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的谈谈证券公司的信息化

一直想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证券IT)做一个全面的描述,却总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今天比较空闲,放松心情,争取写个开篇。这一系列的文章的题目早就想好了:叫做“证券公司信息化全景图”。希望给大学刚毕业、或者职场徘徊、或者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人做一个基础性的、启发性的、通俗易懂的描述。如果看了以后你能说出一句:哦,原来这一行是这样的,那么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首先,证券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
最简单的问题,却又最难以回答。当新闻里报道上海股指又上涨多少多少,当某个报道说某个大公司收购了另外一个大公司,当你的邻居告诉你他去年开始投资基金赚了多少钱,当你身边的人说他的股票4年下跌了100%亏死了,当影视剧里描述华尔街的金融家如何的尔虞我诈,当你看到香港市民凌晨排队领取工商银行上市认购申请表的时候,其实这些都于证券行业相关。

对于证券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概念,但是真要你抓住它的核心特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我来试图做到这一点:

首先,证券行业的主体是证券公司,在美国证券公司叫投资银行。相对于商业银行主要经营货币,投资银行主要经营债券和股票。货币流通于货币市场,债券和股票流通于资本市场。注意: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两个概念,从根本说界定了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不同功能,下边详细分析。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你有钱需要存放,把现金留在手上不大安全,于是你一般放在商业银行,这就形成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银行需要支付你少的可怜的利息;相反,如果你(自然人或法人)需要钱,一般你也可以找银行,银行会给你一笔贷款,你要支付银行一定利息;与此同时,银行和银行之间可能也有互通有无的时候,互相借贷一些钱,同样要支付利息。注意,这些金钱的借入和借出的行为往往是短期融资,都以货币为标的物,学者称之为货币市场,这个市场的主体是银行。我们国家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交易中心”这都是货币市场,主要是银行在里边巨额资金在里边借来借去,获取所谓的“隔夜拆借利息”。利息都以天算,注意:到了资本市场里受益的周期可就长得多了

有些企业(所谓法人)有时候需要长期融资,期限往往高于5年,他们往往就通过发行债券、或者股票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这时候他们就不能找银行了,而是找投资银行(就是证券公司)。于是证券公司替他们设计一个证券方案,可能是一只5年期的企业债券,或者就是股票。然后证券公司还要去找一批人(可能是法人也可能是自然人)来买这些证券。于是证券公司就在中间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企业发行股票,投资者来买股票。跟这些证券相关的市场就叫资本市场。

让我们记住: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是区别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功能的最本质的区别!

从理论上对证券行业的核心特质做了描述以后,让我们从更为微观的视角(通过两个故事)来讲讲证券公司的业务核心。(注意:业务术语我会贯穿在我讲的故事当中,大家自己去体会这些术语的意思。)

1、美特斯邦威是一家民营企业,在经过10年的高速扩张以后,现金流出现一些困难,希望得到大量的资金(长期融资)以在全国扩建更多的生产基地和专卖店。它现在有5个股东,都是温州人,总股本是2000万股,他们想再发行3000万股,每股5块,一共可以从新股东那里拿到1.5亿元,有了这些钱就能做很多扩大业务规模的事情。
华欧国际是一家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在获得美特斯邦威的委托后,帮它制作了详细的IPO(首次公开募股IPO)方案,在获得证监会(证券行业的监管机构)批准后,华欧国际先在几十家基金公司(美特斯邦威是证券的卖家、这些基金是买家、华欧国际是中介)中询问有多少公司愿意以多少价格买多少数量的美特斯邦威的股票,在心里有底以后,华欧国际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向全国的个人投资者询问:“你们这几千万的股民中有谁对美特斯邦威的股票感兴趣呀,5块左右一股哦,认购从速,过期不候。对了,你们申购的时候要把钱先打过来哦,多退少补!”。
在认购期结束以后,华欧国际忙着算多少股给基金,多少股分给那些个人投资者,如果认购的人太多远远超过这次发行的股票总额,那么就抽签决定哪些人买多少股。忙了几天好的。终于结束了发行,一共帮美特斯邦威拿到1.6亿元,留下3%的500万辛苦费(承销费,够多的吧,所以说投行赚钱嘛)。(注意:证券发行市场(又叫一级市场)是投资银行的最核心的业务,这一点一般人往往体会不到,在证券公司内部,工资拿的最高的,最光鲜亮丽的一群人就是做企业IPO的那批人。)
2、老王是上海卫生局的退休职工,96年开始听说股市特别赚钱,就也在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开设了户头(股东帐户和资金帐户)开始炒股。于是他天天往证券营业部的大厅里跑。开始几年赚了很多钱,笑得乐呵呵的,从2001年开始笑不起来了。跌了5年,01年买的深发展从15块跌到5块。一辈子的积蓄都赔进去了,才知道股市的巨大风险。前不久申购了新股美特斯邦威可是没中签。唉,这一级市场的0.5%的中签率太低了,还是在二级市场了做做吧。(注意:一级市场指股票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指股票交易市场。一般人接触到的主要是二级市场,所谓炒股。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证券公司的二级市场上的业务而忽视其股票发行业务。)

