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第二章 如何进行创意思考


专栏传送门

第二章 如何进行创意思考

思维方式也可以划分为分析型和创意型两种。作者在第二章讨论的的是创意型的思维方式,第3、4、5章则重点讨论分析型思维。

水平思考法

法则3 创意思考法是一种“后门”思考法。

创意思考法经常被当作“水平思考法”的同义词。
下表是传统的垂直思考法和水平思考法之间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还是不清楚什么叫“水平思考”,那可以看一下下面的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倒霉的商人欠了别人一大笔钱。由于没钱还债,商人很可能会被债主投进大牢。
债主是个脾气又坏人又丑的糟老头子,但他却看上了商人年轻貌美的女儿。于是他告诉商人:“我有个办法,不仅可以把你的债务一笔勾销,还能让你的女儿免于因为你入狱而流落街头。”
具体办法是这样的:债主把一黑一白两块小石头,放进一个空袋子里,然后让商人的漂亮女儿摸出一块。如果摸到白石头,则她父亲的欠债一笔勾销,她也无须嫁给债主;如果摸到的是黑石头,债务仍然可以一笔勾销,但她必须嫁给债主。如果她不答应这个游戏,那么她父亲会被立刻投进监狱。
人父女别无选择,只好答应。于是三人来到债主花园内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上,债主俯身捡起两块黑色小石头扔进钱袋里,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这一切都被商人女儿看在眼里。
想想看,如果这个可怜的姑娘向你求救,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呢?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单单依靠逻辑是行不通的。此时有两种可能:
1.她摸出一块黑色石头,牺牲自己,让父亲免受牢狱之灾;
2.她拒绝选择,当场揭露债主的把戏,要求对方给个说法。
垂直思考者会想,商人女儿肯定要摸出一块石头,这个前提是无法改变的,问题是怎么在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帮她脱身。而水平思考者则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思考如何改变这个前提。垂直思考者会用比较理性的方式,沿着逻辑的路线想办法。水平思考者则不走寻常路,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问题,而不是接受别人提出的前提条件。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
“请选吧,我的姑娘。”债主说。商人的女儿把手伸进钱袋,掏出一块石头,还没来得及看清石头的颜色,她就故意把它掉到地上,跟一堆鹅卵石混到了一起。“我真是太笨了,”她一边假装在寻找石头,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但没关系,只要看看钱袋里的那块石头是什么颜色,就可以判断我刚才摸出的那块石头是什么颜色了。”
债主一时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让那个女孩拿出钱袋里的石头,结果可想而知。

就这样,通过运用创意思考,商人的女儿反败为胜,在一场看似必输的赌局中打败了对手。事实上,如果债主一开始就表现出诚实,把一黑一白两块石头放进钱袋,那个女孩赢得赌局的概率就会降低到50%。但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那个女孩赢得赌局,不仅不用嫁给债主,她父亲的欠债也一笔勾销。

一旦学会运用创意思考,商人的女儿就可以有两种方式赢得赌局:
其一,在债主把石头放进钱袋之后,女孩把手伸进钱袋之前,她可以要求改变规则,以拿到黑色石头为赢,她甚至可以请债主把手伸进口袋,替她取出石头。
其二,正如女孩在故事中所做的,把手伸进钱袋,在取出石头的瞬间把石头丢进鹅卵石中,然后根据剩下的石头颜色来判断刚取出的石头颜色。

哪些因素会妨碍我们进行创意思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程序性反应,什么是非程序性反应。
基本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属于不假思索的程序性反应,这样我们就不用在那些日常琐事上费脑子了,比如说去商店购物、开车、对家人或同事说“你好”等等。可问题是,一旦我们遇到新情况,这些程序性反应就不灵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发挥创意,启动非程序性反应。

以下题目可作创意性思考练习。

|题目1 | 加个元素

在下面的等式中加个元素,使其可解:
IX = 6

|题目2 | 拖布
想想看,怎样才能让“地板很脏,因为莎莉刚刚擦过地”这句话言之成理?

|题目3 | 模式

观察下面的模式,在空白处填上E、F、G、H、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4 | 9个点
用最多4条直线(笔尖不离纸)把下面的9个点连接起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5 | 两个水桶

