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树---扫描线(求重叠矩形面积)

线段树---扫描线求面积

一.讲解

扫描线:

下面是来自soar转载的一篇博客。

这篇博客解决了我对算区间长度时的不理解。实际上这个线段树的叶子节点保存的是这个点x坐标到下一个x坐标(排序后的)的区间长度。

题意:

二维平面有n个平行于坐标轴的矩形,现在要求出这些矩形的总面积. 重叠部分只能算一次.

分析:

线段树的典型扫描线用法.

首先假设有下图两个矩阵,我们如果用扫描线的方法如何计算它们的总面积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们将矩形的上下边分为上位边(即y坐标大的那条平行于x轴的边),和下位边(y坐标小的平行于x轴的边).然后我们把所有矩形的上下位边按照他们y坐标从小到大排序,可以得到4条扫描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又因为上面2个矩形有4个不同的浮点数x坐标,所以我们需要把x坐标离散化,这样才能用线段树来维护信息.所以我们这样离散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上图可知,4个不同的x坐标把x轴分成了3段有效的区间.这里要注意我们线段树中每个叶节点(控制区间[L,L])不是指X[L]坐标,而是指区间[X[L],X[L+1]].线段树中其他节点控制的区间[L,R],也是指的x坐标轴的第L个区间到第R个区间的范围,也就是X[L]到X[R+1]坐标的范围.

然后我们Y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入每条扫描线,并维护当前我们所读入的所有扫描线能有效覆盖X轴的最大长度sum[1].这里特别要注意如果我们读入的扫描线是矩形的下位边,那么我们就使得该范围的标记cnt位+1,如果是上位边,那么该范围的cnt就-1.所以如果cnt=0时,表示该节点控制的范围没有被覆盖,只要cnt!=0 就表示该节点控制的几块区间仍然被覆盖.

下面依次读入每条矩阵边,来一一分析,首先是读入第一条矩阵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读入了矩形1的下位边,那么该区域的cnt就+1=1了,所以该区域[10,20]就被覆盖了,然后可以推出整个区域被覆盖的长度是10.再根据第二条扫描线离第一条扫描线的高度差为5.所以不管你第二条扫描线是哪个矩形的什么边,或者能覆盖到X轴的什么范围,我上图中蓝色的矩形面积肯定是要算到总面积里面去的.即总面积ret+=sum[1]*(扫描线2的高度-扫描线1的高度).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下面读第二条扫描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第二条扫描线也是下位边,所以[15,20]和[20,25]的cnt+1.使得我们覆盖的范围变成了[10,25]了,并且第3条扫描线在20高度,所以这次我们必然增加的面积是上面深蓝色的长条=sum[1]*(扫描线3的高度-扫描线2的高度).

下面我们要读第三条扫描线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第三条扫描线是区间[10,20]的上位边,所以对应区间的cnt要-1,所以使得区间[10,15]的cnt=0了,而[15,20]区间的cnt-1之后变成了1.[20,25]的cnt仍然为1,不变.所以当前覆盖的有效x轴长度为10,即区间[15,25].所以增加的面积是图中褐色的部分.

到此,矩形的面积和就算出来了.由于对于任一矩形都是先读下位边(cnt+1),再读上位边(cnt-1)的,所以在更新线段树的过程中,任意节点的cnt都是>=0的.

下面说代码实现部分:

首先建立一个node结构体用来保存每条扫描线,node中有信息:

l: 表示扫描线的左端x坐标

r:表示扫描线的右端x坐标

h: 表示扫描线的高度

d: 为1或-1,标记扫描线是矩形的上位还是下位边.

我们首先读入所有矩形的信息,每读入一个矩形信息我们就更新两条扫描线,并且把矩形的两个端点x坐标放入X[MAXN]数组中,

然后我们对node和X都排序,node按h值从小到大排序.

X按从小到大排序.

然后我们在X的本地数组内,对X去重,并且用k表示一共有多少个X.

当我们需要找到第i个区域的两端点坐标时,只需要X[i]和X]i+1].

线段树维护cnt(根本信息)和sum两个信息,其中sum为double,cnt为int型.

cnt: >=0时表示本节点控制的区域内下位边个数-上位边个数的结果.如果==-1时,表示本节点左右子树的上下位边数不一致.

sum: 本节点控制的区域内cnt值不为0的区域总长度.

