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合集

  1. 域名和IP地址的关系:IP地址与域名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但是一个域名只有一个IP地址。IP地址是数字组成的,不方便记忆,所以有了域名,通过域名地址就能找到IP地址。没见过通过IP反向找域名的吧。
  2. 通信的三种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以及全双工通信
  3. 常见的有线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常见的无线传输介质:微波、可见光、无线电、红外线
  4. 关于拥塞窗口的问题,注意下图高亮字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OSPF协议采用的路由表生成算法是链路状态算法.
  6. 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应用层产生长度为M字节的用户数据,在每一层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文头,则报文头所占的网络带宽比例为:hn/(M+hn).
  7. 协议分层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抽象分层;每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每层功能的选择应该有助于指定协议的国际标准;各层边界的选择应尽量减少跨过接口的通信量,层数适中。
  8. TCP提供的是可靠的、面向字节流的服务;UDP提供的是不可靠的、面向数据报的服务。
  9. 万维网应用使用的应用层协议是HTTP,该协议的默认控制端口是80.
  10. 关于滑动窗口,当接收窗口没有向前滑动时,发送窗口无法向前滑动
  11. 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大小都为1时,就是停等协议;当发送窗口大小W ≤ MAX_SEQ,并且接收窗口大小为1时,是GBN协议;当发送窗口大小W ≤ (MAX_SEQ+1)/2,并且接收窗口大小≤W时,是选择重传协议【DLL(一)】
  12.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中,若要传输的数据帧是【01011111010】,则采用透明传输(比特填充)策略,成帧发送的数据是【010111110010】,具体的方法是在连续的五个‘1’之后补上一个‘0’.
  13. IP分组中**TTL(Time To Live)**字段起到的作用是,描述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在它被丢弃之前,可以经过设备跳数的一个极限值。
  14.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采用的路由表生成算法是链路状态算法、最短路径优先,每个路由器根据生成树计算路由表。
  15.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协议可以在网络中动态地获得IP地址
  16. 路由器向源节点报告路由不可达信息,使用的协议是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和IP协议
  17. 目前交换机在发送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传输数据包时的主流交换方式是存储转发式
  18. 集线器连接的计算机集合在逻辑上构成了总线型拓扑结构,,连接的工作站本质上构成了广播式网络
  19. 偶校验编码方法下,数据【1101001】被编码之后,成为【11010010】.
  20. 计算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时,在有噪声信道的情况下,根据Shannon定理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需要考虑Nyquist定理对于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
  21. 设有下面4条路由进行路由汇聚:172.18.129.0/24、172.18.130.0/24、172.18.132.0/24、172.18.133.0/24,能够覆盖这四条路由的地址是172.18.128.0/21,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 具体的方法是将4条路由写成二进制形式,找出不变的位,进行超网构造,从而子网掩码也能得出。
  22.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它采用频分多路复用形式,将语音信号和数据信号复用到同一电话线上,而T1线路采用了时分多路复用形式,将多路语音信号复用在一个通道上。
  23. 用户通过无线接入因特网进行Web访问的方式包括无线局域网Wi-Fi,移动通信网WiMAX,其中最慢的是移动通信网,Wi-Fi其次。
  24. 使用TCP的应用层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使用UDP的应用层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DNS(Domain Name System)、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25. TCP三次握手:主机A选择一个序列号X,并且向主机B发送一个包含该序列号的连接请求TCP报文(SYN=1,ACK=0);主机B回应一个接收连接TCP报文,确认X并且声明自己所选的初始序列号Y(SYN=1,ACK=1);主机A在其发送的第一个数据TCP报文中确认主机B所选择的初始序列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 流量整形的典型技术有漏桶令牌桶。在令牌桶算法中,假设令牌桶的大小为C(字节数),令牌产生速度为ρ(字节/s),令牌桶的最大传输速率为M(字节/s),以最大传输速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S秒。若在令牌产生的过程中,没有分组等待发送,那么经过t时间后就会发生令牌溢出,其中t=C/ρ;假设需要发送的分组很多,并且此时令牌桶是满的,则以最大传输速率发送数据的时间T=C/(M-ρ).
  27. 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包的延迟由发送延迟传播延迟、处理延迟以及排队延迟四部分开销构成。如果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总共经过了K跳,传输数据总量为M,数据包大小为P,链路上数据发送速率均为V,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总链路长度为L,传播速度C=2×108m/s。那么在M/V时刻,报文的最后一位发送完毕。最后一个分组总共需要经历(K-1)次转发,每次转发时间为P/V,所以最后我们得到大小为M的数据,总的延迟为M/V+(K-1)P/V+L/C.
  28.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可以将内部IP地址变成公网IP地址。借助于NAT,私有(保留)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式,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是用少量的IP地址(甚至可以只使用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AT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我们以host-10.0.0.3为例说明。①host的网关设置为NAT主机,当host向Internet发送数据时,这个数据包就会被送到NAT主机,此时源IP地址是host的IP【10.0.0.3】,而目的IP是外网中的某个IP地址【140.203.8.22】,端口号是5503;②NAT主机会将这个数据包进行伪装,根据它的NAT转换表,将该数据包的端口替换为5001,并且源IP地址也替换为公网中的IP地址【140.203.14.66】,之后再向外发送;③目的主机收到数据包之后,如果要发送回复信息,那么目的主机所知道的只是NAT主机伪装之后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以它会在数据包中设置IP地址为【140.203.14.66】,端口号为5001;④NAT主机收到来自目的主机的回信后,发现端口号为5001,根据NAT转换表,它知道这是给host-10.0.0.3的数据,于是对其进行“去伪装”,恢复目的IP地址为【10.0.0.3】,端口号为5503,再进行交付。
  29. 考虑访问一个万维网文档,假设该文档的URL已知,但是万维网服务器的IP地址未知。该过程中需要用到HTTPDNS两种应用层协议以及TCPUDP两种传输层协议。假定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给接收方,接收方阅读电子邮件:①如果采用邮件代理方式,需要用到的应用层协议为SMTPPOP3(或者IMAP),传输层协议是TCP;②如果采用万维网方式,则用到的应用层协议为HTTPSMTP,传输层协议为TCP
  30. 路由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距离向量的和基于链路状态的。前者是一种分布式算法,节点不需要获取网络的全局拓扑信息,通过与邻居交换距离向量,以一种迭代计算的方式获得、更新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以及中间转发节点,存在循环回路、收敛慢、无穷计数等问题;后者是一种集中式算法,节点需要获取到网络的全局拓扑信息,将自己到邻居节点的信息广播到全网,利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到其他节点的路由,有可能存在路由震荡问题,但算法健壮性较好。
  31. 面向连接服务的三个阶段:请求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
  32. LLC子层完成通常意义下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33. OSI七层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解决了点到点的数据传输问题,网络层解决了数据包的寻路问题,传输层解决了通信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
  34. 使用负载丢弃方法解决网络拥塞问题,对于视频数据流,应该采用牛奶策略;对于文件传输数据流,应该采用葡萄酒策略

