好转之前会恶化”的陷阱

“在好转之前会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差的一种,它有利于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务发展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当事情继续走下坡路时,就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要是情况好转,则是他的能力——不论怎样他都是对的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13 故事偏差

故事偏差:就是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而很多时候,真正重要的事情就被排除在外了!

讲一则蕴含原理的故事,比直接罗列远离要效果更好,大脑也记得更清楚!

结论: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

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4 事后诸葛亮偏见

事后诸葛亮偏见:即为在事情发生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事后诸葛亮很危险,因为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高明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与事后诸葛亮偏见作斗争并不容易,研究表明,哪怕是知道事后诸葛亮偏见的人,也会去常人一样坠入这个陷阱!

结论:记日记,将自己对于各种事情的预测记录下来,隔一段时间回看,你就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预测能力有多差!

15 司机的知识

这个世界上的知识有两种:第一种是真知识,来自于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学习与思考的人们,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司机的知识,来自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那些人们!司机是那些装的好像他们都知道的人们。

可惜现在越来越难将真知识和司机的知识区分开来。

“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们都像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就不懂或只懂一部分。

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里。”

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结论: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二者区别是:真正有知识的人有自知之明,而前者声称自己全都知道!

16 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者影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者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根据控制错觉,可以利用“安慰装置”来提高人们对于痛苦或某种不好感觉的耐受度!

承认世界经济是个基本上无法操纵的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是无法忍受的。

结论: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17 你为什么不该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激励过敏倾向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是毫无疑问的。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一旦有激励加入到游戏或者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激励过敏:是指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差的激励机制则与目的不符,甚至有损目的。

影响人们或组织的行为:通过激励似乎总是更简单,甚至这些激励不必是货币,从学分到诺贝尔奖再到未来生活的特殊待遇,什么都可以。

古语有云:“千万别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所以也不要以实际开销的百分比来付钱给你的律师、建筑师、咨询师、会计师或驾校老师等。

结论: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

18 回归均值

回归均值:事物的发展通常会围绕着一个均值进行波动。极端成绩与不太极端的成绩总是来回交替。

适用范围:每逢酷暑、干旱和雨季时也是这样,气候、慢性疼痛、高尔夫球成绩、股市
业绩、恋爱运气、主观舒适感、职场成功、考试分数等。

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或经理)会得出结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

结论:请记住偶然的第一后接下来一定会下降;不小心跌入谷底后也也一定会爬升!!(但是谨记马太效应和赌徒谬误)

19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是指个人都想想从集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导致集体崩溃,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蒙受巨大损失的现象。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等。

私有化是较为简单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加强管理也可以。但是对于很多问题我们还未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好准备。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一定要加强管理。

公地悲剧本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特殊情形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是恰恰相反。

我们不能指望人类道德理性。尤其是非理性非道德能够取得更大利益的时候。

20 结果偏差

结果偏误:又名史学家错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很可能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反而是当时的最优理性决策)

要判断决定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

不问过程和动机,仅以结果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不仅不准确,而且不道德。

结论: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

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错误决定做出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比如得到结论喝红酒的人会长寿)。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21 选择悖论

选择悖论:过多的选择降低生活质量。虽然选择多是社会进步的标尺。

原因有三:
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
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做出更差的决定
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

应对多选择的办法: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你
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你要明白,你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

要想作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

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2 讨喜偏误

你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

讨喜偏误:它是指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

一个人讨喜的原因:(1)外表有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依次排序。

说好话有神奇效果,哪怕谎话连篇~“复制”是销售的标准技巧,模范对方的语速、癖好动作、神态、口头语等等。

好感比贿赂更有效!

结论: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是不是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那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生意场要不得感性)

23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人们对失去比收获更敏感)

禀赋效应的存在会干扰我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错失良机!!

让我们放弃要比让我们囤积难得多。

禀赋效应不仅应用于我们已经拥有的财产,甚至可以应用于我们可能会拥有的财产!!

