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基础】堆排序——O(nlogn)

堆排序

数组、链表都是一维的数据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堆是二维的数据结构,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所以许多程序员「谈堆色变」。但堆又是数据结构进阶必经的一步,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其梳理清楚。

堆: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完全二叉树:

  • 根节点的值 ≥ 子节点的值,这样的堆被称之为最大堆,或大顶堆;
  • 根节点的值 ≤ 子节点的值,这样的堆被称之为最小堆,或小顶堆。

img

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场,我们先来看一个程序员的段子放松一下:

你有哪些用计算机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经历?

我认识一个大牛,他不喜欢洗袜子,又不喜欢袜子的臭味。于是他买了很多样式一样的袜子,把这些袜子放在地上,根据臭的程度,摆一个二叉堆。每天早上,他 pop 两只最“香”的袜子,穿上;晚上回到家,把袜子脱下来,push 到堆里。某一天,top 的袜子超过他的耐臭能力,全扔掉,买新的。

如果我们将袜子 「臭的程度」 量化,这位大牛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构建一个大顶堆,然后将堆顶的袜子取出来。再调整剩下的袜子,构建出一个新的大顶堆,再次取出堆顶的袜子。这个过程使用的就是堆排序的思想,它是由 J. W. J. Williams 在 1964 年发明的。

堆排序过程如下:

  • 用数列构建出一个大顶堆,取出堆顶的数字;

  • 调整剩余的数字,构建出新的大顶堆,再次取出堆顶的数字;

  • 循环往复,完成整个排序。

整体的思路就是这么简单,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 如何用数列构建出一个大顶堆;
  • 取出堆顶的数字后,如何将剩余的数字调整成新的大顶堆。

构建大顶堆 & 调整堆

构建大顶堆有两种方式:

  • 方案一:从 0 开始,将每个数字依次插入堆中,一边插入,一边调整堆的结构,使其满足大顶堆的要求;
  • 方案二:将整个数列的初始状态视作一棵完全二叉树,自底向上调整树的结构,使其满足大顶堆的要求。

方案二更为常用,动图演示如下:

img

img

在介绍堆排序具体实现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完全二叉树的几个性质。将根节点的下标视为 0,则完全二叉树有如下性质:

  • 对于完全二叉树中的第 i 个数,它的左子节点下标:left = 2i + 1

  • 对于完全二叉树中的第 i 个数,它的右子节点下标:right = left + 1

  • 对于有 n 个元素的完全二叉树(n≥2)(n≥2),它的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下标:n/2 - 1

堆排序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 构建初始大顶堆
    buildMaxHeap(arr);
    for (int i = arr.length - 1; i > 0; i--) {
    
    
        // 将最大值交换到数组最后
        swap(arr, 0, i);
        // 调整剩余数组,使其满足大顶堆
        maxHeapify(arr, 0, i);
    }
}
// 构建初始大顶堆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nt[] arr) {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调整大顶堆,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下标就是 arr.length / 2-1
    for (int i = arr.length / 2 - 1; i >= 0; i--) {
    
    
        maxHeapify(arr, i, arr.length);
    }
}
// 调整大顶堆,第三个参数表示剩余未排序的数字的数量,也就是剩余堆的大小
private static void maxHeapify(int[] arr, int i, int heapSize) {
    
    
    // 左子结点下标
    int l = 2 * i + 1;
    // 右子结点下标
    int r = l + 1;
    // 记录根结点、左子树结点、右子树结点三者中的最大值下标
    int largest = i;
    // 与左子树结点比较
    if (l < heapSize && arr[l] > arr[largest]) {
    
    
        largest = l;
    }
    // 与右子树结点比较
    if (r < heapSize && arr[r] > arr[largest]) {
    
    
        largest = r;
    }
    if (largest != i) {
    
    
        // 将最大值交换为根结点
        swap(arr, i, largest);
        // 再次调整交换数字后的大顶堆
        maxHeapify(arr, largest, heapSize);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尚硅谷:

package 排序;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练习本.a;

public class 堆排序 {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腚堆或小顶堆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这个序列有序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要求将数组进行升序排序
		int arr[] = {
    
