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期,直达本质,对话朱松纯老师

为机器立心,为人类谋福利。

对话朱老师

​1.我们研究AI的方法探索有很多,有符号推理,认知科学,概率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哲学、心理学等等方法。我觉得很好,我很为人类找到,探索到的各种方式感到荣幸,也帮助我们推动着我们人类自己对AI的发展与理解。

我在想的是,不严谨的说,这些方式是人类通过由外向内的方向发展,如观察归纳、溯因、演绎、总结得到的一些经验。这些外界探索可能还会诞生其他学科。貌似通过这种方式有可能离触达本质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在想,以我不严谨认为的由内发展,比如对人类本身的认识,如创造生物组织的方式

以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性为起点去发展,比如以我们看蚂蚁,小昆虫,我们可能知道他们的边界在哪儿,而

​2.通用人工智能这一块,想要与人类对齐,您提到了U-V体系,我很赞同,在我的观察中,

​一想到要跟你交流,我迅速脸红,心跳加速,双脚发抖,但我在想了一下 今天我是谁不重要 您是谁或许也不重要而,您或者我们做的事情重要,我的心态就平和下来了 心得和交流

①感觉您对 佛与道的东西颇有研究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离一切相,得一切法

相由心生

术与道,显然,老师您主要精力在布道,在道其中的价值观传递分享时,自然而然会有人被吸引,因为客观来讲,抽离出来价值观,高度对齐,高度契合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吸引有人来做术。这是我很赞同您一开始所说的,你做什么问题你大概率代表你的名片。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直达事物本质,底层逻辑为导向。事儿是那个事儿,事儿是对的,总会成,成事儿的可能是我或者不是我,感觉您做AGI也是这样的。

② 人类确实渺小,政治、战争、文化、历史、科技、宗教都发生在宇宙中一个小小的尘埃中。我们人类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边界,比如以我们看蚂蚁,能很清楚看到其边界,可为可不为,回到通用人工智能本身上面,

u-v架构作为研究AGI的一种路径非常具有远见,他是一种很棒的路径但不绝不会是唯一路径。

以未知或不可知为方向(运用大脑,生物组织,想办法做出接口来连接,以大脑本身或硅基平台或其结合作为算力,去连接其他各种外设),不失为作为一种发展agi的路径。人对自己认识其实是不足的,而正是这样,我们会有探索欲,好奇心,会有不确定性的美丽。

有时候需要跳出既定的社会价值体系,跳出矩阵,去创造矩阵。

最后的ps:缘起性空。

最近有个感受,我们现代人好像忽略了大自然的反馈,忽略了自然风景本身就是我们的朋友,可能旁边放的一盆盆栽就是这个房间最有智慧的智能体。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很安静,它给予的很多,反问一下,它为什么不是,我们为什么认为我们一定比盆栽具有智慧。很多这样的思想需要冥想或者其他方式来产生。

我是谁可能并不重要

苏轼没想清楚当时可能还是主外修,可能需要对内修赋予更大的权重。

​人工大脑,接入生物组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332715/article/details/13188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