结论: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24 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奇迹

结论: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25 团体迷思

团体迷思:一群智慧的人作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而作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乌合之众)

群体中个人理性会消失,团体整体会变得冲动,不理智,易于被暗示以及愚蠢!一个智囊团的成员通过建立错觉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团体精神”。这些错觉之一就是无限的信任:“假如我们的领袖和团体坚信计划可行,幸运就会站在我们这边。”然后出现意见一致的错觉:“如果其他人意见一致,我的异议一定是错误的。”还有,人们不想做个有可能破坏统一意见的扫兴的家伙。毕竟你会为自己属于一个团体而高兴,异议则有可能意味着被隔离在团体之外。(这在有一个强力首领的团体中尤其易于发生,人们都会避免与强权人物直接对立)

结论: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6 忽视概率偏误

忽视概率偏误:我们是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换个说法:我们缺少对期望的直觉理解。期望=预期强度*发生概率。

忽视概率偏误这会导致作出错误的决定。它使我们只能看到预期的收益而忽视这个收益发生的概率!从而诱导我们冒险!只看收益而忽视风险!

结论: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风险概率,量化比较。在概率公开的地方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也躲不过的。

27 零风险偏误

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显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误称为零
风险偏误。(风控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将资金投在性价比很低的地方)

结论: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知足常乐,乐观心态,“太好了心态”)

因为:研究表明,无论是中了百万彩票还是半身瘫痪都不会长期改变你的满意程度。外界这些都没用,决定你快乐与否的是你的内心的安全感与自信!

28 稀少性谬误

稀少性谬误:人们以物稀为贵,而不是其本身的价值!典型的珠宝,收藏品,限定品等。

稀少性谬误和禀赋效应有一定关系:人们认为失去的(或易于失去的)东西价值最高(哪怕它本身只是中等),根源在于人们对失去更敏感!

结论: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

应对方法: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29 忽视基本概率

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

发生忽视基本概率是因为我们混淆了条件概率里不同条件的重要性,没能认清哪些条件是真正重要的。基于刻板印象而不是统计概率会让我们做出错误决策。

我们在对事情预测或者作判断时首先应依据基本概率!而不是刻板印象!!!

一家公司熬过头5年幸存下来的概率是20%。它之后成长为⼀家全球性集团的概率是多高呢?几乎是零。

30 赌徒谬误

赌徒逻辑: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尤其是统计结论对于小样本或独立样本不完全成立!

结论: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
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31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每当我们对陌生事物进行估计时,我们通常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东西,从此入手,以此来进行估计

一个对象的价值越无法确定——房地产、公司、艺术品——就越容易受锚定影响,就连职业人员也无法避免

应用:先抛出一个较高昂的要价后,正常的要价就会很容易得到满足。

我们要警惕:某个卖方抛出两件相似的货品,一个贵且差,一个实惠又好的时候,我们就要警惕锚定效应了,谨防踏入陷阱。铭记:货比三家以及不要在当时做出购买决定。

我们应该避免盲目猜测,有调查才有底气,货比三家,坚持自己的底线!

32 归纳法

归纳法:我们大家都有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这是危险的!

因为只要一次例外就足以彻底否定一条经过上千次证明的理论。

这里将告诉你如何使用归纳法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请你寄出100000份股指预测的邮 件。你在一半邮件里预测下个月股票行情会上升,在另一半邮件里预测股票行情将回落。假定一个月后股指回落了,你就再发一遍邮件,这回只发给你作出了正确预测(股指会跌)的那50000人。你再将这50000人分成两组,写信给第一组,说股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会上升,给另一组写信说股指会跌。如此类推,10个月后还剩下100个人,你给他们作的预测从没有出错。在这100个人的眼里你就是英雄。你证明了,你拥有真正的先知式的预测能力。于是这100个人中的几位会将他们的财产托付给你。然后你就可以怀揣这笔钱逃去巴西了。(还可以这样?!!)

总结:我们需要归纳法,但我们不可以忘记,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而且很可能是最严重的。骄傲是第一原罪!

33 规避损失

规避损失偏差:我们估计损失要比我们估计收益多得多。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

这不足为奇,因为正是这个基因才让我们的先祖活到今天。

因此,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说服策略

股市上也是一样:投资者们倾向于股票下跌后就赶快卖出!而上涨的时候却无动于衷甚至加仓!

员工(如果他们是独自承担责任,而不是集体作决定的话)都有畏惧风险的倾向。如果你是老板,而且觉得员工没有冒险精神的话,你就应该明白你的员工在担心什么——规避损失。

恶比善更有影响力。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走在大街上,⼀张凶恶的脸要比友善的脸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恶行要比善行更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然也有例外:在事关我们自己的时候

34 社会性懈怠

社会性懈怠是一种理性行为:假如使出一半力就行,又不会引起注意,为什么要使出全力呢?换一句话,社会性懈怠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这可能是不自主的。

它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团队中个人的效率无法直接看到,而是与团队融合在一起的。没出现0效率是因为零效率会引起注意——继而会带来后果,如被逐出群体或损坏名誉。

社会性懈怠的效果很有趣。在团队里我们不仅会克制我们的效率,还会克制我们的责任。队员们都不想为差成绩担责任。即为责任扩散效应。同样风险也被分摊了,团队做出的决定要比单人更为激进!!

