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医学的交叉融合到底有多强呢?

目录

 简介

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

计算机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数字病理学

穿戴式医疗设备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机器人手术

区块链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遥控医疗

        注

参考文献


 简介

        自2020年以来,计算机科学和医学领域的交叉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计算机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应用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辅助、药物研发、基因组学、数字病理学、穿戴设备、医学教育、电子健康记录、机器人手术、电子处方和远程医疗等领域。这些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加速了药物研发,提高了医学教育质量,扩大了医疗资源覆盖范围。

        本文将对当前计算机和医学的交叉部分流行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准备好了,将带你进入计算机和医学的交叉融合世界。

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通过使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1. 影像诊断:AI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已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用于识别肺炎、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其他疾病的影像学表现。AI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分析影像数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病理诊断:AI技术在数字病理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数字病理学可以帮助病理学家更快速、更准确分析组织切片图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例如,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用于检测癌细胞、评估肿瘤浸润边界和预测患者预后。

  3. 生物标志物检测:AI技术在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从大量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数据中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

  4. 电子健康记录分析:AI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电子健康记录(EHR)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从而发现患者的潜在健康问题,不过目前使用的精确度还有待提高。例如,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可以用于从病历报告、临床试验和医学文献中提取关键信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5. 预测性分析:AI技术在预测性医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统计建模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根据一些特定指标,预测患者的疾病风险、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这些预测模型有助于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还有待进步。

  6. 虚拟助手和聊天机器人:(目前国内不少大型医院正使用测试,但还有依赖病人是否可以具体的较专业化的表达病情)AI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虚拟助手和聊天机器人,以帮助患者和医生进行初步的病症评估和诊断。这些智能系统通过分析用户提供的病症描述和病史信息,生成可能的诊断建议,从而缩短诊断时间并降低医疗资源的使用压力。

等等

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和AI技术已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技术可帮助科学家预测药物分子的结构、活性和毒性,从而加速药物研发过程。

  1. 药物靶点识别:AI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可从大量生物数据中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这些生物分子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为药物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2. 药物分子设计:CADD方法,如分子对接、药效团设计和分子建模,可以用于设计与药物靶点结合的药物分子。AI技术,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和变分自动编码器(VAEs),可以用于生成新的药物候选分子,并预测它们的结构、活性和毒性

  3. 药物筛选:基于AI的虚拟筛选方法,如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机(SVM),可以从大规模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方法可以加速药物筛选过程,降低实验室筛选的成本和时间。

  4. 药物优化: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药物分子进行优化,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AI技术,如强化学习和贝叶斯优化,可以指导药物分子的优化过程,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等等

计算机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1. 基因测序数据处理: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计算机技术在测序数据的质量控制、比对、变异检测和基因组组装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 基因表达分析:计算机技术可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基因表达数据,以研究基因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例如,通过 RNA-seq 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在特定条件下上调或下调的基因,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依赖于计算机辅助的基因序列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技术可预测 CRISPR 导向 RNA 的特异性和效率,从而提高基因编辑的成功率。(国内不少杰青的科研组都有做这方面的研究)

  4. 基因组功能注释: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预测基因的功能、蛋白质结构和互作网络。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可以识别出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和关键的调控元件。

  5. 系统生物学:通过整合多层次的生物数据(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和代谢途径模型,从而揭示生物系统的复杂性。

等等

数字病理学

        借助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数字病理学可以帮助病理学家更快速、更准确地分析组织切片图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当然目前CV领域是非常内卷的emmm)

  1. 组织切片图像分析: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可用于识别和定量分析组织切片图像中的细胞、细胞核、细胞器和其他组织结构。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更准确地评估组织形态和病变程度。

  2. 癌症诊断: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已在癌症诊断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3. 细胞计数和分类:通过计算机识别可以用于自动计数和分类组织切片图像中的细胞,从而减轻病理学家的工作负担。例如,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用于识别和计数免疫组化染色的细胞,以评估免疫反应和炎症程度。

  4. 预后评估: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组织切片图像中的特征,如肿瘤浸润边界、细胞增殖指数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等等

穿戴式医疗设备

        通过使用计算机科学、软件、通信及微电子技术,穿戴式医疗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数据,如心率、血压和血糖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1. 心率监测:许多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和心率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这些设备可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率异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并为运动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2. 血压监测:穿戴式血压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高血压或低血压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3. 血糖监测:穿戴式血糖监测器可以持续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实时的血糖管理方案。(但目前还存在一系列的精度问题和成本问题)

  4. 睡眠监测:穿戴式设备可以监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时间、深度和睡眠周期。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睡眠障碍,如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5. 运动监测:穿戴式设备可以记录患者的运动数据,如步数、距离和消耗的卡路里。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运动状况,并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等等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VR和AR技术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如虚拟手术模拟和解剖学可视化等,也是当前流行的计算机科学、自动化与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方向。

