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hdfs架构及原理

HDFS简介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
分布式,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啊,有网络文件系统,有本地文件系统,现在又多了一个分布式的文件系统。之所以是要分布式,是数据要放到多个主机上面去。放的东西在集群中,就是分布式啦!
想要了解这个东东,先找一张原理图瞅瞅。

HDFS整体处理流程图
看不懂没关系,继续往下瞅就是了。

HDFS 1.0

每个一学习的模块要搞懂一个点内容,学完这个就需要对下面这些名词非常的了解。 Namenode Datanode
冷备份(sendarynamenode)

Namenode

namenode又称为名称节点,是负责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Namespace),保存了两个核心的数据结构,即FsImage和EditLog。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大管家,它不负责存储具体的数据。

  • FsImage用于维护文件系统树以及文件树中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元数据
  • 操作日志文件EditLog中记录了所有针对文件的创建、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注意,这个两个都是文件,也会加载解析到内存中。

为啥会拆成两个呢? 主要是因为fsimage这个文件会很大的,多了之后就不好操作了,就拆分成两个。把后续增量的修改放到EditLog中, 一个FsImage和一个Editlog 进行合并会得到一个新的FsImage.

因为它是系统的大管家,如果这个玩意坏了,丢失了怎么办。就相当于你系统的引导区坏了。那就玩完了。整个文件系统就崩溃了。 所以,这个重要的东西,需要备份。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叫sendaryNamenode的节点用来做备份,它会定期的和namenode就行通信来完成整个的备份操作。具体的操作如下:

HDFS HA 原理图

SecondaryNameNode的工作情况:
1. SecondaryNameNode会定期和NameNode通信,请求其停止使用EditLog文件,暂时将新的写操作写到一个新的文件edit.new上来,这个操作是瞬间完成,上层写日志的函数完全感觉不到差别;
2. SecondaryNameNode通过HTTP GET方式从NameNode上获取到FsImage和EditLog文件,并下载到本地的相应目录下;
3. SecondaryNameNode将下载下来的FsImage载入到内存,然后一条一条地执行EditLog文件中的各项更新操作,使得内存中的FsImage保持最新;这个过程就是EditLog和FsImage文件合并;
4. SecondaryNameNode执行完(3)操作之后,会通过post方式将新的FsImage文件发送到NameNode节点上
5. NameNode将从SecondaryNameNode接收到的新的FsImage替换旧的FsImage文件,同时将edit.new替换EditLog文件,通过这个过程EditLog就变小了

除了这个自带的备份操作,还需要进行人工的备份,把一份fsimage到多个地方进行备份,万一namenode的节点坏了呢。

DataNode

datanode数据节点,用来具体的存储文件,维护了blockId 与 datanode本地文件的映射。 需要不断的与namenode节点通信,来告知其自己的信息,方便nameode来管控整个系统。

这里还提到一个的概念,就想linux本地文件系统中也有块的概念一样,这里也有块的概念。这里的块会默认是128m 每个块都会默认储存三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3544794 查看本文章

HDFS 2.0

有问题,就得改。1.0上有很多的毛病,为了修复这些问题才出了2.0
* 单点故障问题
* 不可以水平扩展(是否可以通过纵向扩展来解决?)
* 系统整体性能受限于单个名称节点的吞吐量
* 单个名称节点难以提供不同程序之间的隔离性
* HDFS HA是热备份,提供高可用性,但是无法解决可扩展性、系统性能和隔离性

解决上面这些问题所使用的手段就是 热备份 federation

热备份 (HDFS HA)

  • HDFS HA(High Availability)是为了解决单点故障问题
  • HA集群设置两个名称节点,“活跃(Active)”和“待命(Standby)”
  • 两种名称节点的状态同步,可以借助于一个共享存储系统来实现
  • 一旦活跃名称节点出现故障,就可以立即切换到待命名称节点
  • Zookeeper确保一个名称节点在对外服务
  • 名称节点维护映射信息,数据节点同时向两个名称节点汇报信息

HDFS HA 原理图

Federation(大概翻译成联盟)

多个命名空间。为了处理一个namenode的局限性,搞了几个namanode大家一起来管理。就像编程中的命名空间一样

HDFS Federation 原理图

  • 在HDFS Federation中,设计了多个相互独立的名称节点,使得HDFS的命名服务能够水平扩展,这些名称节点分别进行各自命名空间和块的管理,相互之间是联盟(Federation)关系,不需要彼此协调。并且向后兼容
  • HDFS Federation中,所有名称节点会共享底层的数据节点存储资源,数据节点向所有名称节点汇报
  • 属于同一个命名空间的块构成一个“块池

HDFS Federation设计可解决单名称节点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
1. HDFS集群扩展性。多个名称节点各自分管一部分目录,使得一个集群可以扩展到更多节点,不再像HDFS1.0中那样由于内存的限制制约文件存储数目
2. 性能更高效。多个名称节点管理不同的数据,且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将为用户提供更高的读写吞吐率
3. 良好的隔离性。用户可根据需要将不同业务数据交由不同名称节点管理,这样不同业务之间影响很小