总之,今天要弄清两点:
1、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区别,证券公司(又叫投资银行,指广义的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主体;
2、 资本市场中又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就是一级市场业务(证券发行市场),人民大众更多的接触到的是二级市场的业务,所谓炒股。

证券公司信息化2-投资银行业务是做什么的,怎样赚钱,IT在里边起到什么作用?

投资银行业务是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注意:这里的“投资银行”不是那个广义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而仅指证券发行业务。容易搞馄,美国人说的“投资银行”就是指我们的证券公司,而我们说“投资银行”一般指证券发行业务。)

2000年刚来证券公司的时候,隔壁办公区就是投资银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IBD)。那些同事们一个个都是牛人,一看就是那种特别能说会道、脸皮厚、善于与人打交道。他们除了个别秘书常驻办公室以外,大部分人常年出差在外。后来了解到里边的一些运作流程。一般类似这样的:
证券公司总裁或投行总监这类的人往往利用一切关系搞好跟政府部门的关系。省一级的政府往往把本省的一些有希望的企业上市做为一项很重要的经济工作抓,政府希望把本省经济做大作强,而企业呢,一旦上市就能获得巨额资金,而且还没人管你钱将来怎么花,所以企业的上市驱动力极其强烈,甚至行贿(这些情况都是几年前的了,现在可不同了)。证券公司利用各种渠道各种关系去搞这些公司上市中介服务。
一旦意向确定以后,证券公司的投行部的一班人马就进驻这个企业,帮它们做上市辅导。(收取一般200万的辅导费。)所谓辅导就是按上市股份制公司的机构设置和财务科目编制对现有企业进行改组,所谓剥离不良资产留下优质资产其实就是机构重组,一家企业变成两家,一家母公司一家拥有优质资产的股份制的子公司,将来就是这家子公司上市。
2年以后,投行人员就协助制作成堆的数万字的上市申报材料,往证监会递送,于是负责这个案子的投行业务人员就常驻北京了做了“跑部钱进”大军中的一员,不断的向证监会预审员(负责审核申报的材料)询问有没有看材料、有没有什么问题、能不能出来喝喝茶呀之类的。人家预审员突然从你上报的上市方案中找到一个瑕疵(我们的预审员就代表着最广大股民的利益,所以看申报材料特别认真),于是我们这位项目经理马上把问题反馈到企业那去,一般就几天加班加点,并且拼命揣摩我们证监会领导的意图,再把修改好的《招股说明书》之类的文档递上去(有点象古代往京城递折子噢)。
刁难几次以后,大约过半年,这家企业的案子就到了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那里了。(呵呵,这个发审会的一个联络处官员于2004年由于出售委员名单而锒铛入狱。)发审会大概每周开两次会,每次审核2至4家企业的上市申请。一旦我们这个案子列入日程,那么投行大批人马和企业最高领导就马上进京,开始紧张了。听一个投行董事总经理(比投行总监小,比项目经理大)说,会议现场就象过堂一样,下边是数名发审委委员(都是经济学家以上级别),每个上市企业两个名额(一般一个是企业董事长一个是企业财务总监)上台做总结称述。然后闭门磋商,闲杂人等一律到外边等。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一般是60%的通过率,3家中枪毙一家。如果我们这个案子通过了。就意味着数年的苦熬胜利结束。一般晚上一班人会在北京最好的娱乐场所(估计都回去天上人间),叫上最漂亮的小姐,狂欢通宵。
再过大约1个月,投行部的ECM(所谓资本市场部)就出来做股份的销售工作了。与国外不一样,前几年我们的股票发行是重来不愁没买家的,所以这部分工作十分轻松。现在的流程主要有:首先向中国的几十家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和其它专门做股票投资的投资机构发出发售这个企业股票的意向(所谓网下询价),要求它们愿意认购的话就打钱过来同时告诉我你想以多少价格买多少股;再委托上交所或深交所向广大的几千万的个人股民发行这只股票(所谓网上申购),往往大家会踊跃申购,申购冻结的资金极其庞大,前几天的大秦冻结了4000多亿人民币,乖乖中国人民有多少个4000亿呀!所以股票总是供不应求的,就需要抽签,一般都只有1%的中签率,象中彩票一样的决定哪些人能买到多少股。到认购期结束。几个亿的资金就流入了这家上市公司的腰包,当然几年的辛苦下来,我们的投资银行部也能获得约3%的佣金。中行上次募集了100亿人民币,其中3亿流入了中信、申万和银河这3家证券公司的口袋,你说这行赚钱不赚钱?!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通过这些描述说明一件事:投行业务是一件需要细致的上层关系的业务,那种无言中的“关系”是业务核心!