马戏团老板派小丑去附近河边打水给大象喝。因为想在里面加入一种特殊的健康浓缩剂,所以需要整整7加仑水,不能多,也不能少。他给了小丑两个水桶,一个5加仑,一个3加仑,让小丑去打整整7加仑水。请问,小丑该怎么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注微信公众号二进制人工智能,回复第二章答案,即可获得相关答案。

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

法则4 聚合性思维让思路集中于一点,发散性思维让思路向四方延展。

在展开分析的过程中,从头至尾,我们主要会采用两种思维模式:聚合性思维或者是发散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会把所有思考都集中到一点。当我们从一个比较窄的视角分析某个问题,或者说集中精力思考一个点时,就是聚合性思维模式;而当我们从一个比较宽的角度审视一个问题,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和材料,收集新信息,或者思考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时,就是发散性思维模式。

发散性思维会让你脑洞大开,迸发出许多新的创意和想法,而聚合性思维则会让你深度思考某一个细节,直到找到答案。这就好比照相机镜头,发散性思维模式可以让你看到更多东西,而聚合性思维模式则能让你把某一个东西看得更清楚。或者你可以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来比喻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都很重要。发散性思维能让你迸发很多创意,而聚合性思维则可以帮我们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如果不会发散思考,我们就无法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如果不会聚合思考,我们就会一直分析下去,却始终无法确定最终答案。所以要想有效解决问题,就一定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思维模式。

不幸的是,由于这两种思维方式过于对立,所以我们很难同时用它们进行思考。大多数人都只擅长其中一种思维方式,要么聚合,要么发散。相比之下,人天生更擅长聚合性思维,也就是说,我们会本能地排斥发散性思维。

要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就要从左脑和右脑思维说起。

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博士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两个半脑功能不同,但有时又有部分重合。大脑的左右两半分别擅长不同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左脑擅长分析,而右脑则擅长创意。在所有习惯用右手的人当中,95%的人都是用左脑进行分析,用右脑进行创意思考;而绝大多数“左撇子”的左、右脑功能与右手人士完全相反。

我们的左脑善于分析,进行线性思考,比较理性,负责管理言语表达,所以左脑思考通常属于“聚光”思考。当我们需要安排财务预算、记住姓名和日期,或者设定目标时,我们会使用左脑。

我们的右脑则比较全面,善于想象,比较有艺术思维,擅长管理非言语表达,所以右脑思维通常被认为是“散光”思考。当我们需要回忆起另一个人的长相,欣赏音乐,或者做白日梦时,我们就是在动用右脑。

由于大多数西方人的思维模式都是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比较讲求线性逻辑思考,所以西方教育系统比较推崇左脑思考,而不太注重右脑思考。

左脑和右脑的区分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作者简单总结了一下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的特点,如表2-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只用左脑或右脑进行思考,但下面的例子还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右脑思考。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然后拿出一张白纸,写出至少六种回应。

什么说一个好点子就像是一座冰山?

可能的答案如下:

  • 因为好点子很酷!
  • 因为好点子引人注目。
  • 因为好点子会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 因为好点子很容易消失。
  • 因为好点子往往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 因为好点子是浑然天成的。
  • 因为好点子会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
  • 因为好点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
  • 因为好点子总是一堆一堆地出现。
  • 因为好点子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才会出现。
  • 因为如果没有看到它,它就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般的影响。
  • 你必须走很长一段路才能找到一个好点子。
  • 一旦找错地方,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好点子。
  • 你通常只看到一个好点子的一部分,还有更多部分是你没看到的。
  • 一个好点子往往很有深度,但并非每个人都能看到它。
  • 一个好点子当时带来的好处只有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要在未来才会体现出来。

思维导图

有一种记笔记的方式能很好地把线性思维和视觉思维结合起来,那就是思维导图(mind maps)。
思维导图综合了左脑和右脑的思维特点。由于传统的记笔记方式只利用我们的一半大脑,而思维导图可以同时启动左右两脑,从而提高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水平。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我们通常会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处写下自己阅读的主题;然后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散出多条线索(也就是该主题的次一级主题),就像是树的枝丫。最后我们可以在“枝丫”上用图形和不同色彩来做笔记,而这些方式都是传统笔记方式不会用到的。思维导图看起来很随意,但它却能让我们更容易看到“总体情况”。这种方法对所有人都适用,尤其是视觉型学习者。