    4,6,8,5,9};
		heapSort(arr);
	}
	
	// 编写一个堆排序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nt temp = 0;
		// 分步完成
//		adjustHeap(arr, 1, arr.length);
//		System.err.println("第一次调整"+Arrays.toString(arr));	// 4,9,8,5,6
//		adjustHeap(arr, 0,arr.length);
//		System.err.println("第一次调整"+Arrays.toString(arr));	// 9, 6, 8, 5, 4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腚堆或小顶堆
		 * */
		for(int i = arr.length / 2 -1; i >=0; i--) {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这个序列有序 
		 * */
		for (int j = arr.length-1;j>0;j--) {
    
    
			// 交换
			swap(arr, 0, j);
			// 调整
			adjustHeap(arr, 0, j);
			}
		System.out.println("数组="+Arrays.toString(arr));
		
		}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腚堆或小顶堆
	 * 功能:完成 将 以 i对应的非叶子结点的树调整成大顶堆
	 * 例:  int arr[] =   {4,6,8,5,9};
	 * i = 1,adjustHeap=>{4,9,8,5,6}
	 * i = 0,adjustHeap=>{9,4,8,5,6}
	 *                 =>{9,6,8,5,4}
	 * @param arr 待调整的数组
	 * @param i 表示非叶子结点在数组中索引
	 * @param length 表示对多少个元素继续调整,length是在逐渐减少的
	 *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
    
    
		int temp = arr[i];	// 先取出当前元素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 开始调整
		// 说明:k = 2*i+1 是 i 的左子结点
		for (int k = 2*i+1; k < length; k=k*2+1) {
    
    
			if (k+1 < length && arr[k]<arr[k+1]) {
    
    
				k++;
			}
			if (arr[k]>temp) {
    
    
				arr[i] = arr[k];
				i = k;
			}else {
    
    
				break;
			}
		}
		// 当for循环结束后,我们已经将以i为父结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最顶(以i为父结点的局部二叉树)
		arr[i] = temp;
	}
	
	// 交换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i,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堆排序的第一步就是构建大顶堆,对应代码中的 buildMaxHeap 函数。我们将数组视作一颗完全二叉树,从它的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调整此结点和其左右子树,使这三个数字构成一个大顶堆。

调整过程由 maxHeapify 函数处理, maxHeapify 函数记录了最大值的下标,根结点和其左右子树结点在经过比较之后,将最大值交换到根结点位置。这样,这三个数字就构成了一个大顶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根结点和左右子树结点任何一个数字发生了交换,则还需要保证调整后的子树仍然是大顶堆,所以子树会执行一个递归的调整过程。

这里的递归比较难理解,我们打个比方:构建大顶堆的过程就是一堆数字比赛谁更大。比赛过程分为初赛、复赛、决赛,每场比赛都是三人参加。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参加初赛,只有叶子结点和第一批非叶子结点会进行三人组初赛。初赛的冠军站到三人组的根结点位置,然后继续参加后面的复赛。

而有的人生来就在上层,比如李小胖,它出生在数列的第一个位置上,是二叉树的根结点,当其他结点进行初赛、复赛时,它就静静躺在根结点的位置等一场决赛。

当王大强和张壮壮,经历了重重比拼来到了李小胖的左右子树结点位置。他们三个人开始决赛。王大强和张壮壮是靠实打实的实力打上来的,他们已经确认过自己是小组最强。而李小胖之前一直躺在这里等决赛。如果李小胖赢了他们两个,说明李小胖是所有小组里最强的,毋庸置疑,他可以继续坐在冠军宝座。

但李小胖如果输给了其中任何一个人,比如输给了王大强。王大强会和张壮壮对决,选出本次构建大顶堆的冠军。但李小胖能够坐享其成获得第三名吗?生活中或许会有这样的黑幕,但程序不会欺骗我们。李小胖跌落神坛之后,就要从王大强的打拼路线回去,继续向下比较,找到自己真正实力所在的真实位置。这就是 maxHeapify 中会继续递归调用 maxHeapify 的原因。

