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指数一年涨幅近60%远超港股大牛市!他说要为70万亿沪港深市场服务

原创 中国基金报

2018-05-14
作者 姚波

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在我国目前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扩大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的背景下,最早服务于跨境资本融合的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是见证我国三地交易所合作、资本项目下开放的一个标志性范本。

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兼总裁毛志荣,讨论了公司的跨境指数业务、金融进一步开放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被动资产管理在我国的发展问题。

毛志荣先生是中华交易服务董事兼总裁,兼任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内地事务主管及管理委员会委员。

在加入香港交易所之前,毛先生曾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工作多年,历任策划国际部总监、金融创新实验室主任和衍生品工作组组长等职。毛先生加入深交所前在一间美国500强的金融保险公司工作多年,从事产品开发、信息技术及风险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及管理工作。

毛先生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经济学),并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取得经济学硕士和国际事务博士学位。

服务三大交易所市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公司的定位是什么?服务交易所还是定位于指数供应商?

毛志荣:交易所承担了一线监管和市场运营发展的职责。交易所市场生态发展需要外围的配合,需要协调多方,交易服务领域里包括为跨境业务服务和指数业务供应上的服务。

沪港深三地的互通推出以后,内地与香港形成了70多万亿市值的共同市场。针对跨境投资的需求,需要一个市场主体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的成立就是为了服务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三个股东市场,服务好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香港市场,更好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现在公司的主要业务构成是指数业务及相关数据服务。

中国基金报记者:两地三个交易所的差别给我们互联互通带来哪些难题?

毛志荣:最难的是境内外市场思路和理念的差别,从上到下都需要沟通适应。不过这些都在发生变化,比如说跨境资产配置的理念在这短短几年,内地投资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市场调研,对于千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2011年他们的境外配置意愿仅有11%,但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升到了56%。

第二就是两地对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不同。和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我们的证券相对银行资产管理的比重仍然较低。老百姓仍然愿意将钱放在银行而不是投到健康的金融市场上。这不仅仅需要我们提供优秀的指数产品,更需要包括基金、信托、证券等公司合理打造一个优良的产品生态环境。

第三就是市场监管制度的差异。比如香港的期货产品开发成ETF,就只需要证监机构在ETF上进行监管,但在内地就需要涉及到期货、资管等方方面面。还有行情授权等,内地和国际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也正是我们所熟悉的,是我们的服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公司指数使用情况以及规模最大的是哪个?

毛志荣:市场机构采用我们指数的产品有5只,分别为易方达中华交易服务中国120指数ETF、中华120指数期货、中华博彩指数期货、中华民企指数结构性票据及华安CES 港股通精选 1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目前,已授权正在开发的还有中华港股通优选50的ETF。也有客户在考虑采用中华一带一路指数,以及中华预期高股息指数作为产品的跟踪指数。

现有规模最大的指数产品是我们为德国商业银行定制的中华民企指数结构化产品。

市场需求推动编制

一带一路指数

中国基金报记者:现在时点发布一带一路指数的契机是什么?

毛志荣:2013年,习总书记发起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在这5年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现在5年时间过去了,上市公司投资了一定规模,这个规模足以影响资本市场。

国家的钱投出去还不够,需要和民间资本进行结合,需要有指数来引领。这件事情早期不可能去做,现在条件成熟了而且有了市场需求,我们启动这件事情最主要是市场的需求。

这个指数无论是从方法论、标准还是数据收集等方面,都发挥了股东的优势,更加贴近一带一路公司的实际业务发展。不仅仅设立了指数,我们还以研究报告、数据服务等,提供了沪港通、深港通上市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业务的情况、行业发展现状等信息。

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上市公司调研。许多上市公司自己并没有明确的一带一路的业务指标,但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发展中,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等都是可以度量的。我们将一带一路沿线的上市公司投资、销售等情况,都变成可量化的指标性的内容。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个指数成分很多是独家信息?

毛志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分成两种: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公开信息披露。除了公开信息,我们会依照上市公司的披露意愿来获取信息进行编制,但不会去挖掘不该披露的信息。

中国基金报:推出中华博彩指数有什么因素考量?

毛志荣:大家的兴奋点很容易在博彩两个字上,但朴素一点来讲,这个行业和其他的比如食品、高端消费行业并没有什么差别。这个指数的成份股主要来自澳门通过发行审核,在香港上市交易的博彩公司,都是合法经营的业务。

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大家还没发现的需求点,刚好港交所也有行业指数期货的需求,我们就推出了这个指数。从2016年推出后收益表现相当不错。2017年全年中华博彩指数录得57.2%涨幅,远远高于去年港股大牛市的整体涨幅,而且年初至今表现也优于大市。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评价指数优劣?

毛志荣:我们考虑指数的表现并不只是看收益率。首先要考虑指数质量的稳定性,成份股公司应该能在指数里面保留相当长一段时间并符合指数的筛选条件,不能没几天就出问题。

第二是指数对行业的代表性,不能是某个行业指数老是亏钱,但行业赚钱,需要能够反映行业特征。

第三才考虑到指数的一些量化指标,比如夏普比率,投资风险和回报等因素。

创新企业是下一个热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司目前发布的几只指数产品来看,公司在指数编制上有何沿革和发展思路?