团队请参考乌合之众

35 指数增长

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线性增长,但我们对指数增长没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运用线性思维很多,但是用指数的地方几乎没有。

请你使用一个窍门来量化指数作用:计算倍增时间。请用数字70除以增长的百分比,就能大概得到翻一倍需要多少时间!

没有什么按百分比计算的东西,会一直增长——大多数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也会忘记这一点。每个指数增长到⼀定程度都会达到一个极限。

结论: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请你承认这一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

36 赢家的诅咒

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拍卖时的最高报价经常是系统性地过高——除非出价者拥有信息优势。

当公司购买其他公司时——所谓的企业并购——主要就是赢家的诅咒在插手。所有的公司并购都在不止一半地毁灭价值,这意味着,购买它们一点儿也不值得。

赢家诅咒出现原因:一方面,因为一种货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想排挤竞争对手。(还有就是我们对预期获得的可能失去心怀不舍!)

总结:请你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建议:“千万不要参与拍卖。”做不到?你是在一个无法躲开拍卖的行业工作?那你就确定一个最高价,从中扣除20%支付赢家的诅咒效应。请你将这个数字写在⼀一纸上,然后坚决遵守它

37 基本特征谬误

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而忽视客观的因素。我们对人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境况的关注度。

尤其是面对负面事件,我们更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个人!

理解基本特征谬误:极度关注他人源自我们过去的进化史,隶属于一个群体是生存所必需的,被排斥意味着死亡。繁殖、自卫和狩猎,大多是个体做不到的。我们需要别人协助。特立独行的人——其中肯定有一些——早就从基因池里消失了。因此我们才会这样过度地关注人。

结论:人的表现和环境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团体遭遇挫折的时候。

38 错误的因果关系

混淆因果:将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搞颠倒了。

两个在统计学上有紧密联系的事物间因果关系是需要仔细考量的!!!但有时却是难以发现甚至很容易混淆的,我们要对这些容易混淆的地方持谨慎态度!

结论: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而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39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突出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

光环效应的作用方式总是一样:我们由容易得到的或特别明显的因素,(比如一家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自动推论到更难查明的特性(比如管理质量或发展战略)。于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家声誉良好的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更好,虽然没有客观理由证明此事。

如果某人的某一个方面(比如美貌、社会地位、年龄)造成了正面或负面的印象,那么它将“普照”其他的一切,从而过度影响其总体印象。比如几十项研究都证明,我们会自动认为漂亮的人更可爱、更诚实、更聪颖。

当出身、性别或种族成为主要特征,普照一个人的其他所有特征时,这个效应就会造成不幸。(种族歧视,地域黑之类的)

结论: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这样挖掘出的东西,并不总是漂亮的,但有时很有教益。

40 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同的替代途径之间结果差异可能会很大。

那些危险的替代途径就是风险,我们要时时刻刻都看到风险,牢记风险,优先从风险出发去做决定!

结论: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辛苦工作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在乎。

41 预测的错觉

有教授分析了总共284位专家在10年内所作的82361个预言。结果,预测的准确性几乎不及你询问一台随机数字生成器。尤其是那些倍受媒体关注的专家,尤其是对于瓦解的预言!

预言未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另一种是不知道他们自己一无所知的人。

无责任预言的原因是:他们不会为错误预言付出任何代价(无论金钱还是声誉),但是一旦预言正确,那么就会为自己挣得极大的声誉!从而获利。于是,越来越多的预言纯属巧合地猜中的概率就会上升。

结论: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面对预言我们问两个问题:对于预言者者的预言有何约束机制?预言者过往预言的成绩怎么样?

42 关联谬误

关联谬误:会直觉地理解“和谐的”或“可信的”故事。我们描绘得越有说服力、越感人,我们犯这一思维错误的危险就越大。

结论:重要的是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43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言为心
声,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同。

美化是框架效应特别喜欢采用的方式之一。同一件事换个说法给别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我们只关注整体的一个方面或少数方面,我们也是在顺从框架
效应的规则。

结论: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你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不管你是从⼀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都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本章也不例外。

44 行动偏误

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因为傻瓜似的呆立原地更显尴尬!