当构建出大顶堆之后,就要把冠军交换到数列最后,深藏功与名。来到冠军宝座的新人又要和李小胖一样,开始向下比较,找到自己的真实位置,使得剩下的 n−1n - 1 个数字构建成新的大顶堆。这就是 heapSort 方法的 for 循环中,调用 maxHeapify 的原因。

变量 heapSize 用来记录还剩下多少个数字没有排序完成,每当交换了一个堆顶的数字,heapSize 就会减 11。在 maxHeapify 方法中,使用 heapSize 来限制剩下的选手,不要和已经躺在数组最后,当过冠军的人比较,免得被暴揍。

这就是堆排序的思想。学习时我们采用的是最简单的代码实现,在熟练掌握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加一些小技巧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比如我们知道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存储数据,数字左移一位表示乘以 22,右移一位表示除以 22。所以堆排序代码中的arr.length / 2 - 1 可以修改为 (arr.length >> 1) - 1,左子结点下标2 * i + 1可以修改为(i << 1) + 1。需要注意的是,位运算符的优先级比加减运算的优先级低,所以必须给位运算过程加上括号。

注:在有的文章中,作者将堆的根节点下标视为 11,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第 i 个结点的左子结点下标为 2i,右子结点下标为 2i + 1,与 2i + 12i + 2 相比,计算量会少一点,本文未采取这种实现,但两种实现思路的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

分析可知,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堆排序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建堆(buildMaxHeap)和重建堆(maxHeapify,直译为大顶堆化)。所以时间复杂度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

根据数学运算可以推导出初始化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 O(n),重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所以堆排序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故不再给出证明过程。

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 O(1),只需要常数级的临时变量。

堆排序是一个优秀的排序算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快速排序的性能一般会优于堆排序。

练习

算法题:力扣 215. 数组中的第 K 个最大元素

在选择排序小节,我们提到过,这种只需要部分排序的场景,非常适合用选择排序或堆排序来完成。因为他们的排序过程都是每次找出数组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依次将每个数字排好序。这两者之间,堆排序在性能上又比选择排序更好。

//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构建初始大顶堆,然后再将堆调整 k-1 次,此时,堆顶的元素就是第 k 个最大元素。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KthLargest(int[] nums, int k) {
    
    
        buildMaxHeap(nums);
        // 调整 k-1 次
        for (int i = nums.length - 1; i > nums.length - k; i--) {
    
    
            swap(nums, 0, i);
            maxHeapify(nums, 0, i);
        }
        // 此时,堆顶的元素就是第 k 大的数
        return nums[0];
    }

    // 构建初始大顶堆
    public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nt[] arr) {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调整大顶堆,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下标就是 arr.length / 2-1
        for (int i = arr.length / 2 - 1; i >= 0; i--) {
    
    
            maxHeapify(arr, i, arr.length);
        }
    }

    // 调整大顶堆,第三个参数表示剩余未排序的数字的数量,也就是剩余堆的大小
    private static void maxHeapify(int[] arr, int i, int heapSize) {
    
    
        // 左子结点下标
        int l = 2 * i + 1;
        // 右子结点下标
        int r = l + 1;
        // 记录根结点、左子树结点、右子树结点三者中的最大值下标
        int largest = i;
        // 与左子树结点比较
        if (l < heapSize && arr[l] > arr[largest]) {
    
    
            largest = l;
        }
        // 与右子树结点比较
        if (r < heapSize && arr[r] > arr[largest]) {
    
    
            largest = r;
        }
        if (largest != i) {
    
    
            // 将最大值交换为根结点
            swap(arr, i, largest);
            // 再次调整交换数字后的大顶堆
            maxHeapify(arr, largest, heapSize);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java堆排序:

class Solution {
    
    
public static int findKthLargest(int[] nums, int k) {
    
    
    	heapSort(nums);
    	return nums[nums.length-k];
    }
    
	// 编写一个堆排序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nt temp = 0;
		// 分步完成
//		adjustHeap(arr, 1, arr.length);
//		System.err.println("第一次调整"+Arrays.toString(arr));	// 4,9,8,5,6
//		adjustHeap(arr, 0,arr.length);
//		System.err.println("第一次调整"+Arrays.toString(arr));	// 9, 6, 8, 5, 4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腚堆或小顶堆
		 * */
		// 构造一个大顶堆
		for(int i = arr.length / 2 -1; i >=0; i--) {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这个序列有序 
		 * */
		for (int j = arr.length-1;j>0;j--) {
    
