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计算机概论

1.计算机的功能


2.数据的部分传输路径


要加快系统性能,通常将内存容量加大就可以获得相当好的效果,因为所有的数据都要经过内存的传输,所以内存的容量如果太小,数据读写性能就不足,对性能的影响相当大。尤其在Linux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环境下,这点要特别注意。
基本上数据都是通过内存再流出去的。至于数据流入/流出内存,则是由CPU所发出的命令控制。而CPU实际要处理的数据完全来自于内存(不管是程序还是一般文件数据)


3.电脑硬件的五大单元

3.1 CPU

CPU一次读取数据的最大量是位(bit)

  • 64位CPU代表CPU一次可以读写64位数据
  • 32位CPU代表CPU一次可以读写32位数据

因为CPU读取数据量有限制,因此能够从内存中读写的数据也有所限制。
所以,一般32位的CPU所能读写的最大数据量,大概就是4GB

CPU每次能够处理的数据量称为字长(word size),字长依据CPU的设计而有32位与64位。我们现在所称的电脑时32或64位主要是依据这个CPU解析的字长而来。

3.1.0 CPU内部组成

  • 算术逻辑单元:主要负责程序运算和逻辑判断
  • 控制单元:主要协调各周边组件与各单元间的工作

3.1.1 CPU内部结构

3.1.2 CPU的架构

在2003年以前由Intel所开发的x86架构CPU由8位升级到16、32位,后来AMD依次架构修改新一代的CPU为64位,为区别两者的差异,因此64位的个人电脑CPU又被统称为x86-64架构

3.1.3 CPU的工作频率(CPU的频率速度=外频×倍频)

  • 外频
    CPU与外部组件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速度
  • 倍频
    CPU内部用来加速工作性能的一个倍数

举例:Intel i7-4790 CPU频率为 3.6GHz,表明这块CPU在一秒内可以进行3.6×109 次工作,每次工作都可进行少数的指令执行

3.2 内存

3.2.0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内存


例如:CMOS芯片,属于RAM,里面存的是电脑硬件配置信息和电脑其他有关的东西,电脑启动了就由电脑电源为其供电,电脑关闭则由一个纽扣电池供电保证数据不丢失。

3.2.1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内存

DRAM随机读写内存只有在通电时才能记录与使用,断电之后数据就消失。因此这种RAM为挥发性内存

3.2.2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内存

所谓的“静态”,是指这种存储器只要保持通电,里面储存的数据就可以恒常保持。例如:CPU中的二级缓存L2Cache就是SRAM。

3.2.3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它是指包含永久或半永久数据的计算机 存储芯片。即使关闭计算机后,ROM的内容也会保留。

例1: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固化在ROM中,现在BIOS通常写在类似闪存Flash或EEPROM中。
BIOS是个程序,这个程序写死在主板上面的一个存储芯片(ROM)中。
BIOS对于个人电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系统在启动时首先会去读取的一个程序。

例2:固件(firmware)(固件就是固定在硬件上面的控制软件)很多也是使用ROM来进行软件的写入。

3.3 显卡(又称为Video Graphics Array,VGA)

显卡
将计算机系统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后驱动显示器,并向显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计算机主板的重要组件

一般对于图形影像的显示重点在于分辨率与颜色深度,因为每个图像显示的颜色会占用内存,因此显卡上面会有集成内存并被称为显存,这个显存容量将会影响到你的屏幕分辨率与颜色深度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位于显卡的风扇下面)
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运行绘图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D-Sub(VGA接口)

PCIe接口(插显卡)

各种管道的PCIe,管道越多,总带宽越高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是一种视频接口标准,设计的目的是用来传输未经压缩的数字化影像。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界面,是一种全数字化影像和声音发送接口,可以发送未压缩的音频及视频信号。

DP(DisplayPort)
主要用于视频源与显示器等设备的连接,并也支持携带音频、USB和其他形式的数据

3.4 硬盘与存储设备

3.4.0 HDD(Hard Disk Drive)机械硬盘

是电机械数据存储装置,其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使用 磁性存储和一个或多个刚性的快速旋转盘片涂覆有磁性材料。


实际数据都是卸载具有磁性物质的碟片上面
读写主要是通过机械手臂上的磁头(head)来完成,实际运行时,主轴马达让碟片转动,然后机械手臂可伸展让磁头在碟片上面进行读写的操作,由于单一碟片的容量有限,因此有的硬盘内部会有两个以上的碟片。

如何写入数据呢?
数据写入是以碟片转圈的方式读写。

认识扇区、磁道、柱面

  • 扇区(sector)磁盘的最小物理存储单位
  • 磁道(track)同一个同心圆的扇区组合成的圆
  • 柱面(cylinder)所有碟片上面的同一个磁道组合成的柱面



    磁盘分区
  • MBR模式(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MS-DOS)
    是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即C/H/S地址的0柱面0磁头1扇区,也叫做MBR扇区。
  • GPT模式(GUID Partition Table 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
    是指全局唯一标识磁盘分区表格式,它是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标准的一部分

