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大局观(十九):用户、时间、价值生产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居民大体是稳定的,且居民几乎24小时都在为国家这个经济体做贡献,所以生产能力用人口数时间生产率来表示,是比较合适的。

但通证经济体不同,比如某个DAPP的用户注册数有100万,但有80万注册完后啥都没干,这种情况下,虽然这100万都是用户,但在衡量整个通证经济体的价值生产能力时,肯定不能用100万做因子。

对于通证经济体来说,用户、时间、价值生产率是一个从下往上的金字塔,或者说是从上往下的多层过滤器。第一层从名义用户里过滤出有效用户

第二层呢?

当然是从有效用户里过滤出用户时长。居民的所有时间都服务于国家经济体,但用户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泡在某个通证经济体里。所以,衡量国家的生产能力时,时间固定就是365天乘以24小时,但在通证经济体里,却是各不相同的数。

到此为止,通证经济体和传统互联网产品的逻辑是一致的,互联网常挂在嘴边的活跃用户数、用户时长(或者用户流量、用户粘性、用户注意力、用户使用频率)等,也都适用于通证经济。

接下来是第三层过滤,从用户时长里过滤出价值来

用户来了,用户也花了时间在上面,但最终的目的是要为生态带来价值。用户花在上面的时间不一定都会产生价值,只有那些能带来价值的用户时长才是最核心的。价值生产率就是衡量那些能带来价值的用户在带来价值的时长里,所产生价值的效率。好吧,这有点绕。

为什么我们要把价值生产率定义得这么精细,而不是像生产率那么粗放呢?因为互联网和区块链本来就以各种信息化方式提供了精细管理的手段。既然能精细化管理,自然要精细化定义。

当然,这里提到的价值是比较狭义的、具体的。广义上来说,一个用户只要注册、在线,就自然带来了价值。比如说,你注册了币乎,币乎就多了一个用户,即使你从来不用,给投资方、合作方看也能充个数,然后你每天再打开一下,也算提高了币乎的活跃度,当然也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我们在提到价值生产率的时候,并不是指这些价值,而是指你认真写文,或者是看文、点赞、评论这些动作所带来的价值。

这其实跟互联网经济也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对价值所带来的回报的分发方式。简单来说,传统互联网生态里,价值需要依赖公司寻找各种办法变现,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流量变现”,既然公司占据变现的关键位置,当然也就拿走变现后的大头甚至全部。

但通证经济不一样,因为有token,项目在发起时就可规定好如何根据贡献值进行token分发,直接变现,项目方虽是规则制定者,但规则一旦运行,这种变现就是自动进行的。所以,它的变现没有中间方,自然也没有中间方的盘剥,从而让更多的回报流入创造价值的用户手中。

好了,以上便是通证经济里用户、时间、价值生产率的基本含义。明天我们进一步分析它们对于通证设计的意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874184/article/details/83090612