原文参考:https://blog.csdn.net/xjz729827161/article/details/79463140

===============================================================================================

1、HDFS 是做什么的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Hadoop项目的核心子项目,是分布式计算中数据存储管理的基础,是基于流数据模式访问和处理超大文件的需求而开发的,可以运行于廉价的商用服务器上。它所具有的高容错、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获得性、高吞吐率等特征为海量数据提供了不怕故障的存储,为超大数据集(Large Data Set)的应用处理带来了很多便利。

2、HDFS 从何而来

  HDFS 源于 Google 在2003年10月份发表的GFS(Google File System) 论文。 它其实就是 GFS 的一个克隆版本

3、为什么选择 HDFS 存储数据

   之所以选择 HDFS 存储数据,因为 HDFS 具有以下优点:

  1、高容错性

  • 数据自动保存多个副本。它通过增加副本的形式,提高容错性。

  • 某一个副本丢失以后,它可以自动恢复,这是由 HDFS 内部机制实现的,我们不必关心。

  2、适合批处理

  • 它是通过移动计算而不是移动数据。

  • 它会把数据位置暴露给计算框架。

  3、适合大数据处理

  • 处理数据达到 GB、TB、甚至PB级别的数据

  • 能够处理百万规模以上的文件数量,数量相当之大。

  • 能够处理10K节点的规模。

  4、流式文件访问

  • 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文件一旦写入不能修改,只能追加。

  • 它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5、可构建在廉价机器上

  • 它通过多副本机制,提高可靠性。

  • 它提供了容错和恢复机制。比如某一个副本丢失,可以通过其它副本来恢复。

  当然 HDFS 也有它的劣势,并不适合所有的场合:

  1、低延时数据访问

  • 比如毫秒级的来存储数据,这是不行的,它做不到。

  • 它适合高吞吐率的场景,就是在某一时间内写入大量的数据。但是它在低延时的情况下是不行的,比如毫秒级以内读取数据,这样它是很难做到的。

  2、小文件存储

  • 存储大量小文件(这里的小文件是指小于HDFS系统的Block大小的文件(默认64M))的话,它会占用 NameNode大量的内存来存储文件、目录和块信息。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NameNode的内存总是有限的。

  • 小文件存储的寻道时间会超过读取时间,它违反了HDFS的设计目标。

  3、并发写入、文件随机修改

  • 一个文件只能有一个写,不允许多个线程同时写。

  • 仅支持数据 append(追加),不支持文件的随机修改。

4、HDFS 如何存储数据

  

                  HDFS的架构图

  HDFS 采用Master/Slave的架构来存储数据,这种架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HDFS Client、NameNode、DataNode和Secondary NameNode。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四个组成部分   

  1、Client:就是客户端。

  • 文件切分。文件上传 HDFS 的时候,Client 将文件切分成 一个一个的Block,然后进行存储。
  • 与 NameNode 交互,获取文件的位置信息。
  • 与 DataNode 交互,读取或者写入数据。
  • Client 提供一些命令来管理 HDFS,比如启动或者关闭HDFS。
  • Client 可以通过一些命令来访问 HDFS。

  2、NameNode:就是 master,它是一个主管、管理者。

  • 管理 HDFS 的名称空间
  • 管理数据块(Block)映射信息
  • 配置副本策略
  • 处理客户端读写请求。

  3、DataNode:就是Slave。NameNode 下达命令,DataNode 执行实际的操作。

  • 存储实际的数据块。
  • 执行数据块的读/写操作。

  4、Secondary NameNode:并非 NameNode 的热备。当NameNode 挂掉的时候,它并不能马上替换 NameNode 并提供服务。

  • 辅助 NameNode,分担其工作量。
  • 定期合并 fsimage和fsedits,并推送给NameNode。
  • 在紧急情况下,可辅助恢复 NameNode。

5、HDFS 如何读取文件

HDFS的文件读取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首先调用FileSystem对象的open方法,其实获取的是一个DistributedFileSystem的实例。
  • DistributedFileSystem通过RPC(远程过程调用)获得文件的第一批block的locations,同一block按照重复数会返回多个locations,这些locations按照hadoop拓扑结构排序,距离客户端近的排在前面。
  • 前两步会返回一个FSDataInputStream对象,该对象会被封装成 DFSInputStream对象,DFSInputStream可以方便的管理datanode和namenode数据流。客户端调用read方法,DFSInputStream就会找出离客户端最近的datanode并连接datanode。
  • 数据从datanode源源不断的流向客户端。
  • 如果第一个block块的数据读完了,就会关闭指向第一个block块的datanode连接,接着读取下一个block块。这些操作对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从客户端的角度来看只是读一个持续不断的流。
  • 如果第一批block都读完了,DFSInputStream就会去namenode拿下一批blocks的location,然后继续读,如果所有的block块都读完,这时就会关闭掉所有的流。

