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青春为何“累觉不爱”?

备注:本文摘自 新浪微博的一篇文章
原文链接: http://e.weibo.com/mediaprofile/article/detail?uid=2803301701&aid=10078313


又看了一遍老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主人公柳佳与同事的对话让人颇为感慨。她说:“将军们的妻子怎么都又老又丑?要是我,肯定能当个出色的将军夫人。”同事答道:“想当将军夫人,就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边境上、森林里、沙漠上,过上20年。”

       不由想起一位朋友托我介绍男友,提出“五好标准”:工作好,家境好,学历好,长相好,性格好。苦苦搜罗,撒网打听,终于觅得一优质男,兴致勃勃跟姑娘一说,姑娘却并不“感冒”,原来,这个男孩和她心目中“身高1米80”的标准相比,矮了两厘米!

      两厘米,可以将一段姻缘拒之门外。反过来讲,一套市区的房子,一辆15万以上的车,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当地的户口……都会成为婚恋中的“硬通货”,并与缘分构成正相关。本来是感情世界的眷恋,变成了物质世界的比拼;年轻人本该缱绻美好的婚恋,变成了有些赤裸裸的“市场”。

      有“市场”就有“标价”。不知从何时起,当谈论到择偶,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不是怦然心动、芳心暗许、两情相悦等描绘爱情的词语,而是身高、长相、收入、房车等够准确也够现实的“标签”。在“屌丝”哀叹“女神”难追的同时,原来红娘口中的“端庄大方、秀外慧中、踏实上进、自立自强”等词汇,也变成了物质化的“白富美”、“高富帅”。甚至出现极端的个例,“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

      市场加标价就会把“交谊”变成“交易”。工作忙、生活圈子窄,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找到另一半的年轻人,在父母的催促下,把终身大事交付给了“市场”,“8分钟相亲”等各种交友联谊日渐时兴。8分钟能了解什么?不是花前月下、互吐衷肠,而是双方摆定各自的“价码”,符合“硬件条件”再来谈“感觉”。

      “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一张张本应青春四溢的脸被“暮气”笼罩。是啊,生活成本日益高涨,房价逼近“天价”,在选择爱人的同时,选择一个富足安逸的生活,通过婚姻一劳永逸,成为时下一些女孩的梦想。可是,又有多少男孩能“达标”呢?如果“达标”了,他们又会怎么想呢?一位相亲屡屡碰壁的小伙子告诉某婚恋专家,自己决定买房了,以提高择偶时的“身价”,专家正在唏嘘,没成想小伙子补充道:“等我买了房,一定要找个更漂亮的。”

      男友没有房子,我该嫁吗?女友是外地人,父母不同意怎么办?……对青年男女而言,一连串的纠结背后,当然有面对社会大环境的无奈,但从根本上讲则是源于个人内心。正如那位下决心买房的小伙子,当用“漂亮”去选择伴侣时,大可不必抱怨对方用“房子”来衡量自己。相反,如果用一颗相信爱情的心,一种愿意同甘共苦的生活态度,一份愿意为未来共同打拼的责任和担当,才更有可能收获真爱,拥有美满的婚姻。

      为什么遇到合适的人那么难?为什么现在女孩的要求都那么高?为什么好男人都结婚或有女朋友了?因为想当“将军夫人”的人很多,而愿意“嫁给中尉”的人很少。事实上,“嫁给中尉”的婚姻或许会更加美满,因为这样的爱情,不会因为红颜老去而变淡,不会因为岁月而消逝,你说是吗?

猜你喜欢

转载自yimengzhu.iteye.com/blog/196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