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深度工作》

这一篇博客是最近在读书籍的读后感,感触颇深,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在电脑里下载了这本书《深度工作》,花了小半天看完,里面涉及的观点非常有实践性,分享给大家。

 

一、深度工作的原因?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作为一名研究生或者工程师,工作时长经常10小时起步,然而效率高者有,上班摸鱼者有,工作做不好,还脱发失眠。这其中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时间利用率的不同。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简言之,深度工作就是要不断挖掘个人的极限,在无干扰的时间状态下高度集中精力高效完成某件事。听上去很简单,然而碎片化与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正如书中提到的意志力测试实验,欲望是随处可见的,并非个例。我也有意识的尝试了一下这个实验,很抱歉的是我发现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竟然只有20分钟,因为微信会振动,QQ消息会提醒,邮件会显示等等。本来想坚持有意识训练深度工作准则一个月再来写读书笔记的,但今天正好有空就安排时间先写了,现在开始计划有10天了,目前能达到的最长时间能有5h,更长的时间就有点脑容量不够的感觉了。

 

与之相对的是肤浅工作,即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极度肤浅的状态下工作是很危险的,这将将永久性降低深度工作的能力,不为别的,按照生物进化理论来讲,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一旦大脑在这种不运作的情况下维持很长时间,大脑将形成固定模式:不再运作不再思考甚至完全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以前我基本都是属于微信秒回的人,所以开始刻意练习深度工作的头一两天真的很煎熬,即使手机静音了,还是会忍不住看看有没有人找我,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慢慢的安排和习惯时间流程,有了初步的成效,分享给大家,要是觉得有道理,也可以试下。

 

二、如何开展深度工作?

本书言简意赅,100来页,思维导图如下:

 

本书首先给出了深度工作之所以有价值的二个原因:

第一种原因与学习有关,想要在社会经济中保持价值,就必须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艺术,这项任务要求深度工作。

第二种原因是数字网络革命的影响力是双向的,即想要成功,你就必须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而这项任务需要深度。

 

具体的价值和意义将不再过多阐述,这里还是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进行展开。本书给出了深度工作的四个原则: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肤浅。结合书中个例和自己的训练体验,这里给出几点有效的方法:

1、选择并确定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方法。

书中首先介绍了四种深度工作的方法:禁欲主义、双峰哲学、节奏哲学、新闻记者哲学。其中,禁欲主义就是抛开所有杂念与世俗,真正的无干扰工作;双峰哲学就是有意识将时间成大段分块,一段时间处于禁欲主义工作状态,另一段时间则用来处理杂事;节奏哲学就是时间和任务规则和程序化,完成工作则链条法化;新闻记者哲学就是见缝插针,一有空闲就即刻开启深度工作。对于一般的上班族和上学党来讲,禁欲主义基本无法实现;而新闻记者哲学对于新手也基本很难,因为没有刻意的训练,要突然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应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比较合理的是节奏和双峰,也就是习惯和时间分块。

习惯就是要把工作规则和程序化,到时间自动启动,如此深度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每天早上到工位后把桌面收拾一遍,所有东西归位顺手,洗杯子、上洗手间、接两杯水,开始工作。12点左右去吃饭,中午午休的时间检查一遍每日任务、休息20mins,下午到点再开始工作。晚上饭后大约7点多(有时8点多)再进行深度工作。中间具体的安排有时会很细化,越细化的节奏越让我感觉非常舒适,从工作的时间来看,虽然每天有9~10h小时的工作时间,但实际真正进入状态只有5h左右,下午的状态不是很好,这也许和现阶段还在培训有关,时间上被安排的很分散,自己对于时间的主动性稍微弱了些。正因为下午的耗散,到了晚上会很疲惫,一般会到寝室后闭眼休息20mins调整状态才能开启一天的第二高效时间段。 

时间分块就是把时间严格区别成深度工作的时间和其余事务的时间。对于我来说,上午时间划分为深度工作时间块,下午为琐碎工作事项时间块,晚上多为深度学习块。这个主要根据自己长久的时间习惯来定,读研那时就有很多人的深度工作时间是在大晚上,虽然对身体不是很友好,但是因人而异。