除了上述所谓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和增发业务以外,投资银行部还有一块很重要的业务就是财务顾问业务。说白了,就是做企业并购的中介。
例如,日本三菱重工想收购我们的徐工,那么就得找一家财务顾问(比方说,我们中国投行老大中国金融有限公司),于是中金对徐工的资产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一系列复杂的财务分析确定一个收购价格(定价是财务顾问的核心价值所在)。徐工呢,为了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也请了一个财务顾问(例如,中信),于是一个做为买方财务顾问,一个做为卖方财务顾问,坐下来谈判到底我徐工值多少钱,凭什么你说值5亿,我说值3亿。等等。这只是个例子,意思是,中国现在企业间的并购十分庞大,很多投资银行都把企业间的并购业务做为自己的重要业务。例如,今天国美把永乐收购了,付了不少银子给那家做财务顾问的证券公司。
企业并购要很强的技术水平,但不是信息技术而是财务技术(谁说财务技术不是技术,在我眼里他们跟我们这些搞IT技术的本质上是一路货)。

说了这么多,感觉没有发现IT的影子。的确,相对二级市场的大量频繁的股票买卖交易而言,一级市场的IT系统的确重要性小得多得多。必尽在一个凭关系、少笔次、大金额的业务领域,电脑系统这种适合于业务规则确定、大批量、小金额业务的东西显得没那么多用武之地。但一些辅助领域肯定是用到的。
比较与投行特色相关的IT系统有:
1、业务人员的经常、频繁的出差和应酬活动带来大量的费用报销活动,而且投行业务的成本主要用在人力和这些费用支出上,如何清晰的管理这些费用和降低不合理的支出就显得很重要。国内的投行都没有自己报销的ERP系统,但国外都是报销明细由销售人员自行填报的。财务人员关注的东西有:能否按项目对这些费用进行归类,能否按人头进行归类,能否计算处收入产出的财务分析。好象又跟MIS系统挂点勾?报表系统?BI?反正跟销售费用挂钩的IT技术都与之沾边。我只知道一些证券公司专门开发了费用报销系统。没有多少深入的了解。
2、投行业务会有大量的文档管理,而且要按项目和项目进度管理这些文档,还要在项目小组成员中灵活的共享这些文档。这引出一个叫做知识管理系统的东东。市场上的确有公司专门往投行推销所谓的知识管理系统,还动则几百万。了解不多。我只知道大多数公司只是通过Windows的域用户建立一些项目组共享一些文件夹,来实现知识管理。反正任何需求都有基础的应对方式,想做得精致一些就得上那些很贵的时髦IT概念。
3、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系统。又是一个跟销售相关的系统。最有名的就是PeopleSoft了。可以互相打分,还能让你的客户打分。但是,很少用人用。但相关IT公司还是把这个作为一个卖点往似乎富得流油的投资银行推。
4、投行拜访客户需要制作精美的方案建议书,一般都用PPT做。可能有人认为这不属于IT系统,但在国外这是专业IT人员做的工作。
