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学习

人一个有一个体系,而不是目标

体系的好处:

  • ① 为了可以不遵守任何作息规则,又生活的自律。

  • ② 为了安顿自己,特别是安于自己的笨拙、孤独。

  • ③ 为了让玩游戏、看小说、煲剧、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有一种合法的感觉,也能进入看似慢腾腾的体验,享受了过程。还去影响了每一个日子的品质。

  • ④ 为了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有意义,不做没有意义的事。

系统性学习适合 get硬技能,即只能通过系统性的勤学苦练才能学会的。

前置美德:

  • 坚毅:一旦决定一件事,就马上义无反顾的去做。
  • 心静:不为琐碎之事,寻常之事,和不可避免之事萦绕。
  • 成长性思维: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可以提升的,专注于不断训练和发展自己。

系统性学习的流程:

while( 刻意练习达到 4 小时 ){
	if( 注意力充沛 )
		刻意练习;
	else
		刻意休息;
}
return 讨论交流;

要想在某一领域到达世界级的表现,需要 10000 小时的刻意练习。

其实刻意练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还有 12500 小时的刻意休息和 30000 小时的睡眠。

这是一个持续 10 年的系统,你可以维护它,是吗~

系统不计较得失,你的心里有一件大事,足以让你放弃个人的荣辱得失了。


天赋所在:改变命运的决心

我,Debroon,将成为一个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

其实,诗、童话、小说、音乐都是人类的梦想,使我们成为新世界的居民。

在这俩个世界的人们是不一样的,如果和一个没有有梦想的人一起去旅行,你会觉得空乏。

一轮明月当空,他们最多说月亮像一张烧饼,压根不会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豪情!

这条路未必适合你,但万一你真有一个[梦想],想要极端的成就,你大概需要三个条件:

  1. 天赋(特别热爱、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找到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使命(如计算机科学家、或钱)
  3. 为之付出一切,过一种极端的生活(刻意练习 + 刻意休息)

目前没发现天赋,也没关系。你不要着急,先让自己变得优秀再说,只要你的整体素质是好的,慢慢的你就会找对自己的路,找到那个你能够做得最好的事情。

也许您也总想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但这会让我感到沉重,或者想到功利,产生烦恼。

我觉得“重要”并不重要,喜欢、快乐、有趣比“重要”更重要。

判断该做什么事情,我给您两个标准。

  • 第一,做的时候喜欢、快乐,做了以后一定不会后悔的事情。
  • 第二,做的时候未必喜欢、快乐,但不做一定会后悔的事情。

有这两个标准基本就够了,而且它们很好掌握。


请在纸上列出这些事情

第一 第二

请拿起一支笔,在手上写

我,XXX,将成为一个著名的 OOO 。


学习材料

学习最好的体验,就是进入【心流】(入迷)。

而想达到心流,这项学习的挑战和你的技能/知识必须形成一定的平衡。

太简单的内容会觉得没意思,太难的内容就不想学。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心流的这个平衡就是 “新信息” 和 “旧信息” 之间的配比。

不确定性的最佳配比是 15.87%的新信息:84.13%旧信息

15.87%不但是学习中的最佳训练出错率,也是心流率,也是文艺作品最佳意外率。

游戏的设计者也得用这个比率,15%左右的犯错率,是最好玩的游戏。

如果在这个游戏关卡中玩家都一点都不会犯错,轻松过关,那游戏就太简单了,玩家会感到无聊。如果让玩家频频犯错,那设置太难了,也玩不下去。

又如说学英语。最理想的一篇课文,应该是其中 85% 的内容是你熟悉的,15%的内容 —— 包括单词和语法 —— 对你来说是新的。

又如学数学,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最好这一讲中 85% 的操作是你本来就会的,15% 是新技巧。

又如读书,最理想的情况是书中 85% 的内容让你有亲切感,另外 15% 是改造你的世界观。

又如健身,最让让愉悦的是 85% 的动作都是你熟悉的,后面的 15% 是你尝试的。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接受的会是 80%新信息,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通用的方法是死磕,一开始会感到很艰难,但坚持下来就好像吃了糖一样。

比如,刚刚开始阅读时:

  • 带着一个话题/问题,去看有解答这个的书籍(看的越多,就越熟悉这个话题/问题);
  • 看同一个作者,不同的书(反正风格是一样的)
  • 如果是卡在一个复杂的概念,你应该看看别的书是怎么讲的。课本只是指向月亮的一根手指,我们追求的是月亮本身,多参考几根手指更容易定位。

记住啦 15.87% ,是一个甜蜜点。激励是建立在学习者自己内在的愉悦体验上

如果采用系统原则,每天学习四小时(贵精不贵多,而且刻意练习很难保持),我想你的安排最好是这个配比,每天学习效率的上限也就是 15.87%。


材料】:

  • 每天刻意练习达到 4 小时,多一分钟都不学,少一分钟你得审视自己了。
  • 材料的选择,靠近 85:15。

学习环境

大牛经常说:“我不是学得多,只是学得快。”

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一部分人的学习能力并不强。

以前我觉得 “寓教于乐” 和 “利益攸关” 的学习方法是同一级别,现在我反而觉得“利益攸关”式的学习适合成年人,“寓教于乐”适合小孩子。

其实正确的学习方式还真只有一种:“学海无涯”。

2018年5月29号,《科学美国人》介绍了一篇新的研究结果:就自学来说,享受学习的过程对学习成效是无关系的。

也就是说“享受”,不等于学得更好。

那到底有什么方法是有效的呢 ???

