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云原生时代集成新挑战,2020年如何从“容”化解?

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今天,“云原生”这个概念已经席卷了全球,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原生的技术和方式,以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根据IDC预计,到2022年,90% 的新应用将采用微服务架构,35%的生产环境应用是云原生;此外,在Gartner的报告中,云原生技术也正在向应用场景、技术、生态三个方面快速演进,并将扩展到更多应用场景,比如在混合云和多云管理领域,以及边缘层的应用等。

但客观的说,企业通往云原生之路并不容易,他们往往会面临如下的挑战:包括如何让运转着的旧系统和新应用之间做到无缝的衔接?如何快速敏捷地完成应用的集成,以提高可持续的交付能力?以及如何在混合多云环境下,最大程度的降低架构转型的技术风险等等。

为此,IBM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这就是Cloud Pak,它把全新的云原生能力以预集成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其中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就以容器化部署的方式,让企业实现了跨云环境下应用、数据和服务的互联,轻松化解来自集成领域的挑战与压力,帮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云原生架构的落地,以及从“容”不迫的实现上云之旅。

云原生是必由之路

我们知道,云原生定义了一条能够让应用最大程度利用云的能力、发挥云价值的最佳路径。

其中关键的容器技术可以对软件资源实现“虚拟化”,微服务则指基于容器应用的软件架构,这二者是典型的云原生技术,而Kubernetes则可兼顾容器与传统虚拟化以及物理机资源的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软件、应用更加敏捷的开发与交付。

目前,云原生在三种典型的应用场景下,正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价值,具体来看:

第一,对大量传统应用的改造,从而在一套体系下与云原生应用对接和实现统一管理。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遗留下了很多传统的应用系统,往往都无法适应新环境,但企业要依靠其运转,这就需要通过API进行对接。不过,传统的ESB总线方式,改造和集成的成本都太高;而相对松耦合却有一定管控的MASA(Mesh App and Services Architecture),就能通过API进行对接,由此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第二,传统企业开展的数字化创新类业务,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要经历架构的转型,同时对软件和应用的迭代和质量的要求也大幅提升,这就让研发人员和软件架构师对应用架构和集成工作的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微服务,就能实现应用架构的解耦和弹性,以满足其快速迭代、快速创新的DevOps的需求。

第三,企业正对PaaS平台进行升级,希望建立技术和数据中台实现平台即服务的目标。所以,引入容器、DevOps、微服务,以及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框架等,就能把用户从复杂的中间件部署、管理、运维中解放出来。

不难看出,今天随着云原生技术的快速落地,以及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新需求的层出不穷,让企业业务系统数量、复杂度和数据量都在呈几何级数上涨,更使得企业通过传统的开发部署乃至集成,已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系统和数据交互、敏捷创新应用、数据共享、新业务拓展等需求。

传统集成三大痛点

那么,为什么说传统的开发部署乃至集成方式,不能帮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云原生架构的落地,以及从“容”不迫的实现上云之旅呢?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做观察:

首先,是传统的,集中的系统集成方法,确实已无法应对业务创新的数量和速度。传统集成的解决方式,主要是开发人员基于开源的协议框架,各厂商提供的SDK,查找各种数据库驱动,一点点把系统构建起来,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的健壮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要素,这种方式不但让开发人员耗时耗力,更难以适应企业业务创新的要求。

其次,是架构转型,数据不一致,离散的系统,缺少实时的集成应用等,也让集成方式亟待创新。混合多云时代,企业正在将核心应用搬上“云端”,但由于企业应用采用了不同时期的技术、开发语言、异构数据、接口协议等,以及应用的跨国跨区域部署,如果稍有疏忽,都会让数据孤岛可能会重演。此外,除了云上应用的集成与互通诉求,随着业务的发展,部门间、企业间协作将会越发频繁,跨系统的集成整合需求将会日趋迫切,企业应用的集成边界也正在被打破。

最后,是多云环境、多家供应商共存,同样也使得企业很难连接和管理多类云环境和IT。根据IBM的调研显示,98%的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内也将采用多云管理环境,但仅有 41% 的组织制定了多云管理战略,而且仅有 38% 的组织部署了多云环境运行所需的程序和工具。特别是随着采用多云策略的企业越来越多,其集成工作复杂性和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大大增加。

事实上,来自福布斯的研究报告也显示,84%的数字化转型项目由于孤岛式数据及不可靠的集成方法而以失败告终;而Gartner的报告中也指出,到 2020 年集成工作将会占用企业构建数字平台所需时间和成本的50%。

毫无疑问,如果企业仍然以传统的开发部署,乃至集成方式来应对云云生和混合多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诉求,俨然已越来越力不从心,更难以为继。

IBM打破集成边界

在此背景下,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它以容器化部署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跨云环境下的应用、数据和服务的集成和互联。

更关键的是,它还将关键的集成功能汇集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由此打破新旧系统之间的集成边界,让企业走向集成现代化,乃至通往云原生之路都更加简单和容易。

一是,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作为业内最全面的集成平台,提供业内最全面的集成六大关键功能。

具体包括:API 集成、应用集成、消息传递、事件、高速数据传输和安全网关,这就让企业在迁移工作负载时,能够快速构建、管理和优化集成件,轻松化解在混合多云的时代难以实现云平台与单点产品之间的连接难题,帮助企业提高集成开发的速度与效率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数据显示,通过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企业的集成成本可降低1/3,同时构建和部署集成件的速度可提升了3倍,让企业的集成工作实现了“降本增效”。

二是,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也是唯一一个支持Kubernetes的集成平台,可为企业提供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无缝体验,并跨多种云产品轻松实现部署集成。

一方面,它可以让企业从单体架构、集中式部署升级为敏捷架构,只需构建一次应用,便可让数据和工作负载随处部署;另一方面,它还能够通过使用基于容器的方法,在任何本地环境或 Kubernetes云环境中进行集成,并将新系统与来自遗留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一体,更快地扩展企业的集成并迁移现有集成,最大程度的提升灵活性和安全性。

三是,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还可帮助企业实现统一的管理与治理,由此为开发团队赋能,使其能够更快地构建、复用和治理集成件,实现文化和技能的转型。

通过单点登录和统一体验,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可以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单个位置访问所需的所有集成工具。此外,借助单个访问点,团队还可以赋予每个团队成员适当的访问权限,由此实现统一的管理与治理,最终让企业可以应用适当的组织模式和治理实践,快速完成敏捷的集成和开发部署。

由此可见,随着云原生以及混合多云时代的来临,企业的开发部署以及集成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 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凭借丰富而强大的功能组件,以及简单、快速、可信赖的特点,真正帮助企业彻底解决了企业新旧世界的应用集成难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集成的地方就需要有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而它也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旅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力。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6年媒体工作经验,拥有中美两地16万公里自驾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发布了46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65 · 访问量 2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5AeN4Hhx17EDo1/article/details/1033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