线段树操作:

PushDown(i,l,r):如果cnt!=-1,那么下放cnt信息,并更新子节点的sum信息.

PushUp(i,l,r): 根据子节点的cnt值和sum值更新父节点的cnt和sum值.

update(ql,qr,v,i,l,r): 使得[ql,qr]与[l,r]区间的公共部分cnt值+v.

如果ql<=l && r<=qr 且 cnt[i]!=-1的话,直接更新并return

否则先PushDown

在一次递归更新左右儿子

最后PushUp.

模板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lson (x << 1)
#define rson (x << 1 | 1)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e6 + 10;
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n;
ll x1, y1, x2, y2;
ll X[MAXN << 1];//X用来储存离散化x坐标 

struct ScanLine {
    
    
	ll l, r, h;
	int mark;
//  mark用于保存权值 (1 / -1)
	bool operator < (const ScanLine &rhs) const {
    
    
		return h < rhs.h;
	}
} line[MAXN << 1];

struct SegTree {
    
    
	int l, r, sum;
	ll len;
//  sum: 被完全覆盖的次数;
//  len: 区间内被截的长度。
} tree[MAXN << 2];

void build_tree(int x, int l, int r) {
    
    
//  我觉得最不容易写错的一种建树方法
	tree[x].l = l, tree[x].r = r;
	tree[x].len = 0;
	tree[x].sum = 0;
	if(l == r)
		return;
	int mid = (l + r) >> 1;
	build_tree(lson, l, mid);
	build_tree(rson, mid + 1, r);
	return;
}

void pushup(int x) {
    
    
	int l = tree[x].l, r = tree[x].r;
	if(tree[x].sum /* 也就是说被覆盖过 */ )
		tree[x].len = X[r + 1] - X[l];
//      更新长度        
	else
		tree[x].len = tree[lson].len + tree[rson].len;
//      合并儿子信息
}

void edit_tree(int x, ll L, ll R, int c) {
    
    
	int l = tree[x].l, r = tree[x].r;
//  注意,l、r和L、R的意义完全不同
//  l、r表示这个节点管辖的下标范围
//  而L、R则表示需要修改的真实区间
	if(X[r + 1] <= L || R <= X[l])
		return;
//  这里加等号的原因:
//  假设现在考虑 [2,5], [5,8] 两条线段,要修改 [1,5] 区间的sum
//  很明显,虽然5在这个区间内,[5,8] 却并不是我们希望修改的线段
//  所以总结一下,就加上了等号
	if(L <= X[l] && X[r + 1] <= R) {
    
    
		tree[x].sum += c;
		pushup(x);
		return;
	}
	edit_tree(lson, L, R, c);
	edit_tree(rson, L, R, c);
	pushup(x);
}

int main() {
    
    
	scanf("%d", &n);
	for(int i = 1; i <= n; i++) {
    
    
		scanf("%lli %lli %lli %lli", &x1, &y1, &x2, &y2);
		X[2 * i - 1] = x1, X[2 * i] = x2;
		line[2 * i - 1] = (ScanLine) {
    
    x1, x2, y1, 1};
		line[2 * i] = (ScanLine) {
    
    x1, x2, y2, -1};
//      一条线段含两个端点,一个矩形的上下边都需要扫描线扫过
	}
	n <<= 1;
//  直接把 n <<= 1 方便操作
	sort(line + 1, line + n + 1);
	sort(X + 1, X + n + 1);
	int tot = unique(X + 1, X + n + 1) - X - 1;
//  去重最简单的方法:使用unique!(在<algorithm>库中)
	build_tree(1, 1, tot - 1);
//  为什么是 tot - 1 :
//  因为右端点的对应关系已经被篡改了嘛…
//  [1, tot - 1]描述的就是[X[1], X[tot]]
	ll ans = 0;
	for(int i = 1; i < n /* 最后一条边是不用管的 */ ; i++) {
    
    
		edit_tree(1, line[i].l, line[i].r, line[i].mark);
//      先把扫描线信息导入线段树
		ans += tree[1].len * (line[i + 1].h - line[i].h);
//      然后统计面积
	}
	printf("%lld", ans);
	return 0;
}

二.练习题

题目链接
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P5490
AC代码就是上面的模板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heWayForDream/article/details/11671194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