    
			// 交换
			swap(arr, 0, j);
			// 调整
			adjustHeap(arr, 0, j);
			}
//		System.out.println("数组="+Arrays.toString(arr));
		
		}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
    
    
		int temp = arr[i];	// 先取出当前元素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 开始调整
		// 说明:k = 2*i+1 是 i 的左子结点
		for (int k = 2*i+1; k < length; k=k*2+1) {
    
    
			if (k+1 < length && arr[k]<arr[k+1]) {
    
    
				k++;
			}
			if (arr[k]>temp) {
    
    
				arr[i] = arr[k];
				i = k;
			}else {
    
    
				break;
			}
		}
		// 当for循环结束后,我们已经将以i为父结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最顶(以i为父结点的局部二叉树)
		arr[i] = temp;
	}
	
	// 交换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i,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go堆排序:

func findKthLargest(nums []int, k int) int {
    
    
	HeapSort(nums)
	return nums[len(nums)-k]
}

// 编写一个堆排序的方法
func HeapSort(arr []int) []int {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 */
	// 构造一个大顶堆
	for i := len(arr)/2-1 ; i>=0;i--{
    
    
		adjustHeap(arr,i,len(arr))
	}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这个序列有序
	 * */
	for j := len(arr)-1;j>0;j-- {
    
    
		arr[0],arr[j] = arr[j],arr[0]
		adjustHeap(arr,0,j)
	}
	return arr
}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func adjustHeap(arr []int,i int, length int)  {
    
    
	temp := arr[i];		// // 先取出当前元素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 开始调整
	// 说明:k = 2*i+1 是 i 的左子结点
	for k := 2*i+1;k < length; k = 2*k+1 {
    
    
		if k+1< length && arr[k] < arr[k+1] {
    
    
			k++;
		}
		if arr[k] > temp {
    
    
			arr[i] = arr[k];
			i = k;
		}else {
    
    
			break
		}
	}
	// 当for循环结束后,我们已经将以i为父结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最顶(以i为父结点的局部二叉树)
	arr[i] = temp
}

算法题:剑指 Offer 40. 最小的 k 个数

// 本题与上一题是类似的。
// 使用堆排序,先构建初始小顶堆,然后调整 k 次。此时数组末尾的 k 个元素组成的数组就是答案。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getLeastNumbers(int[] arr, int k) {
    
    
        buildMinHeap(arr);
        // 调整 k 次
        for (int i = arr.length - 1; i > arr.length - k - 1; i--) {
    
    
            swap(arr, 0, i);
            minHeapify(arr, 0, i);
        }
        // 取出 arr 末尾的 k 个元素
        int[] result = new int[k];
        System.arraycopy(arr, arr.length - k, result, 0, k);
        return result;
    }

    // 构建初始小顶堆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MinHeap(int[] arr) {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调整小顶堆,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下标就是 arr.length / 2-1
        for (int i = arr.length / 2 - 1; i >= 0; i--) {
    
    
            minHeapify(arr, i, arr.length);
        }
    }

    // 调整小顶堆,第三个参数表示剩余未排序的数字的数量,也就是剩余堆的大小
    private static void minHeapify(int[] arr, int i, int heapSize) {
    