5、在投行的目标客户搜索和客户的财务分析阶段,需要大量的公开的企业财务数据,例如国家统计局的公司资料库等等,都是一些公共数据公司提供给你一些帐号和网址,你自己交钱后上去下载。也可能用到万得、港澳之类的财经咨询资料库,不过这更多的是证券公司研发部的事,以后会详细描述。还可能用到Bloomberg,这玩意挺时髦又有面子,哪家公司都流行弄那么一套,以后有详细论述。
6、EXCEL建模。特别是做企业并购业务,特别需要对这些企业的财务指标做一些分析对比。这部分工作是国外投行专业人员的必修课。不是IT专业人员做的。这里提一下。他们玩EXCEL的水平十分高。
7、投资银行部门需要打印大量大量的彩色文档,多得让人惊讶。所以每家公司少不了一台单价50万以上的高档彩色打印(印刷)机。一张彩页的成本是2元人民币,一次打印500页是经常的事情。这也许跟IT没关系,但很多公司把办公电子设备的采购交给IT部的基础设施部(Infrastracture)完成的。
8、最后才讲到所谓的“客户管理系统”。只要是跟客户销售业务相关都脱不开CRM系统,但投行业务的特点注定了那一点点的客户信息值不值得用一个“系统”来管理。大部分的投行业务人员都是在自己的手机、掌上电脑或者脑子里做客户关系管理的。但,我知道一些公司确实自己在做这个系统。
9、EMAIL。唉,这个东西还用的着单独拿出来说吗?但是,同志们,投行业务对EMAIL的依赖程度是大部分人无法想象的。我们公司的EXCHANGE服务器只宕了半天,投行同志就把问题捅到我们的CEO那里去了。其实,上边说的“知识管理”“文档管理”“项目管理”“小组协作”“客户关系管理”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OUTLOOK(或者NOTES)来完成的。10分钟内可以十几个人在一封EMAIL里讨论得热火朝天。甚至外国的投行人员人手一部BlackBerry掌上电脑,实时同步接收EXCHANGE消息,飞机火车轮船上随时随地的EMAIL。我们现在是不重视这些基础性的东西,真正我们国家重视知识产权的时候,那些做IT外包服务(桌面支持,服务器管理服务)的公司能赚不少钱。

证券公司信息化2续-在证券发行过程中为什么可能会需要有一个“认购管理统计系统”?

前天晚上写投行业务IT应用的时候,开始还记得所谓的“证券销售认购管理统计系统”,不知怎么给遗漏了,这里单独描述一下。(后边的业务描述有点太细和太专业,大家完全可以先不看这一章,有一些感性认识以后再看。)

这个小系统的原始需求是这样的:
在2003年以前的中国股票(或者债券)发行(或者增发、配售等等)往往业务模式十分呆板,发行价格确定、发行规模确定、发行对象类型单一。例如:某公司以4.5元的价格发行5000万股,全额交给交易所网上向以开设股东帐户的股民发行。这种业务模式下,证券公司投行ECM部门做的工作几乎没有,几乎都由交易所和登记公司完成。
注意:通过交易所完成的发行叫“网上认购、发行”,不通过交易所直接由证券公司ECM部门联系的大资金量的买家叫“网下认购、发行”,我们国家的发行方式正在经历一个由网上发行为主向网下发行为主的过渡期。
到了2003年后,我国的发行方式政策得到空前的放宽。体现在,发行价格不固定、发行规模不固定、发行对象不固定,一切都由ECM部门在发行过程中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灵活决定。于是ECM部强烈需求一个电脑系统灵活管理这个发行过程。