  1. 解剖学可视化:VR和AR技术可以为医学生提供三维解剖学模型,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此外,这些技术还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解剖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 虚拟手术模拟:VR和AR技术可以模拟手术过程,让医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手术操作练习,可以帮助医学生熟悉手术工具和步骤,提高手术技能。相信不久就能真实地实现《docter异乡人》里朴勋为吴秀贤之母在脑中模拟手术的画面。

  3. 临床技能训练:借助VR和AR技术,医学生可以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如心肺复苏(CPR)、静脉注射和导尿术等。这些虚拟训练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

  4. 患者沟通和诊疗技能:VR和AR技术可以模拟患者与医生的互动场景,帮助医学生提高沟通和诊疗技能。随之研究发展,这些技术真逐步向模拟复杂的临床情境,让医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练习。

等等

机器人手术

        计算机辅助的机器人手术系统。

  1.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系统。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更微创的手术操作,如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和泌尿外科手术等。

  2. 精确操作: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消除手术过程中的手抖动,提高操作精度。此外,机器人手臂具有高度灵活性,可以在狭小的解剖空间中进行精确操作(但目前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指标)。

  3. 三维成像:机器人手术系统通常配备高清三维成像设备,可以为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这有助于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远程手术:借助高速网络技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手术。这使得医生可以在远离患者的地方进行手术操作,扩大了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

等等

区块链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加密安全、不可篡改、透明和可追溯等特性,这使得它在数据管理、交易处理和信任验证等方面具有优势。

  1. 电子健康记录管理: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健康记录的安全、透明和可追溯的管理。通过将患者的医疗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性,同时方便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

  2. 药品供应链管理: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追踪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区块链还可以帮助打击假药和非法交易,保障患者利益。

  3. 医疗保险和支付:区块链技术可以简化医疗保险和支付流程,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智能合约,医疗保险和支付可以实现自动化、透明化和去中心化,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4. 医学研究和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可以促进医学研究数据的共享和合作。通过将研究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

  5. 电子处方: 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生成电子处方,并与药房和患者共享,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等等

遥控医疗

        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医生可以为远程地区的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断服务,扩大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这十分具有实际意义,毕竟城乡的医疗水平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小地方的误诊事件时有发生。

  1. 远程诊断:遥控医疗允许医生通过视频会议、电话或在线聊天等方式远程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症状并提供诊断建议。(在21年初期流行的元宇宙其实也有这种想法,不过当前并没有落地成功)

  2. 远程监测:遥控医疗可以实现对患者生理数据的远程监测,如心率、血压和血糖等。这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3. 远程治疗:遥控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治疗建议,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等。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4. 远程教育和培训:遥控医疗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远程教育和培训资源,如在线课程、讲座和病例讨论等。这有助于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患者的健康素养。

等等

        注

        计算机与医学的交叉交融领域的应用不止于此,本文有限于作者东所知,但综上信息而论,计算机与医学交叉领域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也希望在未来的曙光里,医学与计算机相拥共舞, 疾病的阴霾被智慧驱散,生命之花盛开绽放。 患者笑颜温暖如阳,医者之手洒下希望, 科技护航,健康无忧,人类翱翔在幸福的蓝天。

参考文献

        以下参考文献大多来着于有影响力的权威期刊如《Nature》自然、《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等,请耐心“食用”。        

【1】Esteva, A., Kuprel, B., Novoa, R. A., Ko, J., Swetter, S. M., Blau, H. M., & Thrun, S. (2017). 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kin cancer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Nature, 542(7639), 115-118.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1056

【2】Gulshan, V., Peng, L., Coram, M., Stumpe, M. C., Wu, D., Narayanaswamy, A., ... & Webster, D. R. (201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tec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retinal fundus photographs. JAMA, 316(22), 2402-2410.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6.17216

 【3】Rajpurkar, P., Irvin, J., Ball, R. L., Zhu, K., Yang, B., Mehta, H., ... & Ng, A. Y. (2018). Deep learning for chest radiograph diagnosis: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CheXNeXt algorithm to practicing radiologists. PLoS medicine, 15(11), e100268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2686

【4】Litjens, G., Sánchez, C. I., Timofeeva, N., Hermsen, M., Nagtegaal, I., Kovacs, I., ... & van der Laak, J. A. (2016). Deep learning as a tool for increased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Scientific reports, 6, 26286. https://doi.org/10.1038/srep26286

 【5】Topol, E. J. (2019). High-performance medicine: the convergence of huma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ature Medicine, 25(1), 44-56.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8-0300-7