2、有了方法以后,就要开始练习了,而且是要有意识的刻意训练。

刻意练习,什么是刻意练习呢?就是你要有意识的关注你在采用深度工作方法前后工作状态和成效的对比,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个人的客观和主观体验。对于刚开始介入的小白来讲,我建议细流长流,不要一来就给自己设定动辄8h的高强度时长,这可能会产生恐惧与反感,反而生出抵触心理。

开始采用深度工作方法前,先记录下自己当前能专注工作的时长有多长,这个数值就是你后面设定目标期望值时的基础参照;同时要记录下此时是因为什么让专注被干扰被打断,这个用于理清思路后续改进。有了这两点,可以开始进行深度工作了,深度工作后,记录下自己相比之前专注时长提升了多久,是因为屏蔽了那些做法使得工作专注时间变长,有意识的发现并持续做的更好。这里一个例子,一开始只能专注10min就被其他事务干扰,比如微信消息,分析为什么要被打扰,如果不被打扰有什么后果?如果结果是不那么重要,那么就关掉微信提醒,并设定专注时长的期望是30min,再不断的加时间,挑战极限,尽量去体验书中提及的那种有心流产生的状态出现。当然,有一些提醒是无法避免的,譬如工作视频,那么就要思考并寻找更加适合的深度工作环境。

写到这里,就难免不提及一些实用的小tips:

  • 关闭所有无意义的通知,工作时屏蔽无关社交网络软件。
  • 准备一副降噪耳塞。这个很有必要,读研时我有时会被突然走过来跟我说话的人吓一大跳,很多时候都是太投入(也许是书中说的“心流”状态?哈哈。。。),没有发现别人靠近。查过一些文献,有介绍说是因为聚精会神思考的时候,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会降低到零,此时一点外界的干扰都能对你造成很大的惊吓。
  • 既然有了耳塞,就放下耳机吧,听歌有声音也是一种干扰,这个的体会是我用了两周时间专门对比得出的结论,当然这个也是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有音乐更棒,那就考虑把降噪耳塞换成降噪耳机吧。
  • 桌面少放点物品。生活有时候真的需要做减法,我的桌面向来很简洁,读研那会就两电脑显示屏,一键盘,两水杯,一笔筒,一页稿纸。现在还在培训,工作定下来后也会如此摆放。
  • 严格的执行力。每一天都要有主要的目标,围绕目标制定可执行性较高的计划,流程式的去完成。在这一点上,我想多说一点的就是千万不要三分钟热度,一开始的时候激情高涨,觉得自己能一天干完两天的事,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并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合理安排工作量,不要整天给自己搞些根本完不成的计划。另外,对于自己的执行力要逐渐有界定,那些是自己的强项,那些是弱项,复盘后重新再规划的时候要有所侧重。
  • 拒绝无目的的手机依赖。这一点怎么说呢,就是无意义的时间消散,既浪费时间还耗神。这么说吧,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验,就是都不知道自己干了啥,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拿我昨晚的例子来说,我洗漱完躺下休息的时间是11点,比我平时睡觉时间早了至少半个小时以上,这个时候既不想运动又不想学习还不想睡觉,我就拿出手机看了一下知乎,刷了一下微信,上了一下淘宝,最后还开了一下支付宝!!我关上支付宝那一刻觉得好没意思,深深地体验到了网上通常所说的那种报复式晚睡,如果你问我不睡把时间都花在哪儿了,我可能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深深的叹息~

我相信有这种感觉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当前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观察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并进行改进,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因为我真的需要早睡!!

三、你准备好了吗?

我已经开启我的深度工作探寻之路啦,你准备好了吗?放下思绪,立地见自己,从现在开始,引导自己启程,再开始循序渐进的加大强度,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吧,一旦坚持下来,你就是下一个深度工作的受益者。切记细水长流,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写到这里,本文复盘、写作以及思维导图的制作共耗时4个番茄钟,也就是快4h,这已经超出了我预期的3个番茄钟,3h时间。所以也许把这4h的用时变为3h的时候就是我成为深度工作受益者的时刻。

想到书中很多Tips很有实践意思,就先尝试后再来分享,整个过程很煎熬也很享受,感觉回到了大二最后使用塞班机的那一年,没有手机依赖,完全的行动派,很多读研期间的恶习也在慢慢被自己击毙。

新的工作视角,继续要做一只努力鸭!^_^!

2019-08-18 于东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inat_41842926/article/details/12405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