举例说明ECM部要做的工作(为了增加真实感,在这个例子中我全使用了真实名称,但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1、2003年10月10日,中信(中国第2大证券公司)的投行部的金融组经过2年地努力拿到了长江电力的IPO批文(意思是已经获得证监会发审会的审批),整个长江电力的IPO项目进入了最后的股票发行阶段,由中信投行部的ECM组(资本市场组)继续负责;ECM经过设计和市场分析决定:a、发行价格暂不确定,但最低2.5元、最高2.9元;b、发行规模不确定,最低发20亿股、最高发25亿股;c、发行对象可以是网下的机构投资者,也可以是网上的现有股民,这两部分投资者暂时按网下发10到15亿,网上发10到15亿,根据认购情况灵活调配两部分的股份额度。
2、2003年10月15日开始,中信ECM部开始给跟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50家机构投资人(基金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打电话,发传真,发EMAIL,告诉他们长江电力已经进入发行期,如果想购买长江电力的股票,这些机构投资人必须在10月30日以前,把想以多少价格买多少股告知中信ECM部,可以分5次认购,每次可以不同价格买不同的股份,并把钱打过来。例如:申万巴黎基金可以以2.5元买500万股、2.6元买500万股、2.8元买500万股、2.9元买1000万股。
3、到了10月30日,一共有40个机构投资者,一共打过来2000亿人民币,分别以从2.5元到2.9元的34个不同的价格都有资金认购。OK,这些数据都一笔一笔的输入我们这个“股票销售发行管理系统”,先发在一边,等网上发行的数据再说。
4、11月1日到11月7日,所有股民(注意包括那些机构股民)可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网络,通过证券营业部系统以2.5元至2.9元,分别用资金来申购长江电力这只股票。到认购期结束,一共有1000万帐户做了申购,冻结了2600亿人民币,在40个价位上都有资金申购。11月7日下午5点,上交所把这些申购的统计资料(什么价位上有多少资金认购)以DBF文件的形式EMAIL到中信ECM部的工作人员信箱,“中信证券股票销售发行管理系统”的操作员,把这个DBF文件导入到这个系统中。
5、11月7日晚,ECM部门绝对要加班到深夜,因为所有客观输入条件都已经获得,现在是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发行规模、网上网下分别分配所少股数、网下申购的每个客户的中签率、网上资金的中签率的时候了。这里涉及一个复杂的业务逻辑,涉及3个要素:1、客观条件,就是有多少客户分别以多少价格认购了多少;2、主观条件,就是发行价格、不同类型的客户间的股份额度划分(有一个术语叫:回拨);3、输出结果:某个客户分别中了多少股。客观条件是不会再变了,要得到输出结果,必须由ECM确定主观条件,而ECM确定主观条件时一定要看到这个主观条件会带来怎样的输出结果,如果输出结果不满意,就要再修改主观条件,再看输出结果。这就是一个递归的过程,人工来做这个工作的话难就难在根据主观条件算输出结果需要人力成本,也许一个轮回要3个小时,如果反复5次,人都已经算得头晕眼花疲惫不堪但结果还是不满意那该怎么办呢?这就是这套“证券销售发行计算管理系统”的最原始最直接的需求来源。有了一个“计算器”,我可以不断的输入那些个主观条件,马上就能看到各种类型投资者的中签率情况,不满意再换条件再试。中信证券ECM部就利用这个计算器不断考察不同的输出结果,当天晚上在得到投行老总和确认后,确定了最终的主观条件(价格和不同类型投资者之间的股份额度分配)和输出结果(各种投资者的中签率)。
6、11月9日开始,ECM部将最终价格和网上客户的中签率通知上交所,11月10日再由上交所摇号确定哪些客户的哪几笔申购编号的申购中签申购成功,其余的原款退回。同时,ECM部也开始通知网下大客户,你们谁谁谁有多少资金买中了,其余资金退回。整个发行进入尾声。
7、11月12日,30亿网上销售掉的长江电力的股票的资金被上海证券登记公司划到中信的专用银行帐户下,连同25亿网下卖掉的股票的现金,一共55亿,中信要留下1.5亿的佣金,剩下的53.5亿于11月13日划到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银行帐户下,用于收购三峡大坝的4台发电机组的发电受益。