毛志荣:公司设立初衷就是两地市场的融合,当时互联互通还没开通,唯一可做的就是把两地的成份股放在一起,将编制好的内地指数提供给香港市场上的国际投资者,反之亦然。

沪港通出来后,全球任何地方买卖A股就像港股一样方便,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也是一样。跨境投资的需求大大增强。这个阶段我们着重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内来编制相应指数。

现阶段,尽管全球化在贸易领域有一些倒退,但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却更加紧密。借助三大交易所力量,我们正在研究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在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多资产类型一起发展的格局下,谋求如何更好服务投资者。

不仅仅包括刚刚发布的中华一带一路指数,我们还响应港交所的香港生物科技峰会,推出了中华创新生物科技指数;另一方面,我们还准备与美国专业投资咨询机构合作推出独创性的smart beta指数,率先覆盖美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看待目前被动投资界智能贝塔产品的发展?

毛志荣:Smart Beta(智能贝塔),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核心的一点就是能够找到常规市场关联度之外的收益。如果你的回报能够获得超越市场Beta(市场收益),能更聪明有效一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贝塔。

为了寻求市场回报,早期大家采用的就是Mar-ket Portfolio(市场组合策略)。但想要挖掘更多,需要多因子分析,如果证实某些因子确实比市场整体收益更好,就可以构成智能贝塔。大家曾用交易量、动能等指标来量度,目标就是在市场组合策略之外找到更好的回报。还有一部分是在寻求Alpha收益(超额收益)的方法。

我们正在研究借鉴主动量化投资的方法,结合国外Smart Beta研究专家的理念,从而衍生出更精准的指标,减少数据杂音,即使减低调样频率也能够保持因子平衡稳定,从而达到更优越的收益。

中国基金报记者:现在这个时点上,考虑到的下一个行业或热点是什么?

毛志荣:新经济、创新企业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新经济和新科技伴随来的是风险,越新相对潜在风险越高。一些国内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其投资者对企业是不如我们了解的透彻的,海外投资者往往并不会直接使用这些创新企业的产品。资本市场如果对商业模式不够了解透彻,就很难高瞻远瞩。

指数作为一个工具,能够反映某一个行业或者某类特征。指数能够在单个企业发展和整个行业之间做一个平衡,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平衡风险。

外来竞争会促进市场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A股纳入MSCI后,大型外资指数编制公司对A股也越来越重视,不断有融合两地市场的产品推出,如何看待这种竞争?

毛志荣:竞争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如果竞争直接,是因为你跟竞争对手在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未来指数公司之间不是三五家公司之间为了指数开展竞争,强者一定是跟市场的需要最贴近,跟市场的新的发展结合最密切,跟新的业态融合更直接;而不是简单的看狭义的指数服务。

回到自身的定位,我们服务交易所市场,选择要做的事情一开始就是很清楚的。在资本项目存在管制的背景下,通过互联互通制度连接两地市场,作为三家交易所组成的合资公司,能够配合互联互通的战略部署,开发相应的产品。

我们同时需要在市场中不断捕捉新机遇来服务投资机构,在新经济公司上市后要推出针对新经济的产品,和场外市场交易的产品。

我们设立时并不是说纯粹定位于编制指数,或者说指望有多大规模的指数授权规模。我们还担负着长期的战略发展职责,为两地的资本市场的融合服务。有些短期不赚钱但长期来说对交易所发展有利的事情,同样也会做。

另外一方面,全球资本市场也是存在融合,我们不只看到竞争,更要看到合作。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现在开放与合作的背景下,怎么看待我们的独到优势?

毛志荣:我们的战略高度让我们对市场整体一些大的变化会看得更透彻。比如说香港交易所的新经济企业上市规则的调整,A股市场鼓励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政策,中概股回归等。但也并非说纯粹依靠股东优势才先知先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聚焦的领域内持续深入的思考。

中国被动资产规模会不断增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看待被动资产近年来尤其是在内地市场上的发展的一些新特点?

毛志荣:从我们自身的体验来谈,首先,未来被动产品不仅仅是公募产品,私募产品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和德国商业银行合作的指数就是面向国际的合资格投资者。

其次是跨资产类别的投资产品会越来越多。事实上,国际上现在已经是有许多多资产类别产品出现,内地产品也在逐渐跟上这一趋势。

再则结构化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先有针对性的推出指数,然后客户再依据自身的需求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我们可以在每个阶段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比如根据汇率风险偏好不同,一部分客户可以选择对冲,另一部分客户可以选择不对冲等。

最后就是金融科技的发展。随着科技金融的发展,我们会问,传统指数编制业务是否能跟上资产管理行业的需求,尤其当AI(人工智能)出来以后,它具有很强学习能力和优化能力,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比如现在美国已经有基于人工智能选股构建的指数ETF。这都是我们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美国等发达市场被动资产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内地被动资产的增速?

毛志荣:我们不能站在今天去横向比较。中国的交易所市场从1993年算起现在三十年不到。不像欧美经过了百年。香港市场也是一样,上世纪70到80年代散户为主导,现在则以机构投资为主。

1993年,有没有社保基金入市?有没有大的机构投资者,养老金,企业年金?现在中国也逐渐有了,这些资金会逐步形成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持有被动资产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国内的投资者群体也在逐步成熟。对专业和非专业投资者来讲,指数产品相对透明,相关产品和投资者的成熟会带来中国被动资产的持续增长。

中华交易服务公司

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中华交易服务) ,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交易所)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交易所) 的合资公司。

中华交易服务于2012年9月成立,以香港为基地,致力于连接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通过建立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金融产品和服务生态圈,扩大全球投资者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联系,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中华交易服务是开创先河的合资公司,以沪深港三方市场交易产品为基础编制跨市场指数,并研发上市公司分类标准、信息标准及信息产品。透过提供全新指数化跨境交易产品和跨境金融服务,向境内和境外投资者双向配置跨境金融资源,将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wotuo/article/details/803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