心理学家花了几十年,发现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对每一个都有效,不管您喜不喜欢都有效。

快速学习的人的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人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

  • 间隔学习,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住
  • 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 经常检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一定要做做题,过了才学新的内容
  • 建立新知识和老知识的连接,100%喜欢 = 85%熟悉 + 15%意外

不同的方式:

  • 视觉,如网上课程
  • 读写,书本、边写博客边学
  • 实践,做练习、看完算法原理,自己背着敲
  • 混合,视觉+读写+实践

记住【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

环境的选择,大一大二可以和考研的同步学习,去研究生的自习室。感受一下超拼的氛围。

如果你有些坏习惯或者学不下了,你可能只需要换一个环境、和对的人在一起,那些坏习惯就会消失、充满干劲。


环境】:

  • 需要在一个合适的环境
  • 学习方法,应该是视觉+读写+实践

单任务与多项目

不被一些执着的欲望控制住,对所有领域都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一个出色的成果完成后就转身忙别的去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诱惑你抛弃其他所有的选择。

你应该同时有好几个不同的项目在进行,比如说几个科研项目、几个写作项目,甚至包括几个家务。每个项目有自己的存档处,有什么新想法就加进去,哪个项目能做就做,暂时不能做的就放着。

这样做的好处:

  • 不同项目可以互相配合,互相激发灵感。
  • 每次转换项目,等于是换脑子,这会给大脑一种新鲜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 做一个项目的同时,你的潜意识可能还在关注另一个项目,这样特别容易出现灵感火花。
  • 一个项目实在做不下去可以暂时搁置,还有别的项目可做。

多项目】:

  • 在第一、第二的事项中,选出 n 个
  • 在 n 项里,选出最重要的 3 个

刻意练习

  • 收集大量资料(追求多样性,不单有知识、数据,还有文化、背景知识)

任何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去理解,不只要知道马云说了什么,还得明白他讲话的场合、时间点、对象。

  • 挑选资料和环境(由熟悉到陌生的,慢慢品)

资料的选择和过滤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进入心流的概率。

明确目标(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定死),集中精力学习 40 分钟,而后立马休息 7 分钟。

内容学完了,一定要做练习,巩固。不做对练习,就不学习新的内容。

我们要向小偷一样的学习,除了厨房水槽之外的东西都搬走,而后回过头去把厨房水槽也搬走。


刻意练习】:

  • 从第一、第二项里挑选出来
  • 收集大量资料(不止客观的知识,还有相关的背景、文化等主观知识,文理结合)
  • 心静,明确目标
  • 学习方法是 [视频+文章+练习],材料安排由熟悉到陌生
  • 集中精力学习 40 分钟,休息 7 分钟;坚持不住就看看自己的手
  • 如果这个章节学习完,转身做练习巩固,练习做不好不学新知识
  • 刻意练习达到四小时,就好好玩。

刻意休息

我第一次看见 C 语言,就特别喜欢,尽管那个时候基本看不懂。

之后,我除了健身、日常活动外,基本都在学习 C,不只单纯的语法,更多的是内功,研究起来开始很痛苦(高手不是哄大的,这些时刻能把那些懦弱的、不行的人给淘汰掉),但程序成功运行后特别特别的满足。

我当时是特别热爱,什么意志力、什么自控力都不需要,已经陷入了一种痴迷的状态。

一年四季,现在的我不只自学了 C 语言,还有 C++、数据结构、网络空间安全、爬虫等。

发现我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效果最好的时间(能看懂之前觉得很难的部分)往往是早上、午睡后、健身后、晚自习那段时间。

这段时间为什么效果这么好呢,我想是因为我休息的很好。

如果你还没发现自己的天赋,你可以会强迫自己去喜欢上一个东西,你想进入一种痴迷的状态。但对于已经找到这种状态的人来说,你更应该学会休息,而且是【刻意休息】。

因为对于那些很难的、不熟悉的部分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硬技能来说,如果一个人随便就能学会这些知识,那是这个硬技能的稀缺性是要有多低呢?

刻意休息的方式:

  • 睡眠
  • 小睡
  • 听歌
  • 散步
  • 健身
  • 跑步
  • 洗澡
  • 钢琴
  • 冥想
  • 手绘
  • 发呆
  • 切水果
  • 做家务
  • 看风景

系统学习离不开讨论交流

对于很有难度的一部分内容,单机学习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也并不是那么的有意思。

讨论交流方面,无须多言,想必你深有体会。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本真智慧:我,自学最大的坎

如果刻意练习,我一点都不担心你学不会硬技能,我倒是怕你只是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就自以为无所不知。

人生识字忧患始。当我们有了一技之长,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知识,人就容易被成见所囿并且自以为是,仿佛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事了。

真正的智慧不在乎有多少学问、才华和技艺,而在于懂得世界的无限,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我们实际上一无所知的。

如果因为一点点知识,就麻木得不能够憧憬世界的无限、发现世界的新奇,就只是捡到了一粒芝麻而已丢失了其他的所有的可能,真正的宝藏不是某个具体的宝藏,而是这张动态变化的宝藏图(一颗求知若渴的心)。

永远都有知识是在你所学这门学科之上的,学海无涯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发布了12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62 · 访问量 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739364/article/details/10489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