考察这个过程,“证券销售发行管理统计系统”起的作用,我想最核心的就是那个“计算器”的作用,极大的解放了ECM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是必须要有这么一个系统的理由。其次,这个系统可以起到网下客户证券销售过程管理的作用,例如,银行凭证的录入,回单的打印,最后中签率通知单的打印,等等。
据我所知,还没有商业化的产品出现,很多证券公司都没有这个系统,但随着中国证券发行市场化程度的加大,ECM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加强,在公司预算制定的话语权也在加强,对这个系统的需求绝对是很旺盛的。但考虑到这个领域的业务模式变化实在太快,专业公司暂时也不会去做这个系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证券公司IT部Inhouse开发(自行开发的意思,相对外包Outsource而言),而且往往只有这个开发人员自己做系统维护,他的离职一般都会导致系统的瘫痪。

证券公司信息化3-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大概是个什么水平?一个普通投资者的开户过程是怎样的,涉及哪些重?

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的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一般占到一个综合类证券公司总收入的40-60%比例。相对投行业务主要从一级市场上收取企业销售证券的中介佣金,经纪业务是从二级市场上获取客户买卖证券的佣金。投行业务的佣金比例一般是3%,而经纪业务一般比例是0.2%。也就是说,我通过证券营业部买入1万元股票,那么20块将被证券营业部提取。上交所和深交所一天300亿的成交量,由于买卖均要收费,所以是600亿产生佣金,就是1.2亿人民币被2000家左右的营业部收取,平均每家每天收取6万。

做这些粗略的计算无非是想给大家一个直观感性的概念,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的作用就是支撑这些佣金收入的获取,同时也决定了证券公司将要给支持经纪业务的信息系统的年度预算。(请注意价值链的概念:你的价值是帮助你的上家完成它的价值,而你的下家的价值是能否帮你完成你的价值。我们的任何经济活动就是在千丝万缕的价值链条中完成的。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链条上的位置,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进入搞纯技术的误区。)

扯远了,还是先举例说明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活动的基本要素吧。

一般而言,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活动都是通过证券公司的下属证券营业部来完成的。如果某个个人或法人想要买卖证券,那么他就可以到某一家证券营业部(过去的4年时间里,也可以到银行,但最近这种不符合分业经营原则的业务行为已经被禁止了),在业务受理柜台上,你可以出示身份证等证件后要求柜台小姐为你开设上海证券登记公司和深圳证券登记公司的股东帐户,有了这两个帐户,你就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注册了,股东帐户卡是在交易所做股票交易的必要条件。(注意:为什么我开登记公司的帐户,却给我交易所的交易权力,登记公司和交易所到底是什么关系呀?)
在2000年以前,开设股东帐户一定要到各个省的证券登记分公司办理,现在还清晰的记得97年我办理股东帐户卡时候遇到的拥挤和混乱。托新意公司(一家证券行业领域的核心IT公司)的福,现在的投资人都可以直接在证券营业部办理股东卡,新意的证券公司远程开户代理程序打通了营业部柜台到登记公司主机的链路,你办的这两个帐户实时的被记录进了上海登记公司和深圳登记公司的主机数据库。