6、HDFS 如何写入文件

HDFS的文件写入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客户端通过调用 DistributedFileSystem 的create方法,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 DistributedFileSystem 通过 RPC(远程过程调用)调用 NameNode,去创建一个没有blocks关联的新文件。创建前,NameNode 会做各种校验,比如文件是否存在,客户端有无权限去创建等。如果校验通过,NameNode 就会记录下新文件,否则就会抛出IO异常。
  • 前两步结束后会返回 FSDataOutputStream 的对象,和读文件的时候相似,FSDataOutputStream 被封装成 DFSOutputStream,DFSOutputStream 可以协调 NameNode和 DataNode。客户端开始写数据到DFSOutputStream,DFSOutputStream会把数据切成一个个小packet,然后排成队列 data queue。
  • DataStreamer 会去处理接受 data queue,它先问询 NameNode 这个新的 block 最适合存储的在哪几个DataNode里,比如重复数是3,那么就找到3个最适合的 DataNode,把它们排成一个 pipeline。DataStreamer 把 packet 按队列输出到管道的第一个 DataNode 中,第一个 DataNode又把 packet 输出到第二个 DataNode 中,以此类推。
  • DFSOutputStream 还有一个队列叫 ack queue,也是由 packet 组成,等待DataNode的收到响应,当pipeline中的所有DataNode都表示已经收到的时候,这时akc queue才会把对应的packet包移除掉。
  • 客户端完成写数据后,调用close方法关闭写入流。
  • DataStreamer 把剩余的包都刷到 pipeline 里,然后等待 ack 信息,收到最后一个 ack 后,通知 DataNode 把文件标示为已完成。

7、HDFS 副本存放策略

namenode如何选择在哪个datanode 存储副本(replication)?

这里需要对可靠性、写入带宽和读取带宽进行权衡。Hadoop对datanode存储副本有自己的副本策略,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共有两个版本的副本策略,分别如下所示

8、hadoop2.x新特性

  • 引入了NameNode Federation,解决了横向内存扩展
  • 引入了Namenode HA,解决了namenode单点故障
  • 引入了YARN,负责资源管理和调度
  • 增加了ResourceManager HA解决了ResourceManager单点故障

  1、NameNode Federation

    架构如下图

    

  • 存在多个NameNode,每个NameNode分管一部分目录
  • NameNode共用DataNode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NN内存受限时,能扩展内存,解决内存扩展问题,而且每个NN独立工作相互不受影响,比如其中一个NN挂掉啦,它不会影响其他NN提供服务,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多个NN,分管不同的目录,但是对于特定的NN,依然存在单点故障,因为没有它没有热备,解决单点故障使用NameNode HA

  

2、NameNode HA

    解决方案:

  • 基于NFS共享存储解决方案
  • 基于Qurom Journal Manager(QJM)解决方案

    1、基于NFS方案

      Active NN与Standby NN通过NFS实现共享数据,但如果Active NN与NFS之间或Standby NN与NFS之间,其中一处有网络故障的话,那就会造成数据同步问题

    2、基于QJM方案

       架构如下图

       

      Active NN、Standby NN有主备之分,NN Active是主的,NN Standby备用的

      集群启动之后,一个namenode是active状态,来处理client与datanode之间的请求,并把相应的日志文件写到本地中或JN中;

      Active NN与Standby NN之间是通过一组JN共享数据(JN一般为奇数个,ZK一般也为奇数个),Active NN会把日志文件、镜像文件写到JN中去,只要JN中有一半写成功,那就表明Active NN向JN中写成功啦,Standby NN就开始从JN中读取数据,来实现与Active NN数据同步,这种方式支持容错,因为Standby NN在启动的时候,会加载镜像文件(fsimage)并周期性的从JN中获取日志文件来保持与Active NN同步

      为了实现Standby NN在Active NN挂掉之后,能迅速的再提供服务,需要DN不仅需要向Active NN汇报,同时还要向Standby NN汇报,这样就使得Standby NN能保存数据块在DN上的位置信息,因为在NameNode在启动过程中最费时工作,就是处理所有DN上的数据块的信息

      为了实现Active NN高热备,增加了FailoverController和ZK,FailoverController通过Heartbeat的方式与ZK通信,通过ZK来选举,一旦Active NN挂掉,就选取另一个FailoverController作为active状态,然后FailoverController通过rpc,让standby NN转变为Active NN

      FailoverController一方面监控NN的状态信息,一方面还向ZK定时发送心跳,使自己被选举。当自己被选为主(Active)的时候,就会通过rpc使相应NN转变Active状态

    3、结合HDFS2的新特性,在实际生成环境中部署图

  

上图有12个DN,有4个NN,NN-1与NN-2是主备关系,它们管理/share目录;

NN-3与NN-4是主备关系,它们管理/user目录。

原文参考:https://www.cnblogs.com/codeOfLife/p/5375120.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8750084/article/details/829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