我们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跟传统的两栏式笔记结合一下,从而让学习者在听讲座或演示过程中随手记下多个要点,并将其有机地整合起来。

下面是一些创建思维导图的具体做法:

  • 在白纸的正中央写下你正在学习或阅读的主题,外面画个方框,我们可以把该主题看成是一棵大树的主干。
  • 将该主题的每一个要点变成一条枝丫,由主干向外扩散。
  • 每一条枝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 在每一个枝丫上写下一个关键词或短语。
  • 用箭头来表示不同枝丫之间的关系。
  • 使用符号或插图。
  • 使用大写字母,也可以加着重符。
  • 使用下划线或粗体。
  • 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修饰。
  • 要有创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魔鬼代言人

法则5 用魔鬼代言人帮你更客观,思维更开放。

所谓“魔鬼代言人”,就是那些硬抬杠,拼命为相反观点辩护的人。你可以当自己的魔鬼代言人,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
如图2-3所示,魔鬼代言人技巧会迫使我们思考对手的正确之处,或者某一话题的另一面。当我们强迫自己认为对手正确时,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客观。该技巧在进行谈判准备时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事先预想到对方的思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想象你在一家大型市场调研公司工作。上司指派你写一份A公司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你坚信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价格非常敏感,由于同类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美誉度差别越来越大,所以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你需要确认自己的观点,于是决定去拜访A公司的市场营销总监。但问题是,你怎么保证自己的思考是全面的呢?如果你的观点并不能说服A公司的人,或者A公司的人三言两语就把你的观点驳倒,你的调研报告就将毫无意义。这时你就可以启动魔鬼代言人(此时你的观点是市场对该类产品的价格不敏感),先在公司内部召集一个会议,请大家反驳你的观点。比如说你可以问:“看来市场对这类产品的价格并不那么敏感,对吗?”一旦有人反驳你,认为“市场对该类产品的价格很敏感”,你就可以记下对方的说法,在你跟A公司的人开会时,它们都将变成你的武器。

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

法则6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急于评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是三个最要命的点子杀手。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
接受现状其实是对创造力的极大扼杀。要想发挥创造力,我们就必须学会怀疑那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甚至是不言而喻的事。“1+1真的等于2吗?”可能等于2,但也有可能等于11,比如说“1+1=11”。或者当你把一个“1”横过来放在一个竖“1”上时,它就变成了“T”。

管理咨询顾问们经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挑战显而易见。打个比方,你是一位管理咨询专家,客户给你打来电话:“利润一直在下滑,因为我们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你能想办法帮我们降低成本吗?”这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利润下滑的罪魁祸首真的是成本升高吗?说不定是其他原因呢,比如说定价太低,或者销售折扣太高等等。

急于评判新点子

把你的右手看成“点子孵化器”,左手看成“点子评判器”。一旦右手蹦出一个新点子,左手就会想要一下子拍死它。要想改掉这个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按住自己的左手。
在进行创意思考时,任何点子都可以提出来,不管它是好是坏,有用没用,合法还是不合法。先把所有能想到的点子列出来,然后再进行评估。但到了这一阶段,往往会发生一件比较奇怪的事。当你重新看那些刚开始被排除的想法时,你可能会说:“等等,这个点子也挺有意思。”

害怕自己看上去像傻瓜
无论是不敢质疑现状,还是急于评判新点子,归根结底可能都是因为害怕让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种心理很正常。很多人小时候就学会要避免成为众人嘲笑的靶子,并且将这种心理一直延续到长大后。比如说在那些等级清晰的公司里,年轻人虽然经常会冒出一些新奇古怪的点子,但却很少跟领导提出,因为他们害怕会被领导看成笨蛋,从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所以他们宁愿稳妥点儿,少出头,少犯错,少提想法。领导也是一样,大多数领导都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多年经营的形象,都不想被下属看成是老糊涂蛋,所以轻易也不会提出任何新点子。