特别是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时,就会发生行动偏误。许多投资者还不能正确分析股市的活动,就采取过激行动。这当然不值得。

行动偏误常出现在最有教养的圈子里。不明情况就急于采取行动。

行动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先祖在狩猎中行动比思考价值大得多。在过去,闪电式反应关乎生死存亡,思考则可能会致命。但我们今天的世界与过去不同——与行动相比,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的思考。这⼀转向让我们很难适应。

结论: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

应对办法: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

45 不作为偏误

不作为偏误:出现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因为可以减少内心的自责)

对于官员,不作为偏误是对自己有利的,他们会觉得什么都不做就不会犯错了。

不作为偏误的形势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为可以防止未来的损害,但防止损害对我们的激励并不强。这是与上节行动偏误反面做区别的地方。

不作为偏误很难辨认——放弃行动不像采取行动那么容易看出,但还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口号来辨认:若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那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若事情与你相关时)

46 自利偏误

自利偏误: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

产生原因有很多。最简单的原因可能是:这样我们会感觉好一些。让我们精神上不矛盾,肯定自己。

应对方法:请客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死对头,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47 享乐适应症

享乐适应症:我们工作、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变得更幸福。面对不幸的突发事情是也一样。

一些建议:
(1)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金奖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
(4)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
(5)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
(6)请你为友谊投资。

48 自我选择偏误

自我选择偏误:当我们作出选择的时候(无论主被动)偏差就产生了,若我们无视这种偏差,我们就犯了自我选择错误:比如在一家餐馆调查顾客对于这家餐馆的满意度。

49 联想偏误

联想偏误:我们的大脑会将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这就产生了联想误差。

联想误差会降低我们做出的决策的质量。

结论: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
多。一些错误的联想要在产生时就及时否决掉、

50 新手的运气

新手的运气: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联系。

依靠好运气而不是实力来获得的收益也会因为坏运气而还回去!尤其是在牛市中很常见!

新手的运气和天才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有两条线索。
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你绝不能过于自信、自满。
第二,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不管怎样,请你不要急着作出判断。新手的运气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请你像⼀位科学家那样,武装自己,以防自欺欺人。

51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在计划与结果不符时候,人们事后对此做出别的解释,就是认知失调。这是⼀种极不理性的自欺欺人。

52 双曲贴现

双曲贴现: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作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意思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所以误导我们及时行乐。

产生原因:双曲贴现,也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

与双曲贴现对应的是:延迟满足

我们年纪越大,建立的自我控制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成功地延迟满足。

结论:双曲贴现也是一种思维错误(尽管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我们的冲动控制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下),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爱默生

进化并不是完全优化我们,只要我们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少,我们就能够原谅这些那些的错误。

环境的改变速度大于我们思维更新的速度,所以才会产生这些思维错误,而这些思维错误还会继续产生下去的。用进化心理学能够解释大多数思维错误。

我们的大脑是为复制设计的,而不是为发现真理设计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需要通过思考来说服别人。谁说服了别人,谁就确保了权力,从而确保了能够接触更多资源。这⼀资源接触反过来在繁殖和培养后代时又是一个关键优势。

在特定情形之下,本能决定——哪怕它们不是十分理智——更好。比如挑选伴侣。

我们拥有高超技能的地方可以让理性思考成为本能。可惜本能也会在我们达不到高超技能的地方发生——而且是发生在挑剔的理性能够正确干涉之前。于是就出现了思维错误。

回避思维错误是很麻烦的,我给自己制定了下列规则:
在后果影响可能很大的情形里(在作重要的私人或业务决定时),我设法尽可能理智和理性地作决定。我掏出我的思维错误清单,逐一·核对,像一名飞行员使用检查清单一样。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份便于使用的核对表,我可以用它来仔细检查重要决定。
在后果影响较小的情形里(例如在作是买宝马还是大众汽车的决定时),我就会放弃理性地寻找最佳方案,而是听从我的直觉。清醒思考是奢侈的。因此,如果可能的损害较小——你无须绞尽脑汁,要允许发生错误,这样你会生活得更轻松。

只要我们能够有一定把握应付生活,只要我们在关键时刻小心留神,我们的决定是否完美,其实并不需要太在意。

发布了3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2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EVOLIshy/article/details/9931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