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新增标签及含义

HTML5 是如何起步的?

HTML5 是 W3C 与 WHATWG 合作的结果。

编者注:W3C 指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

编者注:WHATWG 指 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

WHATWG 致力于 web 表单和应用程序,而 W3C 专注于 XHTML 2.0。在 2006 年,双方决定进行合作,来创建一个新版本的 HTML。

HTML5 建立的一些规则

  • 新特性应该基于 HTML、CSS、DOM 以及 JavaScript。
  • 减少对外部插件的需求(比如 Flash)
  • 更优秀的错误处理
  • 更多取代脚本的标记
  • HTML5 应该独立于设备
  • 开发进程应对公众透明

HTML5 新增标签及说明?

<article>
:
定义外部的内容,外部内容可以是来自一个外部的新闻提供者的一篇新的文章,或者来自 blog 的文本,或者是来自论坛的文本。亦或是来自其他外部源内容。
<aside>
:
定义 article 以外的内容。aside 的内容应该与 article 的内容相关。
<audio>
:
定义声音,比如音乐或其他音频流。
<canvas>
:
定义图形,比如图表和其他图像。
<command>
:
定义命令按钮,比如单选按钮、复选框或按钮。
<datalist>
:
定义选项列表。请与 input 元素配合使用该元素,来定义 input 可能的值。datalist 及其选项不会被想显示出来,它仅仅是合法的输入值列表。请使用 input 元素的 list 属性来绑定 datalist。
<details>
:
用于描述文档或文档某个部分的细节。与
<summary>标签配合使用可以为 details 定义标题。标题是可见的,用户点击标题时,会显示出 details。

:
定义嵌入的内容,比如插件。
<figure>
:
定义媒介内容的分组,以及它们的标题。用于对元素进行组合。
<figcaption>
:
定义 figure 元素的标题。”figcaption” 元素应该被置于 “figure” 元素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子元素的位置。
<footer>
:
定义 section 或 document 的页脚。
<header>
:
定义文档的页眉(介绍信息)。
<hgroup>
:
定义有关文档中的 section 的信息。用于对网页或区段(section)的标题进行组合。
<keygen>
:
定义生成密钥。
<mark>
:
定义带有记号的文本。请在需要突出显示文本时使用 <m> 标签。
<meter>
:
定义度量衡。仅用于已知最大和最小值的度量。
<nav>
:
定义导航链接的部分。
<output>
:
定义不同类型的输出,比如脚本的输出。
<progress>
:
定义任何类型的任务的进度。可以使用 <progress> 标签来显示 JavaScript 中耗费时间的函数的进度。
<ruby>
:
定义 ruby 注释(中文注音或字符)。
<rp>
:
定义若浏览器不支持 ruby 元素显示的内容。
<rt>
:
定义字符(中文注音或字符)的解释或发音。
<section>
:
定义文档中的节(section、区段)。比如章节、页眉、页脚或文档中的其他部分。
<source>
:
为媒介元素(比如 <video> 和 <audio>)定义媒介资源。
<summary>
:
定义 details 元素的标题。
<time>
:
定义日期或时间,或者两者。
<video>
:
定义视频,比如电影片段或其他视频流。
HTML5舍弃的标签
<acronym>
:定义首字母缩写。
<applet>
:
定义嵌入的 applet。
<basefont>
:
定义基准字体。(请使用 CSS 代替。)
<big>
:
定义大号文本。
<center>
:
定义居中的文本。
<dir>
:
定义目录列表。
<font>
:
规定文本的字体外观、字体尺寸和字体颜色。(请使用 CSS 向元素添加样式。)
<frame>
:
定义子窗口(框架)。
<frameset>
:
定义框架的集。
<isindex> :
定义单行的输入域。
<noframes>
:
向浏览器显示无法处理框架的提示文本。noframes 元素位于 frameset 元素中。
<s>
:
定义加删除线的文本。(请使用 CSS 代替。)
<strike>
:
定义加删除线的文本。(请使用 CSS 代替。)
<tt>
:
定义打字机文本。(请使用 CSS 代替。)
<u>
:
定义下划线文本。(请使用 CSS 代替。)
<xmp> :
定义预格式文本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P1204/p/910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