简言之,我们必须克服各种漠然、轻率和不安全感。人们经常会因为不够热情而无法客观评价一些新想法,或者直接排斥一些新的发明或文学艺术风格,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尤其是当一个人被奉为其所在领域的权威,需要拼命捍卫自己的声誉时,更是如此。下面举几个著名的例子:

  • 1928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来到米高梅公司试镜,试镜人员对他的评价是“根本不懂表演。唱起歌来像猫叫。略懂舞蹈”。这位年轻人名叫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美国著名电影演员、舞蹈家、舞台剧演员、编舞、歌手。1950年,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五名。)
  • 毕加索成名前曾在巴黎街头画画。一次下大雨,他恳请一位餐馆老板让他把画搬到餐馆内避雨,遭到老板拒绝,理由是“这些画根本不配进入我的餐馆”。
  • 我们不喜欢他们的声音,而且一边用吉他演奏一边唱歌的做法也要过时了。”1962年一家唱片公司在拒绝签约披头士乐队时如此说道。
  • 可问题是……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1968年,IBM的一位工程师这样评价微型集成电路片。
  • 麦当娜,20世纪最卖座的女摇滚艺术家,却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被多家唱片公司拒绝。一位经纪人的评价是,“她嗓音不够独特,无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因为判断失误而错失良机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把它分为“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
Ⅰ类错误是指那些我们本该拒绝却没有拒绝的错误;而Ⅱ类错误则是那些我们本该说“yes”但却没有说的错误。Ⅰ类错误会带来直接损失;而Ⅱ类错误则会让我们错失良机。当我们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结果错过一个大好机会时,我们就犯了Ⅱ类错误。比如说,一家电影公司拒绝一个剧本,结果另一家电影公司用这个剧本拍出一部卖座大片时,那第一家公司就犯了Ⅱ类错误。
Ⅱ类错误虽然很普遍,但却很难被发现,事实上,大多数Ⅱ类错误永远都不会被发现。因为同样的机会很难在短期内重复出现,一旦一个想法被排除或束之高阁,我们就会把它完全抛到脑后,根本不会问其他同事是否有兴趣尝试一下该想法。
大多数情况下,拒绝一个有点风险但可能成功的点子,要比接受这个点子容易得多,因为我们不愿意冒险。只要大多数人(以及他们供职的部门或组织)都需要用结果,而不是用他们所错过的机会来说话,Ⅱ类错误就在所难免。

法则7 务必牢记“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清单。

  • 点子杀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点子孵化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头脑风暴

法则8 头脑风暴的主要规则是,大家提出点子时,数量比质量更重要;新奇的想法要永远受到鼓励和欢迎;等所有人都提出想法之后再评估;鼓励“搭顺风车”。

要想发挥创造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点子,而产生点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最佳参与人数通常是6到15人。找个房间,找块白板,以便随时写下新点子。一定要记住,头脑风暴的目的是碰撞出“新奇而合理的点子”——这是创造力的核心。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遵守头脑风暴的基本规则:

首先,量比质重要。要让点子从参与者的舌尖上源源不断地流向白板。
再次,要等所有人都说完之后再评估。千万不要听到一个想法之后就立刻评论,因为这样会影响其他人提出另一个新点子。

最后,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有人会不可避免地“搭顺风车”, “听到你说这个,我突然想到……”“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不如……”。“搭顺风车”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另一个人的思路之上进一步延伸,提出一个更进一步的想法。头脑风暴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发现白板上已经被涂得乱七八糟了。有些参与者可能会偷笑甚至大笑,这很正常,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尤其是在办公环境中。一旦对这些点子进行梳理或总结,你就会感到大吃一惊。比如说那些不熟悉头脑风暴的经理会发现,原来大家的“集体头脑”中竟然隐藏着如此之多的好点子。
表2-3可以启发你的思路,帮你更好地理解你的公司、产品以及当前的市场机遇。如果你能召集一群人围绕该表格进行一番头脑风暴,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格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到底属于什么行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让你对自己的公司产生新的认识。这个问题曾经帮助很多公司管理者找到新的市场机遇。很多时候,在一家公司时间一长,我们就很容易忘记这家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会变得墨守成规,视野狭窄。打个比方,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报纸印刷。那么这家公司属于什么行业呢?有人会说,“当然是报纸行业”。但它为什么不能被归入“信息行业”呢?
这样一想,你对自己的公司就会有新的认识。要想扩大业务,你其实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去卖更多报纸,你完全可以进入一个新的相关市场。

