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数据库期末总结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人工管理阶段
数据管理者:用户(程序员)
数据应用范围:单一应用程序
数据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数据独立性: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
数据结构化:无结构
数据控制:应用程序负责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管理者:文件系统,数据可长期保存
数据应用范围:某些应用程序
数据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结构化:记录内有结构,无整体结构
数据独立性:较差,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
数据控制:应用程序负责
数据库系统阶段
面向全组织,面向显示世界,独立性较强,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存取,维护数据语义及结构

数据库系统

定义
实现有组织、动态的存储大量相关的结构化数据、方便各类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集合。
组成
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应用程序、用户

数据模型

三类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面模型
三要素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条件

概念模型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两个及以上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单个实体型内的联系)经典逻辑数据模型有三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域完整性)

数据库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外模式/模式映像
模式/内模式映像

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布了35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1 · 访问量 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trawqqhat/article/details/10334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