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学习笔记2.0

1.主备延迟

来源:

  • 有些部署条件下,备库所在机器的性能要比主库所在的机器性能差。
  • 备库的压力大。
  • 大事务。

由于主备延迟的存在,所以在主备切换的时候,就相应的有不同的策略:可靠性优先策略和可用性优先策略。

2.读写分离

    客户端直连方案,因为少了一层 proxy 转发,所以查询性能稍微好一点儿,并且整体架构简单,排查问题更方便。但是这种方案,由于要了解后端部署细节,所以在出现主备切换、库迁移等操作的时候,客户端都会感知到,并且需要调整数据库连接信息。
    带 proxy 的架构,对客户端比较友好。客户端不需要关注后端细节,连接维护、后端信息维护等工作,都是由 proxy 完成的。但这样的话,对后端维护团队的要求会更高。而且,proxy 也需要有高可用架构。因此,带 proxy 架构的整体就相对比较复杂。

3.数据恢复

不同情况:
1.使用 delete 语句误删数据行;

    Flashback 恢复数据的原理,是修改 binlog 的内容,拿回原库重放。而能够使用这个方案的前提是,需要确保 binlog_format=row 和 binlog_row_image=FULL。
具体恢复数据时,对单个事务做如下处理:
    对于 insert 语句,对应的 binlog event 类型是 Write_rows event,把它改成 Delete_rows event 即可;
    对于 delete 语句,也是将 Delete_rows event 改为 Write_rows event;
    如果是 Update_rows 的话,binlog 里面记录了数据行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值,对调这两行的位置即可。

2.使用 drop table 或者 truncate table 语句误删数据表;
3.使用 drop database 语句误删数据库;
    需要使用全量备份,加增量日志的方式。这个方案要求线上有定期的全量备份,并且实时备份 binlog。

4.使用 rm 命令误删整个 MySQL 实例。
    系统就会开始工作,选出一个新的主库,从而保证整个集群的正常工作。

4.大数据量查询

    由于 MySQL 采用的是边算边发的逻辑,因此对于数据量很大的查询结果来说,不会在 server 端保存完整的结果集。所以,如果客户端读结果不及时,会堵住 MySQL 的查询过程,但是不会把内存打爆。
    而对于 InnoDB 引擎内部,由于有淘汰策略,大查询也不会导致内存暴涨。并且,由于 InnoDB 对 LRU 算法做了改进,冷数据的全表扫描,对 Buffer Pool 的影响也能做到可控。

5.连接

    在join 语句执行过程中,驱动表是走全表扫描,而被驱动表是走树搜索。如果可以使用被驱动表的索引,join 语句还是有其优势的;不能使用被驱动表的索引,这样的语句就尽量不要使用join;在使用 join 的时候,应该让小表做驱动表。

    在决定哪个表做驱动表的时候,应该是两个表按照各自的条件过滤,过滤完成之后,计算参与 join 的各个字段的总数据量,数据量小的那个表,就是“小表”,应该作为驱动表。

6.临时表

临时表在使用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 建表语法是 create temporary table …。
  • 一个临时表只能被创建它的 session 访问,对其他线程不可见。
  • 临时表可以与普通表同名。
  • session 内有同名的临时表和普通表的时候,show create 语句,以及增删改查语句访问的是临时表。
  • show tables 命令不显示临时表。由于临时表只能被创建它的 session 访问,所以在这个 session 结束的时候,会自动删除临时表。

7.group by

    1.如果对 group by 语句的结果没有排序要求,要在语句后面加 order by null;
    2.尽量让 group by 过程用上表的索引,确认方法是 explain 结果里没有 Using temporary 和 Using filesort;
    3.如果 group by 需要统计的数据量不大,尽量只使用内存临时表;也可以通过适当调大 tmp_table_size 参数,来避免用到磁盘临时表;
    4.如果数据量实在太大,使用 SQL_BIG_RESULT 这个提示,来告诉优化器直接使用排序算法得到 group by 的结果。

8.Memory 引擎

InnoDB 和 Memory 引擎的数据组织方式是不同的:

  • InnoDB 引擎把数据放在主键索引上,其他索引上保存的是主键 id。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索引组织表(Index Organizied Table)。
  • 而 Memory 引擎采用的是把数据单独存放,索引上保存数据位置的数据组织形式,我们称之为堆组织表(Heap Organizied Table)。

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引擎的一些典型不同:

  • InnoDB 表的数据总是有序存放的,而内存表的数据就是按照写入顺序存放的;
  • 当数据文件有空洞的时候,InnoDB 表在插入新数据的时候,为了保证数据有序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写入新值,而内存表找到空位就可以插入新值;
  • 数据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InnoDB 表只需要修改主键索引,而内存表需要修改所有索引;
  • InnoDB 表用主键索引查询时需要走一次索引查找,用普通索引查询的时候,需要走两次索引查找。而内存表没有这个区别,所有索引的“地位”都是相同的。InnoDB 支持变长数据类型,不同记录的长度可能不同;
  • 内存表不支持 Blob 和 Text 字段,并且即使定义了 varchar(N),实际也当作 char(N),也就是固定长度字符串来存储,因此内存表的每行数据长度相同。

9.自增值不连续

在 MySQL 里面,如果字段 id 被定义为 AUTO_INCREMENT,在插入一行数据的时候,自增值的行为如下:

  • 如果插入数据时 id 字段指定为 null 或未指定值,那么就把这个表当前的 AUTO_INCREMENT 值填到自增字段;
  • 如果插入数据时 id 字段指定了具体的值,就直接使用语句里指定的值。根据要插入的值和当前自增值的大小关系,自增值的变更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假设,某次要插入的值是 X,当前的自增值是 Y。如果 X插入的值是 X,当前的自增值是 Y。如果X<Y,那么这个表的自增值不变;如果X≥Y,就需要把当前自增值修改为新的自增值。

唯一键冲突是导致自增主键 id 不连续的第一种原因。事务回滚就是第二种原因。

10.特殊情况下的insert语句

     insert … select 是很常见的在两个表之间拷贝数据的方法。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这个语句会给 select 的表里扫描到的记录和间隙加读锁。而如果 insert 和 select 的对象是同一个表,则有可能会造成循环写入。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入用户临时表来做优化。insert 语句如果出现唯一键冲突,会在冲突的唯一值上加共享的 next-key lock(S 锁)。因此,碰到由于唯一键约束导致报错后,要尽快提交或回滚事务,避免加锁时间过长。

11.复制表

  • 物理拷贝的方式速度最快,尤其对于大表拷贝来说是最快的方法。如果出现误删表的情况,用备份恢复出误删之前的临时库,然后再把临时库中的表拷贝到生产库上,是恢复数据最快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是全表拷贝,不能只拷贝部分数据;需要到服务器上拷贝数据,在用户无法登录数据库主机的场景下无法使用;由于是通过拷贝物理文件实现的,源表和目标表都是使用 InnoDB 引擎时才能使用。
  • 用 mysqldump 生成包含 INSERT 语句文件的方法,可以在 where 参数增加过滤条件,来实现只导出部分数据。这个方式的不足之一是,不能使用 join 这种比较复杂的 where 条件写法。
  • 用 select … into outfile 的方法是最灵活的,支持所有的 SQL 写法。但,这个方法的缺点之一就是,每次只能导出一张表的数据,而且表结构也需要另外的语句单独备份。

12.分区表

    分区表跟用户分表比起来,有两个绕不开的问题:一个是第一次访问的时候需要访问所有分区,另一个是共用 MDL 锁。因此,如果要使用分区表,就不要创建太多的分区。
    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分区并不是越细越好。实际上,单表或者单分区的数据一千万行,只要没有特别大的索引,对于现在的硬件能力来说都已经是小表了。分区也不要提前预留太多,在使用之前预先创建即可。比如,如果是按月分区,每年年底时再把下一年度的 12 个新分区创建上即可。对于没有数据的历史分区,要及时的 drop 掉。至于分区表的其他问题,比如查询需要跨多个分区取数据,查询性能就会比较慢,基本上就不是分区表本身的问题,而是数据量的问题或者说是使用方式的问题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P89757/article/details/10444686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