    
        // 左子结点下标
        int l = 2 * i + 1;
        // 右子结点下标
        int r = l + 1;
        // 记录根结点、左子树结点、右子树结点三者中的最小值下标
        int smallest = i;
        // 与左子树结点比较
        if (l < heapSize && arr[l] < arr[smallest]) {
    
    
            smallest = l;
        }
        // 与右子树结点比较
        if (r < heapSize && arr[r] < arr[smallest]) {
    
    
            smallest = r;
        }
        if (smallest != i) {
    
    
            // 将最小值交换为根结点
            swap(arr, i, smallest);
            // 再次调整交换数字后的小顶堆
            minHeapify(arr, smallest, heapSize);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go堆排序:

func getLeastNumbers(arr []int, k int) []int {
    
    
	HeapSort(arr)
	a := make([]int,0,k)
	for i :=0 ; i<k ; i++ {
    
    
		a = append(a, arr[i])
	}
	return a
}

// 编写一个堆排序的方法
func HeapSort(arr []int) []int {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 */
	// 构造一个大顶堆
	for i := len(arr)/2-1 ; i>=0;i--{
    
    
		adjustHeap(arr,i,len(arr))
	}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这个序列有序
	 * */
	for j := len(arr)-1;j>0;j-- {
    
    
		arr[0],arr[j] = arr[j],arr[0]
		adjustHeap(arr,0,j)
	}
	return arr
}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func adjustHeap(arr []int,i int, length int)  {
    
    
	temp := arr[i];		// // 先取出当前元素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 开始调整
	// 说明:k = 2*i+1 是 i 的左子结点
	for k := 2*i+1;k < length; k = 2*k+1 {
    
    
		if k+1< length && arr[k] < arr[k+1] {
    
    
			k++;
		}
		if arr[k] > temp {
    
    
			arr[i] = arr[k];
			i = k;
		}else {
    
    
			break
		}
	}
	// 当for循环结束后,我们已经将以i为父结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最顶(以i为父结点的局部二叉树)
	arr[i] = temp
}

Java堆排序:

class Solution {
    
    
public static int[] getLeastNumbers(int[] arr, int k) {
    
    
    	heapSort(arr);
    	int a[] = new int [k];
    	for (int i = 0; i < k; i++) {
    
    
			a[i] = arr[i];
		}
    	return a;
    }
    
	// 编写一个堆排序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nt temp = 0;
		// 分步完成
//		adjustHeap(arr, 1, arr.length);
//		System.err.println("第一次调整"+Arrays.toString(arr));	// 4,9,8,5,6
//		adjustHeap(arr, 0,arr.length);
//		System.err.println("第一次调整"+Arrays.toString(arr));	// 9, 6, 8, 5, 4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腚堆或小顶堆
		 * */
		// 构造一个大顶堆
		for(int i = arr.length / 2 -1; i >=0; i--) {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这个序列有序 
		 * */
		for (int j = arr.length-1;j>0;j--) {
    
    
			// 交换
			swap(arr, 0, j);
			// 调整
			adjustHeap(arr, 0, j);
			}
//		System.out.println("数组="+Arrays.toString(arr));
		
		}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 1.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腚堆或小顶堆
	 * 功能:完成 将 以 i对应的非叶子结点的树调整成大顶堆
	 * 例:  int arr[] =   {4,6,8,5,9};
	 * i = 1,adjustHeap=>{4,9,8,5,6}
	 * i = 0,adjustHeap=>{9,4,8,5,6}
	 *                 =>{9,6,8,5,4}
	 * @param arr 待调整的数组
	 * @param i 表示非叶子结点在数组中索引
	 * @param length 表示对多少个元素继续调整,length是在逐渐减少的
	 *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
    
    
		int temp = arr[i];	// 先取出当前元素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 开始调整
		// 说明:k = 2*i+1 是 i 的左子结点
		for (int k = 2*i+1; k < length; k=k*2+1) {
    
    
			if (k+1 < length && arr[k]<arr[k+1]) {
    
    
				k++;
			}
			if (arr[k]>temp) {
    
    
				arr[i] = arr[k];
				i = k;
			}else {
    
    
				break;
			}
		}
		// 当for循环结束后,我们已经将以i为父结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最顶(以i为父结点的局部二叉树)
		arr[i] = temp;
	}
	
	// 交换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i,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疑资料qq群:100757672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5696377/article/details/1234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