再想想看,航空公司到底是属于航空业还是运输业?可口可乐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当初该公司将自己定义为“一家碳酸饮料公司,并占据该行业80%的市场份额”,虽然听上去很好听,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意味着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后来可口可乐公司重新定义自己,宣称自己是一家“即开即饮”饮料公司,这样一来,它在该行业的市场份额就只有10%了。即开即饮饮料包括瓶装水、果汁、牛奶和许多其他罐装或瓶装饮料,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就这样,通过重新定义自己所属的行业,可口可乐公司找到了新的市场空间,重新焕发了活力。

重述问题

法则9 想想看,这个问题真的是问题吗?试着重新定义眼前的问题。

有个问题:“一家餐厅正在流失客户,原因在于客户觉得等位的时间太长了。”

想想看,如果这家餐厅请你当顾问,现在你需要给该餐厅所属的集团总部提交报告,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 扩大餐厅规模,提供更多就餐空间。
  • 改进点餐流程,让点菜上菜过程更顺畅。
  • 拒绝“只喝饮料”的食客,不允许不点餐的客人占座位。

这些方案都不错。但它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加快客人的进餐速度。或者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想想怎样能让客人在等餐时不那么烦躁。比如说,你可以在客人等候区装台电视,或者为等位的客人安排免费小点心,或者在等位区安装一些娱乐设施等等。
还有一个办法是,分散客人的就餐时间,减少同一时间就餐的人数。比如说设法激励更多常客在非高峰时间就餐——你可以给某一时段前来用餐的客人提供特殊折扣,或者在非高峰时段安排一些特殊活动,比如说图书签售、吉他表演等等。
人们很少会退后一步,重新思考眼前的目标。大多数人一遇到问题,几乎都会立刻开始想办法。要想变得更有创意,一个办法就是给每个问题清晰地定义两三个不同的目标。

再举个例子:一家农产品进口协会想要减少梨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刚开始该协会把自己的目标确定为“降低梨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按照这个思路,管理层想出了一系列改进分销系统和包装流程的方法,比如说用更多软包装,使用更小的包装盒等。虽然这些方法也都能起到一些作用,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此时我们可以试试重新描述问题:“怎样才能让梨不那么容易损坏?”首先你可以重新观察一下梨的生长过程,然后对其加以改造。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该协会最终培育出了一种“苹果梨”,这种水果有着梨子的味道,但同时兼有苹果的硬度。如今这种水果已经到处可见了。

从现在起,养成一个好习惯,每次遇到问题时,问问自己,能不能换种方式描述眼前的问题呢?

推销创意

法则10 在推销一个新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要想把创意变成现实,你必须学会争取到一些关键人士的支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你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你的盟友。先从比你层级低的人开始,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听听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认为你的想法如何。千万别指望所有人都支持你,无论你说什么,总是会有人表示反对。事实上,要想获得大家的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请那些会影响到你项目命运的人提出建议。
很多好主意最终之所以被埋没,很多时候都是坏在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上。所以在征求意见时,如果听到有人提出一些看似不相干的想法,千万别意外。认真记录下这些问题,然后想想怎么利用它们完善你的创意。
假设你的创意很好,关键人物也表示支持,希望能调动资源大干一场。你要表示积极欢迎。不要让其他人觉得你想独占所有功劳,参与的人越多,你的创意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投入精力时,他就会希望能从这件事上得到回报。一旦对方接受你的创意,就立刻准备答应对方一些条件,万事如意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有时为了成功,你必须学会妥协。

最后,一定要认真揣摩终极决策者的心理,他们才是你的听众,为了说服他们,你一定要下足功夫。你对听众越了解,就越能更好地修改你的说词。要想说服终极决策者,你的言辞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而且充满激情,同时要突出你的创意的逻辑性和新奇性。一定要记住,感性的力量要大于理性,在推销一个新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内容来源:《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378835/article/details/1084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