HDD的数据传输接口

1.SATA接口

SATA的插口

2.SAS接口


3.USB接口

3.4.1 SSD(Solid State Disk)固态硬盘

是一种主要以闪存(NAND Flash)作为永久性存储器的电脑存储设备。



SSD的数据传输接口
固态硬盘采用SATA、PCI Express、mSATA、M.2、ZIF、IDE、U.2、CF、CFast等接口

3.5 主板

3.5.0 设备I/O地址与IRQ中断请求

主板负责各电脑组件间的通信,但电脑组件太多,有输入/输出/不同存储设备等,主板芯片组如何负责通信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I/O地址与IRQ。

  • I/O地址有点类似每个设备的门牌号码,每个设备都有它自己的地址
  • IRQ可以想成是各个门派连接到邮件中心(CPU)的专门路径。各设备可以通过IRQ中断请求来告知CPU该设备的工作情况,以方便CPU进行工作分配的任务。

3.5.1 CMOS与BIOS

  • CMOS主要功能为记录主板上面的重要参数,包括系统时间、CPU电压与频率、各项设备的I/O地址与IRQ(中断请求)等,由于这些数据的记录要用电,因此主板上有纽扣电池。

  • BIOS是写入到主板上某一块flash或EEPROM的程序,它可以在计算机启动的时候执行,以加载CMOS当中的参数,并尝试调用存储设备中的引导程序,进一步进入操作系统当中。

BIOS程序也可以修改CMOS中的数据,每种主板进入BIOS设置的程序的按键都不同

3.5.2连接外置设备的接口

主板与各项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主要都是在主机机箱的后方
1.PS/2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USB接口

3.声音输出、输入与麦克风

4.RJ-45网络头


4.电脑的运作流程


5.电脑上面常用的计算单位(容量、速度等)

  • 容量单位(用二进制)
    电脑对数据的判断主要依据有没有通电来记录信息,所以理论上对于每一个记录单位而言,它只认识0和1而已。
  • 速度单位(用十进制)
    CPU的命令周期常使用MHz(兆赫)或GHz(吉赫)之类的单位,Hz就是"次数/秒"的意思。在网络传输方面,由于网络使用的是bit,因此网络常使用单位为 Mbit/s (Mbits second),亦即每秒多少Mbit。
    举例:常听到"20M/5M"光纤传输速度,如果转成数据容量的字节时,其实理论最大传输值为:每秒2.5MB/每秒625KB的下载或上传速度

单位与进制位

进制位 Kilo Mega Giga Tera Peta Exa Zetta
二进制 1024 1024 K 1024 M 1024 G 1024 T 1024 P 1024 E
十进制 1000 1000 K 1000 M 1000 G 1000 T 1000 P 1000 E

单位换算
1 Byte(B)= 8 bit

1 Kilo Byte(KB) = 1024B

1 Mega Byte(MB) = 1024 KB

1 Giga Byte (GB)= 1024 MB

1 Tera Byte(TB)= 1024 GB

1 Peta Byte(PB) = 1024 TB

1 Exa Byte(EB) = 1024 PB

1 Zetta Byte(ZB) = 1024 EB

1 Yotta Byte(YB)= 1024 ZB

6.数字系统

早期电脑使用的是利用通电与否的特性制造的电子管,如果通电就是1,如果不通电则为0,后来沿用至今,这种只有0和1的环境为二进制(Binary)

7.字符编码系统

  • 英文编码表ASCII系统,每个符号(英文、数字或符号等)都会占用1 byte的记录,因此总共有28=256个
  • 中文编码系统,大陆地区GB2312GBK编码方案,台湾省使用Big5编码方案,每个汉字占2 byte,理论上最多可以有216=65536,亦即最多可达6万多个汉字
  • 国际组织ISO/IEC制定了所谓的Unicode编码系统,常称UTF-8(万国码)

8.软件程序运行

8.1 机器语言与编译型语言

  • 机器语言是机器能直接识别的程序语言或指令代码,无需经过翻译,每一操作码在计算机内部都有相应的电路来完成它,或指不经翻译即可为机器直接理解和接受的程序语言或指令代码。
  • 编译型语言是程序在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程为机器语言的文件,运行时不需要重新翻译,直接使用编译结果就行。
  • 解释型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在发布程序时,看起来省了道编译工序。但是在运行程序的时候,解释型语言必须先解释再运行。

8.2 操作系统

电脑系统相关软件/硬件的关系图

  • 操作系统的内核层直接参考硬件规格写成,所以同一个操作系统程序不能够在不一样的硬件架构下运行
  • 操作系统只是管理整个硬件资源
  • 应用程序的开发都是参考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所以该应用程序只能在该操作系统上面运行而已,不可以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也是一组程序,该程序的重点在于管理电脑的所有活动以及驱动系统中的所有硬件

  • 操作系统的内核
    内核程序主要管理硬件,提供合理的电脑系统资源分配(包括CPU资源、内存资源等)因此只要硬件不同,内核就得要进行修改才行。而由于内核只会进行电脑系统的资源分配,所以在上面还需要有应用程序的提供,用户才能够使用系统。

  • 系统调用
    为了保护内核,并且能让程序员比较容易开发软件,操作系统除了内核程序外,通常害会提供一套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那就是系统调用层

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硬件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8524215/article/details/11299713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