【6】 Schneider, G. (2018). Automating drug discovery.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17(2), 97-113. https://doi.org/10.1038/nrd.2017.232
【7】 Chen, H., Engkvist, O., Wang, Y., Olivecrona, M., & Blaschke, T. (2018). The rise of deep learning in drug discovery. Drug Discovery Today, 23(6), 1241-1250. https://doi.org/10.1016/j.drudis.2018.01.039
【8】 Vamathevan, J., Clark, D., Czodrowski, P., Dunham, I., Ferran, E., Lee, G., ... & Packer, J. (2019). Applications of machine learning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18(6), 463-477. https://doi.org/10.1038/s41573-019-0024-5

【9】Goodwin, S., McPherson, J. D., & McCombie, W. R. (2016). Coming of age: ten years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17(6), 333-351. https://doi.org/10.1038/nrg.2016.49

【10】Wang, Z., Gerstein, M., & Snyder, M. (2009). RNA-Seq: a revolutionary tool for transcriptomics.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10(1), 57-63. https://doi.org/10.1038/nrg2484

【11】Hsu, P. D., Lander, E. S., & Zhang, F. (2014).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9 for genome engineering. Cell, 157(6), 1262-1278.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4.05.010

【12】Gerstein, M. B., Kundaje, A., Hariharan, M., Landt, S. G., Yan, K. K., Cheng, C., ... & Snyder, M. (2012).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regulatory network derived from ENCODE data. Nature, 489(7414), 91-100. https://doi.org/10.1038/nature11245

【13】Litjens, G., Sánchez, C. I., Timofeeva, N., Hermsen, M., Nagtegaal, I., Kovacs, I., ... & van der Laak, J. A. (2016). Deep learning as a tool for increased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Scientific reports, 6, 26286. https://doi.org/10.1038/srep26286

【14】Coudray, N., Ocampo, P. S., Sakellaropoulos, T., Narula, N., Snuderl, M., Fenyö, D., ... & Tsirigos, A. (2018). Classification and mutation prediction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istopathology images using deep learning. Nature medicine, 24(10), 1559-1567.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8-0177-5

【15】Ehteshami Bejnordi, B., Veta, M., Johannes van Diest, P., van Ginneken, B., Karssemeijer, N., Litjens, G., ... & Hermsen, M. (2017).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detec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JAMA, 318(22), 2199-2210.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7.14585

【16】Dunn, J., Runge, R., & Snyder, M. (2018). Wearables and the medical revolution. Personalized Medicine, 15(5), 429-448. https://doi.org/10.2217/pme-2018-0044

【17】Steinhubl, S. R., Muse, E. D., & Topol, E. J. (2015). The emerging field of mobile health.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7(283), 283rv3-283rv3. 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aa3487

【18】Piwek, L., Ellis, D. A., Andrews, S., & Joinson, A. (2016). The rise of consumer health wearables: promises and barriers. PLoS Medicine, 13(2), e100195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1953

【19】Kyaw, B. M., Saxena, N., Posadzki, P., Vseteckova, J., Nikolaou, C. K., George, P. P., ... & Tudor Car, L. (2019). Virtual Reality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y the Digi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1(1), e12959. https://doi.org/10.2196/12959

【20】Barsom, E. Z., Graafland, M., & Schijven, M. P. (2016).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training. Surgical Endoscopy, 30(10), 4174-4183. https://doi.org/10.1007/s00464-016-4800-6

【21】Alaker, M., Wynn, G. R., & Arulampalam, T. (2016).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9, 85-94. https://doi.org/10.1016/j.ijsu.2016.03.034

【22】Kuo, T. T., Kim, H. E., & Ohno-Machado, L. (2017). Blockchain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for biomedical and health care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24(6), 1211-1220. https://doi.org/10.1093/jamia/ocx068

【23】Azaria, A., Ekblaw, A., Vieira, T., & Lippman, A. (2016). MedRec: Using blockchain for medical data access and permission management. In 201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and Big Data (OBD), 25-30. https://doi.org/10.1109/OBD.2016.11

【24】Engelhardt, M. A. (2017). Hitching healthcare to the chain: An introduction to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healthcare sect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view, 7(10), 22-34. https://doi.org/10.22215/timreview/1107

【25】Tuckson, R. V., Edmunds, M., & Hodgkins, M. L. (2017). Telehealth.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7(16), 1585-1592. https://doi.org/10.1056/NEJMsr1503323

【26】Dorsey, E. R., & Topol, E. J. (2016). State of telehealth.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5(2), 154-161.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601705

【27】Kruse, C. S., Krowski, N., Rodriguez, B., Tran, L., Vela, J., & Brooks, M. (2017). Telehealth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arrative analysis. BMJ Open, 7(8), e016242. https://doi.org/10.1136/bmjopen-2017-01624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xd_max/article/details/13199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