牛奶策略认为新的比旧的好,葡萄酒策略认为旧的比新的好.

  1. 虚电路子网可以采用而数据报子网不能采用的拥塞控制方法有:准入控制
  2. 数据包子网的拥塞控制方法有:警告位抑制分组负载丢弃(载荷脱落)。
  3. 局域网组网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4. 不可以采用资源预留策略提高服务质量的通信子网是:数据报子网
  5. 在Internet中能够提供给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邮件的协议是SMTP.
  6. TCP的特点:通信双方需要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接收和发送进程间的传输可靠;有流量控制,发送方不会淹没接收方;有拥塞控制,网络负载过重时限制发送方的发送;不提供延迟保证和最小带宽保证。
  7. UDP的特点:通信双方不需要建立连接,接收和发送进程间的传输不可靠;无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也没有带宽保证;但延迟比TCP小。
  8. 虚电路: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先要建立一条逻辑通路,但因为这条逻辑通路不是独占的、专用的,所以称之为虚电路;传输数据之前首先要建立连接,然后多个分组都沿着这条线路的顺序到达目的节点,然后释放这个虚电路。
  9. 数据报:每个分组被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必须包含有目的地的完整地址信息;主机想发送数据随时可以发送,无需等待连接建立;每个分组独立寻径、独立处理、独立到达目的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246009/article/details/10677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