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信息的特征

信息质量属性

  1.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对精准程度。

  2.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对全部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 可靠性:指信息对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对,符合预期。

  4.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对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对间隔长短。

  5.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对成本在可以接收对范围之内。

  6.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对程度。

  7. 安全性:指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2 信息的功能

无重要考点

3 信息的传输模型

  •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 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息的设备,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它包括从信源到信道的所有设备,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等,使信源输出的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的信号。
  • 译码器: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设备,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原始信息与噪声的叠加)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息,可包括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等。
  • 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干扰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当噪声携带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掩盖导致传输失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2833744 查看本文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 系统的特征

1.1 总体特性

  1. 目的性:定义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或者抽象出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2.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元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排列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出系统的特定功能。
  3. 层次性: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系统和元素是相对的概念。元素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系统而言的,系统是从它包含元素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研究问题的角度变一变,系统就变为更高一级的元素,也称为子系统。
  4. 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受规则的约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秩序应是可以预见的;系统的状态以及演化路径有限并能被预测;系统的功能发生作用导致的后果也是可以预估的。稳定性强的系统使得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时,内部结构和秩序仍然能够保持。
  5. 突变性: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6. 自组织性: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7. 相似性: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系统具有相似性,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8. 相关性: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联系的,组成系统的元素必须有明确的边界,可以与别的元素区分开来。另外,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哲学上所说的那种普遍联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联系。
  9. 环境适应性:系统总处在一定环境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系统和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2 突出特性

  1. 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
  2. 脆弱性: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
  3. 健壮性:当系统面临干扰、输入错误、入侵等因素时,系统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状态而丧失原有功能、出现错误甚至表现处破坏功能。

2 信息系统

无重要考点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 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五个层次

了解哪五个层次即可

  1. 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传统产品中越来越多地融合了计算机(智能化)器件,使产品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智能电视、智能灯具等;另一个含义是产品携带了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数字化的,便于被计算机设备识别读取或被信息系统管理,如集成了车载电脑系统的小轿车。
  2.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产制造,优化工作流程,管理客户关系,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培养信息化人才并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涉及生产制造系统、ERP、CRM、SCM等。
  3. 产业信息化: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工艺、产品的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4. 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大信息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化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5. 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商务、教育、政务、公共服务、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服务,丰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提升人们生活、工作的质量。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等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

2 信息化的内涵

  1. 信息化的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2. 时域:一个长期的过程
  3. 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4. 手段: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5. 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6. 目的: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3 国家级信息系统

  •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 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
  •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 十二金:以“金”字冠名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

4 信息化的六要素

  1.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失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
  3.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它直接反映了效率、效果和效益。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4. 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包括微电子、计算机、电信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软件、信息系统开发和电子商务等。
  5. 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而合理的人才结构更是信息化人才的核心和关键。
  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必考题,可能是选择题,重点掌握

大的方面(4大)

  1. 立项:系统规划
  2.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3. 运维
  4. 消亡

小的方面(5小)

  1.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开发计划
  2.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提出系统的物理模型
  4. 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5. 运行维护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z6363/article/details/11503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