然后,你要再开立一个这个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这个帐户将来要存放你用来买卖股票的钱(术语:交易结算保证金),同时你要告诉柜台小姐,你这个资金帐户是否要开设美元和港币的功能(人民币功能是默认开设的)。根据你的要求,小姐在柜台交易系统中为你开设了一个资金帐户,并且把刚才开立的两个股东帐户关联到这个资金帐户上。如果你开立的是上海B股股东帐户,她会给你的资金帐户的美元关联,深圳B股与港币关联,深沪A股股东户与人民币关联。

然后,你要与营业部签署电话、Internet委托的协议。小姐会告诉你电话委托的方法和网上委托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你就可以买卖股票了。营业部给你的资金帐户卡是能够直接在营业部大堂里的自助委托机器上使用的,但一般大家都会办电话或网上委托,以方便在家(更多的时候是在办公室)炒股。

柜台小姐还会让你提供一个银行卡,她把这个银行卡与你的资金帐户关联,这样你就能把钱在银行户头和这个营业部的资金帐户之间划转了。以前,一些银行会在证券营业部柜台旁设一个资金专柜,负责管理资金帐户的现金存入或取出活动,但现在基本已经禁止这种行为了。与禁止银证通业务一样,这种行为违反了银行业(货币市场)和证券业(资本市场)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规定(这种规定是由于1927年的美国股灾引发的全球通行的风险防范基本规格)。

好了,万事具备了。也许你几分钟后就通过电话委托,将10万块打进了这家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马上还是通过电话委托,买入了5万份代码为500015的封闭式基金,因为昨天晚上你听说你的邻居去年下半年买的这只基金,到现在已经涨了60%。

以上这个业务过程中,涉及一些经纪业务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让我再在这里强调一下,它们是构成证券柜台交易系统的核心业务元素:
1、股东帐户。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上海交易所和上海证券登记公司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公司,但仅仅是风险防范和业务规范上区隔使然,在IT系统这个级别是完全浑然一体互相不能分隔的。例如,上海交易所的股民意味着在上海登记公司拥有一个股东帐户,上海交易所的每一笔的买卖交易都是已这个股东帐号来标注买家和卖家,上海登记公司的股东帐户上有某个股票的股份余额,它们来自于交易所的股票买卖行为。具体到每笔买卖,交易所每笔卖出交易都要看看这个股东帐户下的股份是否足额,每笔买入交易以后都会把股份添加到股东帐户上去。所以对于证券行业的初学者不妨将上海登记公司当成上海交易所的一个部门,它们共用一台股东帐户簿记数据库,每个股东帐户对应上边的一条记录。对于交易所和登记公司,为什么要分成两个不同的公司,曾经给我带来过困惑,后来发现把它们当成同一套IT系统的两个用户部门更能让人理解,一个管用户,一个管交易。
2、资金帐户。我曾经有这样的疑惑,证券公司里的资金帐户与银行的存款帐户有什么区别?太相似了,股民可以查到余额,资金要记利息,原来还可以存现金取现金。证券公司这不是跟银行一样可以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吗?我的这个最原始的困惑,其实蕴涵了中国证券行业保证金制度最根本的制度困惑。关于这里边的思索,我以后再详细描述。反正目前,你就可以把证券公司的资金帐户当成银行活期户头,只是这些钱放在证券公司的。而证券公司把这些钱汇集到一个它自己的在银行开设的法人户头,这个法人户头只准存放客户的证券交易保证金,而且证券公司不得挪用。关于客户保证金的封闭管理,后边有详细描述。反正因为这方面的制度缺陷和管理缺陷,导致2005年以前证券公司挪用这部分资金成为一种潜规则,直接导致了05年监管风暴,和10几家证券公司的倒闭。这里不详述。

如果对股东帐户和资金帐户还是不大清楚,呵呵,没关系,搞不懂就先放在一边,本来这两个东西就是证券经纪业务中最核心最难搞清楚的东西,也是IT系统打交道最多的业务要素,以后还会更多的谈到它们。

接下来,将讲一下我国证券交易柜台系统的历史沿革,再已一个股民的买入证券的操作为例子,深入到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讲讲证券环路中有些什么IT系统,是如何实现的。200607291858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anlei2/article/details/144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